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

第8部分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第8部分

小说: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对情绪。吕后曾经讲过这么一段话,就是她在刘邦死后,吕后竟然做了这么一件事情,她连续四天秘不发丧,就是不向外面宣布刘邦死了,而是和她一个最亲信的宠臣审食其商量,要把当时的那些功臣,她特地点明是诸将,就是手握军权的这些人,全部杀光。而且,吕后说了一句话,非尽族是,天下不安。如果不把这些手握重兵的杀掉,天下不得安定,你看吕后到了什么程度,就是吕后开始从杀韩信,杀彭越,到刘邦死秘不发丧,吕后始终想的是把掌握军权的功臣,一网打尽,全杀掉,这个目的,她已经动了这个念头。,这是四天秘不发丧的事情,被审食其的一个朋友,叫郦商,这个人是一个掌兵的大将,而且跟吕氏宗族的关系还比较深,他听说以后,赶快告诉审食其,你赶快告诉皇后,这个事情是千千万万做不得,你现在想一想,周勃跟樊哙,带领20万大军在燕代边境,陈平跟灌婴带领十万军队在函谷关一带,如果你在这个地方要杀朝中掌兵权的大将,会导致什么呢?大臣内叛,诸侯外反,天下亡可翘足而待也,也就是抬抬腿的工夫,天下就完了。郦商说中了审食其,审食其说动了吕后,吕后一想这个事不能这样办,这才向天下昭告,说高祖驾崩了,刘邦死了。说明她开始跟功臣派的关系非常紧张,但是后来吕后做了一些调整,她把功臣分为两派,她特别防的是那些手握兵权的诸将,而对问陈,比如说,箫何,张良,陈平,对这些人,她还是比较信任的,所以这样一来,她和功臣派的关系也大体可以。

吕后这个称制那在我们今天看,确实是破天荒,因为吕后面临的困境,古人也遇到过,吕后面临的是一个什么困境呢?她所面临的困境,是四个字,叫君死主少,老的君主死了,幼主年龄很小,这是一个很大的困境,这个困境并不是吕后那个时代碰到的。我们中国古代的君王的传承制度,最早是禅让,是选贤,从夏商周的夏开始,废了这个禅让制,采用了世袭制,世袭制是传子不传贤,这就是家天下的开始,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它可能会面临一个困境,老皇帝死了,小皇帝太小,比如说,周武王,我们知道,武王灭商,武王灭商以后,没有几年,武王就死了,周武王死的时候,继位的周成王只有13岁,怎么执政?所以,周武王发明了一种制度,叫顾命,我们讲熟悉的垂帘听政中,经常提到顾命大臣,这个顾命,就是从周武王让周公做顾命开始的。

什么叫顾命呢?顾命就是老皇帝,老君王临死前的遗命。周武王去世以后,成王继位,13岁的成王继位,周公姫旦就辅佐成王,当时也遇到了很多人不相信周公,说了很多不利于周公的话,认为周公不会交权,周公是力排众议,兢兢业业,辅佐成王,一直到成王**,然后把权力全部移交给了成王。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周公辅成王的故事。我们知道,周公是儒家所尊称的圣人,所以在儒家的传统中间,周公辅佐成王顾命这个办法,一直被看作是一个破解幼年君主继位的良好的办法,但是吕后竟然把顾命制给抛到一边了。

她所采取的就是称制,称制的说法,我们大家听起来很陌生,我下面讲的时候,就给它变一下,我把称制给它改一下,改成垂帘,我想大家都能听明白了。

在中国历史上,原来垂帘跟称制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在哪呢?我们讲慈禧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四个字,叫垂帘听政,大家注意听政这个听,听政,是太后有听政权,但是,太后并没有裁政权,她只是听政,称制是由皇太后直接掌管朝政,她是直接掌管,吕后是这样做的。垂帘是太后听政,而不裁政,但是听政的结果最后都是裁政,干政,执政,操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权力的诱惑太大了,谁能光坐那儿听,不去发表点意见,不亲手去办,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名以上是听政,实际上就是裁政,执政,从这个意义上讲,听政,垂帘的听政和吕后的称制是一回事,所以下面讲我不说称制,称制听得很陌生,很别扭,还要拐一个弯路,我们就称垂帘。

这样一来,在中国帝王继承权的道路上,就出现了两种方法。一个叫顾命制,一个叫垂帘制。顾命制跟垂帘制是不同的,它的最大不同在什么地方呢?顾命制的顾命大臣,是由先皇指定的,它是先帝意志的体现,而垂帘制,垂帘制是先皇没有让太后掌权,在老皇帝死了以后,太后利用自己掌握了政权,这个叫垂帘,所以,垂帘跟顾命最大的区别,就是顾命它体现的是先皇先帝的意志,顾命它的法理依据就在这儿,是先皇的诏命。而且,顾命大臣的选择,两个原则,一是亲,二是贵。你像周公,他就是周武王的弟弟,而且,他的地位又显赫,是既亲且贵,所以,历代君主在自己行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为幼子选的顾命大臣,都是本照着亲贵两个字来选的,这样一个标准来选,实际上,换成我们今天一个非常流行的熟语,叫执政能力,就是你有亲和贵的这两个身份,执政能力一定很强,能够把握朝纲朝政,也能够很成功地去辅佐这个幼子,将来让他能够学会掌权。所以,顾命制,应当说是比较好的一种破解困境的方法,垂帘制总的来说,比顾命制弊端要多。

垂帘制的第一个弊端是太后终身制。太后好不容易掌了权,你想想,在她未死之前,她能够放弃最高统治权吗?她不可能,所以一般来说,凡是实行垂帘制的太后,她绝不愿意当太皇太后,她如果升成太皇太后,等于把垂帘的权力就交给她儿媳妇了,她不能要,她绝不立孙子,锤炼制的皇太后,绝不会立孙子,一立孙子,她成太皇太后了,她一定想方设法立儿子,而且一定要立小的,还要立个几十几的就没有权力的,一定要立幼主,所以这样一来,垂帘制的女主,往往是她不到死,她不交权。这就形成了一个终身制。

垂帘制的第二个弊端,在于外戚干政。垂帘制是女主掌权,女主掌权,有的女主有执政能力,比如说吕后,她不需要她的两个哥哥来帮她,也不需要她的**来帮她,她自己什么都办了,但是,有些女主,未必有这个能力,如果这个女主她掌了权,她又没有执政能力,她怎么办?她靠谁?最亲的无非是娘家人了,娘家爹,娘家兄弟,全来了,这些人,就是中国历史上危害非常大的外戚。我们看一看整个的两汉史。

西汉的后期,为什么最后王莽能够篡夺汉朝的权力?王莽是外戚出身,仰仗着外戚的权力,他一点一点把皇权挖空了,最后皇帝一点权力没有了,他取而代之了,垂帘制有它很大的弊端。

我们刚才痛斥垂帘制,但是,我痛斥垂帘制,不等于说顾命制就绝对好,顾命制总的来说,利大于弊。但是,不等于顾命制就没有死穴,顾命制也有死穴,如果这个顾命大臣,权力欲太强,他迟迟不交权,你比如大家知道的,非常熟悉的康熙亲政的故事,康熙14岁就应当亲政了,但是,首席顾命大臣到16岁还不交权,康熙没有办法,所以,顾命制也有它的弊端。

吕后为什么不当皇帝?她是有资格的,她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共过患难,她为刘邦坐过牢,为刘邦做过人质,刘邦在世的时候,她就杀了功臣,崛起于政坛,惠帝继位以后,她就控制了大权,惠帝死了以后,连皇帝都由她说了算,我们刚说那个前少帝,前少帝是惠帝后宫的六个儿子中间的一个,她把他立了,立了以后小皇帝三岁,过了没几年,小皇帝大了,小皇帝一大一听说,他的亲生母亲被太后杀了,这个小孩就说了一句实话,他说,太后怎么能够杀我的母亲呢?我要是长大了以后,我一定要把姓吕的都给灭了。这个话还能说啊,这就叫童言无忌啊。这要换一个成年人,稍微有一点政治常识性的经验,你心里再想都不能讲,这个小皇帝。


[百家讲坛讲稿][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第7讲  皇子命运


第7讲  皇子命运
吕后在称制以后,刘邦的儿子在世的还有五位,这五位皇子,他们的命运如何?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介绍一个在这之前,已经故去的皇子,就是刘邦的庶长子,齐王刘肥。

他是刘邦的第一个儿子,而且他跟吕后的矛盾也比较早,齐王刘肥在惠帝二年的时候,去朝见汉惠帝,惠帝看见他哥哥来了就举行了一个家宴,这个家宴在皇宫中举行,而且惠帝对他哥哥很尊敬,虽然惠帝这时间已经做了皇帝了,但是他非要他的哥哥刘肥坐在上位。这个刘肥没有多考虑,就坐那儿了。结果,他坐到上位以后,吕后马上就做了一个动作,她派人端两了六杯酒,放在齐王的刘肥的面前,让刘肥给她敬酒,刘肥就端起酒来,准备给自己的嫡母太后敬酒。因为端上来两杯,另一杯在那儿放着的时候,汉惠帝也随手端起来了,惠帝觉得,我哥哥向我母亲敬酒,我也跟着来祝一下寿,两个人把酒端到母亲身边,吕后就一巴掌把她这个儿子汉惠帝手上的酒给打翻了,这个动作非常明显,另一个举酒杯的齐王刘肥吓得不敢喝了,就装作自己喝醉,走了,退下去了。回去一打听才知道,这两杯酒是毒酒。这下子把齐王刘肥给吓坏了,刘肥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他就和他手下的人,这次随他一块儿进军的有他齐国的一个内史,内史是管民政的,大体相当于一个省的民政厅长这个级别的,跟这个内史商量,内史就说,你做错了,错在什么地方,就是你忽视了君臣之礼,所以,刘肥一坐在上座上,吕后马上就起了杀心,这个杀心一起,这对刘肥来说,这可是一场大灾难,刘肥就心里头一直想着这个事情,心情非常不安,还是这个内史就劝他,说你怎么办呢?他说你想想,你封为齐王,在所有的皇子中间,齐国是最大的一个国,有72座城,而鲁元公主,当然你弟弟是皇帝了,他是富甲天下,就不说了,而惠帝的姐姐鲁元公主只有几个城市,他说你要想破解你这个麻烦,你应当,那就是说,按我们今天的话,你得出血了,你肯定得出血了,你不拿点东西献上去,你肯定是过不了这一关,当然刘肥这个时候命要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肥就觉得把一个郡,齐国的一个城阳郡,有十几座城献出来,他想通过献郡示好,表示一种友好。除了献郡以外,刘肥想了想,为了要躲避这场杀身之祸,顺利走出京城,恐怕这一条还不够,他想了一个叫我们今天看起来非常荒唐的办法,什么办法呢?就是尊他的**鲁元公主为太后。这个意思就是,说成白话,就是奉他**为母亲,他要把他自己当做他**的干儿子,这是一个我们今天看起来非常可笑,刘肥怎么能想出来这么一个主意,这是一个很失尊严的做法。但是我们通过这个做法,你可以看出来,刘肥被逼到一个什么程度,被逼到这样的程度,献出来一个城阳郡还不行,还要尊他**为太后,这两条议价报给吕后,史书中间记载了三个字,吕后做什么反应呢?喜许之。

第一,高兴,非常高兴。第二,许之,答应了。这三个字,司马迁用字是非常经济的,这三个字,把吕后的贪婪、霸道、无耻全写出来了,齐王刘肥算是躲过去了,惠帝二年进京,就因为一场家宴把座位坐错了,丢了一个郡,认了一个娘回去了。回去以后你,你说这个刘肥心里窝囊不窝囊,四年以后,刘肥病故,史书没有记载刘肥怎么死的,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刘肥认了这么个娘,回到那齐地去,他那心里,我觉得恐怕比吃苍蝇都恶心。

高后七年的正月,这个时候,一个赵王。我先介绍一下这个赵王,这个赵王不是赵王刘如意那个赵王,那个刘如意在惠帝元年12月被杀,惠帝元年12月被杀以后,吕后就把刘如意的一个弟弟,就是淮阳王刘友,她把淮阳王刘友从淮阳改封到赵国,去做了第二任的赵王,就是刘邦的几个儿子中间,第二个任赵王的,任了赵王以后,还相安无事。到了高后七年的正月,吕后突然间下令,召赵王刘友进京,进京以后,赵王就带了一批他的随臣到了京城,到了京城以后,就驻扎在他的官邸里面,吕后就派人把赵王的官邸用士兵围起来,把所有大臣全部赶走,然后,断绝粮食供应。这个第二任赵王刘友在他的官邸中间,就一顿饭也吃不上,赵国的那些大臣们,不忍心看着自己的赵王被饿死,就偷着送饭,吕后是抓住一个杀一个,抓住两个杀一双,结果,赵王被迫饿,饿了几天以后,赵王饿死了。什么原因呢?其实很简单。原因是吕后的那个老办法,她给惠帝娶的妻子,是自己的外孙女,她给这任赵王娶的妻子是谁呢?是她吕家娘家人,吕后当时除了给惠帝娶妻要娶她的吕家人以外,她给当时刘姓的诸侯王,差不多选配的妻子都是姓吕的,她的外孙女将来是要接班当皇后,其他娘家姓吕的,一个一个都要当诸侯国的王后,当然,这些吕姓的往后到了刘姓的诸侯王家里面,并不本份地去做一个王后,她们仰仗着吕后的势力,仰仗着娘家的势力,飞扬跋扈,这种情况下,让赵王刘友很不满意,所以,刘友对他娶的这个姓吕的这个妻子,很不喜欢,喜欢其他的嫔妃,这个就导致姓吕的妻子不满意,不满意就到吕后那儿告了一个状,这个状,告得非常恶毒。她说,赵王刘友讲了,说姓吕的怎么能够当王呢?太后百年之后,我一定要把姓吕的全杀了。又是这个话,当然这个话一说,吕后就不调查了,这才有调赵王进京,派兵围着不给供应粮食饿死。所以,赵王死,他是死在他姓吕的老婆手里面,他老婆告了一状,把这个赵王给害死了。

第二任赵王死了以后十几天,吕后又下了一道命令,这个命令是调梁王刘恢,接任刘友的刘恢。这是第三任刘恢了,刘恢这个妻子,更不得了,刘恢的这个妻子,不但是吕后的娘家人,而且,他这个妻子的父亲,是当时吕后受最倚重的相国吕产,是吕后的左右臂,吕后身边最得力的,一个是吕产,一个是吕禄,这个吕产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