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学聪明的故事 >

第9部分

学聪明的故事-第9部分

小说: 学聪明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个叫贾的,是突尼斯著名的机智人物,有一次,他到西班牙去。西班
牙国王召见他,但他不肯向西班牙国王鞠躬敬礼。这样见了几次,贾都不鞠
躬敬礼,国王很是生气。于是国王和大臣们想了3 天3 夜,终于想出了一个
办法,就是在皇宫的大门中间,横着钉上一块木板。国王和大臣们是这样想
的:贾要进皇宫,那他非从横板下弯腰进来不可,如果弯了腰,就是鞠躬了。
所以,国王和大臣很是得意。

第二天,贾来到皇宫要见国王。他走到皇宫门口,见一块木板横在当中,
他略想了一下,就转过身来,弯下腰,屁股对着国王,倒退着进了皇宫的大
门。

国王本来想迫使贾鞠躬敬礼的,可结果贾用屁股对着他进了宫,反使自
己讨了一个没趣。

像贾这种应变的方法,就叫做反向应变法。反向应变法是正面或正方向
无法随机应变,而从反面,或反方向进行随机应变的方法。

我国古代“围魏救赵”的计策,就是使用了这一方法:

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领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
派人向齐国求救,请齐国出兵解围。

齐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援救赵国。

田忌打算直接去救邯郸,给赵国解围。孙膑却不赞成,他说:“要解开
乱丝,不能强拉硬扯。现在魏军主力正在围攻邯郸,魏国内部一定空虚。如
果我们直接去救邯郸,恐怕不等大军赶到,邯郸就被魏军攻下来了。我看不
如率军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大梁受到威胁,庞涓必然从赵国撤兵来救,这
样就给赵国解了围。另外,魏军攻打赵国已经很疲劳,再长途跋涉返回大梁,
更加精疲力尽。我军占领要地,以逸待劳,一定能够打败魏军。”田忌很佩
服孙膑的计谋,就率领大军去攻打大梁。

魏将庞涓听说大梁危急,果然撤兵,解除了对邯郸的包围,回兵救援大


梁。魏军退到桂陵的时候,田忌、孙膑指挥埋伏在深山峡谷中的齐兵,突然
冲杀出来,把疲惫不堪的魏军打得落花流水。庞涓在乱军中突围逃跑,魏军
几乎全军覆没。齐军大获全胜,赵国得到了解救。

在此战役中,正面应该去攻打包围赵国首都邯郸的魏军,但孙膑并没有
这样做,而是从反面去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结果取得了胜利。

在使用反向应变法时,重要的一点是正向、正面不能解决问题时才使
用。不然,将会弄巧成拙,反而得不到好的效果。

(2)含糊回答法。
有一次,有人用一只大木笼,装了一只鹿,一只獐,送给王元泽的父亲
王安石。
这时王元泽还是个小孩子。送东西的人问王元泽:“你看,这笼子里哪
只是鹿?哪只是獐?”
王元泽不识獐,也不识鹿。他想了一下就回答说:“鹿旁边的是獐,獐
旁边的是鹿。”

大家听了都拍手叫好,都称赞王元泽聪明。

王元泽所使用的随机应变的方法,就叫含糊回答法,或含糊应变法。当
一个问题如果明确回答显得笨拙,含糊回答反而显得机智聪明时,就可使用
含糊回答法。

再看一个历史故事:

清太祖努尔哈赤非常宠爱他的弟弟恭王。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听说恭王
病死了,悲伤之余,大为生气,立即叫来恭王府的总管和长史,责问他们:
“为什么恭王病危时不来叫我?”总管和长史却说:“这是恭王的吩咐,他
不让告诉陛下!他说,如果陛下知道他病了,陛下一定会亲自来探望他,增
加陛下的悲痛,他会死不瞑目的。”

清太祖听后,更加悲伤。但是,到了第二天,他越想越伤心,越伤心越
愤怒。便将内府郎中叫来,对他说:“恭王府的这两个奴才,口口声声说他
们忠于恭王,那么,现在恭王死了,他们为何不一同去死呢?你去叫他们快
快死去。”

郎中得令,赶往恭王府,一顿拳打脚踢,直打得两人口鼻出血,昏死过
去。然后他便赶回宫中汇报。

太祖问他:“他们死了吗?”郎中回答:“活不成了。”

太祖派人去查看,只见两人满脸是血,地上也血糊糊的一大片。

太祖听了汇报以后,气也消了一半。两人的性命算保住了。事后,有人
问郎中为何敢这样做事?他说:“恭王是皇上的同胞,感情很深,突然听说
他死了,一定很痛心,于是便怪怨下面的人。我服侍皇上时间长了,深知他
是宽仁爱民的,不愿轻易杀人,他要我杀了那两个人,只不过是一时的气话,
气消以后便没事了。如果我真要杀了他们,事情过后皇帝必然要后悔,人们
也会说他滥用权威,到那时,我的性命也难保了。”

郎中的回答:“活不成了”,使用的也是含糊回答法。正因为这一句话,
救了两个人的性命。

含糊回答法不是诡辩,也不是含糊不清。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恰
如其分,含糊不能把它搞成别人所不理解的东西,或者高深莫测,或者夸大
其辞。只有注意确切性,含糊回答法才有力量,才有说服力,才能使别人接
受。


看下面一则故事:

有一次,有一个国王问他身边的大臣:

“王宫前面的水池里共有几桶水?”

大臣们个个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答不出来。

后来,有个大臣说:“城东门有个孩子很聪明,人人都叫他神童。是不
是把他喊来?”

国王于是派人把那个孩子找来了。那个孩子听了国王提的问题,大眼睛
眨了几眨,说:“这要看是怎样的桶。如桶和水池一般大,那就是一桶水;
如桶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就是两桶水;如桶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就
是三桶水,如果。。”

“行了,完全对。”国王满意地说,并奖赏了这个小孩。

这个小孩的回答是含糊的,其实水池究竟有多大,他根本没有回答。可
为什么国王十分满意呢?这是因为这个小孩说得很合理、很确切。所以,确
切性、合理性是含糊回答法的重要条件。

(3)假装应变法。
王羲之小时候很受大将军王敦喜爱。王敦常常让王羲之在自己的帐子里
睡觉。一次王敦先起床,接着钱风入门来。两人便退去别人,密商谋反,却
忘记了还有个小孩在帐中睡觉。

王羲之当时已醒,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知道他们一旦发现阴谋泄漏,
自己性命难保。在这危急关头,王羲之急中生智,用手指捅喉部引起呕吐,
把自己的脸和被头都弄脏了,并作出睡得很香的样子。

王敦他们密谋到一半,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两人都很惊恐地说:
“这下子不得不把这个孩子除掉了。”等掀开帐子,见王羲之口里吐出来的
东西把被子都弄脏了,确信这个孩子一直在熟睡。这样,王羲之才保住了性
命。

王羲之所使用的应变方法就叫做假装应变法。假装应变法是制造某种假
象以进行随机应变的方法。它要求假象必须装得很像,这样才能发挥它的作
用。如果一眼就给人看穿,或者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假的,那么就应变不起来。

看下面一个事例:

著名作家易卜生在20 几岁时,参加了社会主义者库斯·特列恩领导的
工人运动。他跑上街头发表演说,揭露黑暗的现实。他参加许多重要会议,
写了许多秘密文件。反动政府十分恐惧,千方百计要进行破坏。有一天,工
人领袖库斯·特列恩和一些进步青年被逮捕了。警察也突然包围了易卜生的
住宅,进行大搜查。

当时,易卜生正在家里写作,逃走已经不可能了,把那些藏在他这里的
秘密文件烧掉也来不及了。有些文件直接关系列一些人的生死存亡,这怎么
办呢?

恐怖的警笛声在附近响着,警察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易卜生急中生智,
他把藏着秘密文件的柜子打开,把重要文件拿出来胡乱地丢在床上,桌子上,
有的揉成一团,当废纸丢在桌子旁边,像是作废的稿纸。而把那些无关紧要
的文件迅速而又整齐地装在柜子里。当警察破门而入时,易卜生恐慌不安地
离开柜子,坐在桌子旁边,故作镇静地拿起笔来,继续写他的文章。野蛮的
警察这里翻翻,那里动动。对外面摆着的一切,易卜生做出毫不介意的样子,
只是不时地回头,神秘而又恐惧地看看那个柜子,好像在说:“千万别搜那


里!”

愚笨的警察觉察出易卜生的不安,立即向柜子扑去。易卜生要用身子挡
住已经来不及了。里面的东西全被拖出来,散落一地。他们得意地一本一本
地查,一页一页地看。翻了半天,实在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警察们都失
望了。对那些散乱在桌上、床上的东西,当然更不屑一顾了。

就这样,易卜生保住了重要文件。

易卜生所以能迷惑敌人,随机应变取得成功,主要是他装得很像,没有
破绽。如果有一点破绽,那么他的随机应变就不可能成功。所以,假装应变
法要求逼真性。没有逼真性就没有假装应变法。

(4)针锋相对法。
有个叫翟永龄的人,他母亲信佛,嘴里整天念着阿弥陀佛。翟永龄三番
五次地劝她,她就是不听。
有一天,翟永龄故意高声叫她,她应了一声。接着又高声地叫,一次、
二次、三次、四次地叫。她恼火了,皱着眉头说:“我儿啊,你既然没有什
么事,老这样叫我做什么?”翟永龄笑着说:“我只叫了三四声,你便恼了,
你这么无缘无故地念佛,一天念了千万遍,我想,佛也一定会恼火的。”

从此以后,他母亲就不信佛了。

翟永龄所用的应变方法就叫做针锋相对法,针锋相对法就是以其人之
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

如下面一个实例:

1983 年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访问我国,邓小平会见了他。双方在谈到湖广
铁路债券案时,邓小平指出所谓湖广铁路债券案纠纷,不过是某些人荷包里
装着的东西,随时可以拿出来在中美关系上制造麻烦,美国政府应该制止这
种行为。

舒尔茨辩解:美国的司法制度是独立的,政府无权过问。起诉的几个美
国人无非是索取一些赔偿,并非制造事端。

邓小平当即驳斥说:如此说来,美国实际上有3 个政府——国会、内阁、
法院。叫人家究竟同你们哪一个政府打交道才好?如果说,美国人有权向我
们索取赔偿,那么我们中国人民100 多年来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蒙受
了那么大的损失,难道不可以判你们都来赔偿?如果你们一见面就提出这个
问题,还谈得上什么发展关系呢?

邓小平所用的方法,也是针锋相对法。他用得十分纯熟、巧妙,像一把
锋利的匕首刺向对方的心脏,使人无法反驳。

怎样才能使针锋相对法应用得更好呢?主要的一点是本身应该是站在
正确的立场上,是有充分理由的。邓小平之所以能有力地驳斥对方,就是他
立场的正确,理由的充分。反之,如果一个人思想狭隘,立场观点是错误的,
那么,理不直气不壮,就无法反驳对方,无法进行随机应变。由此可见,随
机应变是和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有关的。不能设想一个坏人能有什么好的随机
应变。坏人的所谓“随机应变”,只是一种诡计,而诡计是迟早要露出马脚,
被人识破的,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承接应变法。
1984 年,马季和赵炎这对老搭档到山东省潍坊市演出。那天,两人演出
的节目正是脍炙人口的相声《吹牛》。两人正在“吹”得不可开交之时,突
然礼堂天棚上有盏大灯突然炸裂,灯下的观众被洒了一头玻璃碎片,不禁大


吃一惊;别的观众听到响声也把注意力转到天棚上。一场精彩的演出已受到
严重影响。怎么办?这时马季却镇定自若,巧妙地将这一事件转化为相声内
容,从而避免了一场演出中的骚乱。

马季用手指着天棚,装做得意洋洋的神情,对赵炎说:“你能吹?瞧我
的,我能把电灯吹炸!”观众听后先是一愣,接着全场爆发出海涛一般的掌
声、欢呼声。

马季所使用的应变方法,叫做承接应变法。承接应变法是承接着原来的
题目进行随机应变的方法。

承接应变法要求在原来的题目上做文章,看起来比较容易,但实际上难
度较大。因为在原来的题目上做文章,范围比较狭小。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
解决这一困难呢?这就要求应变者善于别出心裁,不能拘泥于一般常规的解
决办法。

如下面一段故事: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一些工业间谍也利用各种
交往之便,进行不可告人的活动。

一天,法国一家著名的照相器材厂来了一批外国人。这家工厂的实验室
主任接待客人十分热情,自始至终陪同客人参观。在观看一种新的显影溶液
时,一位客人俯身贴近盛溶液的器皿,仔细看了一下。这种极为平常、自然
的举动,一般人都不会注意。可是,精明的实验室主任却发现,这个客人的
领带比一般人的长,一俯身正好使领带末端“无意地”粘到了溶液。如果回
去把领带上的溶液痕迹化验分析一下,就很容易得到这种显影液的配方。于
是,主任赶紧悄悄叫过一位女服务员,对她吩咐了一番。

参观结束后,当那客人心满意足地走到实验室出口处时,那位女服务员
彬彬有礼地走到他面前说:“先生,你的领带脏了,诸换条新的。”说完便
轻轻解下他的领带,给他换上一条崭新的漂亮领带。那位客人尴尬之极,但
又有苦难言,只好连连鞠躬道谢。

如用常规的方法叫客人把领带解下来,那不仅不礼貌,而且不容易达到
目的。现在换上一条更好的领带,客人就没有理由可以拒绝。

(6)归谬应变法。
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景公有一匹最心爱的马,突然得暴病死了。齐景公
气得咬牙切齿,暴跳如雷,立即命令武士把马夫推出去斩首。晏子知道后,
又气又急,很是不满。可是,怎样制止齐景公这种武断残暴的行为呢?直言
劝说,他可能不听,甚至给你驳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