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三国-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要是自己处在陈宫现在的位置,也一定不会攻城,反正又不缺时间,拖呗,拖死拉到。
蕃县的战事只能以拖结束,但是整个江东的战局却不能用拖字来解决了。身处江东的陆逊又开始了他的征程,这次陆逊留李通,文聘守吴郡,自己率领着两万大军以黄叙,马忠为将兵发毗陵典农校尉。毗陵典农校尉地方不大,主要的城池只有两座,一座就是毗陵县,另一座是云阳县。自从孙静大军全军覆没以后,毗陵典农校尉能走的人都走了,大量人口转移到了丹阳郡,所以陆逊轻松接收了毗陵典农校尉。不过现在陆逊和鲁肃已经占领了江东三分之一的土地,手中的士兵吃紧,急需增援。荆南张郃处也急需增援,吕蒙那里的士兵又需要换防,这样一来,我手中的兵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不过仔细想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现在我军四处做战,战线拉的过长,这本来是兵家大忌,但是好在江东现在也不好过,四面受敌,兵力也已经呈现出不足的趋势,正是半斤八两的时候。所以我现在又临时从宛城抽调了三万人马,宛城的守军是随蒯越他们一起投降过来的荆州兵,兵力不多,只有五万,但是这个时候就是一根稻草也可能压垮江东这架马车,更何况是三万大军。这三万大军到哪里都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陆逊有了三万大军就可以进攻丹阳郡,威逼孙权的老家,吕蒙有了三万大军就可以进攻长沙郡,拿下长沙以后就可以和张郃前后夹击吕范的大军,然后东进豫章郡或庐陵郡。和我在三江口的大军夹击周瑜的部队。所以这三万大军就成了一个焦点,各个地方都需要他,你说他值钱不?
经过商议,三万大军全部派去吴郡支援陆逊,先把丹阳郡拿下来,看看周瑜和孙权有什么表现。同行的还有钟绅,钟缙两兄弟,补充陆逊处的将领,这样他就可以进攻,防守两不耽误了。而荆南等地,只有等陈宫解决庞统以后,解放了那十五万二线部队以后,才能支援吕蒙和张郃了。现在一线部队除了河北四州以外,中原四州已经抽不出来了,再要强行征募军队的话就会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了,连续几年的征战,中原和河北等地已经十分的疲弊了。从公元二百年,我举中原之兵北伐袁绍,用时几年,才统一河北,此时不论是中原还是河北都已经消耗过大,好不容易修养两年缓了一缓,又碰上鲜卑入侵,陆逊又举河北之众抵挡鲜卑,虽然胜利,但是军士疲累,百姓生产多少要受到一定的影响。然后又南征江东,近十年的时间,战争就没有真正的停止过,真的和演义里面诸葛亮说的一样,强弩之末了。现在军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厌战的苗头,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终归是出现了。所以我必须尽快结束战争,然后全力休养个三五年,才能和曹操决战。
时不我待,三万大军马上从宛城出发,走淮南,进入广陵郡,由陈登安排船只过江增援陆逊。几万人的军事行动,孙权不可能不知道,周瑜也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们已经没有办法理那些了,濡须口的关羽大军一直都在猛攻孙权,孙权根本就脱不开身返回丹阳郡,而周瑜在三江口也十分的吃紧,韩当,黄盖,陈武三员大将都身受重伤,江东可用之将已经没有几个了。现在只能靠着蒋钦和周泰抵挡甘宁的水军,不济的时候老将程普都要参战,一时间处处报急,江东真的快要不行了。
身在丹阳郡的张昭得知陆逊又添援军的消息,真是浑身无力,身为孙策托孤之人的张昭不由得回想以前和孙策一起征讨江东的事情,那时候虽然张昭被孙策强迫加入江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被孙策感染了,孙策年轻,有朝气,待人真诚,统一了江东以后,江东显得朝气蓬勃,一时间万众一心,江东实力大涨,只要用兵得当,问鼎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随着孙策遇刺身亡,将江东的天就塌了,少主孙权登位,江东的世家大族纷纷排挤孙权,准备架空江东之主的权利。好在少主机警,通过攻打刘表缓和了内部的矛盾,然后又用分化瓦解之策,拉拢了一部分世家大族,稳定了自己的位置,江东又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只要两年,再给少主两年的时间,江东就可以稳定下来,但是。。。。。。。“唉。。。。。。”张昭叹了一口气。
第一百六十九章 荆南战斗结束(一)
现在的形势是三足鼎立,我占北方,实力最大,曹操占西南方实力次之,孙权再次之。按照地域来说,江东的人才绝对要比西川多,江东孙权的实力理应在曹操之上,但是,就独占一方的时间来说,我和曹操要比孙家长的多,孙家独霸一方的时间最短,而且短时间之内就更换了一代江东之主,内部极不稳定。而西川这个本来应该是实力最弱的地方,却因为曹操的缘故,补充了大量的人才,谁也不能否认,就整个汉末到三国的这段时期,在先期的人才储备方面,曹操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等等,曹操凭他的本家人才就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就这样,西川和曹操结合起来,其综合实力就远处于江东孙家之上了。孙家虽然出了一代雄主孙策,聚集了东南一部分精英人才,割据了江东之地,但是在孙策之后,孙家的后备人才稀少,不可能像曹操一样,完全靠宗族人才支撑起一片天地,所以张昭才会感叹留给孙权的时间太少了。
如今江东四面楚歌,周瑜独木难支,孙权虽然少有大志,但是却没有那个时间来给他施展自己的才能。吴郡陆逊得到了宛城的三万援军,分给了会稽郡的鲁肃一万人,如今鲁肃也率领着两万五千大军反攻新都郡,陆逊率领四万大军兵发丹阳郡,由于钟绅,钟缙刚刚到达江东,陆逊怕他们适应不了这里的气候,让他们留守后方,解放出了文聘,李通两员将领。
此时陆逊已经带着四员大将兵临丹阳郡边境,张昭在丹阳郡度日如年,敌军兵临城下,孙权和周瑜被拖在濡须口和三江口,城里只有两万守军,要是城池被敌军攻破的话,江东休矣。为了保险起见,张昭召集回丹阳郡的所有守军准备死守丹阳郡的治所建业。这也是张昭这个文人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好在丹阳郡乃是江东治所所在,郡中守军不少,集合所有郡县守军以后,建业的守军达到了四万之数,和陆逊的兵力持平,这样一来,张昭心里也有了底气,然后又找出几个没有官职在身,又有名气的将领,其中有韩当的儿子韩琮,还有江东全氏家族的族长全柔等,然后再加上宋谦,贾华两人,暂时算是能够稳住建业的局势,没有发生什么乱子。
陆逊率领大军接收了建业以东的所有县城,大军屯驻建业城下,等待鲁肃率军前来汇合。鲁肃接到陆逊支援的一万大军以后,以焦触和张南防守临海郡和会稽郡,前往攻伐新都郡。新都郡没有了丹阳郡的支援,被鲁肃轻松拿下,然后率军北上,大军进逼建业。此时的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大部分的兵力都被牵制在长江沿线,南面的建安郡,庐陵郡没有多少守军能够支援丹阳郡,所以在焦触,张南的防守之下,鲁肃的后路还算是很安全,而且陆逊打通了和徐州的联系,粮草再也不是问题,于是六万五千大军齐集建业城下,建业的局势危如累卵,孙权和周瑜虽然有心回援,奈何我军全力进攻,防守尚且困难,撤军更是妄想。
陆逊和鲁肃汇合以后,商议起进攻建业的问题。陆逊和鲁肃一致认为建业城高池深,不能用蛮力攻城,必须以计破之,所以暂时还是只能围而不攻了。此时周瑜在三江口急得团团转,虽然有心回援,但是现在实在是不能离开三江口,否则江东仅剩的几处郡县就都将处于敌军的铁蹄之下,届时江东将再无反抗的余地了,孙权也是一样的想法,所以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张昭的身上了。
江东陷入危局,曹操再也不能作壁上观了。虽然他曾经攻打过长安以图支援江东,但那不过是做个样子,妄想牵制我军的兵力,以缓解江东的压力罢了,并没有做出真正的支援动作,所以这一次曹操要动真格的了。曹操在汉中兵出上庸,率领夏侯惇,许褚等将兵临襄阳境内,而徐庶的大军也已经开出襄阳,和曹操在襄阳的边界上对峙,防止曹操分兵攻打江陵,断了荀攸大军的归路,一时间襄阳边界剑拔弩张,紧张万分。
我在三江口接到曹操兵出汉中的消息,出了口长气,曹操终于动手了。以曹操的智慧,他要是按兵不动的话,我的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拿不准曹操到底在打什么主意,我还真怕他也像庞统一样,也给我来一下狠的。但是接下来没过几天,又传来一个让我惊讶的消息,远在雍州的夏侯渊已经到了汉中,雍州的领军主帅已经换人了,这个人还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出去游学的司马懿司马仲达。看来司马懿终于是忍不住了,如今江东已成覆灭之势,很快曹操就要单独面对统一了大江南北的我军了,他要是再不出现的话,那他的志向就永远也不用想了,最少是他司马懿不用再去想了。不过,呵呵,贾诩和司马懿对阵也真是一个好玩的事情,他们两个人都是心智深沉之人,也都是心狠手辣之人,这样两个人交手,过程只有两个,一个是十分的精彩,双方斗智斗力,让人看的目不暇接;另一个就是十分的沉闷,司马懿善于隐忍,贾诩也喜欢隐居幕后,两人都不是张扬的性格,不会把什么事情都摆在表面上,明争不会太激烈,暗斗才是根本,本人认为他们之间的斗争形势更倾向于后者。
司马懿出现了,那曹操那里最后的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既然曹操已经出手了,我也不想在这样拖着了。徐庶那里不用我担心,他那里兵力充足,将领足够,不论曹操是大战还是斗将,徐庶都占据绝对的优势,唯一一点还担心的就是怕徐庶好虎架不住群狼,司马懿坐镇雍州以后,程昱也被解放了出来,再加上法正和曹操自己,“三个臭皮匠还胜过一个诸葛亮呢。”更何况还是三个智谋出众之人。
曹操出兵让我坚定了尽快结束江东战事的想法,早一日解决江东的问题,就能早一日和曹操正式开战,早一日统全国,结束乱世,百姓们就可以尽快的休养生息,恢复乱世给他们带来的伤痛。所以在曹操出兵的时候,我给陆逊和吕蒙发去了传书,让他们尽快结束江东和荆南的战事,让陆逊尽快攻破建业,只要拿了孙权的家人,以孙权至孝的性格,一定会投降,孙权投降,周瑜就是不投降,也不会再和我做对了,倒时候把孙权一家和袁煕一样送到新开发出来的北州岛,或者南面的夷洲岛(台湾),流放海外,也算对得起他们了,最少我没有做到赶尽杀绝。
由于我离荆南比较近,所以吕蒙先接到了我的传书。他又马上传书张郃让他想办法拖住吕范的军队,不能让他们离开江夏,好给自己进攻荆南最后一个郡长沙郡制造机会。为了给自己攻占长沙创造最有利的机会,吕蒙还给沙摩柯发出命令,让他带着三千武陵蛮部队前往长沙汇合,和他一起进攻。然后就率领着魏延,凌统起兵五万前往长沙。一路攻城略地,十分轻松的就到达了长沙郡的治所长沙县,大军在城下安营。长沙太守朱治闻之,马上上城查看,此时的朱治已然是年岁不小,他的义子朱然战死以后,精神更是不济,只是因为江东局势危如累卵,自己这个江东三代老臣不得不为少主着想,坚持着为孙权打理州郡的事物。因为江东四面受敌,长沙郡内除了守军足够以外,没有一员武将,唯一还可以指挥士兵战斗的就是朱治的儿子朱才了。吕蒙来到以后,大军休息一天,第二天就开始攻城,他不能再耽误时间了,早点结束江东的战事才是正理。在张郃军中几年的时间,吕蒙对于攻城战十分的熟悉,虽然现在没有张郃军中那么多的器械,但是紧紧凭借着临时赶制出来的几架井阑,再加上魏延和凌统的武勇,攻城战打的还是有声有色的。魏延和凌统甚至几次攻上城墙,要不是朱治和朱才拼死抵抗的话,长沙城已经被攻下来了,不过即使是这样,长沙城也已经像失去獠牙的野猪一样,面对吕蒙这只猛虎,只有挨宰的份了,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长沙城的守军在朱治和朱才的领导下,顶住了吕蒙大军两天的攻城。接下来的一天,吕蒙没有攻城,因为他已经接到了斥候的回报,沙摩柯的三千武陵蛮军离长沙只有半天的路程了,只要沙摩柯一到,吕蒙有把握把长沙城一鼓而下。不过别看吕蒙没有攻城,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因为义子战死而精神不济的朱治,在被吕蒙猛力攻城两天以后,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突然一松懈下来,一下就病倒了。这下长沙城的守军就更是没有主心骨了,一时间是人心惶惶,士气不振,城里的百姓更是不敢出屋了。
第一百七十章 荆南战斗结束(二)
长沙城里面的朱治病倒了,吕蒙并不知道。但是他还是按照他的计划,等到沙摩柯的武陵蛮军到来以后,休息了一天就继续攻城。但是今天的攻城,让魏延和凌统都十分的诧异,守军的防守真是太松懈了,而且前两天看到的守城将领没有出现,这可是个大发现,魏延马上派人下去通知吕蒙,让他加大进攻的力度,让沙摩柯的蛮军也加入攻城。
吕蒙接到魏延派人送来的消息以后,考虑了一会儿,怕是敌人的陷阱,但是时不我待,留给吕蒙思考的时间并不多。魏延和凌统的攻击速度非常快,这个时候长沙城的城门已经被打开了。事情已经这样了,吕蒙也不管什么陷阱不陷阱的了,马上命令全军进攻。此时长沙城里面已经开锅了,城门一被打开,守城的士兵再也没有了斗志,稍微抵抗了一下,就纷纷投降了。朱治此时已经在亲兵的护卫下出了长沙城,因为朱治的儿子没有官职在身,所以在朱治病倒以后,就没有再管长沙城的事情,专心在家里照顾病重的老父。而在魏延打开城门的时候,朱治的亲兵得到了消息,马上通知朱才,朱才看到父亲至今还昏迷不醒,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带上亲兵,保护了自己的家眷逃出了长沙城。
吕蒙在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