安全局读心术_练就火眼金睛,瞬间看透对方-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一群情绪激动的美国民众到警察局门口进行抗议,抗议警察至今都没有破获发生在他们居住的别墅区里的盗窃案。这些警察花费了半年的时间也没有从中找出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所以盗窃犯一直逍遥法外。警察于是向国家安全局求助。安全局侦探在接到这个任务以后,首先找到家中被盗窃的户主,让他们仔细描述了丢失的物品与被盗的过程。据这些户主讲,他们平常都在外地出差,只有周末才会回到家中。探员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马上派人在这个别墅区暗地蹲守。几天过去了,事情没有丝毫的进展,于是他们改变了策略,每天都会派人24小时对这个别墅区进行监视,他们尤其加强了在工作日的监视。这样又过了五天,一个身影进入他们监视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夜晚,当安全局侦探成员忙了一天,正准备吃饭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黑影闪进了这个别墅区。通过多年的经验判断,这个黑影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犯罪嫌疑人。于是他们加强了对这个黑影的监视。果然,这个黑影环顾了四周,发现没人以后便用随身携带的工具打开了一户人家的房门,并开始盗窃。于是侦探立即出动,抓住了这名嫌疑人。在他们对这名盗窃分子进行审讯的时候,这名盗窃分子表现得非常坚决,坚称自己不是在盗窃,而是帮朋友修理房门。但是安全局侦探成员发现这名盗窃分子一直在搓手掌,手臂也在轻微地抖动,于是根据心理操控术判断这名盗窃分子在撒谎。探员们继续对他展开了更深入的调查,他很快便交代了自己犯罪的前前后后。
确实,这就是手臂的作用,这名盗窃分子的手势动作告诉人们,他并不是自信的,因而也就可以断定:他在撒谎!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2)
实际上,今天我们人类的双臂和手曾经是我们的前腿和脚。从功能上讲,双臂和手也是人情绪的忠实反映者,尤其是当它们被赋予了保护人类易受伤害的身体的职能之后。在平时我们只需要看上10分钟的足球比赛,就能观察到球员在踢球的过程中有很多防守和攻击动作是用手和双臂完成的,当然还有一些动作,如球场上常见的拳脚相加,以及胜利时的相互击掌欢庆等也是用手来完成的。总之人的手臂可以看成是将外部世界搂入怀中的一套精美的生物系统。它们可以非常生动地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当一个人用手指如鹅毛般轻轻碰触某物时,往往表现了他对这件物品的好奇、敬畏或者怜爱。由于人的手臂具有强大的表达功能,所以,安全局心理专家建议人们好好研究手臂动作的含义。下面是安全局侦探研究的一些根据手势的读心术:
(一)挽胳膊
挽胳膊的具体姿势含义不同。比如挺着胸,挽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时,表示想夸耀自己了不起。胳膊挽在比较靠下的位置,且紧紧贴着身体时,是“防卫信号”,是想在自己前面搭起一个保护屏障,表示其戒备心理在起作用。如果挽胳膊的时候还弓着背,则表示其心中有些局促不安。
(二)双臂交叉
这是防卫心重的表现。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是一种防御性的姿势,说明对眼前的人存在某种排斥感。
这个动作似乎正传达着“我不赞成你的意见”、“是的……你所说的我完全不懂”、“无论你如何表现,我就是不欣赏你这个人”。当对方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与你交谈时,即使不断地点头,其内心也可能对你的意见并不赞同。
也有一些人在思考事情时,会习惯性地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一般而言,有这种习惯的人基本上是防卫心较强的人。这类人在自己与他人之间设下一道防线,不习惯对别人敞开心扉,他们永远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小心地观察着对方。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3)
(三)十指交叉
这可以是自信的表现,也有可能是在掩饰其紧张。
有一些人在谈话时,常常会将双手在胸前无意识地交叉在一起。最常见的姿势是把交叉着十指的双手放在桌面上,面带微笑地看着对方。这种动作常见于发言人,这个动作出现的时候,常常处于一种平和的氛围之中。
当一个人非常自信,对眼前的事情很有把握、掌握主动权的时候,他可能会做这个动作。
然而,十指交叉也可能是体现沮丧心情和敌对情绪的手势。心理研究表明,十指交叉姿势的高度同一个人的沮丧心情或敌对情绪的强烈程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十指交叉的位置越高,心情越沮丧或情绪越敌对。
(四)两手交握
交握的两只手,在心理暗示上,一只代表了自己,另一只则代表了友人或亲人的手。人在紧张不安的时候,会无意地握着自己的手,充分表露出想要握住扶助力量的强烈冲动。尤其是在非常紧张的时候,手心冷汗直冒,使劲交握着的双手青筋暴露,血色尽失,这完全说明了当时的心境。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4)
(五)双手摩擦
双手的摩擦方式不同,其含义也不同。处于怀疑或低度压力状态下,人们会轻轻地用其中一只手的手指去摩擦另一只手的手掌。如果形势变得更严峻时,就会突然变成十指交叉摩擦。十指交叉是内心痛苦的一种信号。
不过,两只手的手掌相互摩擦,所表达的却是一种积极期待的意思。比如,比赛者摩擦双手手掌,是在期待下一个登台的就是自己;刚刚取得好成绩的儿子,走进爸爸的房间,摩擦双手手掌,是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给他表扬。
需要注意的是,在寒冷的冬天,双手摩擦可能是为了取暖;在炎热的夏天,双手摩擦可能是因为酷热难耐,手心出汗。这并不代表上述的含义。
(六)双手交叠抱胸
两手交叠抱胸,代表两种含义。
其一,是伤心的表现。当一个人失去所爱的亲人悲恸欲绝时,可看到这种场面。伤心人噙着泪水,两手紧抱胸口,身体不自觉地摇晃着,极力忍耐内心的伤痛。
其二,便是自我防卫。在屋子外徘徊不入的人,常会出现这一防卫姿势。不想做某件事,遇到不想打交道的人,自己有意想与某人保持距离,或想与某人结束彼此关系时,往往也会不自觉地摆出这种姿势。
(七)双手不停地做些小动作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在交谈一段时间后,如果原本认真与你交谈的对方,手部突然出现了一些小动作,比如他双手食指分开,一对一地做互相按压的动作,这就表明,他可能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了,或者是感到累了。人在心理上一旦放松了,在生理上也会出现相应的征兆。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5)
七、语速与心速,语调与心调
“言为心声”。安全局心理专家指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完全可以由他说话时的语速与语调表现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在打电话时不看见对方也能知道对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的原因。安全局探员在和被调查对象谈话的时候,往往会有两到三人进行,其中一个负责和嫌疑人对话,另一个负责观察他的形体动作,而还有一个专门负责听说话人的语气和语调,由此可见语气、语速、语调等变化和内心世界的关系多么密切,而事实上,通过这种方式,安全局探员也往往能加快破案的速度。
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更微妙地领略语速变化、音调高低中所透露出的各种丰富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外部特征的变化,判断出一个人当时的心理状态。
安全局相关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在说话方式的特征中,首推速度。速度快的人,大都能言善辩;速度慢的人,则较为木讷。不过,在心理学中,所要注意的,便是如何在与平时相异的言谈方式中了解对方心理。平日能言善辩的人,有时忽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相反地,平时木讷、讲话不得要领的人,却突然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小心,必定发生了什么问题,应仔细观察,以防意外。语速与心速,语调与心调,有很密切的关系。
说话速度特别快的人多性格外向,有青春活力,朝气蓬勃,总给人一种阳光的感觉。
但说话速度太快的人,会给人一种非常紧张、迫切,发生了非常重大的、紧急的事情的感觉,同时也会让人觉得焦躁、混乱以及些许粗鲁。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6)
说话慢的人,会给人一种诚实、诚恳、深思熟虑的感觉,但也会显得犹豫不决、漫不经心,甚至是悲观消极。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平时说话慢慢悠悠、不着急的人,面对一些对他不利的话的时候,如果他用快于平常的语速大声地进行反驳,那么很可能这些话都是对他的无端诽谤;如果他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半天说不出话来,那么很可能这些指责就是事实,他自己心虚、底气不足。当一个平时说话语速很快的人,或者说话语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那他一定在强调什么东西,想吸引他人的注意。
辩论比赛的时候,每位辩手都保持着尽可能快的语速,尽可能快速且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如果能够在语速上胜过对手一筹,不仅可以重挫对手的锐气,而且可以增加己方的信心。
确实,语速可以很微妙地反映出一个人说话时的心理状态,留意他人的语速变化,你就能发现对方的内心变化。
其次,与说话速度一样可以呈现特征的,便是音调。
音调高的声音,是幼儿期的附属品,为任性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而言,年龄越高,音调会随之相对降低。而且,随着一个人精神结构的逐渐成熟,便具备了抑制“任性”情绪的能力。但是,有些成人音调确实是相当高的。这种人的心理,便是倒回幼儿期阶段了,因此,自己无法抑制任性的表现。在此情况下,也绝对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
在有女性参加的座谈会上,如果有人的评述似乎牵扯到某位女士,于是被批评的那位女士便会猛然地发出刺耳的叫声,并像开机关枪似的开始反驳,使得在座者出现哑口无言的场面。因此,座谈的气氛会荡然无存。音调高的声音,被看做精神未成熟的象征。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7)
言谈之中,还有所谓语调的抑扬顿挫,对一个人的外在表现非常重要,甚至有时也能决定人的沉浮。
明朝成化年间,兵部左侍郎李震在家守孝三年期满,按照朝廷惯例,他再次返回朝廷将被升迁。但最终朝廷的命令却是让李震的亲家、刑部尚书项忠接任了空缺的兵部尚书的职位。满怀希望的李震大为不满,对他的亲家埋怨说:“你在刑部已经很好了,何必又钻到这里呢?”
其实李震久不得升迁,原因就是他的声音沙哑而影响了皇帝对他的印象。在皇帝看来,忠臣往往能够朗朗而谈,而奸臣的声音则低沉而幽咽,李震的声音历来低哑,因此一直为宪宗皇帝所厌恶。而与李震同时出仕为官的鸿胪寺卿施纯,声音洪亮,又工于辞令,在大臣中间表现非常突出,因此宪宗皇帝对他也是非常欣赏,升官发财、飞黄腾达自是指日可待了。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也说明了音调对人们的重大影响。
在言谈方式中,除了音感和音调之外,语言本身的韵律(节奏)也是重要的因素。
充满自信的人,谈话的韵律为肯定的语气;缺乏自信的人或性格软弱的人,讲话的韵律则慢吞吞。其中,也会有人在讲一半话之后说“不要告诉别人”而悄悄说话。此种情况多半是秘密谈论他人缺点,但是,内心却又希望传遍天下。
话题冗长,须相当时间才能告一段落的情况,也说明谈论者心中必然潜藏着唯恐被打断话题的不安。唯有这种人,才会以盛气凌人的方式谈个不休。至于希望尽快结束话题交谈的人,也有害怕受到反驳的心理,所以试图给予对方没有结果的错觉。
另外,经常滔滔不绝谈个不休的人,一方面目中无人,另一方面好表现自己,并且,这种类型的人,一半性格外向。
说话比较慢的人,大都是性格沉稳之人,他们处事做人就是通常所说的慢性子。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8)
八、 根据嘴部动作识破内心
“嘴巴都可以挂个油壶了”,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描述一个人生气和不乐意的样子。可见,嘴巴不仅能说听得见的话,还能说看得见的话——我们完全可以用嘴部动作来探知一个人的内心。
嘴部是面部表情中富有表现力的一个部位。在人的面部器官中,嘴唇的目标比较大,所处的位置比较显著,牙齿周围的口匝肌在学习有声语言的过程中被训练得十分灵活,常常会不自觉地做出较多动作,表达出丰富的感情。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心理变化,也会被灵活的口匝肌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善于演绎无声语言的五官中,它是仅次于眼睛的第二高手。
比如,嘴唇半开,表示疑问、奇怪、有点惊讶;如果全开就表示惊骇;嘴唇撅着,表示生气、不满意;打哈欠是无聊和困倦的表现;咬指甲是紧张、焦虑的反应,等等。
有个优秀的推销员说:“我最怕那些嘴巴和下巴线条比较硬的客户。他们通常比较好斗,自控能力也比较强。在关键时刻,他们都会咬紧牙关挺过去。咬紧牙关的次数多了,时间一长,他们就有了棱角分明的唇形和下巴。”
在这里,这个推销员描述了棱角分明的嘴巴和下巴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出嘴巴能够充分展示一个人的心理。
那么,具体我们应该如何从一个人的嘴部动作,去把握他的心理状态呢?安全局心理专家总结出了如下经验:
(一)下嘴唇往前撇
一个人的下嘴唇往前撇的时候,表明他对接收到的外界信息持不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