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三国-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咨系薄K岳飞锨捌谒苁浅园苷蹋搅撕笃冢甘甑木榛郏炅湓龀ず蟮某墒臁K挠攀埔卜⒒映隼戳耍蛭捌诘氖焙蚋肆舻挠∠蟛缓谩W苁侨萌瞬崾又模院笃谠接龅饺茉饺菀壮钥鳎培A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汉中的时候让三弟打的是淅沥哗啦的。不说他们了。
公佑也给我带来了惊喜,很大的惊喜,水上的战将并不是一个也没找到,他把凌操给我弄了回来。要说凌操也许大家并不熟悉,因为他在演义中出场没几面就死在甘宁的箭下,但事实上凌操的水上本领也不是白给的,要不也不会一上场就让甘宁给注意上了。而且最好的是他是买一送一啊,二十多岁的他还带了个四五岁的凌统。这小子可以说是武艺比他父亲厉害的多啊。直追甘宁,他和张辽交过手,张辽的武艺就不用说了吧。最后还是曹操方放冷箭才把他射下马的,要不张辽还真收拾不了他。其他的就是黄巾余党中的几员大将了。周仓,没说的吧,我直接把他给了关羽当警卫员了。廖化,三国后期蜀国的先锋。能在关羽失荆州被围的时候杀透孙曹两方面的包围,跑出去求救,武艺可想而知,虽然现在不高但潜力无限。裴元绍,这就是一倒霉蛋,不过他也挺猛的,他先抢劫过关羽保护的历史上刘备的夫人,然后还去抢劫过赵云的马,虽然被赵云杀了,但也说明这小子也是有两下子的。我把廖化分给张合带领,裴元绍交给了赵云。先让他俩打好关系再说。他们三个都是校尉。凌操我让他当偏将,在乐安渡口监督造船。没办法现在没办法训练水军,就先造船了,凌统我把他交给了赵云,我想由赵云交他武艺他会比历史上更强。
就这些都不是最大的惊喜,我都没想到公佑能把黄忠给我找出来,这黄忠正是壮年,我手下的武将除了子龙都败给了他,就是子龙也不过是平手,但主要是他的防守太好了,其他人黄忠都能找到破绽,但对子龙却无能为力,但子龙也不过是防守而已,没有反击的机会。以前我手下的武将凡是和子龙比武的都被他连绵不绝的攻势打的只能被动防守,今天子龙也感觉了一回以前自己对手的感觉。不过黄忠来也是有条件的,他的独子黄叙从小就得了哮喘病,怎么治都治不好。公佑是答应帮他找神医华佗来给他儿子治病。他才来的。不过到了我这就没那么麻烦了,我以前在书上看到过,枇杷是治哮喘的特效药。不过以现在的医疗条件有了枇杷也无法提取它体内的有用物质作成什么糕啊,胶囊啊,片剂之类的,只能把枇杷熬成水喝下去,多喝点就能好了。不过现在病没治好,我也没封黄忠什么官职,只是给了他一座宅院让他先住下来,粮米什么都不缺。毕竟人说话要算数的。答应人家的事没做到,就让人家投效你,竟想美事啊。这时候的人最重这个,我这样做也赢得了黄忠的好感。
总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上发展。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真是无聊啊。”喝了酒,就回去睡觉。
第十一章 兵收济南 坐领北海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和荀攸走在临淄城外的乡间小路上,今年的稻种已经都发下去了。但相比青州现在的人口来说还是不够用。没办法只好先给齐国附近的百姓发下去。乐安的百姓还是种粟米,当然我现在的官田也种稻米,虽然不多,只有一千来亩。但这里产的余粮将来都是我们的军粮。只等到秋收后,就可以兵发济南国了。只要剿灭了那里的黄巾余匪,我就又有了一大批的人口和土地。不是我不想早点收复青州的全境,可问题是我现在连老兵加新兵一共才三万人,其中的的一万新兵由于刚招募来就到了冬季,还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老兵除了我自带的三千人和原来齐国,乐安剩下的官军加一起也才七千人。其余的一万三千都是在黄巾或招安或俘虏的轻壮老兵,说是精兵也是相对新兵而言。他们虽然经历过战斗的洗礼。但是却并没有经历过系统的训练,属于胜则士气高涨,败则四散奔逃的那类。再加上不是一个地方的,有青州有豫州的,指挥统属的不统一,也不能马上就上战场。就是上了战场虽然以我方的实力对付青州的那些土匪强盗什么的肯定是会胜利的,但伤亡也一定不小,这是我不想看到的。所以我把统一青州的进度放慢,这也是和全体官员商议过的。
转着转着就来到了官田,我走下去看了看,种的还不错。这些人原来也是农民,不过是为形势所逼才参与造反的。不过走着走着就看到了点不对的地方。种植的密度过大了。这些古人还以为多撒种就能多收获呢,没有一个合理的撒种的方法。这样土里的种子句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不可能全都发芽,就是动发芽了结穗也会不饱满,产量反而上不去。还有他们用的肥还是用草烧的灰,现在化肥我弄不来,不过军营里几万人,几千匹马,这农家肥还是不少的。我把想法和荀攸说了,把他吓了一跳,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把粪浇到这些秧苗上,还问我,那上面都浇了粪还能吃吗?给我问的是哭笑不得啊,这我也没法解释,也解释不好啊。没办法,我突然想到《西游记》里的五谷轮回之所的说法。解释道,这人有生死轮回,这五谷也有,要不茅房也不会又叫五谷轮回之所了。反正一顿瞎编,总算是说服荀攸同意浇粪了。
我这边忙着搞农业,军营那边也热火朝天的训练起来了,一冬天没怎么动弹的新兵老兵都士气高涨,他们自从加入我青州军,军饷粮饷我都没欠过。都是按时发放一分不少,家里的老幼也都发了田地和过冬的粮食。这在当时来说是蝎子粑粑毒(独)一份了。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些当兵的心里谁还没份感激呢。这年头人命薄如纸。遇到我这样照顾下属的主公,他们也是安心得很啊。
转眼五个月就过去了,秋收近在眼前。青州的作战系统也运动了起来。决定兵分两路,由子龙带领八千兵马,其中骑兵一千,步兵七千,其中三千老兵,四千新军;三弟带兵和子龙一样,但由郭嘉担任军师。两路出发,包夹济南国的青州黄巾。沿途剿灭顽固者,招安可以投降之人。最后在历城汇合。争取在入冬之前清理并占领济南国全境。完事后由子龙带领一万五千兵马就地驻防,防止兖州泰山黄巾再入寇我济南国(我看了地图,泰山并不是在青州境内,而是在兖州泰山郡境内,只是和济南国相临。)三弟带剩余兵马连同俘虏的黄巾及其家眷回临淄。时有陈群带领一些基层官员随在大军之后,以便在大军攻取一地之后可以马上接管。而济南相的职位就由陈群担任。军事上就由子龙管理。
事实果然和我们计划的一样。路上并无太大的阻碍。只有在接近历城的时候,才遇到了大股的黄巾余匪,不过那时我两路大军已经汇合,还有郭嘉出谋划策。在黄巾军前来挑战的时候闭门不战,而在夜里派小股骑兵伪装袭营。一路上敲锣吹号。待对方起来迎敌的时候马上后退,由于我们是骑兵,而黄巾兵骑兵太少,根本阻止不了子龙他们的骑兵。白天子龙等就讨敌骂阵,他们出来我军就回去,他们回去我军就接着骂,总之就是让他们休息不好。几天几夜的折腾,他们终于受不了了。退兵三十里,但由于这一带的地形我军早就查明白了。郭嘉早就让三弟带领一万两千人在黄巾兵退兵之路埋伏好了。其实营里一共也才四千兵马,这还是为了保险起见。
黄巾兵几天没休息好,又没什么智谋之士,没看出来我军营里没多少人。结果在退兵之时被三弟和子龙前后夹击,来了个包圆。着一战俘虏黄巾兵近十万。不过其中老弱占了七层。可战之兵不过两,三万而已。但他们后撤时士气全无,我军基本没遇到什么象样的抵抗。只有一些貌似首领的人那里才遇到一点抵抗,不过也是稍战既溃。我军一战大获全胜,按计划的子龙陈群留下料理战后之事,三弟和郭嘉带俘虏回临淄,由于我军在俘虏他们的时候就讲明了我军不杀俘虏,还会分给他们土地,虽然他们只是将信将疑,但一路上也没出什么大事。到了临淄我让文若来处理俘虏的事宜,最后得可战之兵三万。人口十余晚,再加上济南国的百姓,我军粮草又告急了,不过还可以用地瓜顶一阵子,但也不是长久的打算。只得再去买粮了。但我军钱也不多了。
正当我和文若愁得头发都快白了的时候。外面的典韦传报,有北海相孔融的信使。我赶紧让信使进来。展信一看,我乐了,我把信给文若看信,他也乐了。刚打瞌睡就有人给送枕头了。原来孔融的信上说,他也想在我的青州书院里要个职位。我估计他是要和蔡邕那老头子一起作学问。其实孔融并不是一个做官的材料。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他信上甚至说原辞去北海相来青州书院。并且还说愿意送两万担粮草。这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不过这北海相还得孔融做。我毕竟没有权力去任免朝廷官员。而且我怕皇上再派人来,那对我统一青州就不好办了。毕竟青州除北海外再没有朝廷的官员了。只要我任命上官员再上个表就可以了。但北海不同,万一再让朝廷那些宦官给我安个钉子就不好办了。我看了看文若。他点了点头,毕竟这是好事,而且北海粮草充足,不用我解决,甚至还可以支援我点。而且收了北海我就拥有青州四个郡了。还差东莱和城阳郡,和黄河以北的平原郡。青州就统一了。
我给孔融回信说,他可以来青州书院认教,另外北海的政事可以交由他的手下王烈王彦方,军事交由武安国处理。这样就好了。然后我把简雍叫了来,吩咐他让他建立一个造纸的作坊。用我给他的新的方法造纸,还有酿酒也不能停。这些都是我现在主要来钱的方法。等明年我在收取了东莱郡就可以做私盐的买卖了。现在用的是煮盐法,而我准备用晒盐法,这样产量就可以大量的提高。我就可以按煮盐的产量上缴朝廷,剩余的就可以托人运到北方草原去换马匹。(自古盐铁都是朝廷掌管的。)这样我就可以组建一只骑兵了。骑兵才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交代完,打发了他们散去。我又在合计以后的发展方向了。
第十二章 全取青州 商议婚事
公元一八九年初,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统一了青州的全境,并通过一系列的发展,现在的青州是百姓富足,照别的州来说是一块天府之地,各地的流民纷纷涌入青州。如今青州人口可以说是与徐州还比肩了。徐州人口百万,我青州已经达到了八十余万,这里的全是实数,人口普查是在去年年底刚完成的,如今青州带甲军士十五万,这还不算二,三等兵。如果算上的话可以说带甲四十万不成问题。现在青州粮食亩产可达到四百斤,如果还是原来的亩产二百斤的话我可养不起那么多的士兵,一八六年我就收回了青州全境。东莱,城阳,平原三郡。除城阳没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外,收复平原的时候,我找到了崔琰和审配。可以说是我目前急缺的人才,同时还有高览。他是接到张郃的书信后才来的,正好在平原的时候被我的大军截个正着。当时领兵的正式张郃。高览就直接在他的军中效力了。高览也不是一个人来的。当高览接到张合的信的时候正好有两位朋友在他家作客。一个是麴义,一个是蒋奇。一商量他们决定一起来投我,但由于他们并不住在一起,麴蒋二人只好分别回家收拾东西,带上家眷去高览家汇合。然后一起来青州,所以高览迟了近一年才来。他们的到来正好解决了我手上将领不够用的问题。平原收复后,我直接任命审配为郡守,高览蒋奇为偏将,就地驻防。麴义和崔琰回临淄受命。东莱的收复更是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好处,首先是盐,我还在东莱郡的治所的附近找到了一处煤矿。另外就是太史慈了,本来此时他是应该因为伤人而避祸辽东的,但我找到了他的母亲,告诉他母亲说我给他免罪了,于是一封书信,我又多一员大将。太史慈的老母也和黄忠的儿子一样,都得了哮喘病。我也给治好了。太史慈的忠诚度马上干到一百二,谁让他是一个孝子呢。由于东莱是我军的腹地,没有其他别的州郡和他接壤。所以我只是让崔琰任郡守。武将方面我调了裴元绍过去。城阳郡我调了蔡邕的学生顾雍去做郡守。麴义为偏将驻守城阳。同时我把太史慈调去历城任赵云的副手,因为就这里还有点战事,兖州的黄巾盗时常犯境。不过这样更好,我的十五万精兵就是在这练成的。只到我的精兵练成之日,我率领赵云,太史慈,黄忠,张飞,典韦,郭嘉任军师,起兵七万,直接过境杀入泰山郡。正面战场上一战就把泰山的黄巾盗杀得大败。臧霸在赵云的手下都没过十合就让赵云一枪挑下马来。成了俘虏。剩下的就好解决了,臧霸一降,泰山二十万黄巾尽如我手。同时投降的还有孙观孙康两兄弟。其实此时还没有那么多的黄巾盗,等老曹收复的时候还有好几年呢,自然没什么三十万青州军了。臧霸的这些可都是精兵不过放到青州也就是二等兵,我也给他们分了官田,让他们边训练边种地。有孙家兄弟率领。这些人以后都有用的。
然后就是发展的问题了。随着青州美酒和白纸的出名,我的钱是越来越多。我拿酒去辽东换铁矿。盐去换骏马。纸的改造和青州书院给我在仕林带来了巨大的名望。颖川的荀家又给我派来一位人才,荀谌荀友若。文若的兄长。也许他没有文若的名气大,但绝对是人才,我让他当了典农中郎将,专门负责屯田的问题。另外在青州书院中还有一个人,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我现在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了。有了军队,地盘,人口。我的势力空前的强大。
但军队的装备问题一直是我最头痛的问题。都是铁器,可以说一仗下来损坏都非常大。炼钢,我不会。没那本事。不过我记得有一种土法炼钢来着。见个砖窑,上面立个高炉就能炼。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过一年的研究终于弄出来了。当第一锅钢水出来的时候,我一下就躺到了地上。这一年累死我了,可以说吃的比鸡少,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我容易嘛我,你看人家去古代,什么百科全书,电脑的,要不就是某方面的专业人才。过的那个得意啊。我呢,不说了,说出来全是眼泪。钢水出来之后,我先把军中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