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

第23部分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第2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儿子想跟他多些时间相伴,才跟他来了这里。在乡下都没有多少人能和他交流,他都担心耽误了孩子。好在儿子对他说,老师并不是最主要的,初中的知识他自学都能行,让他心里的内疚才少一些。现在有一个这样女孩能和他沟通,也算不错。
想到这里,他更和蔼了。
想他下到吴里镇任书记,就是想能实际做些实事。现在来这里已经有两个月了,实际情况也都了解得差不多。整个吴里镇及下辖的村,虽然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但还是不够富裕。
可是,要如何发展呢,他目前还没有多少头绪。
人家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可吴里镇是个农业镇,既不靠山,又不靠海,也不临交通要道,
又没有矿产资源。要想发展起来,真是一个难题。
反正路上也无事,他随便问:“你们觉得现在镇政府工作还有什么不足,或者希望让镇政府在哪些方面改进?”
孙扬不满道:“爸,你怎么见人就说你的工作啊。”
“呵呵,只是随便聊聊,随便聊聊啊,这又不作记录,也不是什么正式调研。就是我想知道镇上的人现在最需要什么,收集材料嘛。”孙锐也急忙解释。
张梅英没想这么一个大官还这样平易近人,平时有时候看到镇上的工作人员,可都是趾高气扬的。
不过,既然有领导问了,她就反映反映情况,希望能对村子有所帮助。
“像我们村里只有一口井,遇上天旱,基本完全靠天收,想浇地根本都轮不过来。遇上急眼的,还有打起来的。如果镇上出头,再打几口机井就好了。”
“这个镇上也想到了,不过咱们镇是个穷镇,咳,一口两口井还好,多了真是没钱。”
孙锐有些尴尬,这问人家问题,人家问了,镇上却完全帮助不上。没办法,谁让吴里镇是个穷镇呢,一点经济收入都没有,就是镇政府里人员的工资,也都是县里出的。
“也不用镇上出钱,村里可以各家对钱出份子,只要有人领头组织就行了。”
“村里不是有村支书的吗?”
这时候的村支书,还多是大家推荐的村里比较有威望的人担任的。
但这事完全是出力不讨好,像有些人家就非说自己家一点钱也拿不出来,就等着别人出钱把井打起来。反正到时候都是一个村里的,只管厚着脸皮上前,你总不能井闲着也不让他用。
就是因为这种情况,所以你看我,我看你,都怕吃亏,村里的井就是打不起来。
但如果镇上出面就不一样了,到时候只管把事情推到镇上去,不出钱的人就是不能用,那些想耍赖的人也就不敢赖了。
张梅英把情况解释了下,孙锐完全明白了这里面内情。
“这个没问题,镇上还可以先向银行低息贷款,出一部分钱,然后村里出一部分把井打起来,回头这钱可以在交公粮时顶上,再还给银行。”
“这样就好了。”
“晓虹妈妈,你反映的这个情况很好,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孙锐这话并不是虚言,他带着人下村调研,村干部基本都说得是好话,而跟着一群人,那些村里的其他村民也都不说实话。
“哎呀,这有什么,都是种地才会遇上的问题,你们不种地,自然也不知道了,您不嫌我唠叨就行。”张梅英不好意思地说。
哎,李书记可真是个好官啊,多久没见过这么为农民着想的干部了?
“你这个意见就很好,还有什么建议吗?”看张梅英言之有物,孙锐又问她。
别说,还真有,就是看着孙锐这么亲切平和,得到鼓励,张梅英也打开了话匣子。
“还有就是路,如果也能修修就好了。像咱们走的这条路,也就是您这车好,走的时候不怎么颠。如果我们坐三轮车,‘突突突’响着走一路颠得人受不了,但这条还是镇上最好的路呢,铺着石子和沥青,下雨了也不怕。像镇外其他的路,都是人踩出来的泥土路,遇上下雨和下雪,路上全是泥,还有被车碾出的泥沟,根本就走不成,太耽误事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都知道,但直到21世纪,国家致力于基本建设,村村通公路才得以实现。
李晓虹没想到,妈妈从日常行为里,从她朴素的要从实际出发的观念中,已意识到了这个的重要性。
“没错,要想富,先修路,经济要发展,要互通有无,道路建设势在必行。”孙锐回答道。
“我们也想到这个问题了,但镇上没钱,如果像国道那样用水泥修咱们镇根本承担不了。”
“就不用水泥,这样的路垫上煤渣就可以了。在家的时候,遇上下雨天,我们都是用自己家烧的煤渣垫出来一条路走。当然,如果再配一些小石子就更好了,把煤渣和石子碾进土里,遇上下大雨也不怕。”
孙锐也没想到,他只是随便问问,这样看起来还有些局促的村妇,今天就给他了这么大的惊喜。
用煤渣垫路,完全也是在他生活之外的智慧。
这样的工程,既显成绩,又能给当地人实惠,最妙的是,都是短期都能做好,在他任内就能立竿见影见效的事。他虽然有踏踏实实做些实事的热情,但如果同时能出政绩,自然更好。
主要是这些事做起来有些麻烦。不过对其他人麻烦,没有资金,对他倒不算什么,银行里他的关系都可以用起来。并且,他省报的同学也可以联系联系,把这个事整个宣传开来,最好做成试点,做成典范,给自己争取最大便利。
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英雄。
要么沉沦,要么崛起,他孙锐不是没有放手一搏的勇气。
他有种感觉,现在经济在发展,整个国家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管什么时候,农村都是基础,是整个国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农民基数太大了,他们的情况变好了,任何地方的整个经济都将有一个飞跃。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真不错,看来,任何人都不能小瞧。
儿子请他同学坐车,坐得太值了,整个打开了他的工作思路。
他这时还不知道,更大的惊喜在后面。
作者有话要说:很多时候,事情其实很简单,关键是有人愿意去领头做,就像文中所说的农村的公路一样。
现在记忆力很不好,曾经买面条时,交完钱直接走了,等做饭时才发现面条没带回家。很怕突然有一天,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就这样离去,生活中没有留中痕迹。所以,在自己还记得的时候,我要把那些在我脑中叫嚣着的事都记下来。
可惜,我好不容易爬到了新晋分类前三,早上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名字不见了。问了才知道,下榜日期是以注册那天算起一个月后自动下,而我是注册后隔了几天后才发表的小说,今天已到时间了。咳,现在还不知道有几个人能看到小说名。

☆、见解

却说看到张梅英的表现,孙扬也有些惊奇,他可是知道,他爸爸这段一直在想着如何发展的问题。
没想到李晓虹妈妈无意间解决了这个事。真不亏是李晓虹的妈妈,跟她女儿一样也很强。
汽车开着窗,风从外面过来,吹动李晓虹的发丝,让人觉得自由又肆意。
一大块田地从眼前掠过,一望无际的冬麦,颜色是浅浅的绿,空着土地的地方,颜色是深沉的褐,都在快速向后移动。
李晓虹就很喜欢坐在车上开着窗行驶,有什么不快的事情也都随风而去了,心灵也随车子的飞速向前而变得飞扬起来。
看着李晓虹沉静的面容,孙扬想,不知她会有些什么见解呢?可会如以往那样让人眼前一亮?
“喂,李晓虹。”他停顿了一下,在措词自己如何说。
“嗯?”
“你有什么看法吗?对你家乡的建设?”
李晓虹本就想,怎么寻找机会给这位充满干劲的孙书记一些将来发展的建议,没想到孙扬这么配合。
“当然有了,谁不想自己家乡好啊。我觉得咱们吴里镇,没山没水没资源,最能靠的还就是农业。”
“呃,这样啊。”
孙扬有些失望,还以为李晓虹会有什么惊人之语呢。一个农业大省里的农业小镇,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土地只有一亩多,又怎么发展农业?也是,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女孩子,连爸爸还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自己又怎么能指望着她能有什么惊人之语呢。
却听李晓虹说:“可是,说是农业,镇里人均土地又不多,再怎么发展粮食种植也有限。”
这话不错,几人都点头。这时候又没有多高产的农作物种子,吴里镇的粮食每户除了个人吃,再交过公粮后所余也不多。
李晓虹看大家都在认真听她说,接下来道:“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来说一下颖州的一个特产。我们属于颖州地区,大家都知道颖州最有名的是什么吧?”
“是瓷器吗?”
“瓷器只是其他乡里的产业,又不在我们镇。”
“是烟叶吧。”
“是的,是烟叶,我们颖州有个大卷烟厂,因此,整个颖州所辖的地区,都大量种植着烟叶。有这样的大树好靠,何愁经济不发展呢?我觉得问题是现在我们种的太少了,还应该向这方面倾斜,加大投入和合作,不过,这里面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孙扬目瞪口呆地望着她,太意外了,她真的有这样本领,想人之不能。
听到李晓虹侃侃而谈时,那张小脸因为自信和认真像有一层莹光在笼罩,显得特别美丽。
有人说,认真的男人最美,可是,认真的女孩更是如此,那种积极向上的力,如同初升的朝阳,阳光照射着的青草叶儿,带给人一种蓬勃的朝气。
张梅英也惊讶地望着李晓虹,自己的女儿真是让人惊奇。往往觉得这就是她的底限,下一次她又有不同的惊喜带给你。
“好!说得好!”
孙锐兴奋得一拍手,忘记了自己在开车,车猛地一歪,差点撞上了对面的一辆小货车。
只听“吱嘎”一声,货车刹车停下。
那司机开窗大骂:“神经病,你会不会开车啊,找死呢!”
孙锐嘴角僵了,“对不起大家啊!”
货车司机骂骂咧咧走了。
大家都心有余悸,后怕不已。
“好了爸爸,你可不要分心了。”
李晓虹忙说:“孙叔叔,也怨我忘了这事,您是司机,我不应该说这些给您分神。”
李晓虹真是后悔不已,自己也是太兴奋了,竟然犯了这样不该犯的错误。差一点重生回来的生命就没有了,机会还有许多,生命可就这一条。
“咳,是孙叔叔太兴奋了。不说了,我们回头再聊。”
这时,县城也已然在望了。
“对了,你们去县城哪个地方?我送你们过去。”
“到县委大院那里就行了。”
“你们也到县委大院,那可太巧了。”
汽车直开到县委大院门前,找个了位置停下。
几人一块下了车,张梅英觉得自己这时还是脚软着,下次还是坐三轮车吧,汽车危险性太大啦,她感觉她心脏有些负荷不住。
“老孙,这里!”
看到他们的汽车,魏国泰招手喊道,“接到你电话我算了下时间,想着大概这时候你该来了,果然出来就接着你们啦!”
“国泰?”
张梅英奇怪地问,魏国泰走近后才看到汽车另一面的张梅英。
“噫,小姨,你们一起过来的?我还说这次要介绍你们认识呢,原来你们已经认识过了。”
“孙扬是我同学,刚好在镇上等车的时候遇上他们。”李晓虹解释。
“这是你小姨和表妹啊,我说这是谁家的小孩这么厉害,原来是你表妹,那就怪不得了,一家人嘛!”
李晓虹如果早知道表哥和李书记认识,她也不会那么急切地把自己的建议说出来。不过,她也不后悔这件事,如果不是正好遇上,她一个学生,与镇领导的交织几乎为零。一直受正统思想长大,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她还是愿意为自己家乡做一些事的。
魏国泰看了一眼李晓虹,不知道这次表妹又给了老孙什么惊讶,不过这时候也没时间细问,只请他们一起去他的房子。
“老孙,这次真得谢谢你来帮忙啊。”
魏国泰和孙锐原来都在县委科室,两人志趣相投,都有致于做出一些事情,观点相近,因此十分相契。
“我们是什么关系,兄弟之间还用得着谢字?你不让我帮忙我才该埋怨你。”孙锐锤了魏国泰肩膀一下。
“不过你说,这丫头叫我叔叔,我和你兄弟相称,这称呼可怎么论啊。哈哈!”
“各论各的呗!你还要怎么论?”魏国泰也觉得有意思,自然笑了起来。
表哥求别笑,杀伤力太大,李晓虹默默地想。
“上次见晓虹,我问她是否认识孙扬,才知道原来他们俩是一个班的,还是前后桌。”
“是啊,你不知道,这次她和她妈妈可帮我大忙喽!”
魏国泰觉得奇怪,自家小姨他还是知道的,就是一老实人,待人厚道,可离魏国泰的世界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怎么会能帮到他?
而李晓虹,根本没在他想的帮忙范围内,他知道表妹聪明,点子多,可再聪明,也只是个刚十岁出头的小女孩罢了。
“她们帮了你什么忙?”
“我和你说啊……”孙锐把过来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所以一会儿,我得再和你表妹聊一聊,她说这里面还有问题,我心里这个急呀,巴不得马上就能听到。反正我的任务就是明天帮你招待好那帮客人,这都没问题。”
“你真是把她当成高参了啊,她那么小,能行吗?”
原来自己表妹这么有见识,他还真是没想到,一时间,他有一种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感觉。这么小就这么妖孽,让别人情何以堪?
不过,孙锐还是很有能量的,让他承表妹的情,对表妹百利无一害。
孙锐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不过他不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自然也承李晓虹母女的情:“当然,也许只有小孩子,才会有那样的奇思妙想,直指本质。我们大人,考虑问题比较多,身处其
中,有时候就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你说得没错。”魏国泰也深以为然。
“不过,对外你可不要说是我表妹想出来的这事,她小小年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传播开来对她可不是好事。”魏国泰很感谢小姨一家对自己的帮助,遇上事情,自然要为表妹遮拦一番。
“放心吧,这我自然知道,会有分寸的,也会叮嘱孙扬不对外说。”
“那可是便宜你啦。”魏国泰怎么觉得孙锐这家伙怎么这么好运气呢。
“我已和你小姨和表妹说了,以后有什么事,我能帮上的,就让他们只管去找我。”孙锐也知机道。
“这还差不多。”
“嗯,你屋里地方也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