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在异国星空下:外交官看世界 >

第8部分

在异国星空下:外交官看世界-第8部分

小说: 在异国星空下:外交官看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希金本人未能踏上中国的土地,然而百年之后,他的作品却冲出国门进入中国。20世纪初普希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出版的有关俄罗斯的百科全书中。

第二部分:苏联篇 永远的普希金(2)

    在莫斯科市中心高尔基大街和花园路交叉处,有一个几乎无人不知的广场——普希金广场。在这里,伫立着普希金的一尊铜像。他右手抚胸,左手拿一顶礼帽,略微低首,陷入沉思,仿佛正进入无限的思索,正要吟出美好的诗章。

    普希金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被尊奉为〃俄罗斯诗坛上的太阳〃。普希金生前和死后都受到人民的热爱。铸造这座铜像不是由当年的沙皇出资,而是由社会各界人士自愿捐献的。

    铜像建于1880年,从这一年开始,每年的6月6日,在普希金诞辰的日子里,各界人士都会不约而同地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他们肃立在铜像前,对伟大诗人表示怀念与崇敬。

    1976年的这一天,我也曾来到这里,拥挤在人流之中,面向普希金的铜像鞠躬志哀,表示一个中国外交官对伟大诗人的崇敬。

    我在莫斯科工作期间,曾经和俄国的一些学者谈到普希金,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普希金是俄罗斯的骄傲,他太伟大了!每个俄罗斯人都以能够朗诵他的诗为荣,可以说,每个家庭都有他的全集。

    普希金1799年生于莫斯科,1811年他12岁时,进入为贵族子弟开办的皇村学校。这座学校位于圣彼得堡西北〃沙皇村〃,这里原是彼得大帝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的行宫。普希金18岁中学毕业时,就开始撰写一些揭露专制制度、歌颂自由的诗篇,显示了他的才华。

    普希金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早期诗作仿效浪漫派诗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以及17和18世纪法国诗人的风格,继承了他们的轻快诗的传统。1820年发表浪漫主义诗歌《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该诗以叙事风格写成,采用了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他的《自由颂》和《乡村》,讴歌自由,成为日后参加十二月党人起义的人们思想和抱负的代言人,因而于1820年被亚历山大一世流放南俄。他在那里得到的种种印象,为他的一组浪漫主义叙事诗提供了素材。

    〃南方组诗〃巩固了诗人在诗坛上的地位。他被赞誉为当时第一流的俄罗斯诗人和19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的、热爱自由的一代的领袖。1823年他开始创作长篇诗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小说是他第一部以现代社会为主题的作品,展示了俄国生活全貌,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小说指明了道路,被称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此后,他根据莎士比亚关于戏剧的〃通俗化原则〃,写成了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这标志着与法国戏剧古典主义的决裂。

    1829~1936年间,他的创作才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这个时期,他所写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为俄国文学史掀开新的一页。

    他的创作富有崇高的思想,强调公民的责任,充满肯定生活的意识,深信理智必能战胜偏见,光明必能战胜黑暗,人类博爱必能战胜奴役和压迫,因而在全世界引起共鸣。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不但完美地表达了俄国人民的意识,而且具有超越民族障碍的力量和鼓舞作用。

    就是这样一位天才的诗人,最终倒在了一场毫无意义的、愚蠢至极的决斗之中。

    普希金生前非常热爱中国,他希望到北京游览,希望登临长城这一世界奇迹,可惜未能如愿,但他的作品早在上个世纪初便进入中国,第一部是《上尉的女儿》,随后他的其他经典作品也相继被翻译成中文。

    为什么普希金对中国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与神父雅金福(俗名比丘林)的友谊。这位神父是汉学家,精通汉语,翻译过一些中国古籍,编纂了《俄汉词典》。在普希金的藏书中还有他签名的赠书。这位神父知识渊博,向他讲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神奇故事,当时他们曾经商定一起去中国。

    1829年底,俄罗斯传教士团准备考察东西伯利亚和中国,参加这次活动的许多人是普希金的好友与熟人,除了传教士外,团中还有外交家、院士、汉学家等。普希金想与他们一起游历中国,他在给本肯多夫伯爵的信中说:〃将军,请恩准我随团一起去中国。〃而伯爵回信说:〃沙皇陛下没有批准您出国的请求……〃普希金看了这封信,哀声长叹,非常遗憾。

    在沙皇禁止普希金出国后,他对中国的热情未减。1834年8月普希金夫妇在冈察洛夫家族庄园做客,庄园有几代人的丰富藏书,诗人仔细阅读了18世纪70年代出版的两卷本《中华帝国》和《中国长城》。他的女友斯米尔诺娃回忆说:〃我问过他,对于你来说难道幸福就是非得看到中国的北京和长城吗?〃他告诉我:〃我从读《中国孤儿》一书起,就有了去中国的念头。我想写一本有关中国的剧本,这可以说是我的愿望。〃为此,他需要亲身感受中国。

    普希金和朋友聚会时,多次提到中国,甚至在构思长诗《叶甫根尼·奥涅金》时,按照他最初的设想,他准备提到中国的智者孔子。大概,孔子的哲学思想和中国许多思想家的名字,普希金在皇村中学读书时就听说了。

    普希金本人未能踏上中国的土地,然而百年之后,他的作品却冲出国门进入中国。20世纪初普希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出版的有关俄罗斯的百科全书中。

第二部分:苏联篇 加加林…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位于莫斯科市北郊45公里的星城是俄国的一个著名景点,这是宇宙航员训练中心,大凡来到莫斯科的人都要来这里参观。我在莫斯科工作期间,曾经多次陪同路过莫斯科的中国客人到这里参观。

    从莫斯科出发,向北行驶大约45分钟,星城便映入眼帘。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四面环绕着白桦林,整个城市被浓重的田野牧歌气氛包容着。

    星城建有各类公用设施,从高层公寓到购物中心、幼儿园、学校、体育馆、电影院、综合俱乐部、饭店、咖啡厅和宾馆,一应俱全。

    城市人口大约4500人,这座城市是独立的小城。导游小姐首先带我们参观宇宙空间站〃米尔〃模拟装置训练仓。该套模拟装置是完全以空间站〃米尔〃为基准仿制的,这个训练仓就是该模拟装置的入口。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说:〃这是离心力加速器,是训练宇航员适应起飞、着陆时较大加速度的设备。〃

    利用离心力原理制造的重力加速度设备叫离心加速机,它分大小二台,长18米的巨大训练器的一端有直径3米的出入口,训练人员由此进入训练器内,训练速度可达到258公里、压力38G(G:重力加速度单位)。通常,人体承受太大的压力值会出现口脸歪斜、意识模糊等现象。

    在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还设有再现宇宙空间的天象仪系统;模拟宇宙飞船中失重状态下工作的水池,用以〃实地训练〃宇航员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工作的情况。

    此外,星城还建有展示有关宇航实物的博物馆和加加林书画展览室等。整个星城用3米高的屏障围起来,出入口由武装士兵把守。

    星城建立于1960年,后经不断整修、扩建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宇航员们从这里出发,前往各宇航基地。

    横贯城内、树木繁茂的公园中央广场上矗立着五六米高的加加林铜像,每当宇航员们从太空归来,都要来这里在军乐声中向加加林献鲜花。

    确定加加林缘于偶然事件

    当时正值美苏冷战,莫斯科决心抢在美国之前,把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因此变得相当紧迫。加加林和其他19名歼击机驾驶员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取了苏联首批宇航员的光荣身份。最后再从这19个候选人中挑出6人来执行太空首航的准备工作。

    过去和现在一直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即第一名航天员为什么选中了加加林?首批航天员队的领导之一卡尔诺夫回答这个问题时说,这是由于加加林处事爽快大方,深得有关领导的喜爱。除以上条件外,对于第一名航天员的人选,赫鲁晓夫当时还作过如下指示:必须有着典型的俄罗斯人面孔和纯俄罗斯血统。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确定人选几周前的一个偶然事件。在尚未竣工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陈列厂房内,受训的宇航员第一次看到它,主设计师科罗廖夫问谁愿意试坐,加加林报了名。在进入飞船前,加加林脱下了鞋子,只穿着袜子进入还没有舱门的座舱;此举赢得了科罗廖夫的好感,他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任务。

    从太空鸟瞰地球

    1961年4月12日早晨,苏联拜科努尔宇航中心碧空万里,加加林只说了〃出发吧!〃这几个简单的字,载人航天时代就开始了。

    这位27岁的苏联空军上尉身穿橙黄色飞行服、坐在4545公斤重的球形密封舱中进行了108分钟太空飞行。他证明人类可以在太空生存、活动和进食。40多年过去了,他的成就仍然被看作里程碑。

    加加林的太空飞行是严加保密的,尽管美国总统根据美国获得的情报在发射前夕起草了给苏联官员的贺信。这次太空飞行的成功唤醒了美国的开拓精神,迫使肯尼迪发誓要在20世纪60年代末同一个月〃把人送上月球〃。

    研究俄罗斯航天计划的美国专家姆斯·奥伯格曾说:〃现在航天飞行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对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承受太空环境这个问题,在35年前是多么不可捉摸,我们不要忘记当时知识渊博的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担忧有多大。加加林平安返回地球这一事实消除了原先的一切担忧。〃

    1956年就开始参与研制绝密的加加林飞船,并设计未来国际太空站对接系统的苏联工程师拉米尔·罗米亚特尼科夫追述说,加加林很勇敢,〃但他仍得克服许多担忧,因为这是向未知领域跨出的一大步〃。

    加加林太空飞行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就在加加林飞向太空前20天,年轻的宇航员瓦连京·邦达连科在训练中因隔离舱内起火而丧生,他是第一批20名宇航员中的一员。而半年前,在离加加林的东方号火箭发射现场不远的拜科努尔宇航中心,SS…71洲际弹道导弹爆炸夺去了165名宇航技术人员和军官的生命。

    加加林登上宇宙飞船时面带笑容,他喜忧参半地说:我相信我会成功,但不排除失败的可能性,我认为失败的可能性系数顶多有50%。首次航天飞行的未知因素太多了,以至科学家担心太空环境可能会使人精神失常。

    这次航天飞行从发射到落地,都是自动操作,只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加加林才能利用暗码锁进行人工干预。暗码锁的密码放在飞船壁的一个信封里。万一飞船在苏联境外紧急着陆,加加林随身带着一张身份证,上面有他的名字和职业:1号宇航员。

    加加林升空后,通过无线电谈他的印象。他非常高兴地说;〃我看见了地球,感觉良好。〃进入312公里高度的轨道后,他看到了地球的全貌。加加林激动地说:〃多美啊!〃他说,从太空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上的海岸和河流等详细地貌,这使地面控制人员感到吃惊。他甚至没得现在仍折磨宇航员的那种令人恶心的太空病。

    苏联对这次太空飞行的大部分情况保密。直到1991年,由于公布了以前保密的文件,全世界才对这次飞行有了一些了解。在纽约索思比拍卖了价值近100万美元的有关苏联这次太空计划的遗留物,人们才对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的细节有了更多了解。

    苏联向全世界的公开宣传说这次太空飞行进行得很顺利,但事实上,加加林上尉当时不得不面对一场本来会使他无法返回地球的灾难。

    加加林的上司叶夫根尼·卡尔波夫对加加林宇航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称:由于密封舱不能按计划同服务舱分离,密封舱开始失去控制并旋转起来,这种可怕的情景持续时间长达10分钟。如果密封舱不能同服务舱分离,加加林的密封舱就会在重返大气层时被烧毁。

第二部分:苏联篇 加加林…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回到地球的瞬间

    莫斯科时间10时55分,加加林在用108分钟的时间绕地球飞行一圈后,在7000米高度,顺利弹射出飞船,落在伏尔加河左岸、恩格斯区斯梅洛夫克村附近农庄的耕地上。

    加加林在着陆后对1961年担任导弹学校校长的斯米列维茨说:〃我最害怕掉进伏尔加河!〃

    历史学家科夫利亚尔说:〃降落装置进入大气层时,壳板摩擦起火。宇航员在7000米高度弹了出来,在离地面不到1000米的时候,他意识到很有可能掉进冰冷的河中。加加林开始抛弃沉重的物品:无线电台、药箱、工具等。他认为,完全可以游到岸上。〃

    在加加林降落后的第四天,几名导弹兵来到这里在地上挖出一棵树桩。这是加加林降落的地点。现在,那个地方竖起了纪念碑。加加林返回地面后,碰到了一名普通的农庄老太太安娜·塔赫塔罗娃及其孙女丽塔。当地驻军的上等兵索佩利采夫当天正在岗楼上站岗,上级命令他用望远镜观察〃天上掉下来的集装箱〃。

    他第一个发现了加加林的降落伞,并跑到降落地点。他看到加加林问道:〃您的证件?〃这是加加林着陆后听到的第一句问话。

    加加林着陆后立即来到营部。接通给古比雪夫的电话,他报告说:〃祖国和党交给我的任务已完成!〃出来时,营部门口站满了官兵。接着,大家站在加加林周围,一个军人给他抱来一个5岁左右的小姑娘,她紧挨着加加林。几天后这个小姑娘死了,谁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好像她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同第一个宇航员照张合影。

    他看见的第一个熟人是瓦利娅:〃你来了!〃加加林冲着欢迎人群喊道。这是他着陆后看到的第一个熟人。瓦利娅当过恩格斯飞行训练场的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