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林家工坊 >

第53部分

林家工坊-第53部分

小说: 林家工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门箭楼。
“夫人,听说林宪天也来了?”聂政委问正在指挥布置摄像机的许红莲。
“那小子现在应该在参加入城的部队中,估计一会儿咱们能看到他。”许红莲回头说道。
入城式正式开始后,前门箭楼上的领导们,就看见林宪天坐着一辆缴获的装甲车扛着摄像机进入北平城。
“谁能想象到,抗战结束时,我们基本还是小米加步枪,而现在……”罗荣桓看着城下不断通过的坦克车感叹道。
“不光你想不到,南面的蒋介石也想不到。”林总淡然地说道。
“不知道美国人看到咱们有这么多坦克,会怎么想?”叶帅挥手问道。
“谁知道。反正瞒不住,不如打草惊蛇。”聂政委知道美国人一定很关注解放军的军力变化。
“儿子,你到哪里了?”许红莲用布置在箭楼上的电台询问林宪天。
“我在?我马上进入东交民巷了。”林宪天在询问周围的群众后说道。
“他们到东交民巷了。”许红莲回头对正在看入城部队的众位领导说道。
“东交民巷有什么反应没有。”罗荣桓回头问道。
“儿子,你那里有什么反应没有?”许红莲对着电台喊道。
“说什么?听不清!大点声!”林宪天在电台里喊道:许红莲听到电台里不断传出群众喊出的口号。
“应该是没事。”许红莲微笑道。
“那就好。”聂政委接手耳机听了听后说道。
傍晚宵禁前,林宪天拉着许红莲,带着随行的警卫人员,开着吉普车来到全聚德烤鸭店。一到门口林宪天就发现这全聚德烤鸭店可不像后世那样火爆,不说门可罗雀也差不多。
“老板,你这生意可够冷清的。”林宪天看着空荡荡的店面说道。
“世道混乱,生意难做,这不大军进城,我们的生意兴许能好做一些。”杨老板有些气馁地回应道。
“我想知道你这的一只鸭子多钱?如果价格合适,我想多买一些。”林宪天虽然这样问杨老板,但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杨老板想了一下恳切地问道:“不知道这位同志,是用人民币结算?还是用银元结算?”
“两者有什么区别?”林宪天有些疑惑地问道。
“在国统区,咱们人民币的购买力有限,不如银元好用。”在一旁参观老店的许红莲插话道。
“正是这个道理。”杨老板点头道。
“哎呀!那这帐可不好算了。这样老板,我付给你一部分人民币,一部分银元,行不?”
“行、行、不知同志需要多少,如果需要甚多,我店也要准备一二。”
“我这里有人民币二千元,银元一百元,东北币要不?”林宪天翻出自己的钱袋,意外还发现五百多块的东北币。
杨老板盘算半天说道:“东北币就不用了,这些钱差不多能买到一百二十只以上的烤鸭,不过市面的汇率总有变动,估计少不了这个数。”
“那行,签一个协议吧。”林宪天也怕全聚德赖账。
在此后的几天里,林宪天突击花钱把北平城里的名吃扫荡一遍,附带的效果,就是北平的饮食行业都知道解放军中有这样一个“善财童子”干部。对于林宪天这种暴发户行为,驻守北平的各位高层领导也是无可奈何,因为林宪天花的都是自己的钱。再加上林宪天购买的对象都是北平的老字号,而购买的东西也多半运回东北的尼什哈基地。
算来算去,在林宪天走后,北平军管会下发一个文告,称这次林宪天的采购是解放军对北平工商业的初步扶持,日后军管结束,大规模的经济扶持就将开始。
3月,中央忙着搬家和开会。而东北尼什哈基地的人们则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因为7。92毫米短弹和6。5毫米短弹的研制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剩下就是进入评审阶段了。
沈阳铁西区。
“还是人才少!这要是有个百八十个大学生,我手头也能宽裕点。”林玉山现在是东北工业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的主要工作是向各家重点企业供应设备,以恢复、扩大生产。
“百八十个大学生?要是在沈阳,找百八十个高小毕业的学生容易,大学生抢都抢不来。”与会的一个干部摇头说道。
“必须马上恢复各城市的大、中、小学校和技工学校,宁肯补贴一部分(钱),也要保证生源。虽然招人(的工作)不归我管,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人才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后劲。小鬼子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进入列强的行列,就是因为他们重视教育,据我儿子讲,小鬼子在侵华时的士兵文化水平都是高小以上,想想他们国内其他行业就不用说了。”
“现在都要钱,我们上哪里搞钱?增发货币?国民党就是栽倒在这上面的。”主管财政的干部无奈地诉苦道。
“必须保证,勒紧裤腰带也要保证,看看那里还能挪部分钱。”高岗当场拍板道。
“除了恢复生产,经济工作也要搞好,江城的公私合营的例子,大家也都清楚。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市面活起来,这样货币一流通,我们才能有更多的钱,去办我们想办的事。”专程从北平飞到沈阳的陈云说道。
正在筹建中的新中国的家底,还是太单薄。仅仅一个人才问题就引出一大堆问题。
4月初,7。92毫米短弹和6。5毫米短弹定型,正是进入评审阶段。
“这是我们取得的两种口径弹药的杀伤空腔对比。”设计员向在座的军方代表展示,两种弹药在肥皂和明胶打出来效果图。
“你这(子弹)在战场上试过没?”身形消瘦的军代表问道。
“没有,由于目前我们没有配套的武器,所以只能这种用改造过的步枪打。”实验员指着放在桌子上的捷克式步枪说道。
“生产难度如何?”兵工厂的代表在看过子弹的图纸后问道。
“我们在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到通用问题,所以在生产中,只要弹药厂将部分模具和工序修改一下,就可以生产。由于我们的选择的口径是我军主力口径,所以枪管不用改膛,因而对生产枪械没有太大影响。”设计员调出具体子弹图纸幻灯片。
“你这6。5毫米短弹是根据三八枪用子弹改进的?”少白头的军代表问道。
“是的。”设计员回答道。
“三八枪的杀伤力,你们也是知道的,除了神枪手习惯拿这种子弹打脑袋外,打到身上,只要不是致命地方,就没大事。”说着少白头军代表指指自己脑袋说道。
“那是子弹的设计问题,我们没有那个毛病。这是三八枪用子弹的空腔效果图,很明显,我们要比三八枪用子弹效果好。”设计员辩解道。
“那还是不保险,至少我心里没底,估计前线的战士也有这种想法。”说完,他看看另外一个军代表,那个消瘦的军代表也点点头。
“我们也赞同使用7。92毫米短弹,比较而言,我们现在主要生产的弹药口径和枪械都是7。92毫米的,如果使用6。5毫米,势必影响我们的正常生产。”兵工厂代表在私下讨论后,也赞同军代表的说法。
“看来只有暂时搁置这个口径方案了。”林宪天总结道。
虽然6。5毫米打出的效果要好于7。92毫米,但日制三八枪的杀伤力给军方留下太深的印象,在加上兵工厂要全力保证7。92毫米,最后在两方代表的一致要求下,6。5毫米被转为技术储备。
“你这最好有配套的武器,我看这子弹短了,估计射程和后坐力也该小了不少。”消瘦的军代表在比较桌面上几种对比弹药后说道。
“好的,我们会尽快搞出配套武器。”林宪天答应道。
评审会结束后,枪弹课题组马上展开对从德国收集来的StG44/MP44突击步枪的调研,经过一个月后,关于研制新型突击步枪的设计任务书下达,突击步枪的研制工作正式展开。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八十四集 渡江
更新时间2010…6…6 12:07:59  字数:3022

 渡江前的准备是细致而繁琐的,由于林家的干扰,这段历史已经不能保证是否正确,只能用更加充分的保障,来保证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
“这些是这批物资的清单。”许红莲在三野开辟的专用登陆场里交接物资清单。
“150加农炮炮弹、鱼雷、鱼雷艇、浮桥、柴油机、油料……”接收干部对照着清单,清单从运输艇里卸下的物资。
“三野的各种大口径火炮和炮弹都足够吧?”许红莲看着自己的记事本问道。
“够了,前线3。5个基数,后方随时有5个基数作补充。”干部想想说道。
“中央不是说了,为了防止上海的外国军舰沿江而上,干扰咱们渡江,要求你们一定做好沿江的岸防准备。”许红莲叮嘱干部道。
“放心吧,为了防止上海的外国军舰沿江而上,我们已经准备一个炮兵集群专门对付军舰。要是他们敢上门,管教有来无回。”干部咬着牙说道。
紫石英号事件还是发生了,不过这次规模比历史上大得多,一是,解放军有备而来。二是,由于受塔山阻击战的影响,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第一次派遣就不止一艘军舰。
但是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万万没有想到,解放军专门为打军舰准备一个炮群。这个炮群是以第三野战军炮兵纵队的一个150加农炮团和两个122榴弹炮团为主,沿江的23军、25军所属的炮兵部队作为配合。同时四野还专门组织了三架飞机用于校射。
结果,四艘军舰中,两艘护卫舰外加一艘重巡洋舰,撂倒镇江段上。事后,英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才把这三艘船拖走。
由于国民政府的江防舰队被我军远程大炮威胁得不敢应战,所以专门从山东赶来的解放军海军快艇大队,没了“戏台”。
“这算什么事,好不容易从青岛赶来,他们还不出来。”一个轮机兵一边擦拭着快艇发动机,一边抱怨道。
“不出来更好,到时我们堵着门口放鱼雷,一个都跑不了。”枪炮长摇着机枪压弹器说道。
“同志们,有新消息了。”副艇长拿着一张纸,一路小跑来到快艇旁。
“有什么好消息?”检查鱼雷的水兵问道。
“咱们将在渡江时监视对面的江防舰队动向,如果他们敢来,咱们就歼灭他们。”艇长看过命令后说道。
相对于地面、江面的平静,整个长江的天空,可谓是剑拔弩张。敌我的的侦察、战斗机不时沿江飞行相互试探、交火,而我方防空炮、探照灯和缴获的日制雷达也是全天24小时守候、开机。
战前准备会议。
“现在整个四野的空军精锐都集中到这里了。”一个四野的空军干部指着地图上几处机场说道。
“那我们的重装备怎么过江?”三野的装甲兵干部问道。
“兵站已经运来后方赶制的重型浮桥,几个桥墩一合并,就可以运输重装备。”联络组的干部解释道。
“一次能运过去多少?”二野的炮兵干部问道。
“两个营的步兵或者一个营的坦克或者大炮。”负责组织浮桥的干部说道。
“太少了,至少要一个团,粟裕你看呢?”刘伯承皱着眉头说道。
“至少一个团以上的步兵,如果是坦克必须是一个营以上,不然对对面的坦克形不成有效威胁。”粟裕低头想了一下说道。
“那我跟后方联系一下,让他们尽快再送过来一批浮桥。”联络组的干部迅速把这项工作记录在记事本上。
要说大军南下,运输艇运什么最多?就两样,粮食和药品。过了长江,各路大军就开始没命地追击败退的国军,白天黑夜地行军,中途不睡觉,那是一边走,一边睡,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睡死在路边再也不醒了。
“这刚进5月就这么热,这日后还要怎么个热法?”林玉山跟着许红莲过了一趟长江考察浮桥使用情况,结果林玉山是穿着一套秋衣过去,穿着一套单衣回来。
“蚊帐?风油精?疟特灵!看来南方的蚊子多。”许红莲看着一份联络组发过来的物资清单说道。
“何止多,厉害的要人命。”林玉山心有余悸地说道。
46年林家和中央全面合作后,林玉山曾带着大批物资去海南,补充那里的琼崖纵队,结果林玉山在那里待几天后,回来就开始拉肚子、打摆子。最后一检查原来是中了疟疾,同行的另外几个同志也一样。打那以后,林玉山对蚊子特别敏感。
“儿子当初研究的干粮还有多少?”许红莲看了一眼林玉山。
“不少,现在东北局的帐上,就有用基地名义存储的压缩食品,怎么要调用?”林玉山想了想说道。
“看来要用一部分,这一过江,后面民工跟不上前面部队的追击速度,有些部队已经发现断粮现象。”许红莲紧锁眉头说道。
“那就调用一部分吧,别忘跟东北局打声招呼。”林玉山叮嘱道。
追!不能停!
步兵苦,炊事兵更苦,这边跑到队伍前面开始做饭,部队上来,一人一茶缸,一人一铁铲,一人一钢盔,一人一捧。就是脚不停。
“班长,肉熟没?”炊事班战士问掀开大锅的炊事班班长。
“快了,再咕嘟个两袋烟工夫就能熟。”炊事班班长用炒菜的铁铲捅了捅肉块。
“班长,大部队上来了。”去拾柴火的战士,抱着一捆柴火,跌跌撞撞地跑到大锅前。
“这么快,肉还没熟呢!”炊事班班长也急了。
就在这时,大路上十几个挎着冲锋枪的战士冲到大锅旁,急切地问道:“有吃的吗?”
“马肉,还没熟。”炊事班班长满头大汗地说道。
“行!给一块。”说着战士们自己掀开大锅,也顾不得肉烫手,迅速捞出两块就上路了。
“班长,咋办?”还在烧火的战术问道。
“别烧了,都捞出来晾上。”炊事班班长说道。
就在炊事班捞肉时,后面的部队陆陆续续地都来了,这面刚捞出来的肉迅速被路过的战士拿走。等连长来到大锅前,就剩几块骨头了。
“哪来的肉?”连长有些纳闷地问炊事班班长,毕竟在追击时,肉食是很难搞到的,连长担心炊事班班长别犯了群众纪律。
“前面溃兵扔下的死马,我们给分了。”炊事班班长如实回答道。
“好样的,还有肉吗?给我一块,我都快饿死了。”连长伸头看看锅里。
“连长,就剩几块骨头了。”炊事班战士舀出几块马骨,无奈地说道。
“那就给口肉汤吧!”连长咽了一口吐沫后,苦涩着脸说道。
炊事班班长撇了撇锅中的血沫子,给连长舀了一缸马肉汤。连长端着滚烫的肉汤上路了。
炊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