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认为:“从浙江的情况来看,人多地少,要走出去,要搞工业;浙江是资源小省,也需要我们走出去。现在浙江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是要走出去,但走出去你就需要有足够实力,有了实力之后才能拥有社会上的资源,那也需要一种精神。”
对于浙商来说,投资没有地域限制,只要有机遇,他们是不会放过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海南的开发建设刚刚开始时,敏锐的浙江商人就纷纷来到海南。其中,浙江商人创办的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已经在当地深深地扎下了根,并获得了持续的发展。
公司总经理郑志勇说:“发展没有地域之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是我们的舞台,就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做。”如今,郑志勇的眼光已经盯上了其他更大的国内、国际市场。
几年前,郑永刚决定把杉杉集团总部从宁波迁往上海,竟然在当地引发一场强烈的“地震”。当时,“忘恩负义”、“胳膊肘往外拐”等责备铺天盖地袭来。郑永刚却坚定不移:“我的行为希望留到5年以后再认定。”5年不到,凯泉、均瑶、华东电器等纷纷步其后尘,将公司总部迁往上海。现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之报以掌声和鼓励。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浙商意识到,走出去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浙商和浙江企业走出浙江,到全国各地去发展。
作为全国旅游业民企的“领头羊”,杭州宋城集团在一炮打响了杭州乐园和宋城之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南京。本着“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去做”的理念,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拿出数亿元,在南京塑造了一个与杭州宋城遥相呼应的明城。
浙江地产商更是纵横长三角地产业。在苏州实行土地招标拍卖一年间,浙商拍得土地占总量的近一半;2000年前后,有100多家浙江地产商在上海开发了百余个项目。
珍珠大王丁美富17岁独闯上海,每天早出晚归,在手臂上挂着各式珍珠沿街叫卖,终于在上海打下一片天地。2001年4月,“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上的珍珠城开业,丁美富一夜成名。如今,一面面“浙”旗插进南京路,日月集团的明牌银楼、华东电器的圣德娜商厦、宁波雅戈尔的旗舰店……鳞次栉比。在上海,目前有50多万浙商集聚,浙企在沪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均居兄弟省市之首。
山东工商局局长李华理说,其实,浙商最厉害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他们比别人具备更“活”的脑袋、更“宽”的手掌和特别能跑的“长”腿。
能跑的浙商根本不满足于国内的市场,在海外,浙江商人也是到处扎根,到处开花。
毛里塔尼亚进出口有限公司义乌办事处经理阿卜迪说:“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浙江商人和外国商人做生意还有点怕,现在早已习以为常。这些土生土长的浙江人,不用请翻译,能用流利的英语或者阿拉伯语跟外商谈判、讨价还价;在接订单的时候,他们往往非常果断,一百万、几百万的货马上可以定下来,有时甚至不用拿订金。同时,浙江商人的眼界也在放宽。虽然他们大多数人的文化素质都不高,但是他们学知识、学技术的能力却异常强,做出来的产品也经常比别人领先。”
当然,现在的走出浙江与以前浙江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完全不是一回事。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表现,他说:“跳出浙江的是身体,留在浙江的是灵魂。”
他是这样解释的:“以前走出去的仅仅是温州的体力,只要有体力就可以赚钱,只要勤奋。现在走出去的是智慧,用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财力,去整合上海乃至全国的资源,所以这两次走出去是两种概念。”
陕西省咸阳市市长张立勇对浙商的走向全国是这样评价的:“浙商到咸阳,不仅带来了期待发展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更重要的是为咸阳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冲击,这种冲击就是创新,敢于拼、敢于争、敢于干,而这些比十个百个项目,比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更值得咸阳人珍惜。”
“目前,浙江在渝创业人员已达10多万人,投资额120多亿元,是国内来渝投资最多的省份之一。除了资金以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浙商还带来了先进的市场理念和灵活创新的管理、经营方式等等,这些,对于重庆这个老工业基地来说恰恰是最可贵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沐华平这样评价浙商的价值。
从1992年开始,万向集团利用乡镇企业灵活的机制,筹借5万美元,在美国建立了营销公司。1994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成立万向美国公司,同时批给公司98万美元,由此,万向集团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因此,鲁冠球曾经生动地描述为“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资源,做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
8。走出浙江,走向发展(2)
由此可见,走出去,就是一种借力的表现,就是走向了发展。
9。信息化的乘数效应
浙商商道:信息是发展的先导。
浙商自白:你完全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词来解释它:“借鸡生蛋”,现在浙江的许多大企业已经开始学习虚拟经营了。
——美特斯。邦威周成建信息是发展的先导。在信息时代,商业活动必须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只有紧跟信息化,才能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2003年,《互联网周刊》主持的“最具商业价值的中国网站100强”评选时,在行业类上榜网站中,浙江行业网站占据了80%。在信息时代,精明的浙江人早就意识到信息对于商业的重要性。浙江民营企业早就学会了全球化的网络营销。
只要你在百度上输入“五金”、“小商品”、“领带”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今日五金网、义乌小商品网和嵊州的中国领带在线。
众多的浙江中小企业正是通过这种行业网站加强与世界的联系。
浙江企业不仅重视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也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美特斯。邦威是一个做服装的企业,但是,信息时代的高科技在美特斯。邦威却运用得非常普遍。
1995年,美特斯。邦威的销售额只有1000多万元;2001年,美特斯。邦威的销售额就接近8亿元;2002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5亿元;2003年,则已经接近20亿元了。
在不到10年的发展中,美特斯。邦威的销售额增长了近300倍,发展速度近乎直线式,但是,你能想象美特斯。邦威是一家没有工厂的服装公司吗?“你完全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词来解释它:”借鸡生蛋‘,现在浙江的许多大企业已经开始学习虚拟经营了“,周成建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
周成建说:“作为个体工商户,在积累的资本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采用虚拟运营这种方式,有可能就走不到今天这样的规模。这么多工厂都要自己去建的话,起码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更何况还有近千家专卖店呢?而且即便不算时间,每家生产企业至少要几千万元的投资,我们旗下有100多家生产企业,这算下来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美特斯。邦威是怎样实现高速发展的目标的?这得益于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美特斯。邦威完成了从统计条码到代理商、门店的销售系统的数字化这一过程。
从2002年起,康奈上马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任何一家店有什么动态,集团公司各部门立刻就能够掌握详细的情况,做出相应的部署。”
“信息化建设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比如康奈是一家以制造见长的鞋业企业,并且产品是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武器,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中康奈采取了先易后难、先生产后管理的做法。首先围绕企业的核心工作,即生产领域,从引入相对简单的软件系统入手开展信息化建设。”郑莱莉说。
大红鹰卷烟厂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是,这并没有挡住它信息化的步伐。
大红鹰卷烟厂厂长徐芳权介绍,在实施ERP项目以前,大红鹰企业内部的情况比较复杂,具体表现在:卷烟销售信息反馈滞后,信息流失真;商业环节库存管理难度大,产品线无法从根本上优化配置;总公司对烟草销售的调控能力较弱,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能力。
在管理上,查询业务流程基本采用手工处理,信息在业务、财务和其他相关部门无法实现实时共享,信息交换效率低,也没有系统的供应商管理和客户管理思想的支持。
在实施ERP项目后,信息流、资金流开始整合,透明度大大增加。产品销售周期缩短到三天;减少多余供销渠道17%;高档烟销售增加近100%,中档烟销售增加69%,低端产品销售也增加了50%以上;毛利率首次超过20%,生产初步重现了20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的生机。
“市场经济必然导致库存,因为你不知道市场到底需要多少。你不知道你周围的竞争对手到底生产多少。市场经济规则下,只有短缺资源才能创造财富。并不是你生产多少就能实现多少财富,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进行的。”雅戈尔CIO韩永生这样说道。
韩永生认为,从根本上解决库存问题,需要的是在经营模式上的彻底转变。他非常推崇戴尔(DELL)的直销模式,“过程才是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关键,DELL的核心竞争力就在它的营销过程之中。”于是,韩永生尝试运用信息化在雅戈尔推行量身定制业务。
“在雅戈尔的信息化当中,有一块做得最好,那就是雅戈尔的量身定制业务,在营业厅把客户身体尺寸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生产地。生产地根据这些数据资料再做加工。”
如今,雅戈尔的无仓库管理已经实现了。通过信息系统,雅戈尔销售部门可以清楚地跟踪、监控每一件衬衫、西服的生产销售情况,配送部门则可以根据电脑的监控来控制发货。
10。稳步多元化(1)
浙商商道:多元化的底线是保留核心企业的实力。
浙商自白:多元化经营,首先要固定在一个行业,等这个行业发展稳定了才能去发展别的行业。
——曾昌飚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企业规模不断变大,单一的产品、单一的市场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好比你有一些鸡蛋,如果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不小心踢到篮子,所有的鸡蛋都将被摔破,如果你把鸡蛋分开放在几个篮子里,即使一个篮子打翻了,其他篮子里的鸡蛋还在。
刘鸿生说过:“英国有一句谚语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我极信奉。我创办企业时是这样做的,在子女培养教育上也是这样做的。”
刘鸿生有8子3女,平时,他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认为,要让刘氏家业保持长盛不衰,就需要对子女们进行不同的教育,以期他们在日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接管刘氏家业。
当时的中国,国内纷争不断,国外列强也紧紧盯着中国。刘鸿生认为,不管哪个列强想要侵略中国,把子女分别送到这些列强的学校去留学,对于以后刘氏家业的接管都是有好处的。
于是,他把子女分别送到英、美、日去留学。同时,他给子女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学业有成,必须立即回国参与刘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二是不准子女娶外国老婆或嫁给外国人。
在经营方面,刘鸿生也注重多元化战略,他投资的项目有火柴、煤炭、水泥、搪瓷、毛纺织、银行、保险、码头等。
他投资的企业,除合伙组织者外,都是股份有限公司。他在这些公司中分别担任总经理、董事长或董事等重要职务。在刘鸿生看来,当时的国内局势极不稳定,如果把资金投在一个项目上,极容易出现“吊死于一棵树上”的现象,因此,分散投资有利于分散风险,给自己留有余地。他说:“我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的资金是分开投放的,出点风险不伤元气。”
因此,为了避免大规模生产带来的风险,在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多元化就成了必经之路。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个多元化经营的典范。正如有人问南存辉要学比尔。盖茨还是学李嘉诚?南存辉回答,先学比尔。盖茨,再学李嘉诚,因为前者是专业化的楷模,而后者在多元化业务中成绩卓著。
南存辉认为,多元化是企业躲避经营风险,避免出现“吊死在一棵树上”现象的普遍选择;产业升级则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永葆活力,避免落伍的必然选择。
在20世纪90年代,面对诱惑,初具规模的正泰集团也尝试过“多元化”。他们曾经向诸如服装、饮用水等与正泰的电器主业完全不沾边的产业进军,但是,在交了几百万的学费后,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这些多元化的尝试,让南存辉明白了一个道理。多元化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进行,“不顾实际的多元化,是盲目的多元化,其结果不但搞不好,甚至连自己的主业也可能被拖垮!”正泰由此得到的教训就是:不熟悉的不做,行业跨度太大、没有优势的不做,要多元化也要做“同心多元化”。从此,南存辉转变了战略思路,明确把产业定位在“电气制造业”上,并且果断采取措施,对与“电”无关的产业予以剥离,实行“同心多元化”。
南存辉说:“所谓同心多元化,心是怎样的?主要要看你想怎么发展你的企业。美国通用电气是家百年企业,它能把每个产品做好、做精、做专、做细,当企业成长了之后,通过资本运作和自身的产业服务,构造起完整的价值链。正泰注重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注重配套服务,包括上市主要都是围绕主业展开的。”
2001年,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温州大桥高科技工业园区,组建了接触器、热继电器、塑壳断路器、漏电断路器、小型断路器、框架式断路器、稳压电源、互感器、低压变电器等新型的专业化生产公司。
2002年,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形成控制电器一公司、控制电器二公司、配电电器一公司、配电电器二公司、终端电器公司、稳压电源公司,同时,进一步扩大焊接、电子元件、注塑、精冲、模具制造、新产品试制等零部件专业分公司的生产能力。
2004年,正泰集团再度重组,形成高压产品及低压产品两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