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

第14部分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14部分

小说: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无端抛弃抗战以来同情中国之英、法、美、苏诸朋友,与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在精神上亦有抵触也〃。关于中共,张称:〃蒋公看此问题很轻。战后之中国完全根据三民主义及法律处理一切,即凡不违法之人与事,皆可承认。〃① 对张季鸾所言,小川不能反驳,只能苦笑。   
小川决定离港后,于5月27日约曾任驻日领事的罗集谊谈话,表示愿在行前与张季鸾一晤,张拒绝不见。5月30日,张季鸾致函蒋介石称:〃小川个人未必无诚,但在敌方并无正式好的表示以前,政府断不可派人来谈。炽虽在局外,亦当拒不与见。〃②不过,重庆方面并未对小川等采取决绝态度,双方始终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直到1941年6月。有关情况,我在《抗战前期日本〃民间人士〃和蒋介石集团的秘密谈判》一文中已有论述,兹不赘述。③   
〃和平〃底牌与张季鸾香港谈判的夭折   
张季鸾是报人,但是,从1938年1月起,张季鸾即受蒋介石派遣,到上海从事〃对敌运用〃,后来又参加蒋介石的外交谋划、国际宣传和对日秘密谈判,成为蒋的高级智囊。1940年7月2日,蒋介石收到张季鸾的报告,当日日记提醒自己注意研究〃敌阀求和之诚伪〃。④ 几天后,蒋复函张季鸾,指示谈判机宜,日记云:〃敌方间接求和之心虽切,然其方法与政策,仍毫无变更。我应嘱季鸾以最低限度转示之:甲、谈政策,不谈条件。乙、谈情感与利害而不谈权利、得失;丙、对于中国人心之得失,应令特别注意苏俄对华之宣言(放弃在华特权);丁、放弃北平至山海关驻兵权;戊、汉口租界提前取消。 己、内河航权应取消。庚、青岛与海南岛完全交还。辛、 热河先行交还。壬、东三省问题、借用港口问题、东亚联盟问题,待和平完全恢复,撤兵完全实行后再谈。癸、天津与上海租界定期交还。子、 保障问题。丑、 撤兵手续,平绥路、张家口与归绥一带,必须在第一期撤完。〃① 前文已述,日军自山海关至北平的驻兵权,为清末《庚子条约》所规定,1938年萧振瀛与和知鹰二谈判时,蒋曾同意保留。但是,这里蒋却明确要求日方放弃。此事表现出,在与日方谈判中,蒋的妥协性逐渐减弱。此后,蒋介石在与张季鸾会面时又不断指示,其7月19日日记云:〃季鸾来谈,敌阀野心如昔,毫未改变。〃② 25日,张季鸾再来,谈东北问题以及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事。③ 蒋日记云:〃敌在华之工厂与营业,各项商民之处置,敌非万不得已,决不愿撤退也。〃④ 显然,这是蒋与张讨论中的议题。         

第39节: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对日秘密谈判(11)         
1938年10月,和知与萧振瀛的谈判因蒋的刹车停止后,和知继续寻找和重庆方面联系的线索。1940年8月,和知动员一位希腊商人,到重庆上书蒋介石,〃其内容无异乞降,此为从来所未有〃,蒋介石由此推断,日本急于向东南亚发展,向中国求和已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⑤ 他与张季鸾讨论,认为可以利用这一形势,谋求在于我有利的条件下,与日本媾和。⑥ 但是,他很快就认为,〃敌寇求和益急,而其方法越幼稚毒劣,应即切戒严防之〃。① 13日,蒋介石发表《〃八一三〃三周年纪念告沦陷区民众书》,盛赞淞沪之战中国军民的英勇表现,中云:   
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伟大的历史,有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有至大至刚的民族正气;我们在沦陷区的同胞们,要知道我们中华民国的版图,决不会放弃寸地尺土的,要知道敌人有必然失败的道理,更要知道我们前方后方的军民,都在加紧努力来迎接这最后的胜利。②   
蒋介石将这篇文告的发表看成是对日本的沉重打击和对自己的警策。日记云:〃余于八一三纪念日告民众书,仍以光明正大态度痛斥敌军之凶暴,激发同胞敌忾之精神,发挥殆尽,此为对敌当头一棒,冀其有所觉悟,勿敢轻来尝试也。自后对余之认识或能更进一步乎?否则,不仅不能使之醒悟,而且反中其软化利诱之计,更不可为计矣!〃③ 这段日记表明,蒋已经意识到,自己既要抵挡日本的军事进攻,又要谨防日本的〃和平〃诱惑。   
这一时期,蒋介石大概每个月都会收到日本方面的一条求和消息。为了确定谈判〃底牌〃,蒋介石命张群等人开始起草一份文件,参加者有张季鸾、陈布雷等人。至8月下旬,文件定稿,题称《处理敌我关系之基本纲领》,该文包括《建国原则》、《对敌策略》、《平和条件》等内容,其《对敌策略》总原则为:保卫国家独立、民族自由,而作战媾和之实际策略以度德量力为依归。下分五条:   
1. 领土之完整,主权之神圣不可侵,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自由之确保,为国家民族存亡、主奴所关,故必须牺牲一切,长期抗战,以求其贯彻。   
2. 利于长期抗战,而不利于迅速反攻,此量力之义也……确保长期抗战之实力,巩固全民族救亡自卫之精神,由军事上、经济上、外交上疲困敌人,逐渐减少其〃力〃的方面之优势,而增加其〃德〃的方面之弱点,以期敌我间之形势逐渐于我有利,以终达作战目的之成功。   
3. 不论时间如何长久,环境如何困难,必须贯彻成功,不容中途自馁。惟作战为现实的问题,必须自定最大限与最小限之成功条件,衡量彼我,根据事实以为运用。   
4. 最大之成功为完全战胜,收回被占领、掠夺之一切,不惟廓清关内,并收复东北失土。最小限之成功,则为收复七七事变以来被占领之土地,完全规复东北失地以外全国行政之完整,而东北问题另案解决之。以上两义,前者战胜之表现,后者则为胜败不分,以媾和为利益时之绝对要求。   
5. 我国为被侵略国家,故和议之发起,必须出自敌方……应深切考查,其条件是否无背于我建国原则,而足以达到我最小限之成功,必须在确认为我作战目的已得最小限之贯彻之时,始允其开始和平之交涉。   
以上五条,其最重要之点在于将抗战成功分为〃最大限〃和〃最小限〃两种。必须在保证〃最小限〃,即恢复卢沟桥事变以前原状时才能开始与日本进行和平交涉。   
关于《平和条件》,《纲领》分《理论原则》与《具体条件》两方面。其《理论原则》规定:1。 日本必须真实承认中国为绝对平等的独立国家。2。 此次议和之后,期成立平等互尊之新关系。3。 日本须放弃过去战前及战时对华不友善之政策及宣传。4。 除东北悬案另作专案解决外,其余一切有损中国主权之事实,皆须彻底纠正。   
《纲领》中有一部分为《坚持之件》,共8条,其中关系重大者为1-4条及第7条。   
1. 凡作战而来之军队,应限期完全撤退。 河北及华北部队,应撤离河北及察哈尔省境以外。   
2. 凡所占长城以内及察绥之土地,与沿海及海上各岛屿,应完全定期交还。   
3. 凡占领地内之伪组织,均应自战斗终止之日,由日本负责撤销,不能作为中国内政问题。所有伪组织之法令与契约,一概不能承认,并不能要求任何占领地内行政上之特殊化。中国行政完整必须完全恢复,不容有任何干涉内政之举。         

第40节: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对日秘密谈判(12)         
4. 东北问题,须待和平完全恢复后另案交涉,现在不能提议(但热河不在东北范围之内)。   
 ……   
7. 不平等条约之废除,须于和约发表时,同时自动声明且有定期之实行。①   
在上述各条旁,有注称:〃8月31日张携港之件〃,可见,这份文件是为张季鸾赴香港谈判准备的。   
8月25日,蒋介石与张季鸾谈话,日记云:〃和战要点:一、打破敌国侵略灭华政策;二、消灭敌人优越奴华心理;三、恢复中国独立自由地位。和战方针:甲、以基本条件为标准;乙、以不失时机为要旨;丙、国际期待为下策。〃26日日记再云:〃一、我有实力可恃,不患其违约。二、我有根据地存在,不患其和议决裂。三、敌人有求于我,国际上、地理上、经济上、军事上,皆非我合作不可。四、敌有惧于我。甲、领袖权威。乙、革命精神。丙、三民主义。〃② 29日,再次与张季鸾、陈布雷会晤,拟定〃最低限度〃条件,指示交涉时,应持坚决态度,〃对条件不可迁就〃。③ 31日,张季鸾飞港。但是,也就在这一天,蒋介石又改变主意,日记云:〃敌寇时时以日、满、支名词为对象,如何而望其彻悟与和平?我国损害伤亡如此重大,如何而可轻易言和?〃① 9月1日,蒋介石命陈布雷起草致张季鸾函,有所指示。陈因当日没有飞港班机,改发短电。② 陈电今不可见,但9月2日张季鸾复函云:〃在未得尊电前,即决定不与和某见面。〃可见,陈电内容为,要张不与和知会晤。7日,蒋介石干脆命陈布雷致函张季鸾,要他从香港回来。③   
张季鸾8月31日抵港后,即得悉〃桐工作〃的有关情况,感到日方〃愚昧凌乱〃,〃可决其今后无大的作为〃。④ 此前,和知曾告诉张季鸾,日本政府将收回军方的对华谈判权,另作准备,又托人带话,东京只主张内蒙暂驻少数兵员,其他无大问题。9月1日,张季鸾召见和知的助手何以之,要何转告和知:1。 日本政府如准备自办对华交涉,〃须彻底觉悟,重新检讨〃,〃必须互相承认为绝对平等的独立国家〃,〃凡不合此义者,概不必来尝试,劝彼亦不必奔走,更不必找我见面〃。2。〃中国是不许任何地方驻兵,不许任何地方特殊化的。〃⑤ 此后,张季鸾即利用和知,以〃桐工作〃中的问题反对板垣,制造日本内部矛盾,同时则抬高身价,拒不与和知见面。9月3日,张季鸾致函陈布雷表示:〃弟意非和氏有东京敌总部之新意见,决不与之见面。〃① 次日,和知离港,返回东京,张季鸾命何以之电告和知:〃不是日政府诚意委托不必再来;不是日本诚意改变对华政策,诚意谋真正之和平,则不可接受委托。要之,与弟何时见面并不重要,日政府苟无真正诚意,见我何用!〃②   
尽管张季鸾拒绝与和知见面,但是,他内心还是希望继续维持与日方的秘密谈判的。9月17日,何以之面见张季鸾,告以和知来电称:已于9月10日在福冈会见东京要员,偕飞南京,与板垣协商,决定以和知、板垣为核心,办理对华交涉,将再飞东京,取得正式委托,然后南来。同日,张致函陈布雷,要求代为向蒋请示,〃是否在港逗留一见〃?17日,蒋指示可〃在港静候〃。③ 但是,蒋介石很快就失去耐心。20日日记云:〃和知求和迁延之原因,其必待敌军侵越时来见有所要胁。〃④ 2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了对张季鸾等〃无方而好事〃的批评。⑤ 同日,陈布雷即致函张季鸾,要他结束在港工作,立即回渝。不过,张季鸾仍然有自己的想法。日本方面一直宣传愿与中国政府谋和,他要〃试验〃其真伪。23日,张季鸾致陈布雷函云:〃对今后看法,弟微有不同。弟以为判断局势之第一关键,在看是否以敌大本营之名义来开正式交涉,果来交涉,即当认定其有若干诚意……盖既来交涉,则为承认是国家与国家间之正式议和,一也;汉奸当然取消,二也。〃⑥ 可以看出,张季鸾与陈布雷的〃微有不同〃在于,张相信日本可能有〃若干诚意〃而陈相反,显然,陈的态度反映蒋的观点。   
9月24日,张季鸾致函陈布雷,表示遵嘱结束在港工作。25日,张季鸾与何以之〃最后晤面〃,告以一两月之内,如东京确有正式讲和诚意,许可和知通信一次,本人亦当〃拚其最后之信用〃,转达一次。谈话中,张季鸾并按照陈布雷来函指示,通知日方,如欲讲和,须有与中国建立平等〃新国交〃的决心,承认伪满、中日联盟等要求万不可向中方提出,本人也不能转达。9月27日,张季鸾致函陈布雷,承认蒋介石比自己高明:〃前年以来之悬案一宗,至此完全告一段落。弟此次判断有误,幸行动上未演成错误,一切处理尚近于明快,此则近年特受委员长之训练,得不至拖泥带水,就弟个人论,诚幸事也。〃① 10月4日,张季鸾回到重庆,其精心准备的与和知的谈判计划终于成为废案。         

第41节: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对日秘密谈判(13)         
企图以〃和谈〃阻挠日本承认汪伪政权   
1940年7月,近卫文麿第二次组阁,松冈洋右出任外相。松冈对军部和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所做的〃诱和〃工作不满,决定收归外务省掌握和领导。他将这一工作委托给自己的门生西义显和松本重治等人。西义显将希望寄托在交通银行董事长家钱永铭身上。钱是江浙财团的重要成员,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一度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松冈对钱永铭这一人选很满意,夸口说很快就会成功。当时,日军计划南进,从英国和荷兰手上夺取东南亚,急于和重庆国民政府达成妥协,以便拔出深陷于中国战场的泥足。   
同年8月,西义显到香港访问正寄寓在那里的钱永铭,动员他投入对重庆的〃和平工作〃。钱提出:如果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前的状态,日军能够全面撤兵,或许能同重庆进行谈判。②他表示,自己可以负责促成宁渝合作,但须请上海金城银行经理周作民出面与日方接洽。① 据西义显回忆,钱当时提出三项条件:1。 重庆、南京两政府合并,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统一政府。2。 日本政府以中国的新统一政府为谈判对象,从中国全面撤退为推行日华战争所派遣的全部兵力。3。 日本政府与新中国政府缔结防守同盟。9月18日,西义显偕钱永铭的代表张竞立等到东京访问松冈洋右外相。10月,松冈签字同意钱永铭提出的条件。② 不过,后来松冈实际向重庆提出的是外务省东亚局第一课课长太田一郎所拟六条:1。 承认〃满洲国〃(必要时以秘密文书约定)。2。 共同防共。3。 撤兵。4。 经济提携(作若干让步)。5。 治安驻兵(长安三角地带不驻兵)。6。 不要求蒋介石下台。③   
松冈洋右除委托西义显外,又亲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