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

第15部分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第15部分

小说: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听魏丽君在外边叫:“晓虹,晓虹在家吗?”
“在呢,过来吧!”
“吃过饺子去我家看电视啊,据说今年春晚有惊喜呢,我先给你占个好位置!”
李晓虹想了想,反正晚上也没事,就答应了。
给她口袋里装了一大把糖果,魏丽君不好意思地带着走了。
“今年是太忙了,过完年我们也去搬个大彩电!”李志军说。
作者有话要说:过年了,话说李晓虹什么也不想吃,只要有收藏和评就够了。

☆、费翔

李晓虹知道,今天一晚,自己爸妈大概要忙到很晚了。因为原来每年今天晚上,她要煮肉,炖骨头,还要炸丸子,炸鸡块,每年到这时候,差不多都忙到过了午夜才行。
原来这样做,是因为家里不富裕,在此之前是不舍得做好吃的,所以才在年三十晚做出来,自己家在初一吃一天,其余那些好吃的妈妈会放起来,也多是为了招待客人用的。
今年倒是自己没想到这事,其实慢慢生活好了,不用都赶在这一晚做,累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现在烧的还是煤。
煤买回来后,因为是松散的,没有粘度,老家这里都是把土和水掺进煤里和在一起才在土灶上用的。因此,燃烧起来炉火提供的热量根本不够,如果妈妈要炸东西,会在炉膛里里再添加木柴烧。
自家厨房是老式的那种,建得很高,但只有一个小窗户,顶上也没天窗,此时也没排气扇,柴烧起来是浓烟滚滚向上冒,但又出不去,就在整间房子里聚集。
李晓虹个子矮,下层烟少些,但在屋里待一会儿就受不了,眼睛发酸,鼻子直呛,赶快就出来了。妈妈个子还高,上部烟更浓,也不知道怎么受得了。也许是农村现在都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习惯了之后,都习以为常了,觉得生活就是这样子。
看来以后要改变的不止是家里经济状况,还得有妈妈的习惯与见识。所谓见识,先见才有识,见得多了,识自然就来。这个不急,得慢慢来,如随风潜入的细雨那样,润物无声才好。
留下爸妈在厨房忙,李晓虹很没义气地准备溜了。没办法,平时烧点饭还好,虽然以家里条件,她原来也是宁可下地干活,也不乐意在家做饭的。这次要干这么多活,屋里浓烟一片,实在没法适应。
走之前,李晓虹准备把李晓路也带走。李晓路习惯了姐姐照顾她,再一听是去魏姐姐家看大彩电,哪有不乐意的。
“爸,妈,我们去看电视了啊。”
“去吧,去吧,不过别回来太晚了,明天早上要早起呢。新年第一天,起得晚了一年都会晚的。”
“好。”
到了魏丽君家,屋子里已坐了不少人,都是附近的小孩子和一些男子。村子里的男人基本都不做饭的,如有做饭的,会被其他人瞧不起,大男子习气浓厚,所以此时才有空来看电视。
从这点上来看,自己爸爸真的不错,每年年三十的繁重活计,年初一中午的饭,都是爸爸做的。
用爸爸的话就是:“你妈都在家忙了一年了,这一年的年尾与年头都得好好歇歇。”并且,他也不惧人言,但因为他是个工人,地位优越,也没人说他闲话。村里的女人们都很羡慕自己妈妈,这也是其中一条理由。
所谓闲话,真的是因人而宜的。
“丽君!”
“你们来了,快,来这里坐!”魏丽君拍拍身边的座位。
“小才女也看电视啊?”
“来,让让,让我们的小才女过去。”
“什么才女啊,要是财女还差不多。”
再说自己算什么才女啊,也只是在村子里比着强一点,李晓虹心想。像后世的某人,不到十岁已出了本书,人家那才叫真才女,我稍强些的不过我比其他人多了些这个年代没有的见识罢了,还是重生带来的。
“晓虹,你爸怎么不给你家买电视啊,这样想看就不用跑这么远了。”
屋里子的人七嘴八舌地打招呼。
李晓虹一一笑着回应。
“看人家孩子,咋就这么懂事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 
“可不是嘛,志军哥就是读了许多书,又在外面干着工作,教出来的孩子就是好。”
“别说了,都听不清电视上说的啥了。”
“你这个臭小子,你要像人家晓虹那样,我专门给你买电视叫你天天看。”
李晓虹心里暗笑,没想到今生自己倒也成了那个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大家都静下来了,看了一会儿,李晓虹只觉得无聊。
这时农村,又没有无线信号,都是自己掏十几元钱买个天线竖在外面,能看到的也就是中央一套、省电视台及附件几个县地方台罢了,再说节目也没有后世丰富,电视剧衣装、情节什么的都很一般。
“哎呀,信号又不行了,画面变成了一片雪花。”
“去摇摇天线,估计风把天线吹歪了。”
有人急忙出去,外面的电灯被拉亮。一会儿,听见喊:“好了没有?”
“还不行,再试试!”屋里人也喊。
“你说什么?听不清!”
又有人站在门口,当传话筒。
终于画面好了,大家都松了口气。
“马上就是春晚了,老天保佑可不要天线再有问题了。”
“天线还是小问题,咱们得让老天保佑不要停电了。”
“你这个乌鸦嘴,千万可不能这么说。”
“是啊是啊,平时容易停电就罢了,春节国家都管着呢,不会让停电的。”
“你们能不能不说话,要说话去外面说去!”小丽君终于发威了。
也是,这时整个堂屋都坐满了人,魏丽君家三间屋其实和村里其他家一样,也只是一大间,两边各挂了一道布帘,隔成了三间。堂屋坐满了,有人就把布帘拉开,坐到卧室里去了。这么多人,一人说一句,就只听一片嘈杂声了。
众人皆默。
也只余有人偶尔地磕瓜子声,不过已不影响看电视。
看到这样,因为信息很闭塞,本来很赞成家里买电视的李晓虹犹豫了。这时候电视还是个稀罕物,整个村里也只有个别家买得起,这样的日子记忆里要持续好几年,电视才慢慢普及开来。
如果自己家有电视,到时候家里总去一大群人,不让别人看也不好,让人看了又影响自己看书学习。特别是妹妹,还这样小,正是培养习惯的时候,有了电视她能管得住自己吗?
一边看电视,一边也不妨碍李晓虹想事情。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赵忠祥此时看着还很年轻,一张脸笑得祥和,开始出来给大家拜年。
春晚要开始了!
多少年没看过了。原来的节目都不记得了,大年三十又没有别的消遣,李晓虹还是继续看下去了。前期春晚可有不少节目后来红遍了大江南北,持续多年。
特别是小品,看着还是很有意思的,开始几年,是陈佩斯的天下。赵本山现在未红,记得赵本山最初出道好像是扮演一个小脚老太太出名?
这样胡思乱想着,看了下怀里李晓路已忍不住瞌睡睡着了。她脸蛋红扑扑的,用手捏一下,Q弹又光滑。
李晓虹正准备带她回去,这样睡着不舒服。忽听电视里说:“现在请来自台湾的著名歌手费翔带来的好听的歌曲。”
费翔啊,印象中他是第一位来大陆演出的台湾歌手,从此之后,香港、台湾向内地文化输入了许多。以后内地的文艺事业,才慢慢越来越百花齐放。
原来那个惊喜就是他。
既然这样,李晓虹就打算看完再走,第一次看费翔演出时,可是惊艳之极呢。
“你就像那,一团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的心窝!”
费翔是混血,鼻子高挺,面目深刻立体,此时穿着红色小西装上衣,在一系列规规矩矩说唱歌只是站着不动光唱的节目中,他劲歌热舞,自身就像一团火,晚会现场气氛一下燃烧起来。
“哎呀,还有这样火爆的呢,国家怎么让这样的人也上台了”
当然看不习惯的也不是没有,当场在看电视的人中,就有人发牢骚。
惊喜也看了,李晓虹发愁怎么带着妹妹走,正好村里有人也要走,就帮她抱着,一直送回家。
小孩子瞌睡多,李晓路一直未醒,看看时间,也不早了,李晓红也洗洗睡了。
半夜还隐约着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就这也未完全把她吵醒。
因为过节,家里到处都是新换的物品,被子也每天只要有太阳就拿到外面晒,散发着一股好闻的气息,脚头的暖水袋也热乎乎的。迷糊中她想睡觉真舒服,就是被子太沉了些,这个新被子大概就有十斤,何况身上盖的是两床被子,家里要有暖气就好了。
再醒来时就是第二天了。看看手上的电子表,早上六点半,穿上晚上睡前在床头放好的新衣服,起床了。
“怎么不多睡会儿,还早呢。”听到响动,张梅英问。
“习惯了,再说,妈你不是说过年要早点起嘛。”
“你这孩子,过年不兴喊,我不是怕你万一晚了呢。”
说笑着张梅英也起来了。
母女俩洗漱完一起准备包饺子,面是昨天晚上余下的,还好好的。
此时村子里已响过许多次鞭炮声了。
“有你和我一起真是快了许多,前几年过年我都是年三十晚上把饺子包好放在锅排上,不然早上又要给你们穿衣服又要做饭就来不及。”
大概半个小时就包好了一大锅排饺子。
已起床的李志军拿出鞭炮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拿了根烧着的木棍点燃了它。
“噼噼啪啪”一阵响,地上落了一地红纸屑。
有村子里勤快的小孩到处跑着,专门捡人家放过鞭的人家,看看地上还有没有没炸过的鞭炮,好捡了自己放。
“好了,咱们先下着吃,看你妹妹什么时候醒了再说。”
煮好后,张梅英把第一碗里带了些水:“第一碗饺子,要先敬天地祖宗,保佑我们家一切都好好的。”
李晓虹记得原来小的时候她还和妈妈因此犟嘴过,说世上根本就没有神仙,再说人死如灯灭,求祖宗又有什么用。
现在想想,真是不懂事,个人信仰,自己就不懂得尊重,让妈妈留着那种念想有什么不对。再说,妈妈也不一
定真信,她的举动,不过是对天地和前人的一种敬畏罢了,而人,什么时候都存有一种敬畏是好事。
这次,李晓虹自然没说什么,看爸爸嘴里嘟囔了几句,然后把饺子水倒地上了一些。
“好了,吃吧。”嘻嘻,爸爸曾是军人,他也是不信这个的,不然不会这么敷衍了事。
“再吃一次,还是觉得今年的饺子好吃。”
“那可不是嘛,咱闺女就是能干,做什么都比别人好。”
正说着话吃着,只听屋里李晓路喊:“妈,尿尿!”
“妈,你去给妹妹穿衣服吧,我来再下一锅饺子。”
吃完饭李晓虹要洗碗,张梅英不让。
李志军发话:“你们都别争,忙了一年了,今天都让我来。”
李晓虹看到妈妈眼有些发红,妈妈就是这样,觉得自己干什么都是应该的,别人对她好一点她都有些受不住,恨不得把心掏给人家。
“那虹他爸,记得炉子上的大烧水壶里有温水,你用温水洗啊,别冻着了。”
“好的。”
张梅英又在家里看了一圈,真是没什么活要干了才抓了把瓜子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拒绝

妈妈一年到头难得松散,还是乘这机会让她好好休息下,以后有机会搬走就好了。
如果不看电视,有了大块空闲时间其实是很无聊的事,平时要干农活,过年大家都休息了,就是说话,也有说完的一天,玩又没什么好玩的。
妈妈让自己初一不要学习,一直十五前不能动剪刀和针线,可不动针线可以,不看书,初一的电视节目基本是重复春晚,真不知道干什么好。有时候不是自己爱看书,而是因为除了看书还不知道做什么好。
妈妈只是说不让学习了,不然自己找本小说看?想了想,现在能找到的小说也就是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小说言情现在正流行叫什么凯伦的,比起琼瑶的都差远了,自己前世的小学都觉得幼稚,何况此时?
武侠小说是男士们看的,但也是极少,多是村子的人借外边的,也是看完就还了的。一本书,往往一个人没看完其他人都排队等着了,很难借到。
说起来武侠小说,83版的《射雕英雄传》播了没有呢?只记得大概时间就是这时。播的时候,不说万人空巷,也差不多了。后来听人说,初中学生有不少晚自习偷偷不上,就为了去看电视剧。学校附近那家的窗户都被人掰坏了,就因为人多,有不少人挤不进去,为了趴窗户上看得方便的缘故。
那是拍得最好的《射雕英雄传》,就是后来技术再进步,画面再漂亮,也没有那一版的神韵了,就像老版的《红楼梦》一样。
其中最有名的翁美玲和黄日华,画报和小贴画卖得火得很,如果没播,自己是否也可以少赚一笔呢?
现在豆腐已经不能卖了,没有技术含量,周围几家都开始也卖这个,自己人小力薄,又没有时间,根本拼不过人家。
家里的小卖部,村东也开了一家,但也不是不能赚,关键是妈妈心太软。原来没开小卖部的时候别人小来小去借钱,往往最后都不了了之。
现在有了小卖部,有些脸皮厚的说手头没钱,先挂着账,回头还,然后就把东西拿走了。妈妈抹不开面子,最后总有一部分追不回来。这样下来,也只是勉强维持一些赢利,又多费不少精力。
搬到镇上就好了,人流量大,自家村子小,妈妈熟悉又爱占小便宜的也就那几人,总体还是要比现在好的。
爸爸的生意自然是大头,慢慢会越来越好,但李晓虹觉得隐患也大,不知会不会有什么意外。
想着想着,就不免有些心浮气躁。告诉自己要“每逢大事有静气”,一边深吸气呼气,慢慢才静下心来。不要紧,时间还早,现在家里生活不是已改变了许多吗?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时间就在这样的胡思乱想中过去,不过经过思索,倒是对将来的路更清晰了。
中午,爸爸做的饭,一家人高高兴兴过了年初一。
初二,两个姑姑带着她家小孩来回娘家,妈妈做了几个凉菜,还按照惯例,煮了一锅的大烩菜招待客人。走时,让她家拿走了一大罐猪油。
初三,就轮到李晓虹她们一家去她姥姥家了。
李晓虹看看妈妈准备的礼,怎么每一家都是一样的呢?姥姥跟着二舅,一般她家都是去二舅家吃饭。虽然二妗从不计较,但有姥姥跟着,怎么也要礼更重些才对。
“妈,你准备给姥姥家的礼和其他家的怎么能一样呢?”
“你别吭声,明面上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