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二战大兵 >

第69部分

二战大兵-第69部分

小说: 二战大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时的情报总是慢上半拍。再加上各级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并不通畅,决策延时的情况就更明显了。经过一夜的兵力调动,奥尔沙市三角地区的当面德军,其实已经成了一个吸引苏军主力部队的幌子,而当7月11日清晨到来时,苏军的主力部队还在继续加强奥尔沙市至莫吉廖夫市之间的正面战线,对于德军主力已经迂回而过并没有察觉,这就造成了斯摩棱斯克市的防御力量明显不足。“看,敌人的飞机又来轰炸了,命令大家不要随便进出碉堡,都给我躲在较为安全的地方。”面对敌人的空袭,波波夫已经习以为常,要担心也担心不来,除非被敌人轰炸机的炸弹直接命中,否则自己的碉堡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对于这样的不可控事情,就要看各人的运气如何了,当然波波夫一向认为自己的运气是很好的。德军为了麻痹苏军部署在奥尔沙市至莫吉廖夫市之间的主力部队,在711日动用大量的轰炸机,对该地区的苏军~让苏军的指挥官误认为主战场还在这一带的筑垒地域。对于波波夫他们来说,轰炸得并不严重,毕竟第一防御梯次的苏军步兵阵地才是德军重点轰炸的地段。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苏军化旅成了防御奥尔沙市方向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这时苏军的坦克装甲部队还是很有限的,作为高级指挥官,总是设法保护这些技术兵种的,把他们用在最关键的时候。

    第一百三十四章 驰援斯摩棱斯克(一)

    711日德军的轰炸机来了一批又去一批,去了一批又来一批,对奥尔沙市方向的苏军主力部队炸了个没完没了。苏军的部队也只能是硬扛着,承受德军飞机的轰炸。此时,苏军在奥尔沙、莫吉廖夫和罗加切沃等地驻有大量的守河部队,而从贝霍夫渡口渡过了第聂伯河的德军部队对当面苏军列梅佐夫的第13集团军展开了一场追击战,并终于在莫吉廖夫附近,包|||集团军的四个师和第20机械化军的部分兵力。这就使得战场的态势对于德军更加的有利,而德军第2甲集群的指挥官古德里安却毫不贪功恋战,他只是留下少数部队担任左翼警戒,而命令各装甲师火速向北直趋斯摩棱斯克。对于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快速突进,苏军进行了拼命的抵抗。7月11日铁木辛哥命令位于戈梅利周围的20个师,立即从南面发起进攻。以阻挡德军装甲部队的推进并解救被围困的苏第13集团军。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德军只是投入了第1骑兵师、第10托化步兵师及4甲师三个师的兵力,向这支由20个苏军师组成的庞大部队发起反竟然就击退了苏军的反攻,如此一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就可以毫无阻挡地继续向斯摩棱斯克迅速推进。711日入夜后,战场上的态势进一步向有利于德军地一方发展。西方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不得不向副司令员叶廖缅科中将下令抽调位于奥尔沙市三角地区的苏军精锐部队向东驰援斯摩棱斯克市。斯摩棱斯克市是通往莫斯科市的大门,关系到整个战略态势的安危,为此叶廖缅科中将立即抽调了包括45机械化旅在内的的兵力,于7月12撤出奥尔沙市,回过头来向东挺进,驰援斯摩棱斯克。“同志们,这是我们能够弄到手的最后一批燃料了。”当第克团奉命撤出奥尔沙市之前,奥尔沙市的苏军内务部地人员在全市范围内为坦克部队搜集了一批燃料。送到了第203克团地驻地来。教导队长米哈依尔上尉带着队里地坦克兵。把燃料运了回来并分发到各个坦克班里。在分发燃料的时候还不忘要求自己的士兵“利用这批燃料让坦克尽量行驶更多的路,一定要到达斯摩棱斯克市。”在苏德战争初期,很多苏军的坦克不是被德军摧毁的,而是大多数由于缺乏燃料而抛弃在战场上的。有地时候苏军抛弃的坦克比抛弃的火炮的数量还要多,火炮还可以让马车拖着转移,而坦克没了燃料是不可能人手推着前进的。“协同步兵排的战士们,大家要有心里准备。我们需要徒步前进一百公路以上。”在还没有出发离开奥尔沙前,指导员弗拉基米尔上尉就先给步兵排的士兵做思想工作。从奥尔沙市至斯摩棱斯克市,路程大概是120130公里左:+:兵只得尽量步行跟随坦克前进。“妈地,又要命令驰援,又不让人坐车子,这是什么世道啊。”在集合的时候当然不会有士兵随便说话。可解散后各自准备的时候。不少协同步兵地人都难免发些牢骚,保罗中士是抱怨得最厉害的一个,他的班是机枪班。班上十五个人要扛着五挺机枪步行,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本来机枪班在10号的战斗中缴获了两挺德军的机枪,++不留给其它继续留守奥尔沙市的友军部队使用了。“我说保罗,你就不要这么大意见了,就当是锻炼身体嘛,生命在于运动。”波波夫打趣地向保罗中士硕大“你看,这大半个月来,我的肌肉强壮了很多。”波波夫一边说还一边向大家展示了一下自己发达的肌肉,经历长期的战斗生活后,波波夫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比刚得到这副躯体时要强壮了很多,这有赖于战斗中的历练及平时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刻意锻炼肌肉。“得了吧,就你那一米七多的体型,要是碰到契可夫那样块头的德军,也不知道你能不能打得赢对方。”保罗中士见波波夫又在炫耀他的完美肌肉,颇有些不以为然。作为一个机枪手,信赖机枪火力多于信赖身上的肌肉。在近身搏击方面,保罗中士并不是波波夫的对手,排里也只有排长契可夫上士能够同波波夫打上几个回合“这你就不懂了,有时候机器不一定靠得住,身体强壮就已经是一个强大的武器了。”以波波夫脑里的灵魂对这副躯体的掌控度来说,足够在这时同任何人白刃对战甚至徒手搏击。“好啦,大家不要乱说话了,收拾好随身的武器装备,带上生活用品,准备出发。”排长也是官,当了官有一段日子的契可夫说话起来也有些威严的感觉了。712大概早上九点钟左右,第203克团根据上级的命令,再次踏上了新的征途。虽然在德军进攻奥尔沙市时击败了敌人,但第团的坦克数量也由整编后的150左右减少至100作用,大概有损比例,不过比起德军装甲部队的50%战损比例要好很多了功于教导队的KV…2型坦克及团里另一个KV…1重型坦克营在战斗中的出色发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古往今来都会发生的事情。驰援,也就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快速行军,而讽刺的是偏偏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苏军坦克部队的燃料供应出现了问题,提供给第203坦克团的燃料,只有日常供应量的三份二多一点,为了利用有限的燃料到达新的战场,不得不放弃协同步兵搭便车的行军方式,而尽量利用有限的卡车搭载尽量多的步兵,没有车坐的步兵唯有靠步行的方式跟进。这就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现象,那就是行军中坦克迁就卡车,卡车迁就步兵,步兵之间轮流乘坐卡车,轮流徒步前进。原本一天可以走五十公里,变成了一天才走三十公里。“大家注意了,在步行的时候注意调整自己的呼吸。”在行军的途中,波波夫让班里的士兵们按照科学的办法来行军,把急行军当成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向自己班里的人传授一套深吸缓呼的调息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再加上行走时大家互相照顾,重武器轮流背负,整个班走起来比其它班要轻松一些。“上头有令,让我们排派出一个班在侧翼搜索前进,侦察敌人的情况,你们说让那个班去比较好。”从早上走到下午,快黄昏的时候,苏军这支驰援斯摩棱斯克市的大部队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这时又轮到该协同二排的士兵乘坐卡车前进的时候了。大部队离开奥尔沙市已经有三十多公里远,为了防止遭到德军的袭击,团长决定派出多支小分队在队伍的前面及两翼搜索前进。“嘿嘿,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波波夫班的人去最合适,你看他们班的人多精神。”经过长途行军后保罗中士机枪班的人个个都累得很,自然不会让他们班去接这个差事,保罗中士故意和波波夫找茬。“说得也是,波波夫班的人员受伤的比较少,战斗力又强,精神面貌又好,就派你们去吧,波波夫你可愿意接受这个任务。”排长契可夫上士看了看各班的情况后,也认为波波夫班是最好的选择。“排长你都下命令了,我还有得选择吗,这个任务我接了。”波波夫苦笑了一下,也落落大方地接受了任务,“只要不用步行,有车子代步就行。”“这个你大可放心,教导队的五辆边三轮都给你们班用。”一个连级单位派出一支小分队来搜索前进,一个团总共派出的小分队也算不少了。契可夫上士一边说一边带着波波夫班的士兵到连部的车队报道。“是波波夫班去执行任务,这我就放心了,你们可要提高警惕,一但发现些什么情况立即派人回来报告。”显然大部队决定连夜赶路,这才有需要派人去搜索前进的,教导队长见波波夫班的人接了任务,也比较安心,不过还是吩咐到:“日落前你们可以搜索远一点范围,但日落后你们就要靠拢大部队附近300左右一切前进。”搜索小分队机动力强,但是也有一些弊端,那就是一旦远离了大部队,就必须单独作战,当遇到敌人的大部队时很容易被敌人吃掉。因此教导队长要求波波夫要掌握好搜索范围,以便随时同己方的部队取得联系。“我会注意的,请队长放心。”波波夫依旧自信满满地回应教导队长的说话,然后就领着自己班上的士兵骑上边三轮摩托车,带齐武器装备出发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驰援斯摩棱斯克(二)

    波波夫带着自己班的人,五辆边三轮摩托车刚好三个人一辆,瓦西里下士带着侦察组的人在前面开路,波波夫带着机枪组的人在后面压阵,冲锋组和爆破组的人在中间,沿着大部队前进的方向斜出而行。按照教导队长的指示,在日落前波波夫较为大胆地向大部队右翼旁出了一段距离,距离大部队500左右伴随跟进,沿路注意侦察周围的情况,边三轮在小路上行驶又或者越野而行,灵巧而又方便,速度又比大部队快,正好担任这类侦察的任务。波波夫心情很好,把这作为了一次越野旅行,塔达耶夫列兵在驾驶位上开摩托车,波波夫坐在后面,波什塔夫上等兵架着机枪坐在车兜里,一路颠颠簸簸地前进着。夕阳的光芒从背后照射而来,前方天空几片晚霞,摩托车行驶时清风迎面吹来,两旁景色不断变换,波波夫嘴里哼着小曲,把冲锋横端在怀里,在战场上坐车兜风也算是一种享受。奥尔沙至斯摩棱斯克之间的路况算是比较好的,沿路都是起伏不算太大的小丘陵及树木地带,只要大方向不搞错,就不至于迷路,波波夫命令大家控制好车速,不徐不疾地行驶在小路上。摩托车与摩托车之间互相保持一段距离,并要大家随身注意车辆的燃料情况,可不要开得太远了回不到大部队中。一路行进中,没隔一段距离。就在略为高出的地段停留一会儿,瓦西里下士带着侦察组地人负责登高四处了望,波波夫则带着大家警戒搜索。由于战火的蔓延,很多平民都逃到了其它的地方去,沿途经常能碰到一些丢空了的无人房屋,多数是建在郊外的小作坊或者小农场小牧场之类的。每遇到这些房子,波波夫总要带大家前去搜索一下,看看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搜索小分队的任务之一就是随时随地搜寻补给品。毕竟平民逃难时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带走地。便宜自己人总比便宜德军要好。如果遇到还没有撤退又或者不愿意离开地平民,波波夫他们就巡例向他们询问一些情况,看看是否有德军经过附近地地方。“班长,快来看,前面好像有些情况。”天黑前,波波夫他们来到了一处树木茂密的小山丘脚下,在前面的瓦西里下士。在小山丘前的泥土路上发现了一些杂乱的痕迹,引起了他的注意,立即呼叫波波夫来看一看。“可以肯定是车辆经过的痕迹,不过到底是什么车辆这就要仔细地分辨一下了。”波波夫让塔达耶夫把摩托车开到前面去,下车后向瓦西里手指地方向的路面看了看,由于这一带的郊野道路泥土比较多,路面较为松软,车辆经过时往往都留下车痕。“有马匹经过的蹄印及马车印。有卡车的车轮印。还有装甲车辆经过时的覆带印痕,真是很复杂啊。”作为侦察组组长,瓦西里下士对于各种地面上的痕迹。有一套辨认的方法。虽然路面上地痕迹互相重叠,但是仔细辨认后还是可以一一分辨出来地。“偏偏没有步兵的足迹,这可能是一种机械化部队,最起码是一支摩托化部队经过时留下的痕迹。”波波夫对路面地痕迹也仔细地看了又看,随手拿了根树枝在手,把可以分辨出来的痕迹用树枝在地上划个圈圈起来,以示区别。“我同意你的观点,而且你注意没有,这些痕迹不是同一时间里留下的,估计是一前一后留下的。”把各种痕迹先一一区别开来后,瓦西里下士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很显然装甲车辆的覆带印痕是最早期的,它的印痕比较深,把路面都压实了些。卡车的印痕次之,把覆带的印痕磨掉了大部分,而马匹的蹄印和马车印是最后留下的。”“班长,你来看,这里有马粪。”正当波波夫和瓦西里在讨论痕迹的事情时,另一名侦察兵弗拉基米尔上等兵又发现了新的情况。“是新鲜的马粪便,看来我们刚才的推断是正确的。”波波夫闻言立即上前观察,发现马粪还没有完全变硬,心中不由一喜。“从装甲车辆的覆带宽度来判断应该不是我军的装甲车辆,应该是德军的装甲车辆。”为了最后确认情况,瓦西里下士还特意丈量了一下各种印痕的宽度。“卡车及马匹拖拉着的马车,是我们最需的。”观察分析了这么久,波波夫得出了自己的判队中通常用马车拖拉的东西只有两种,一样是大炮另一样是补给物资,看来这次我们碰到肥羊了。”“马粪还没有完全干,这证明他们刚过去不会太久。”波波夫一边说一边同瓦西里交换了一下眼神,两人的眼中都露出了战斗的神色。“波波夫,我们可以拼一拼,最后经过这里的可能是德军的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