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祖父!”李业诩和李业嗣齐齐地向李靖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全体都有,行礼致敬!”李业诩后面指挥第一团的薛仁贵大声地命令道。
随着薛仁贵的命令,第一团的士兵整齐地向李靖这位大唐的军神致敬,接着第一近卫师的其他将士,也都向李靖致以敬意。
李靖也颤歪歪地举起手还礼,一边的李恪也忙举手行礼。
李业诩跳上马,这才对一边满脸落寂的李恪抱拳施礼,“吴王殿下,末将去也!”
“一路保重,恪在长安等着你们的好消息!”李恪抱拳还礼道。
“礼毕!全体都有,上马,出发!”李业诩亲自下令。
“喏!!”将士阵上暴发出排山倒海的声音,盖过了那些嘈杂的马蹄声。
所有将士都翻身上马,从几个方向,往东南方出发!
第四卷 军魂 第一百五十五章 高丽人请罪,迟了
以李业诩为主帅的熊津道属下的大军,除第一近卫师参加皇帝的出征仪式外,其他诸近卫师,都是从各自驻地直接踏上征程的,而且都是比皇帝的御驾早上十几天开拔行进。
许多物资,还有一部火炮弹药,需要水师的船只运输,船只运送物资和人员的能力,比陆路高效多了。如今已经冬季时分,天气已经很冷了,运送将士及粮食等物资的船只,要在黄河冰封之前启航且到达,将这些物资和船只都送到集结地,莱州和城山,不然黄河冰封后,将是非常麻烦的事。
这次的出征,包括皇帝李世民在内的,都是年前入冬后即从长安出发,为的是来年春天,天气转暖后,即可开始对高丽展开攻击。当然,从海路出发的熊津道和平壤道两军人马,能出海的时间肯定要比辽东道麾下将士从陆路出发的时间要迟一些,出海作战,还要看风势,海流。无论如何,冬季时分,黄渤海一带许多地方有冰,都是不适合渡海作战的。
其余各行军道下诸近卫师也都只派出一部分军士,参加皇帝的亲征仪式,一些驻地稍远的,不可能也是没必要赶回来到长安参加的亲征仪式,不说这近二十万的大军无处可站,那些驻扎在外地的军队,无论如何也不要这么折腾的,耽误行程不说,还会使将士疲于奔命,劳民伤财。
熊津道下的大军还是先行至洛阳,诸军由副大总管苏定芳督帅,以水陆并行的方式,往山东一带行进。
皇帝的御驾行程还是稍缓慢些,李业诩等这些高级将领还是要陪着皇帝行到洛阳,再在洛阳与皇帝分手,李世民将随李世绩的辽东道行军部一道行进,而李业诩与张亮所率的诸军,将沿着黄河行进。
而几乎与熊津道下诸军一道行进的,是张亮所率的平壤道下诸军,这也使的洛阳附近的黄河渡口,持续几十日都是大军云集的景象。
从长安到洛阳的大道,修得还真不错,车驾行进,颠簸也不是很大,坐在装备了减震弹簧的马车里,还是比较舒服的。
诸将伴随皇帝行进中,时而骑马,时而马车,李世民也是如此,许多时候都是骑着马行进,乏了才乘坐马车。只是这皇帝经常心血来潮,在行进的过程中,突然间想到什么事儿,也会随时传召将领们到他的马车上商议,从长安到洛阳不到十天的时间内,李业诩至少都被李世民传唤了十几次。
更不要说夜间歇息时候,李世民都是召集重要的将领们,讨论出征作战中要采取的攻击手段,如何策应,要注意什么事儿,这也让李业诩感叹,这皇帝还真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主帅,许多方面,自己还差上很多,只不过,李业诩唯一感到得意的是,那就是自己这个穿越人,比包括皇帝李世民在内在这些大唐重量级人物,比了一份对历史的先知知觉。
行至洛阳,李业诩知道将在这里与李世民及李世绩等其他重臣告别,踏上自己的行程,跟随着皇帝的御驾进了洛阳,李业诩对这个向往已经的大都市都没有机会观赏一番,即跟着李世民到了洛阳的行宫。
抵达后,李世民未休息即如令所有随行的大臣及将领们,进行最后一次军情商议。
虽然连续几天都是近百里的行进,车马颠簸,像岑文本、杨师道这样的文臣都觉得疲乏,但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却神采非常的好,李业诩看着面色大不一样的李世民和杨师道,不禁有些佩服这位已经多年养尊处优的皇帝,身子骨果然不一般,平日里所说的一些大话,却不是吹牛的。
正讨论着,这时洛阳宫殿外一名近侍匆匆跑了进来,尉迟恭忙迎了出去,稍后即回来,沉声地对李世民道:“陛下,工部尚书李大亮卒!”
“什么?!”李世民闻之大吃一惊,一下子站起了身。
“陛下,据长安送来的传报,李大亮卒于长安,这是太子派人送来的李大亮遗表,!”尉迟恭将奏报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打开看了看,沉默良久:“高丽之师岂可罢!”
原来李大亮遗表是奏请李世民,罢了征高丽之师,以减百姓负担。
“大亮为官清廉,卒后府中仅余米五斛,布三十匹…大亮卒,朕失一臂膀也!”李世民露出悲痛的神色,“只是他不该请罢高丽之师!”
“陛下,臣有一惑,今日想与陛下言!”见皇帝如此,随征的吏部尚书杨师道迟疑了一会,率先向李世民奏道。
“杨爱卿有何想法,尽可讲来!”李世民依然一副悲痛的样子,对杨师道说。
杨师道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陛下远征辽东,却将突厥之众置于河南之地,距京师不远,如此岂不是养虎遗患?臣担心这部突厥有异动,还请陛下留镇洛阳,另遣诸将出征即可,以防突厥之众生乱!想必李尚书临终前,也是想到此,所以遗表请陛下罢高丽师!”
李思摩部在薛延陀灭亡后,李思摩及阿史那忠,阿史那泥熟等头人多次向李世民请表,要求他们的部落回到河南地,最后李世民同意了这些还未打散的突厥部落复退回到河南境内,安置胜、夏两州境内。杨师道此番言语还是有些道理的,如今防卫两京的各近卫师大多都出征高丽、百济,若这些突厥人动乱,将是件**烦事。
“陛下,臣也是此意!”见杨师道如此说,尉迟恭也跟着说道,“陛下亲征辽东,长安、洛阳空虚,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让陛下亲征,只需遣诸将率军征战即可,高丽如此小夷,指日可平也!”
“两位爱卿此言差矣,夷狄也是人,他们的情绪与华夏之汉人并无二异,朕应德泽其身,恩惠有加,而不能对其猜忌。勤施恩德,则诸夷归心,四夷可如一家;多加猜忌,骨肉也不免成为仇敌,!”李世民显得很激动地说道,“前隋炀帝杨广暴虐无道,早已失去了民心,隋辽东之役,百姓们都自断手足以逃避兵役,杨玄感率运粮士卒在黎阳造反,非夷狄之乱也,此乃杨广所逼也。朕现今征伐高丽,都是征发各卫军及其他愿意从军者,并未强征民间子弟。朕听闻河南、河北诸州,召募一部府兵及运送粮草者,征十人得百人,召募百人得一千人,没有被征召入军的,都满腹怨言,只恨失去报国机会,如此情况岂能与隋朝东征时百姓怨恨相比?突厥如今溃败,我大唐接收并养护他们,估计他们感恩戴德的想法刻骨铭心,怎么肯成为祸患呢?李思摩之突厥人并没有北投奔薛延陀而却南下归顺我们,可见其真情实意。此次东征,李思摩也是数次请命,请求随军出征,朕也许了,让其率一部随军,这样如何会有突厥之患呢?伐高丽之师,已经在征途上,如何能罢,诸卿休要在此上再说什么!”
李思摩因上次对仗大度设,几战皆败,丢了大片水草丰美的草场,在战后论功时,皇帝也没有对其奖赏,让李思摩很是惶恐,此次出征辽东,没有他们的份,这种惶恐感更是强烈,也与其他一些头人一道,多次上表请求领军出征,以补这样的遗憾,最终得到李世民的允许,让李思摩率一万余人编入辽东道行军部下,受李世绩指挥。
“可是,陛下,夷狄反复无常,不可不防啊…”杨师道还是继续请求道。
“好了,杨爱卿,!”李世民大手一挥,打断了杨师道的话,“不要在这种事上纠缠,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诸军如何协调作战!”
李世民说着有些火气上来。
这里又有一近侍匆匆跑了进来,还是尉迟恭迎了出去,转回来后对李世民道:“陛下,接长安的急报,说是高丽泉盖苏文使人到长安,贡献金银物!献侍者两百人,向陛下请罪,希望我大唐罢兵!”
“泉盖苏文弑其君,九夷所不容,今我大唐将讨之,才使人来纳金银请罪,迟矣!”李世民冷冷地说道,“使者及献侍者原先皆事高武,有官爵,泉盖苏文谋逆,这些人不复仇,今日还来长安为其游说,罪莫大矣,长孙爱卿,传令太子,将使者及献侍者皆付大理寺定罪!若再有议请罢高丽师者,也将论罪!”
“是,陛下!”诸臣都忙应令道。
见李世民如此坚定地要伐高丽、百济,李业诩刚刚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出征的大军都已经在路上了,如何能罢兵?
只是对李大亮的去逝还是有些惋惜,这样一位忠烈之将,英年早逝,真的很可惜,而且其府中也如温彦博、魏征一样,生活中都是如此的拮据,身居高位,府中还如此情况,真的让人不可想象。
李世民恢复了脸色,继续令诸臣讨论军务。
大部分要注意的事儿沿路上都已经讨论过了,这次李世民着重强调的还是诸将分兵后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对张亮和李业诩所部的渡海作战,令两将一定要做到对高丽都城平壤及百济的有效攻击,并将其占领,不得违令,否则军法从事。
李业诩和张亮都大声地应令。
十一月初,李世民下诏,追赠李大亮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赐谥号为懿,陪葬昭陵,所葬之需,皆由朝廷支付。
同时令特进萧瑀为洛阳留守,其余各部在洛阳分兵东进…
第四卷 军魂 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搭档又到一块了
自洛阳分兵后,李业诩和第一近卫师的将士们一道,从陆路前往河南道登州治下的成山。
属下其余各近卫师,已经在苏定芳指挥下,早一步从水陆两道踏上行程,按行进速度上来看,应该比李业诩亲率的这一部要快上十来天。这些近卫师随行虽然运送那些作战所需的辎重物资,但因早出发一步,抵达成山附近应该不会比李业诩所率的这一部迟的。
李业诩从地图上所了解的成山所在地,应该就是后世山东的荣成附近,他们熊津道属下各部海路集结和启程的地方应该就是荣成湾一带。无论是李业诩从简单的地图上看到的,还是后世所了解的,从成山出发海路到百济地,应该是路程最近的一条路线。
从洛阳出发,途经郑州、滑州、濮州、郓州、兖州、青州、莱州,到登州成山,路程大概有两千五百里路,从洛阳到郓州的路线,与上次李业诩率特战队员飞奔往齐州,平定齐王李佑的叛乱路线是一样的,只是抵郓州后,转入兖州境,取最近的路进往登州。
这些年各地官府都依朝廷的令,大力修建道路,自古以来一直较为富裕的河南道一带,道路修建的也颇为不错,大多州县间相连的都是平坦宽阔的大道,这也给大军的行进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只是天气情况给大军的行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为了能在开春后第一时间就能出海,出征的大军都是在年前的冬日里开往前线的,沿途行进肯定是比年后天气暖和了再出发多了很多困难。
这是个无奈的决定,若开春后再从长安出发,抵达前线将是在盛夏时节,势必无法在天气最适合的时候对敌展开攻击,更不要说从海路出发,难度将是成倍地增加。春季时分,在二三月间,风向是从西北往东南吹的,我大军从成山一带出发,拉上帆,可以借着风势出海,行进速度飞快;若是再迟到四五月的夏季时分,黄海一带风向改变,盛行偏南季风,海风从南向北吹,没有机械动力的战船逆风而行,速度肯定慢了很多,更不要说夏季时分,有可能在海上遭遇到台风。在没有天气预报的这个年代,若是台风来袭,有可能给我渡海的大军造成灭顶之灾的。
春季时分,只要不是有冷空气来袭,黄海一带风势不会特别的大,相对于夏秋季,更适合我大军出海作战。而且黄海海流也是具有风海流的性质,风往哪个方向吹,海流即往哪个方向,因此我熊津道行军部下的大军,必须要在二三月间从成山出发,这样才能以最快速度渡过黄海,抵达百济地。
平壤道大军是从莱州出发,因其主要通过的渤海与黄海交接的地带,海况相对简单些,且海路行程也短是很多,遇到的情况比熊津道方面要好处理些,自有所属的水师一部照理。
若要说行程艰苦程度,皇帝李世民跟随的李世绩所领辽东道下诸军自是最大的,冬季辽东一带天气更加的恶劣,给我大军的行进带来的麻烦肯定是不少的。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进,李业诩几乎与苏定芳所领的那一部将士差不多时候抵达登州治下的文登县境内。
沿途遭遇了几场大雪,道路行进很是困难,所幸将士们也都挺了过来,只是这一个年节时分,都是行军的路上度过的,抵达文登时候,已经是上元节过后了。
大唐水师的大将军部暂时设在文登,此次扩募后的水师也是主要在登州、莱州、密州、海州一带训练的。两年左右的训练下来,这些募集的水师将士们,已经初步熟悉了海战的情况。
大军即将出征,所在水师的将士及船只都集中在莱州与成山一带,以备将要进行的渡海作战,并进行最后阶段的训练,主要是火炮对敌船舰的攻击,以使得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水师暂时没有具体的编制,只是以“水师”论之,郑仁泰这位大唐水师的指挥官,也只被委以正三品的水师大将军职,统领大唐所有的水师将士。
在得知李业诩将率大军抵达文登后,郑仁泰率领被任命为水师将军的刘仁轨及其他所属将领,还有文登县的县令等官员,在严寒的天气中,迎出文登五十里,迎接李业诩与苏定芳一行。
与郑仁泰已经几年没见了,李业诩和苏定芳看到被海风吹的一脸黝黑的郑仁泰,也很是激动。
“郑大将军,这几年在海上的感觉如何?”对这位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