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借口-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龊恿鳎蚨褪强纤荩蛲ǹ纤荩梢杂攵哒匠∫O嗪粲Γ幌蚰希褪且宦砥酱ǖ奶锬晌鳎狈浇で毕率迫缙浦瘛�
当战争处于开始阶段的时候,南北双方的将军所见略同,都注意到了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但对于它到底重要到何种程度,后来的史学家们比当时的当事人清楚多了:在东线,北方军队一败涂地;在西线,林肯撤换了不思进取的麦克莱伦后,哈勒克采取了与麦克莱伦几乎一脉相承的保守战术:等待敌人的进攻。如果南方越过了田纳西,就会挺进到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以北,直逼北方的门户,后果不堪设想。
到了1861年7月,与两州交界的肯塔基州成为南北方的焦点所在。尽管该州有许多人支持南方,但是他们极力排斥战争。肯塔基州州长和州议会也不想公开支持北方或者南方。他们声称中立,并希望双方能尊重他们的这一立场。
南方首先对肯塔基人民的声明发起了挑战。9月,南方士兵占领了该州的哥伦比亚城,并在俯瞰密西西比河的高地上安置了大炮。如果北方军顺密西西比河而下,这些炮兵就可以乘机把他们击沉。
作为回应,格兰特在9月下令占领了肯塔基的帕迪尤卡。此举显示了格兰特的才华。尽管南方占领了哥伦比亚就会控制密西西比,但是北方占据了帕迪尤卡则会遏制哥伦比亚。因为从帕迪尤卡可以派兵沿田纳西河而下,把哥伦比亚与南方切断。
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格兰特在赢得第21伊利诺伊步兵团上校的职位之前,就已经显示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他就像猎豹一样敏锐地嗅到了猎物的位置:那就是这两条具有天然屏障的河流。帕迪尤卡位于这两条河流的北部,而在两条河流的南方,在两条河突然各奔东西的分口处,有两个著名的要塞:亨利要塞和多纳尔森要塞。南方军队在这两个要塞及沿河中布置了大量的军队。如果以帕迪尤卡作为跳板,攻下亨利要塞和多纳尔森要塞,北方就打开了进攻南方战线大堤坝的一个缺口:洪水将会随之汹涌而出,联邦军队将会一泄千里。
…
100%完成任务(2)
…
1861年下半年,格兰特写给上级的军事情报中,多次提到亨利要塞。哈勒克就任密西西比军区司令后,格兰特与哈勒克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商榷如何攻下亨利要塞。只是谨小慎微的哈勒克对此漠然置之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后来的历史学家证明,在对于亨利要塞和多纳尔森要塞的认识上,格兰特是当时最有远见的人。他的这一远见卓识比南方指挥官阿尔伯特·约翰逊提前一个多星期。后者在格兰特开始实施他的行动时才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惜,为时已晚。
但对于当时的北方指挥官哈勒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方夜谭的神话。
在哈勒克眼中,格兰特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
格兰特与哈勒克都毕业于美国赫赫有名的“西点军校”,区别在于格兰特是西点军校最劣迹斑斑的毕业生,而哈勒克却是西点军校的佼佼者。可以这么说,在任命哈勒克为联邦军总司令时,林肯认为他是个十分称职的人选。哈勒克精通战术,也担任过军事指挥,是一名职业军人。他曾写过一本名为《军事艺术与科学要素》的书,林肯于1862年初读这本书时赞不绝口。哈勒克甚至在军中享有“老谋子”的绰号。这一切似乎都说明他是联邦军总司令的头号人选。遗憾的是哈勒克的表现最终证明他并不比他的任何一位前任更有执行力。在约翰·波普将军率领的布尔河之战遭受重创之后,哈勒克变得一蹶不振,他为军队遭受的重大损失悔恨自责,自此之后就消极怠战了。
在1861年的下半年,格兰特在初步完成了战略进攻点的判断之后,开始了他的伟大的军事计划。他以开罗为基地,呈扇形对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交汇地区进行了轮番攻击。随着帕迪尤卡的攻陷,格兰特控制了整个田纳西州的北方要道——箭头直指向密西西比河并行南下的那两条著名的河流——田纳西河和坎伯兰河。如果乘胜追击继续打通这两条河,胜利指日可待。
而在总指挥官哈勒克的战略中,显然没有把这两个要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拿下这两个要塞意味着北方将孤注一掷,由此向南大规模挺进。而在哈勒克的脑子里,想的还是如何稳住局势,而不是在局势未稳之时,就开始进攻。
所以哈勒克的箭头指向贝尔蒙特。这是一个位于密苏里州的城市,哈勒克想通过攻打这个城市,迫使进入密苏里的南方军队撤到密西西比河以南,这样的结局再好不过了:北方占领河的北面,南方占领河的南面,双方隔河对峙。另外,如果任由南方的军队肆无忌惮伸入北方腹地,对战局的不利影响不言而喻。
1861年11月,格兰特奉命进攻贝尔蒙特。
这是格兰特作为军人以来,一次最惨烈的失败。由于计划不周和缺乏配合,战无不胜的格兰特军团在贝尔蒙特蒙羞。格兰特不得不下令撤兵,撤退下来的部队在密西西比河沿岸休整等待援军里应外合。密西西比河暂时平静下来,但是,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宁静啊,如同一座火山,它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一场关于先是攻打密苏里的南方军队还是攻打亨利要塞的南方军队的争论,在格兰特与哈勒克之间再一次激烈地展开。
如果能将密苏里的敌人赶出去,北方战线将得到巩固。双方将处于一个对抗的阶段,谁胜谁负要看双方最后的实力比拼。
如果进攻亨利要塞,就会切断已进入北方的南方军队的后路。北方军队将深入敌人的后方,双方将发生赤膊大决战。
时间已经到了1862年初。
当战争局势越来越对北方不利的时候,格兰特捕捉到了战场上千变万化的信息。他知道:如果再不出击,情况就被动了。在冬天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在北方的将军们还在不得要领喋喋不休地讨论如何防御的时候,处于战争最关键时刻的军官格兰特,下达了一项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军队渡过密西西比河,向南挺进。
同时,格兰特将自己的详细计划,呈报他的上司——哈勒克将军。
在这个作战计划中,格兰特还亲笔给哈勒克将军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将军:
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栽培与信任,也感谢您在关键时刻对我善意的提醒。
我现在就站在伟大的密西西比河的河岸,这块土地给了我梦想,也给予我无穷的力量。我甚至看见了清晨的鸟儿!将军,您知道在一个人最彷徨最犹豫的时刻,看见一只自由翱翔的鸟儿的感受吗?
这感受就是:这块土地是属于我们的!我们要让美国的鸟儿自由飞翔在美国的土地上。
我爱这条伟大的河,它是我们美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的胸中有无穷的力量,我可以让这条河永远流在美国的土地上,我们的后代不会因为失去它而流离失所。
我已经下定了我的决心,攻打亨利要塞将是我军的首要任务,然后是多纳尔森要塞。我将命令我的部队继续开拔,我向您报告我的意见,是因为我觉得我有能力完成这个计划,因为它是可行的,我将为此在所不惜。同时请您一定理解我的意图,并务必给我军提供必要的协助。
我相信总统也会同意我的计划,因为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只有一个:战胜他们,结束战斗。
决战不可避免,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
100%完成任务(3)
…
格兰特
格兰特关于亨利要塞和多纳尔森要塞的计划,再度被摆到密西西比军区司令哈勒克和白宫的军事参谋们的桌面上。
正当格兰特的军队渡河南下、格兰特致哈勒克的信送达之际,白宫的军事家们正交头接耳面面相觑。林肯总统匆匆从议会赶来,他一边皱着眉头一边听哈勒克报告事情的全部经过。
“你怎么看,将军?”林肯反问哈勒克。
“格兰特是一个太过于冒险的人,他会破坏我们整个军事计划,总统先生。”
“我们先瞧一瞧他在此之前都做了什么,”林肯拿起格兰特的简历。
“1861年初,两次胜利。第一次使用水陆两栖战法,成功地切断敌军北部的外围防线。”
“1861年下半年,攻占开罗和巴杜卡,控制了俄亥俄河沿线。”
林肯走到人群的中间,示意所有人安静下来,他举着格兰特的信对众人说道:
“先生们,我已经听够了我们的将军们关于战争困难——准备不足啊、兵力不够啊、敌人太强大的描述。只有这个人使我振奋,欣慰。他不找借口,只有他在真正地执行我的命令。当我们全军准备防御的时候,他却要主动开始进攻。这需要巨大的勇气,攻击亨利要塞是一个充满想像力的计划,没有比这个计划更激动人心的了。没有必胜的信心,他是不会下此军令状的。哈勒克,让他去干吧。不要束缚他的手脚,我相信格兰特会干得很好。”
保罗·布鲁尔后来在评论格兰特所指挥的这场战役时,曾经由衷地称赞道:“北方将领尤利西斯·S·格兰特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魄力和想像力。”他同时不无揶揄地说道:“当南方指挥官阿尔伯特·约翰逊意识到这一危险之际,格兰特已经完成了这一充满创造力的军事计划,战争的成败已见端倪。”
另一位军事评论家赖瑞·杜松也评论道:“在南方人决定刺杀林肯之前,他们漏掉了一个最关键的人:格兰特。没有格兰特完美地打赢北方的第一场大战役,林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统一美国。”
1862年2月6日,格兰特率领18个团17000大军在海军准将富特的炮艇护送下,乘运输汽船溯田纳西河而上,开始了这次历史上最富想像力的战役。炮艇首先轰击了亨利要塞,格兰特的军队乘势冲进去,攻下了该要塞。但南部军队多数已退到多纳尔森要塞。格兰特的部队急行军20公里直逼城下,布下了包围圈。格兰特以海军炮艇封锁坎伯兰河,以陆军三面围城,多纳尔森的守军补给完全被切断。守卫此城的司令官是格兰特在西点军校时的同学,惮于格兰特的勇猛,他派人询问格兰特,如果他开城投降将给予什么条件。格兰特断然回答:“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只有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马上下令进攻!”
这段话使联邦军队大受鼓舞,格兰特因此赢得了“要求无条件投降的格兰特”这一美称。当南方军队竖起白旗,15000名士兵放下武器时,格兰特取得了北方到那时为止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从而收复了肯塔基州。
当美国总统林肯接到来自格兰特的军事捷报时,当时只说了一句:“干得好,格兰特!”
这一战,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格兰特也因此一战成名,他后来成为美国两任总统。从一个普通士兵到将军再从将军到总统,格兰特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
完美执行的典范(1)
…
1861年,林肯就职总统之后发现美国对战争的准备严重不足。联邦只有一支装备简陋、训练欠缺的16000人的队伍。而它的指挥官——斯科特,却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将军。他太老了,他虚弱的体质使他不可能亲临战场指挥,他的战争理论与战略思想也早已过时。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该怎样才能拨云见日,力挽狂澜呢?能否找到一个可以顺利完成这项任务的人?他在哪里?
由于军事领导者的缺乏,林肯于1861年只得亲自制定国家的战争政策。
在林肯与斯科特的关系上,林肯一开始还是给予这位年迈将军以极高的尊敬。他曾亲自到斯科特府上或办公室访问,询问他对战争的建议,其中也牵涉到基本的军事战略和军事组织原则。虽然从老将军那里得到了一些有益的东西,如控制密西西比河,(这后来成为格兰特迅速崛起的原因)。正像斯科特所建议的那样,林肯也对南部的一部分重要海岸实行了封锁,但林肯非常清楚,为了拯救整个联邦,他需要一个不找借口更具执行力的人。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林肯开始寻找能为他执行这一任务的联邦将军。这一过程花了他三年时间,其目的是为自己寻找一位愿意承担责任,敢冒风险,最重要的是能利用北方军队有限的资源创造奇迹的人。
1861年初,林肯任命欧文·麦克道尔为联邦总司令。尽管从形式上看,麦克道尔还是向斯科特将军负责,但实际上他已经成为向林肯直接负责的战场指挥官了。
但是,新上任的这位麦克道尔也不尽如人意,他对统帅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不知所措,对于迅速采取行动更是犹豫不决。
到1861年7月底林肯越来越清楚,指望麦克道尔是不可能的了,他四个月来的表现表明他根本不可能胜任这一工作。林肯迫切需要一个人来组建与训练军队,研究制定进攻南方的战略。林肯决定试一试狂傲不可一世的乔治·麦克莱伦。
麦克莱伦有极高的声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从这一点来讲,林肯不可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人了。但麦克莱伦的一个致命缺点掩盖了他军事生涯中的所有优秀表现,那就是他总是瞻前顾后,一筹莫展,习惯于过度地思考分析问题,而不肯采取行动,他根本就不愿意去战斗。
将近3个月过去了,麦克莱伦仍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林肯只能一次次督促他行动。1862年1月27日,林肯发布了一道总命令,希望借此来鞭策麦克莱伦投入战斗。命令中说,2月22日“美国地面和海上军队将对叛军展开总攻。”林肯独自起草了这道命令,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他以这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决定自己一人承担起战争的指挥重任,以使联邦摆脱这种僵持的局面。
但是,战斗的命令尤如石子投入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响应。直到1862年3月,麦克莱伦仍然按兵不动。内心的失望加上来自国会和内阁的压力,迫使林肯毅然决然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3月11日,距任命麦克莱伦为联邦军总司令仅四个半月,林肯不得不剥夺了麦克莱伦的大部分职权,同时还增设了两个新军区,即密西西比军区和山地军区,由哈勒克将军任密西西比军区指挥官,弗里蒙特将军为山地军区指挥官。
事实上,直到这一刻,林肯仍然希望以此来激发这位将军的斗志,但总统的期待再一次被无情地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