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

第6部分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第6部分

小说: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在学唐诗,老师还让多背呢,还有古文,以后慢慢也会学起来的,反正我现在有时间,多记些正好。听说打好基础了,对作文很有好处的。”
中国的父母从来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李晓虹知道,只要说是学习,父母只有高兴的。
“书那么多你读得过来吗?”
“我可以慢慢看啊,书又放不坏,这些书就要反复诵读的。”
“这倒也是。不过我从外地出差回来没多久,今年是不会再出去了。”
“那怎么办?不行就让二舅舅给我买吧。”
“那也行,回头把钱算算给你妗子。”
“好的。”
“读书是好事,不过买之后你可不能扔在一边。”
“不会的,爸爸,你就放心吧。”
这时,张梅英也把油条炸好了,又做了个鸡蛋汤,喊爷仨儿出来吃饭。
这段时间,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天天都是小白菜苗儿,小萝卜苗儿,有时甚至会炒红薯茎吃,吃得李晓虹的胃都要泛酸水了。
一看到今天炸的油条,金黄金黄的,咬一口,又软又焦脆,唇齿留香。知道吃多了不好,还是和妹妹都吃了个肚皮溜圆。
吃完后撑得不行,捂着肚子在院子里溜达,妹妹也有样学样跟在她背后。
张梅英收拾了碗筷,看李晓虹带着妹妹在玩,李志军使了个眼色给张梅英,夫妻两人去堂屋说话。
转了一会儿,李晓路可能觉得没意思,拿着个沙包去扔姐姐,李晓虹避过几次后,故意装着被她打中,一付沮丧地样子,并叫着“哎哟,被打中了!”
而李晓虹一旦砸着李晓虹,都得意地咯咯地笑。两人跑着玩着,沙包被扔向了窗户方向,李晓虹去捡沙包,隐隐约约听到母亲激动地话,说到担保什么的。
她猛然间想到,小时候是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爸爸好交朋友,有次他给人担保从银行借钱,结果那人做事赔了,人也跑了,李志军作为担保人,还替那人还了一部分钱。
农村里人就是借钱,也都是找亲戚朋友周转一下的,像银行借贷的人真是凤毛麟角,这个事就闹得比较大,因为钱数不小,到最后钱也没还完,为此,李志军粮所副所长的职位也被撤去,工作也从现在所在的乡,调到了另一个更偏僻地乡。
细想想,大约就是这个时候,当时家里氛围有些怪,但小孩子也不管这些,回家写完作业有空就出去玩要,不知道家里具体情况。
父母应该还为此闹过矛盾,不过他们不会在小孩面前说这样的事,而自己从前不对家事操心,也是很久之后才从母亲口里偶然听到一些缘因罢了。
这次,一定想办法不让爸爸再给那人担保,影响家里的生活,不能再让家里父母为外人伤了和气。
她推门进去,装着不经意地问:“我怎么听说谁借钱呢,我们家自己钱还不够用呢,可不能借给别人。”
“去,去,你小孩子不要管大人的事,管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
“我自己的事管得很好啊。我虽然小,就是知道不能借钱给别人,万一不还了怎么办。”李晓虹一边装着小孩样漫不经心地回答着,一边用余光去看母亲的脸色。
张梅英果然一脸不乐意的样子。
想想也是,对妈妈来说,担保听起来好像就是很严肃的事,非亲非故地,一般人谁愿意替人做这个。 
“你看连孩子也知道借钱不好。”
“晓虹,你出去带着妹妹玩去吧。”李志军催她出去。又回头道:
“这哪里是借钱的事,我们只是担保一下而已。”
李晓虹看父母在谈论,只管拗着不走。
她知道爸爸是一个很豪爽的人,爱交朋友,对人义气,可也比较容易轻信他人,才会答应他那个朋友的请求替他担保。后来出事后,很长一段时间,爸爸都情绪低落,再干什么都缩手缩脚的。
看她不出去,也许爸爸急了觉得一个小孩子也不懂什么,也许正谈到激动处,不再避讳,只管和母亲沟通。
“担保到底行不行啊?”
“担保有啥啊,你想我和老王都多久的交情了,他人不错,也能干,根本就不是问题。”
“什么是担保啊,爸爸?”
“担保就是别人借钱,我们替他作保证他能还。”
“那他为什么找你担保啊,他没有亲戚吗?”
“那还不是因为你爸爸我有些名声,有个正规的工作才好起保证。”
说到这里,李志军也有些若有所思。是啊,对方什么要他担保,还不是因为他有个正式工作,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说明什么,说明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可是老王也认识许久了,不会有问题呢?
“我看报纸上说,有个人替别人担保,借钱的那个人跑了,结果担保人却要替他还钱。”李晓虹说完,又装着懵懂地样子问,“爸爸,又不是那个人借钱,为什么担保人要还钱啊?”
这下彻底打动了张梅英:“你看看,虹虹都说了,担保人要替人还钱,没事还好,万一有事了呢?难道我们也要替他还钱吗?好不容易挣些血汗钱,这么大的风险,这事说什么我也不同意。”
“老王那人你也知道,人真是不错,他都说到这事了,我怎么能回绝他啊。”
“不错是不错,可这又不是他日子过不下去了,有什么急事我们也可以支援些。但听你说,他要从银行贷款,又不是小数目,我们不能给牵连到这里边。”
被老婆和女儿都说不成,李志军心里也动摇起来。在这之前,他真没想到可能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也是那天被老王说的前景打动了,又是老熟人,才想着替他作担保。
“虹虹,你真看了这样的报纸?”李志军倒不是怀疑女儿,他只是想给自己找个证据,来坚定他动摇后的心。
“当然啦。我在舅舅给我的《**日报》上看的,我还正想等爸爸你回来了问你这是怎么回事呢,借钱的人不还,要担保人还。”
“报纸在哪里儿?让我看看。”
这根本是我胡诌的,上哪里给你找报纸啊。李晓虹暗暗吐槽。
面上却一脸严肃地皱着小脸说:“报纸被我练过大字后又卖给收破烂的啦,哪里还能找到?”
“你说,担保会有这么大风险?我想老王不是那样的人。”李志军还是有些不犹豫,别人求到眼前的事,不答应真是有些拉不下脸。
“老王不是那样的人,可是他一下借这么多钱,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句不好听地话,如果他做事赔了呢?他会不会老老实实赔钱?啊,你是不是觉得我没有给你生儿子,就不管我们娘仨儿的死活了?”张梅英有些哽咽地说。
“我哪是那样的人。”李志军急了,两手抓住张梅英肩膀解释。
看到这里,李晓虹知道这事基本尘埃落地了,自己母亲肯定能搞定爸爸。
她乘那两人正在深情凝望,偷偷地关上门出来,从门缝里还听到母亲说,“我知道你心眼好”,然后声音被什么掩住了。
出来后,还庆幸刚才幸好妹妹没有进去捣乱。一转头,原来不是她没去捣乱,而是那个小家伙正追着自家小羊羔在跑呢。
她伸手拽了小羊羔地尾巴,小羊羔“咩咩”叫着,一下子就跳开了。可她还兴之勃勃,跟在小羊后面跑得满头大汗。
这就是我的家,我的血脉相连地亲人,这一世我一定要好好守护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倔性

父亲在家呆了一天,第二天早上就早起走了。
时间如流水,日复一日规律地过去,很快,收获的季节到了。
高粱沉甸甸地弯着腰、玉米露出了金黄的笑脸,当然,更多的是红薯,每一棵蔓下面的根部,都鼓囊囊的,好多地面都被崩得裂出了口子,彰显着丰收的喜悦。
站在田地里极目四眺,天高云淡,红薯叶连绵一片,像波涛一样起伏,那是风的劳作。
风从田野的上空自由地吹过,带来一阵阵凉意,催促着人们秋收要到了。
整个小学都放了假,孩子们像过年一样,撒着欢在田间地头疯跑。地里有蚂蚱、有蝈蝈、还有叶子上的大青虫。蚂蚱可以烤了吃,就是自己不吃家里的鸡也喜欢,对于大青虫鸡更是喜欢;蝈蝈叫得好听,捉到一只让大人编个小笼子装着,不知有多神气。
一群群小孩在田里的动静惊起一片在田间休憩的小家伙,不时看到一个蚂蚱被惊出来,噌地一下跳了开来。
玉米花生都熟了,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也是玉米,有性急的在大人刨花生时就忍不住嘴馋地剥开皮吃。一般这时候大人都不会生气,辛苦了半年,不就是为了儿女过上好日子嘛。也有性急的家长,一巴掌拍下去:“去!
去!少吃些,别弄不好拉肚子。这个等运回家给你们煮着吃,那才叫香呢。”
这一切说起来与李晓虹无关。
她还小,像她这样的大的孩子连红薯秧儿都扯不动,不像夏收,还可以拾个麦穗什么的。或者栽红薯秧的时候,可以为大人向地里放秧。
秋收的活儿要繁重得多,一般小孩都干不动,都是疯跑着玩。或者打下手,拾一下被刨出来的红薯什么的。
可秋收与她无关,李晓虹在这个秋季也有正事要忙呢。
因为大人都在忙,忙得连去买东西的空都舍不得,而劳动量大,用得力气足,才愿意吃些好的补补,这才给了李晓虹要挣钱的机会。
是的,李晓虹的卖豆腐大业已经开始。
早上六点,天已蒙蒙亮,她已经起来了,穿衣、洗脸、刷牙,收拾床铺。
看着已整装待发的女儿,张梅英搂着她再一次问:“虹虹,不去了吧,咱们家不缺吃不缺穿的,怎么会让你去挣钱?怎么样妈妈也会供你上学,让你将来不再吃苦的。你这么小一点,就要自己去挣钱,妈真舍不得啊。再说,那仨核桃俩枣地,又能够干啥?”
说白了,张梅英真不相信女儿会挣到多少钱。多少年来,她的观念里,农民不都是这样子过来的,土里刨食,她不觉得自己生活苦,但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样劳累。
她的想法是要过好日子,就像孩子二舅一样,还是要到城市里做工人,做干部才是,所以一直督促女儿要好好读书,将来可以去外面好好生活。
原来的时候女儿还小,天天爱跑着玩,她心里还着急,可想着女儿还小,总会知道读书上进的。现在女儿早上不用自己叫她就早早起来,每天练字学习,又知道关心她了,她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可这个孩子,才觉得她懂事了没几天,怎么就不听话呢?怎么就还这么倔呢?女儿的倔性怎么都没随着她懂事减少呢?
说到晓虹这孩子倔,那是真的很少见。还记得小时候因为自己不知因为什么说了她两句,她整整和自己两天没说话。
还有一次不知为什么了她站在太阳下哭,两个小时都不带停的。你说大夏天的,正中午头儿大人都去树荫下躲着了,她一个小女孩,就站在那儿暴晒,连换个地方都不乐意。自己心疼她,把她拉到树荫下,可好,自己一走开去忙,她又走回原来站着的地方。三番两次下来,一直到自己把她强制抱走,不放她回去才算了事。
这样一个孩子,一旦倔性上来,那是怎么也不回头的。所以,张梅英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最后问女儿一声,希望她能改变主意才好。她不改变,也只好随她去了。
看着张梅英焦急担心的目光,李晓虹暗想,妈妈,正因为知道你疼我,只会辛苦自己,我不愿你这样劳累,才想改变家里的情况的啊。
所以,她只是紧绷着嘴,坚定地对张梅英说:“妈,你放心我吧。你看我都和七八岁的人一样高了,这活又不多累,根本一点问题都没有。”
知道说不服女儿,张梅英摸了摸她的头:“今天头一天,我和你一起去,你先试试行不行,要是坚持不住,咱们就停了不干了啊。”
这么农忙的时候,妈妈却要和自己一起去,李晓虹心里有些微微内疚。可这一步不走出去,将来的生活还是不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两个人草草吃了点东西,把李晓路托付给邻居,如果李晓路醒了请她先照看一下,母女俩儿就出发了。
秋色连波,绿色随着小路一直向前延伸,微风轻动,带来一股植物的清新气息。
“有一段路呢,虹虹,你坐上车,我来拉着你。”
妈妈话不多,像中国大部分的父母一样,做得多,表达出来的少,可对子女的爱一样的深沉。
“妈,我拉着你吧,反正以后就是我来拉车了。”
“你这孩子,我这么重,你怎么拉得动?你还小,别累伤了才好。”
到底,李晓虹还是步行,用她的话说,她要让自己妈看看自己走这么远是没关系的。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和你二妗也一起拉车去过许州。七十几里的路,我们走了整整一天才到。”
“去许州干什么?”
“那时候家里穷,你姥爷去世得早,你姥娘一个人拉扯我们几个,吃都吃不饱。没办法,我和你二妗想着去那里卖红薯,希望能挣几个钱补贴家用。”
原来姥姥家的事李晓虹真不太清楚,她只知道姥姥家只有二舅念书出来。
“那大舅呢?”
“你大舅已结婚了,各自是一家,又很快有了自己孩子,哪还能照顾我们。”
李晓虹知道了,说白了大舅不是那么孝顺,而成家后又有了妗子,大概也很难再去照顾寡母、妹、弟的。
“妈,我看你和二妗子关系最好,这是为什么?”
“那时候你二舅也不在家,家里就我和你二妗互相支撑,处得像亲姐妹一家。你二妗生你家麒哥的时候,也是我侍候她月子,替她看孩子,所以你两个妗子中,就我们两个关系最好。”
“当然,也是你二妗子人好,为人大气不爱斤斤计较。我们那时候真是苦啊,也就是这几年,日子才慢慢好起来。你们跟我们那时候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哦,怪不得呢。”
“对了,我看你原来也不爱去你二妗家,这次暑假怎么主动去找你二妗了呢?”
“还不是原来人家小,不懂事。”
李晓虹无耻地把原来的自己卖了。
“那你现在就懂事了?”张梅英横她一眼,意思懂事了我们做的又是什么。
“当然了,现在从老师到咱们村里的人,谁见了我不夸我懂事啊。”李晓虹夸起自己那也是毫不心虚的。
“懂事了还一点也不听话,要去卖豆腐?”
“我不是为了给咱家挣钱嘛!”李晓虹赶快转移话题,“我原来看着二妗很严肃的样子,就有些不敢和她说话,谁知道二妗人这么好。每次去都督促我学习。”
李晓虹心里说,作为一个孩子,不是特殊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