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对喽,不然冯换章也不会如此让GCD下不来台;不过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好事,正好让我们可以深入其核心——国民军干部学校政治部看一看他们到底在玩什么玄虚。我虽说在学校也偶尔教教课,可始终还是雾里看花啊。”
单于见于右任这么说,也只好无可奈何的捏着鼻子认了这项安排。
正当单于在张家口无可奈何之际,在广东KMT人正在逐步完成真正统一广东的计划,其中之关键就是平定滇桂军首领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而关于杨、刘的叛乱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1925年4月6日,鉴于黄埔师生武装在东征过程中的出色表现,从黄埔校军的前景发展考虑,按党代表廖仲恺的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七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建立“党军”案。
4月13日,国民党中央发布训令,以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为基础,建立国民党党军。4月14日,国民党中央任命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29日,任命蒋介石为“党军”司令官。
这支部队所以称为“党军”,是因为在军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凡军队一举一动,都受党代表的指导与监督。换句话说,就是受党的指导与监督。”其实,党军的建立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蒋介石精心设计和负责执行的,所以党军的最终建立完全可以看成是蒋介石个人意志的初步实现。
东征胜利,叛军仍在。虽然陈炯明的大部分主力部队已被消灭,但是并没有彻底清除,广东的局势并非完全稳定。本来下一步征讨的目标就剩下陈炯明余部了,可万万没想到的祸起萧墙,后院失火,讨贼军内部出现了分裂。
滇桂军首领杨希闵、刘震寰本是起家于云南、广西的旧军阀,他们之所以参加孙中山的革命阵营,完全是一种投机行为。因为他们在各自省内割据,实力低于其他军阀,一再受到排挤,为改变处境,他们趁在陈炯明叛变、孙中山指挥粤军许崇智部驱赶陈炯明时,率领部队收复广州,摇身一变成为迎接孙中山三回广州建立政权的功臣。
孙中山当时曾给予两人嘉许,称杨希闵“忠诚等著,督率有方,允为元功,宜加特褒”。但滇、桂军本来是未经改造,没有统一组织和严明纪律的旧军队。入粤以来,更是自恃有功,横行无忌,到处抢占防区、把持税收、设立烟赌馆、强占民房、勒索财物。孙中山对此头痛不已。
孙中山在一次各军将领集会上,对着滇、桂军将领说:“你们于民国十二年春间,替我出力赶走陈炯明,我是很感激你们,……你们派人到上海请我回来,说要服从我的命令,实行我的主义,我更是感激你们。所以我便回来了。谁知你们却是戴着我的帽子来蹂躏我的家乡。”孙中山决心对这些骄兵悍将“严厉整饬,以肃纲纪”。
然而,杨、刘势力已经坐大,轻易动它不得。第一次东征时,杨希闵任东征联军总司令,实际上抱消极观战之态度,总司令部形同虚设,与右路军视同秦越。滇、桂军屯兵于增城、博罗之间,逡巡不进。
东征未捷,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这时,远居滇省的军阀唐继尧蠢蠢欲动。原来当1923年孙中山重建大元帅府时,曾请唐出任副元帅,不料唐毫不领情,拒绝与孙中山和广东革命政府合作。及孙中山病逝,唐以为可以一举吞并广东,遂于3月18日发表通电,宣布就任副元帅之职。企图以孙中山合法继承人自居,篡夺南方政府权力。唐还声称,要率兵10万,进驻广东。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明令驳斥了唐的所谓“就职”通电,指出总理在世之时,显抗命以纵恣,总理去世之后,假名义以专横。狡诈反复,凡有血气,莫不发指。并称唐逆之罪恶,与陈炯明同等,无复回旋之余地。务各遵从训令,敌忾同仇,所有与唐逆一切政治关系,皆应迅速宣告脱离。如有违反党义,甘心与唐逆联络勾结者,本党惟有执行纪律,决不宽贷!
唐还藉此引诱杨刘叛变,他允许杨希闵返回云南大理招兵,而杨则表示“拥唐入粤”。刘震寰亲赴云南,催促唐军早日动身。此时,陈炯明、林虎、邓本殷、申葆藩等,也公开或暗中向唐示好。
恰与此时,东征军远驻东江,广州十分空虚,杨、刘认为正是起兵的绝佳时机。4月初,刘震寰发表通电,指责国民党中央通电讨唐为“不当”之举。5月初,杨希闵潜赴香港,会见段祺瑞的代表和唐继尧。唐以副元帅名义,委刘震寰为广西军务督办兼广西省长,并认可段祺瑞委任杨希闵为广东军务督办兼广东省长。
是月中旬,联唐派在香港皇后酒店开会,杨希闵、刘震寰、马素、陈廉伯出席会议,唐继尧、段祺瑞、林虎、邓本殷以及香港当局均派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决定由马素与香港政府接洽,由港英提供军火;由杨、刘在广州发难,推翻广州政府。杨希闵即自任滇桂联军总司令,于会后将驻韶关的赵成梁师(滇军第一军第一师)南调广九铁路一线;把驻佛山的胡思舜军(第三军)调至广州白云山一事带;把驻广州市区的廖行超师(第一军第二师)扩展至郊区。刘震寰则将桂军部署在嘉禾、三元里地区。
杨、刘叛乱的事情败露后,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和汪精卫等人主张向杨、刘妥协,以东征处于紧要关头不得内部残杀为名,只要刘、杨悔改则既往不咎。他们派出邹鲁作为代表,前往香港劝说杨、刘二人回穗,共商大计,表示如果需要,可以改组大本营,以满足两人的政治要求。杨、刘二人不仅没有接受,反而狂妄地让邹鲁转告胡汉民:“你要打的话,我让你打三天不还手。”
杨刘既无和谈之意,武力平叛就在所难免。4月27日,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加伦等在汕头市桂园秘密磋商,决定东征军回师广州,讨伐杨、刘,由廖仲恺先行返回广州,布置一切。5月13日,汪精卫由北京南下,抵达汕头市粤军行营总部与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朱培德、加伦就讨伐杨、刘一事交换意见,鉴于“省局危急,宜克日戡定”,决定放弃潮梅,班师回穗,并推定蒋介石任军事总指挥。
会后,蒋介石积极作战前调整和战前动员。他命令各官长及下属士兵就编制变更、联络规定、勤务改良、材料添减、职权划分、职务规定、补充招募、俘虏及战利品之处置、调遣升级、赏罚休假等项,提出意见,以更好地加强部队建设。再者,对劳勋卓著者,秉公褒奖,对临阵脱逃的溃兵严加惩罚,以正军心。
随后,蒋介石对部队作了三次训话。5月18日,蒋介石赶赴梅县东校场对陆军军官学校东征官兵发表训话,他说:“中国国民党是孙总理创办的,总理为什么要办这个党呢?是因为中国的人民都被外国人及军阀压迫,没有自由的余地,所以总理建设一个党,要使得我们被压迫的人民起来打倒压迫我们的外国人和军阀,使得我们自由平等。
5月19日,在军校校干部行营对炮兵队学生训话,希望大家要有自治能力,忍耐劳苦,服从官长,实行主义。并告诫他们:嗣后各官仕学生,倘敢托词请假,意图规避者,一经查出,定必立予严办,决不姑息。
5月20日,对警卫军及党军官发表了《誓死夺回革命的根据地》的词谕,说:假使革命政府根据地——广州,被反革命派夺去了,那我们的总理是白白地奋斗了一生,许多已死的同志,弟兄是冤枉死了,所以我们要继续总理的遗志,就先要保持革命政府的根据地。”
5月21日,蒋介石作为总指挥,电令何应钦指挥的党军第一旅,陈铭枢指挥的粤军一旅等回师广州,准备讨伐杨、刘叛军。5月21日,“党军”第一旅(由军校教导团扩编)何应钦部,粤军第一旅陈铭枢部,第四师(由第七旅扩编)许济部,警卫军欧阳驹部,同时从潮、梅回师,一路经海丰、平山、白芒花、淡水,于6月6日到达广九路樟木头一带。与此同时,李宗仁、黄绍�;扼守西江,阻止唐继尧部东下配合杨、刘。
东征军班师回穗之际,代帅胡汉民于6月3日责令杨希闵交还所占防地,交出所占财政各机关,服从政府。
杨不肯就范,反而于4日占领省长公署、粤军总部、财政厅、公安局和市内各重要机关,并贴出由其负责市内“治安”的告示。5日,杨希闵、胡思舜发出通电:“共产主义,无论我国人民智、德、生计程度,不足语此。”“今蒋中正、廖仲恺、谭平山等利用俄人,互相勾结,代为宣传,以少数党人专制国家,直视革命为彼辈包办事业。”“希闵等断不容彼辈播共产流毒于社会,我军因此喋血疆场,亦所不恤。”杨、刘还以“滇桂军全体国民党员”名义,散发反对共产党、反对苏俄和反对广州政府的传单。是日,革命政府免
杨希闵、刘震寰本兼各职,由朱培德任滇军总司令。
6月7日,滇、桂军夜渡珠江,攻击帅府所在地——士敏土厂,遭到革命军之兵舰痛击。8日蒋率东征军抵达石龙,9日占领石滩,10日进攻广州东郊。与此同时,西江李济深率粤军,沿广三铁路东进;北江谭延�;率湘军、朱培德率滇军、程潜率攻鄂军,沿粤汉铁路南下;珠江南岸李福林率“福军”,也隔江予滇、桂军以重大之威胁。进攻广州,讨伐杨、刘之役,拉开战幕。
战时初期,革命政府、国民党中央许多人士及苏俄顾问,还留在广州市区,处于滇、桂军的威胁之下。大本营铁甲车队英勇作战,抢占大沙头,掩护各机关和顾问团安全转移至南岸士敏土厂或黄埔岛。
中共广东区委成立以罗亦农为首的“革命委员会”,积极配合革命军的军事行动。区委发动粤汉、广九、广三铁路工人罢工。工人拆卸了火车头,将机件埋藏地下,并将所有火车司机转移到安全地带。使得滇、桂两军无法运送辎重武器。此外,中共广东区委还发动组织工人、农民、市民参加战斗。由于滇军为祸广东已久,人民早就对其恨之入骨,群情一经点燃,立即爆发出巨大的威力,严重动摇了滇军的根基。
6月10日,革命军分三路开始总攻。粤军第一、三师及第六旅任左翼,由广铁路进;警卫军任正面,由龙眼洞进,警卫军一部及福军为总预备队,由河南进,总攻省城。是日,滇军在龙眼洞、桂军在瘦狗岭,踞险而守,猛烈抵抗革命军的进攻。
12日清晨,黄埔校军打退滇军,占领龙眼洞。粤军第一旅和警卫军向瘦狗岭、沙河进逼,毙桂军数百人。军校炮队掩护革命军由猎德渡河,旁抄广九路。这一带本来是军校学生的练兵、野营之地,学生对这里的地形地物了如指掌,对各个目标之间的距离,早有准确的测量,故炮兵命中率很高,滇军伤亡惨重,杨希闵无心恋战,滇军土崩瓦解。10时,瘦狗岭之桂军,也被打败。黄埔校军、粤军、魏(邦平)军及其他各军乘胜追击。桂军师长陈天泰被俘,滇、桂军各个阵地均被击破,广州全城被收复。杨希闵、刘震寰化装逃走,经沙面逃往香港。
13日,从惠州回援的滇军胡思舜部,在观音山(今越秀山)被革命军截击,全部投降。第二天,该部再次叛乱,占领北校场一带高地,抵抗革命军。黄埔学生迅速集合,予以包围缴械,夺回高地。至此,祸粤数年、拥兵数万的滇、桂之军,终于被消灭。
此役打破了滇唐趁孙中山病逝而入主粤政的野心,根除了杨、刘之祸,使广州的局势,再次转危为安。这为大本营改组,国民政府成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卷 兵戈兴,狼烟起 第十五回 五卅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工进行经济侵略。其他列强随之跟进,纷纷在中国各口岸设立工厂。日本人仅在上海一地就设有23家纱厂,占全上海纱厂三分之二。日本厂主对待工人非常苛刻,工人每日工作12小时以上,工资每日仅一角五分,还要扣存百分之五储蓄厂中,需至工作满十年方始归还,半途辞工者储蓄金即被没收。
1925年2月,日商内外棉纱厂第八厂推纱间发现一名童工尸首,胸部受重伤十余处,系被纱厂日籍管理员用铁棍殴打死亡,工人们目睹惨状,群情大愤,全体罢工。后经上海总商会出面调停,日厂主答允不打骂工人,同时每两周发放工资一次,工人即恢复工作。
5月间日本各纱厂以男工屡起风潮,竟将男工尽行开除,换为女工,这一来引起22家工厂的大罢工。由上海各团体调停,以改良工人待遇,发还储金为条件恢复工作,不料内外棉纱厂第八厂又开除工人数十名,工人不服,推举代表顾正红等八人向厂主交涉,在交涉中发生争执,日人突开枪击毙顾正红,其余七人受伤,受伤工人向公共租界工部局请求援助,工部局不仅不予以公平处理,反而控以扰乱治安罪名,这一来群情更为愤激。
5月22日上海各团体开会追悼顾正红,上海各大学学生均往参加,路经公共租界时有四人被捕。于是上海学生会开会,决议组织演讲队,出发租界宣传。5月30日学生联合会分派多队在租界内游行讲演,当天下午,一部分学生在南京路被捕,其余学生及群众共千余人,徒手随至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者,英捕头爱伏生竟下令开枪向群众射击,当场死学生四人,重伤30人,租界当局更调集军队,宣布戒严,任意枪击,上海的大学校竟遭封闭,这就是“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全国震动,北京学生第二天即响应,全国各大都市学生也先后罢课,风起云涌,进行反帝国主义示威运动,民意沸腾。
当夜,中共中央立即召集会议,决定扩大斗争规模,号召上海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以抗议英帝国主义的大屠杀。在共产党人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等的领导下,31日晚上海有组织的20余万工人成立了上海总工会,并选举李立三为委员长。6月1日,上海全市的总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