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深处的误会 作者:傅国涌 >

第11部分

历史深处的误会 作者:傅国涌-第11部分

小说: 历史深处的误会 作者:傅国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勋章作扇坠,临总统 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牟狱, 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
楷模。”(《鲁迅全集》第六卷545 —547页)
这两个“并世无第二人”是对章太炎的盖棺定论。说他“三入牢狱”, 据现在能看到的资料我们只知道两次,一次是在上海租界被判刑3年,另 一次是在北京,二次革命被镇压后,大家劝他去日本,他拒绝流亡,反而
历史深处的益暫
2
冒险入京,写下“时危挺剑入长安,流血先争五步看”的诗句,结果被袁 世凯软禁(袁曾对人说过他怕两支笔,一是梁启超,一是章太炎),直到 1916年6月袁死后才获得自由,前后近3年。期间他以大勋章作扇坠在总 统府门前大骂袁世凯,几次绝食,还严词拒绝为袁世凯称帝上表劝进以换
取自由。这才是鲁迅心中的先哲、楷模。
因为陶成章被杀,他终生都骂蒋介石是杀人凶手。1927年国民党曾 发出“通缉著名学阀章炳麟”令。
他的一生维新、革命,亲自参与创建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又亲眼目 睹了所谓的共和国只不过是军阀们的装饰品。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大大小 小的军阀走马灯一样在政治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出武戏,而他终其一生不过 是个做学问的人,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和源远流长的 民族文化。
1936年6月,在日本即将大举侵略中国前夕,他留下“设有异族入 主中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的遗嘱黯然离世。他死后,非常理解他的 夫人汤国梨用五色绸为他结爻,拒绝青天白日旗。她说:“太炎先生为辛 亥革命胜利,为五色旗的诞生,出过力,坐过牢,而没有为国民党旗效过 什么劳,因而用五色绸为他结爻,最为恰当。”
蔡元培
和章太炎不同,蔡元培早年并不是清王朝的异端,而是顺利地走完了 科举考试的全程。他出生在绍兴一个商业世家,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 人,26岁当了进士,28岁成为翰林院编修。光绪帝的老师翁同斜在日记 里说他“年少通经,文极古藻,秀才也! ”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少年得意,功成名就,他完全可以在这条一帆风顺的 仕途上继续走下去。
但蔡元培不是一个庸庸碌碌的读书人,他授翰林那年正是1894年,也 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那年,后来的戊戌变法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当慈禧用屠刀把维新事业淹没在血泊中,他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此后他辞 职南下,以办学为业,踏上了一条与旧王朝不合作的不归路。
1902年3月,蔡元培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10月创办爱国女学与 爱国学社,这两个以“爱国”命名的男女校是“当时国内最重要的爱国团
功成身遇:光复会群像
73
体”。他还参与编写报刊,如《苏报》、《警钟日报》等。最令人吃惊的莫 过干他竟亲自去学习造炸弹,加入暗杀团,像他这样翰林出身的革命党 人,在历史上还是第一个。他放言革命无所顾忌,成为旗帜蛘明的革命人 物、上海革命党的中心。所以1904年U月成立光复会,他披推为第一任 会长。1905年10月,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后,他被委任为上海分会会长,主
持国内的革命工作。
1903年《苏报》案时,他走避青岛,得以幸免。1907年8月,徐锡
麟、秋瑾等遇难后,东南一片白色恐怖,光复会被牵连入狱,杀害的人不 计其数,即使在上海的租界也非常危险。所以他选择去德国留学。直到 1911年U月11日,上海独立后才回国。不久被孙中山任命为教育总长, 正是他在任时聘任了许寿裳、鲁迅这样螅刂实娜嗽保潭碳父鲈戮统醪健〗⑵鸾逃逯啤
1912年7月,他向袁世凯辞去教育总长,再次赴德国留学。“二次革 命”后,他到法国从事研究、著述。他有科举时代最完整的记录,又长期 在德、法这些欧洲国家学习、研究,真正算得上学贯中西。他吸取的是西 方现代化的精神,而不像有些人学了西方的语言、技术,却只能回到中国 旧传统的怀抱。
蔡元培一生最辉煌的篇章无疑是他1916年至1926年这10年间当北 大校长时写下的。是他把北大办成了一所具有现代精神、生气勃勃的大 学,办成了民主的摇篮。没有他,我们不能想象会有“五四”新文化运动。 说他是“北大之父”,乃是当之无愧的。
蔡元培从来没有放弃过一个知识分子应负的社会责任。1919年5月2 日,他召集学生班长和代表开会,号召大家奋起救国,两天后爆发了 “五 四”运动;1920年,他和其他知识分子联名发表《争自由的宣言》,1922 年,他和胡适等16位学有成就的知识分子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他
三次辞职,向北洋军阀表现他的“不合作主义”,以示抗议,甚至直接提出 了 “不合作主义”的主张。
国民党时期,他只愿当中央研究院院长,和宋庆龄等发起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向当政者要人权,为政治犯大声疾呼,而且付诸行动,营救了不
少因为思想、言论被捕入狱的政治犯。虽然由于他的威望、人格,国民党
没有像对付杨杏佛一样对付他,但也不遗余力地攻击他、谴责他。
历史深处fd答
74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全国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国 民党的《中央日报》称他“螅晁堆А薄ⅰ巴蛄骶把觥保膊车摹缎禄弧”ā烦扑恰把Ы缣┒罚耸揽!薄
秋瑾是中国的贞德,她不仅是女性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 傲。没有她,我们的民族的历史将只是一部男性的历史。
她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鲁迅说她“性格爽朗”、“善 豪饮”。在日本时她买了一把锋利的倭刀,经常佩带在身边,就是那张永 垂青史的照片上她手里拿的那把刀,她写诗说“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 恃恃赤铁。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遥想当年,她拔刀起舞, 唱《宝剑歌》,积极筹组“妇女抗俄敢死队”,乃至组织光复军,何等的英 气逼人!
她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传世的诗篇,她写 过《宝刀歌》、《剑歌》,留下了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 样的诗句。她的诗不像我们通常读到的女性诗篇,而是充满了一种巾帼不 让须眉的豪迈,她的诗是以热血写就的,有大江东去之风。
1896年她应父命嫁给一个湖南富商的子弟,婚姻的不幸使她把自己 的命运和广大妇女的命运、整个袓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挣脱家庭 牢笼,到日本留学的念头。1904年夏天,她终于在哥哥、嫂嫂等的帮助下 东渡日本。
她与其他留学生一起组织革命团体(如“十人团”),创办《白话》半 月刊,发表过《警告我同胞》、《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等气势磅礴的文 章。她风姿豪放,每次大集会,总要上去演讲,她的演说生动精辟,“其 词淋漓悲壮,荡人心魄”,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听众常常被感动得流泪。
1905年她回国筹措学费,带着陶成章的介绍信在爱国女学拜访了蔡 元培,并由徐锡麟介绍参加光复会。回到日本后,她又成为第一批参加同 盟会的浙江籍革命党人,被委任为浙江主盟人。1905年底,H本政府颁布 《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陈天华蹈海自杀,秋瑾等愤然回国。她在写给
功成身退:光复会群像
75
王时泽的信中说:
“吾归国后,亦当尽力筹划,以期光复旧物,与君相见于中原。成败   虽未可知,然苟匚此未死之余生,则吾志不敢一日息也。吾自庚子以来, 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
且光复之事,不可一日缓,而男子之死于谋光复者,则自唐才常以后, 若沈荩、史坚如、吴樾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 羞也。愿与诸君交勉之。”
这封信和谭嗣同的“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
_
而流血者,此变法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段掷地有声的 话,完全可以前后辉映,同样的光照千古,让千千万万须眉男子无地自容。
1906年,她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同年冬天徐锡麟去 安徽,她接办绍兴大通学堂。以此为中枢,她联络军界、学界、会党,费 尽心血把光复军编成八个军,起草了《普告同胞檄稿》、《光复军起义檄》, 计划和徐锡麟在安徽同时起事。1907年7月13日,得知安庆起义失败的 消息,秋瑾拒绝出逃,从容被捕。
她被捕之后拒绝写供词,最后留下了让整个百年史都感到森森秋意的
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
o
她还留下了这样一首绝命词: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 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 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
这个世界上,也只有秋瑾这样的真英雄才写得出如此感人的绝命词, 这是她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下的诗篇。
1907年7月15日,她在故乡绍兴被残酷地杀害,年仅32岁。值得一 提的是,绍兴的地方官山阴知县李宗岳不肯对秋瑾用刑逼供,他同情秋 瑾,又无能为力,在秋瑾殉难后竟然上吊自尽了,显示出难能可贵的人的 良知。这是人性的震撼,是秋瑾给他的力量,使他毅然放弃生命。那个年 代里,有可耻的告密者,蘸人血馒头的人,但有了李宗岳的死,我们还是 看见了人性的一点亮色,那不是为了什么理想、革命,仅仅是人的良心的

76
发现,是人性的力量战胜了求生的欲望。秋瑾被杀并无确凿证据,下令杀 她的浙江巡抚对此也感到不安,自请调往江苏、山西,先后被当地人所拒, 只妤称病。绍兴知府贲福自请调到安徽也被拒,不知所终。可见人心不服。
噩耗传出,孙中山曾对两个浙江青年邵力子、陈其美说:‘秋侠虽已 捐躯,火种依然存在,毋忘我浙东受难同志。” 1912年12月,孙中山来杭 州,“可痛者,最好的同志秋女侠一瞑不视。”他挥笔题词一一“巾帼英雄' “鉴湖女侠千古”。1916年,孙中山再次来杭州凭吊秋瑾墓,他说:“光复 以前,浙人在东京首先入同盟会者,秋瑾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 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人间而不忘。”
秋瑾早已在西湖的湖山之间站成了永远的雕塑,一个中国的民主女神像。
徐锡麟
徐锡麟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却是个典型的读书人,中过秀 才,热心数学、天文等,在甲午战争的刺激下,他认识到救国的当务之急 是从教育入手,年纪轻轻就办了明道女校、山阴县学堂(历史学家范文澜、 数学家陈建功都曾是这个学堂的学生)。1901年,绍兴创办第一所官办的 府学堂,知府久闻他的大名,聘为教习,教算术和体操,又升为副监督, 主持学堂工作。期间他到日本参观,结识了陶成章等同乡志士,意气相投。 回国后,办了热诚小学,设立特别书局,传播新思想。
他仰慕越王勾践,经常和爱国志士聚会,深夜不散。还每天练习枪法, 据说能百发百中。1904年,他应蔡元培、陶成章的邀请在上海加人光复会。 由于他为人豪侠,挥金如土,对会员如家人手足,因此深孚众望,成为光 复会中深得人心的重要领袖,人们都亲切地叫他伯逊哥。
1905年,他和陶成章等创办大通师范学堂,以体育为名训练会党骨 干,为起义准备力量。同年他捐了个道员,和陶成章、陈伯平、马宗汉等 13人到日本留学,妻子也参加了光复会,改名徐振汉和他同行。章太炎说 他“志在光复,而鄙逸仙为人”,拒绝参加同盟会。
他在日本报考军事学校,因为近视而不得入学,不久就和陈伯平、马 宗汉回国。1906年,他在亲戚的推荐下到安徽安庆任职,与秋瑾等在西湖
功成身連…先复会群像
77
话别时他说:“我此次到安庆去,就是准备流血的”。
1907年春,他得到安徽巡抚恩铭的信任,主持巡警学校。他曾回绍 兴和秋瑾等商量过浙皖同时起义的计划。7月,恩铭得到一份来自被俘革 命党人的花名册,第一个名字就是他的化名“光汉子”。秋瑾来信又说浙 江危机已露,他决定在原定的学校毕业典礼那天起事,因为包括恩铭在内 的文武官员都要来参加典礼。但恩铭因事提前了两天,结果他只好仓促起 事,虽刺死恩铭,但陈伯平战死,他和马宗汉双双被捕。
他在供词里说:恩铭待我,是个人私恩;我杀他,是排满公理。你们 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不要怨杀学生,不可 拖累无辜。问他是否孙文一党,他说我与孙文宗旨不同,他亦不配使我行 刺。他起草的《光复军告示》历数清廷罪状,提出“重建新国,图共和之 幸福”,日期是“共和二千七百五十二年”,虽然把近代的共和与中国古代 的周召共和混为一谈,但他的理想也不仅仅反清而已。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说,他就义后,“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 食净尽”,年仅三十五岁。
陶成章
1912年1月15日,就任民国总统仅仅半个月的孙中山,得知陶成章 被暗杀的消息致电陈其美,称“陶君抱革命宗旨十有余年,奔走运动,不 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这是与陶成章曾经矛盾很深的孙中 山对他的评价。
陶成章1878年出生在绍兴农村,从小好学,十五岁就开始当塾师,甲 午之后有志革命,1900年、1901年两次进京想“手刃慈禧”。1902年得到 蔡元培的资助,到日本留学。1904年回国后致力于联系会党,奔走浙江各 地,将旧的会党力量联成一体。光复会成立,他是个实际上的领袖,在会 党中有很大号召力。1906年他曾酝酿起义,被推为五省大都督。1907年, 徐锡麟、秋瑾牺牲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