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秋烈焰 >

第4部分

金秋烈焰-第4部分

小说: 金秋烈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下了车,付了车钱,车夫心存疑惑,这个郎中是不是精神有些失常,为么子在一个野外下车,而且选一处岔道地方,他到底是要到哪里去出诊啊!一看客人给的车钱确实很多,心中高兴,也管不了那么多,又不敢问,只是疑惑地望了毛泽东一眼,道了声谢,便拉着空车,往回走了。毛泽东一直望着黄包车走得远远的,提着那只药箱,拐上山道,朝他牵挂的地方走去。 
板仓终于出现在毛泽东的眼前。已是深夜了,开慧怎么还没有入睡?月光下,他能感觉出有一线黄色的灯光从厢房窗口里透出院子。毛泽东放慢脚步,走上阶基,要去敲门。 
这时屋门“吱呀”一声,轻轻地打开来。 
杨开慧左手端着一盏美孚煤油灯,立于门槛里的一侧,迎候深夜而归的毛泽东。 
毛泽东进了屋里去,大门又轻轻地关上了。将清风和月光都关在了门外。 
将全世界都关在了门外…… 
厢房里只剩下夫妻两人,不,还有龙儿睡得正香。梦中的婴儿吧哒了一下嘴唇,两脚蹬了蹬,头一偏,又睡熟了过去。 
哺乳期的杨开慧穿着青色的短裙,白色的短衫。两条洁白修长的腿交错地站立,短衫薄薄的,丰满的乳房将短衫高高地撑开来。她的呼吸有些急促,娇喘吁吁的样子,在微弱的灯光中,更显几分妩媚和动人。离开毛泽东才不到一天,她就盼望着他们再次相见。她预感到毛泽东一定会来板仓,但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毛泽东竟然当天夜里就赶回了板仓。不一会儿,她就端来为毛泽东准备好了的凉茶和点心…… 
毛泽东的胸口不由一热,眼睛湿润了。结婚七年来,他们分别了又聚首,聚首了又分别,杨开慧总是为他担惊受怕,总是那么细心地照顾着自己。她带着三个孩子,常常以脚踏着摇窝,伏在案前为他抄写稿子,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毛泽东感到自己愧对了杨开慧,仿佛要将多次离别的思念,还有杨开慧对他的牵挂和体贴,都化作无穷无尽的力量,将杨开慧紧紧地搂在自己的怀里,呵护着她,直到永远…… 
七、 
这是公元1927年8月31日清晨,远处农家传来的鸡叫声,将毛泽东惊醒。他朝枕边看看,岸龙正像一只小猫,睡得沉沉的,却不见了开慧! 
他迅速起床,准备离开板仓。但昨天也没来得及对开慧说明,是一种疏忽,还是不忍心将第二天就要离开的消息过早地告诉她?他也说不清。 
他这次来板仓,仅仅住了一宿,实际上他只是打了一个盹,就要奔赴血与火的战场。这样匆匆告别,开慧心里会多么难过。但他顾不上这么多,前面还有多少事情等着他去做啊!要立即赶赴安源、铜鼓,还要与平江和浏阳的农军联络,组织指挥一场惊天动地的暴动……   
第一章 板仓送别(10)   
毛泽东看到堂屋的方木桌上放着一只包袱,包袱边还有一双新草鞋、一把新雨伞,不由吃了一惊。开慧莫非是神仙,能猜出我今天就要离开板仓? 
但他并不知道,等他睡着以后,杨开慧一直忙着给他准备行装,一夜未曾眨眼。是一种心灵的感应,还是一种本能的体验,真的说不清。杨开慧竟然知道昨晚毛泽东一定会回到板仓,今天早上又准得离开板仓。她昨天就从邻家买来了一双结实的草鞋,还细心地用布条编织进草鞋底上去,这样结实耐磨,也没那么伤脚。 
快天亮的时候,毛泽东才睡着。杨开慧悄悄起床,整理好毛泽东几身替换衣裳,也没惊动孙嫂,就自己为毛泽东做好了饭。 
一切都在静静地进行,说什么话都是多余的。 
真正的离别就要开始了。 
毛泽东来到岳母杨夫人的房门前,对着房里鞠了一躬。他示意开慧,等母亲起床后,向她老人家说明,他不能在这时候惊动老人。 
杨开慧会意地点点头。 
毛泽东也不想惊醒孩子们。他走进孩子的小卧室,在大儿子岸英的脸蛋上轻轻地抚了一抚,岸英嘴唇咂吧了一下,好像睡得更熟了。他又在二儿子岸青的头上摸一摸,便静静地走了出来——他还欠孩子们的一份债呢,上次到板仓时,他给岸英兄弟俩讲故事,讲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但故事没有讲完,只讲到孙悟空刚刚挂出“齐天大圣”的旗子,准备迎战十万天兵天将时,板仓的党支部书记来找他了。岸英撅着嘴吧,半天没有吭声。岸青却缠着父亲要把故事讲完。毛泽东安慰他们说:“等下次再来板仓,我一定给你们讲,现在爸爸有事要办了,你们俩先玩去吧!”而这次回来,孩子们连看都没能看到他,就这样匆匆地走了。 
岸龙醒来了,哇哇地大哭起来,哭得惊天动地。 
开慧赶忙跑进卧室,将岸龙抱在怀里,将乳头塞进婴儿的嘴里去。她一边喂着奶,一边又跑了出来。这时毛泽东已斜背着包袱,将新草鞋套在布鞋外面,左手拿起雨伞,走下了台阶,走出了地坪,就要踏上那条山路了。他能感觉到开慧一直紧紧跟在他身后。他还知道开慧执意要让护送的堂弟杨开明,正在离村口远远的山坡下等候他。 
杨开慧拿出一个小小布包递到毛泽东的手里,毛泽东接过,沉甸甸的,知道里面包着银洋。他吃惊地望了一眼杨开慧,要将布包退给杨开慧。 
杨开慧说:“妈妈来板仓的时候,给我三十块银洋,这二十块,你带在路上作急用!” 
毛泽东不肯接收,笑了笑说:“我从来外出不带钱,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做文明乞丐,我要那么多钱做么子?” 
但杨开慧无论如何要他带在身上,说:“你要是没花完,下次回来又带回来就是,再别推脱了,再推脱我要生气了。” 
毛泽东只好接过来,将小包打开,拿出三块来,塞到婴儿的襁褓中,说:“那我就从命收下,这三块,留给三个孩子买糖吃,算是抵消那天欠他们的故事啰!” 
毛泽东又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们可不要学古人的十里长亭送别。霞,回去吧。一家老小都等着你去照顾,你的担子可不轻啊!” 
杨开慧点点头,嗯了一声,听话地停住了。 
他还想说,自己为了革命,将一个女人和三个孩子扔在家里,在这个蛇鼠纵横的罪恶世界,板仓并非世外桃源,开慧随时都有可能落入敌人的魔爪。但自己竟无力保护自己的家人,就这样去赴汤蹈火,正是为着将这个世界砸碎,建立人民自己的政府,让千千万万个女人和孩子得到安宁。但毛泽东深知,这些话他都不必说。他的开慧心里明白。她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她也作着随时牺牲自己生命的准备。离别时说这些生呀死呀的,不吉利。 
毛泽东转过身,右手握着雨伞,左手抚摸着开慧的额头和脸庞,又俯下身,亲了亲正吮着奶的龙儿。开慧感到全身一颤,白色的乳汁从丰满的乳房里溢射了出来。胸部的衬衫出现两片湿印,像两个圆圆的小月亮。   
第一章 板仓送别(11)   
毛泽东闻到了那种像水蜜桃汁似的清香。那是毛泽东小时候在韶山冲吃过的那种桃子的酸甜与清香。从此以后,那种酸甜和清香将长久地留在毛泽东的心灵深处,无论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还是夜不释卷,静坐沉思,那种酸甜和清香常常会漫上他的心头…… 
每一次分离,杨开慧总是面带微笑,宁静而温柔的微笑,端庄而美丽的微笑。从未见她伤心落泪过。这叫毛泽东多少有些放心。他加快了步子,一直走到拐弯的路口,禁不住再一次回首,远远地挥了挥手臂,便毅然转过身去。 
高大伟岸的身影,终于消失在青山绿水之间…… 
多少次相见,多少次分离,而这一次,是否太匆匆,太匆匆? 
仅仅住了一个晚上,甚至,只打了一个盹,就这样走了。润之,你真的就这样走了吗?这一分别,我们何时再相见?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流还住。……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恩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杨开慧怀抱着婴儿,身着白底红格子的衬衫,衬衫的一角依然掀开来,婴儿正在吮着奶……此刻,她默默地吟着毛泽东送给她的《贺新郎·挥手从兹去》中的词句,泪水潸然而下。 
太阳露出了一抹嫩红,漫天的霞光将山林和大地以及房屋都抹上一片红光。 
杨开慧依然痴痴地站立。她背衬着青山,朝霞将她的身影辉映出一片红色的光波,有一群白色的鸟,正从她的头顶上空掠过…… 
——杨开慧没有想到,毛泽东也没有想到,这是夫妻俩的最后一次相会,也是最后一次诀别。 
蝶恋花,梦依依……   
第二章 寻找港湾(1)   
一、 
驻防武昌的国民党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于7月31日,接到中共中央军委紧急命令,要该团立即开赴南昌,跟随叶挺、贺龙部队参加起义,不得有误。 
而几乎就在同时,国民党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也发来一个紧急命令,要该团开往江西九江,参加“东征剿蒋”,不得有误! 
这使身为共产党员的团长卢德铭,焦急万分。 
警卫团正在国民党当局控制森严的中心地区驻防,目标很惹眼,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这么一支大队伍,要脱离张发奎的指挥,公开走上革命道路,谈何容易! 
而警卫团,又直属国民党第二方面军军长张发奎指挥,如果违抗他的命令,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五月,因为军阀夏斗寅叛变时,武昌告急,国民党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在武昌建立了这个警卫团,以保卫国民政府。参加这支军队的士兵,大多为安源工人和湖南、湖北、安徽诸省的工农运动的积极分子。军官则主要从北伐将领叶挺的部队调来。 
由卢德铭任团长,余洒度担任第一营营长。 
警卫团虽然打着国民党的旗号,实际上已由中国共产党掌握和指挥。 
两道紧急命令,将警卫团猛一下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卢德铭必须立即作出回答,刻不容缓。 
一个主意终于在卢德铭心中敲定…… 
他立即召集团指导员辛焕文和参谋长韩浚开紧急会议。决定以执行张发奎的命令为掩护,先乘船到九江,然后再迅速脱离张发奎,转向南昌,汇入起义部队。 
于是卢德铭回复张发奎:坚决服从张总指挥命令,要求立即拨来船只,准备渡江。张发奎果然没有怀疑,迅速拨来部队所需船只。 
八月一日深夜,部队从武昌集合出发,次日凌晨开船离港。随部队出发的,还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女生队。 
离开武昌后,卢德铭心情沉重。因为当下形势发展风云莫测,党把这么宝贵的一个团的力量交给自己,决不能在这时丧失了。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倘若稍有闪失,都会使革命遭受损失。为了慎重起见,卢德铭让部队先派一艘侦察船在前面先行,整个部队乘两艘大船,随后各船之间保持着灯光信号联络,沿长江顺流东下。 
卢德铭想,这时正在九江的张发奎将警卫团调去,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是因为嗅到了南昌起义的气味,要将这支部队引去九江缴械?还是对卢德铭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来一个试探,到时候一箭双雕? 
但南昌起义在即,只要能将部队开出来就算成功了第一步。走一步看一步才是上策。 
这时,卢德铭部发现,江面上出现五艘大木船。原来这是共产党掌握的武昌中央党校的教导团,也在同时接到两个命令,正奉命东进。当时教导团党总支书记陈毅也在其中。卢德铭让前卫船与他们用信号保持联络,因大家虽然打着青天白日旗,实际上是共产党的队伍,在这风云紧急之际,可谓风雨同舟。 
教导团显然发现后面跟着的是警卫团,也用信号旗回应。 
八月三日,部队到达黄石港,卢德铭马上派人上岸打探消息。不久得到报告,说岸上盛传叶挺、贺龙部队在南昌“叛变”,“叛军”被迅速打败! 
卢德铭大吃一惊,说明南昌起义已提前爆发! 
立刻,卢德铭镇定下来,他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他召集团里的党员骨干分子,就在船上的一个小舱,开了一个秘密碰头会议。 
卢德铭见人已到齐,用凝重的目光扫视了坐在舱内的营连骨干,说: 
“我特召集大家来,是要报告一个重大情况。大家听了就会明白它的重要性。当前的局势是,南昌已经暴动了,党让我们参加暴动。但张发奎现在九江布防,如去九江,张发奎一定会缴我们的械。我们准备弃水路走陆路,从南岸黄颡口登陆,以急行军追赶南昌起义主力。各连要抓紧士兵思想工作,不要出事,不要出意外,凡是有不当的言行要及时反映到团部来。我再次重申,我们这个行动是起义的行动,从此以后,我们就脱离张发奎的控制了。党员同志一定要严守秘密,不能泄露。在座的诸位,有无异议?”   
第二章 寻找港湾(2)   
卢德铭边说边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部的手枪柄,以免遇上意外时措手不及。 
好在大家一致表示赞成,没有人提出异议。 
卢德铭松了一口气。 
卢德铭决心已定,南昌起义爆发了,九江是绝不能去了,这时张发奎一定设下了天罗地网,部队不缴械就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血战,警卫团定遭重创甚至被打垮。现在唯一的出路是,去追赶起义的主力部队。 
于是,各连宣布部队有新的行动,船只继续顺水东进。 
为了通知前面的教导团,卢德铭让前卫用信号灯通知他们停船接洽。心想如果两个团联成一处,那力量就不可同日而语。但在黑夜之中,距离已远,且风急浪大,警卫团无论怎样努力都追赶不上去。 
卢德铭深感遗憾,并且为这支兄弟部队的处境而担忧,但在此种情境下,他已毫无办法挽回。 
很长一段时间,卢德铭都在为没能联络上他们而深感惋惜…… 
警卫团叫不住教导团,行船一天后,就单独在湖北阳新县的黄颡口靠岸。 
然后全团弃船登陆,计划经武宁、靖安,马不停蹄地向南昌疾进。 
这里是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地形极其复杂,部队正穿过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