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南国-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阻力,这些士兵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火气都很大,于是没有军官的命令,士兵就动手了。这个大部落受到很多军人的劫掠,私人财产也受到很大的损失,很多妇女被强奸。士兵的所作所为,就仿佛就在敌国一样。
马韩的部落是最大也最顺从的部落,如今对这支军队却怒不可遏了。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团结在一个汉名叫做金达莱的武士周围。附近的不令鲜人(三韩义兵)几乎都立刻聚集到他的麾下。压在他们心底的仇恨不可遏制的爆发出来。
这金达莱的动作还不限此,当天晚上,头领们云集本部开会,商议下一步计划,这帮牛鬼蛇神平日见了老酋长,那是万分恭敬,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现在却是乌烟瘴气,吸烟的吸烟,吃瓜子的吃瓜子,大声喧哗有之,小声议论有之,金达莱却根本不在意,只是示意大伙儿先静下来。
效果实在不好,大家还是照旧!这些人开会,除非有一位能让你心服口服的领导,从来是向他拖延的,结果足足拖了半个小时,金达莱终于让大伙儿静下来了,不过下面仍旧有小声议论。
金达莱背靠着地图,大声说道:“老首长抛下我们走了,可咱们马韩这几万弟兄,几十万民众却还要吃饭,今日请大伙儿,就是商议商议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将万恶的汉人赶出去?”
他的一个手下第一个站起来说:“还能怎么办?按金大哥说的办便是……”
马韩处在百济的位置,是四战之地,只能向外进攻,借机席卷三韩,若是坐守只能眼看着失败,金达莱早有联合韩军向外扩张的计划,只是汉军兼并三韩打乱了他的计划。
不过老酋长还是拟定了作战计划,如果他不死的话,下个月就带领兵出征了,至于他的目标,恐怕会出乎所有的意料之外。
大邱是三韩重镇,马韩只要稍有攻击行动,就会受到孙坚的攻击,辰韩更有数万之众,而目前辰韩是站在汉军一边的。
可金达莱却毫无惧意,他早有准备,大邱的汉军都被调到前线剿匪了,一时半会回不来。
只要他率部南下,早有联络的当地义士必会群起响应,而当地常驻的卫戍部队不过几百人而已,马韩数万大军若不能一战而胜,他怎么有脸去见三韩的勇士。
至于孙坚的攻击,他金达莱也是胸有成竹,汉军是天下第一强兵不假,可是他也有一万义兵弟兄尚未动用,何况他早有妙手,辰韩这帮人拆台绝对在行。
至于下一步的行动,金达莱早有北上仁川作战的计划,仁川周边的殖民地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有不少好东西,似乎也该换一换主人了,当地驻军都是新兵,不经战阵,战力颇弱,而且他在仁川布有内应,自然有十足把握。
只要他拿下三韩大半,再加上已有地盘,自然是可以进退自如,而且还把汉军截为南北两段,到时候联合起辰韩对抗孙坚,且看那时之韩国到底属于何人?
金达莱的这个计划,事实上风险很大,但是多年之后孙坚还是佩服他的魄力,至于成功的把握,按孙坚的说法:“当有六成以上……”
只是一个头领马上把这个计划给否定了:“不成!仁川方面经营多年,守卫坚固,我们没有一战而胜的把握!何况只要我们一动手,大邱方面就立即会向我们进攻,马韩中心地区肯定失守,马韩是我们的根本,决不可有失!”
他这一说,大伙儿本来对攻打仁川就没有多少信心,当即决心不再坚持攻仁川,非但如此,接着大伙儿可以选择的方向就只有两个方向,辰韩是自家弟兄,弁韩也是直系地盘,于是有人大呼:“专打大邱……”
马韩人最喜欢无理由之反对,当即有人大叫:“打釜山!”
会议室立即炸窝了,为了打大邱还是釜山的问题,大伙儿吵翻了,大伙儿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金达莱大声叫道:“不要吵了!”只是大家仍在大吵大闹,也没出个结论,最后大家干脆举起中指,亲切地慰问对方的家人。
金达莱后来也卷了进去,开骂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他把剑往桌上一砸,大声道:“停!”
十株香后,大伙儿终于停下来了,金达莱大声说道:“我决定了,全军打大邱!”
好!这实在好主意了,下面的人一齐赞个不停,最后大家一起黑了金达莱一把:“就数您的部队的战斗力最强,兵力最多,所以我们攻大邱城,而打援的重任非得要金总司令来亲自担当不可……只等大邱一下,我们全线出击,到时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在三韩全境的汉军一开始只有一万人,现在也只不过两万人左右,另外还有一支总兵力七千人的三韩志愿部队。这些部队一半在辰韩,一半在仁川郡,在大邱郡一带根本就没有军队。
作为马韩义军第一目标的大邱郡,那里是青州人聚集的殖民地,在一批青州家兵部曲的护卫下,青州居民立即开始撤退。但是马韩人已经发起进攻了,官吏、商人、种植园主们以及仍然效忠大汉的原住民发现自己和一小撮老兵已经处在马韩人的汪洋大海里。孙坚所在的辰韩距离他们有一个月的路程,依旧安全的仁川也远在一百里之外。
更可怖的是大邱远离海洋,一直以来南方军队进行的行动,都是一些海军战役,只有在海军的支援下,军队才得以取得进展。这次在三韩也是如此。远离大海,意味着救援的断绝。
面对马韩人的怒火,他们既得不到宽恕,又得不到救助,这座刚刚兴建的小城化成了灰烬。所有的人,无论是汉人还是汉化的当地人,都被那些杀红眼的义士所杀。在男女老幼毫无幸免的大屠杀后,所有的东西都被抢掠一空,也就在这个时候,自辰韩开来的四个海兵队正在前来的路上。
得胜的马韩人立刻出发,他们巧妙的设下埋伏,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四万对两千五百,将不擅长处于下风作战的海兵们打得落花流水,差点全军覆没。
在这个危急时刻,一只人们并没有寄予太高希望的三韩志愿部队化装成叛军,大摇大摆穿过战场,救出了海兵队。至于这些土生土长的三韩人为什么会在这场民族斗争中保持对大汉的忠诚,对于局外人来说,谁也不知道。
不过纵观另一位面历史,那些战斗力差,对国家毫无忠诚的宋军,摇身一变成为敌国的新附军后,战斗力暴涨。那些明军剃了头发,杀起同胞来比满洲人还要凶残。我们就可以明白他们战斗力的来源了。
汉军失败了,还可以撤退,他们却无路可退。
胜利刺激下的马韩军队紧紧地追着这支败兵,一直追到辰韩来了。当金达莱的马经过队伍时候,马韩士兵都在乱起哄道:“大人好啊……大人可不要忘记我们啊……对,打到孙坚,我们要关双饷!还要每人发头牛做犒赏……”
金达莱也大笑道:“当真能打倒孙坚的话,人人连升三级!”
不过他是空头许诺,当不得真。
接下来马韩军队的矛头直指孙坚主力,这时候,孙坚身边有一万汉军,加上征召的辰韩部队,一共有两万人。孙坚得到辰韩军队的控制权后,立即在必经之路的一片森林背后的峡谷选择好阵地,打探到在不宜正面设置伏兵的一片平地上才有敌人,便命令汉军各部队编成密集队形,将轻装部队安置在两侧,使骑兵列在两翼的外围。
战斗只持续了一天,仅仅一天。
这是血肉横飞,决定胜败的一天。马韩的军队大约有四万,他们也摆开阵势,要一决雌雄。谁也没有想到会有和解的可能。双方都投入全部兵力,在众多的敌人面前,汉军终于凭借自己的纪律和技巧胜利了。
“那是一场辉煌的胜利,可以和昔日的战争相媲美。有些人说,我们杀死了将近四万马韩人,这毫不奇怪:他们的军队大多是临时汇聚起来的农夫,使用的也只是极度不专业的农具和猎人的工具,其他的大都是青铜武器,只有不到五千人有真正的铁制兵器。而我们自己有四百人死亡,受伤人数稍微多一些。由此,海东大定。”孙坚在阵中日记里洋洋得意地写到。
武士金达莱自杀,马韩人丧失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换来的是远比先前残酷的统治。孙坚现在要做的就是报复,从青州又开来五千援军,所有有敌意的部落都陷入刀光血海之中。但是对于马韩人来说,最大的打击是食品的匮乏,战前他们指望从汉军的仓库里得到足够的粮草,因此征集了所有的男子,把他们都投入了战争,田里没有下种。
但是三韩战事仍然在持续着,那些不令鲜人不同汉军进行交战,而是隐蔽在沼泽地里和森林里,想把入侵者拖垮,空手而归。
这些部落仍旧在战斗,不要求停战,也不求饶。
汉军将他们彻底的赶入大山深处。
就这样,最后一批幸存的韩国自由战士在薄雾蒙蒙的东部大山里自行消亡。
第八十八章 乐浪边境
西元194年,对于大汉来说,这已经是兼并三韩的第三年了。经过三年的努力和付出,兼并这块新领土的重要工作终于宣告一段落,三韩已经被划分为四个郡:青州一个,徐州一个,毕炜的交州扬州拥有两个。
三年间杀掉的乱党叛民为数不少,生出来的混血婴儿也为数不少。
不管怎么说,从地图上看,四个郡的上层建筑已经建立起来。余下的,就是等待时间的考验,这个考验需要一百年,两百年,五百年甚至千年。中原王朝那种特有的强大凝聚力,对这块崭新的半岛国土来说,能够发挥作用与否,当时没有人知道。
但是至少在那个时候,当时那些支持三韩兼并和抵抗三韩兼并的人,无论是汉人还是原住民,无论是青史留名的还是寂寞死去的,都认为三韩的兼并是永远稳固不坏,坚如海中磐石。
孙坚已经调走了,他回到交州主持对新的兵役征召工作不满和抵制的镇压,领导军队镇压那些抵抗征兵法令的山地部落。这项新的法律于西元194年春季颁布,大汉下属荆南,交州,扬州所有年满十八岁的男子,无论是汉人,山越还是其他民族或部落,都必须服两年兵役。
这是西汉早期的兵役制度的再现,当年在户籍什五制度的基础上,帝国兵役法规定:凡23岁至56岁男子,每年要在郡国服役一个月;在京师军、地方军中各服役一年;遇有战争则随时应召。每年秋后农闲时节,从京师到郡县都要进行大校阅、大讲武,以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军队的作战技能。民间体育运动如古代足球等,也成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加强军事训练的一个项目被加以推广。当时,对郡国的军事训练非常重视,规定凡服“正卒”(指在郡国服兵役)的壮丁都必须参训。训练结束后,除部分留下充当京师军外,大多数散归乡里,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
大汉官方的统计数字表明,西汉边防军以30万计,其一年养兵费为:口粮 800万石,军官俸禄、衣装和转输费用约22。7亿钱(军官俸禄 4。98亿、衣装6。9亿、转输10。8亿)。平均每人消耗粮食27 石,费用7600钱左右。
然而在迁都洛阳以后,光武帝取消了这一项兵役法,导致兵役有征有募,除此尚有刑徒兵和夷兵。各部分费用开支不尽一致。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作为刑徒兵“皆赐弓弩衣粮”, 和西汉义务兵役制养兵费用相当。然稍有不同的是,东汉尚增加了更多的募兵费和夷兵的供养费用。因此,东汉边防军虽不及西汉之盛,但其总体养兵费用支出是较之西汉有过之而无不及。故此,东汉筹边费用动辄“八十亿”甚至“二百四十亿”。
恢复兵役法,对于毕炜的南方军阀集团来说,并不是为了节约资金,虽然乱世已经开始,但是海上贸易和海外扩张仍然供给了军方足够的资金。
另外在南方,已经掀起了一个以筹措战费为主要内容的“军资献纳运动”和“义捐运动”。财界所组织的“报国会”则是这场运动首倡者。其首脑人物高唱“大汉国民应无官民朝野之别,同心同力,服务于国事”,“只有以勤俭济军费,方可保全我大汉之权利。…愿两千万南方同胞奋起赞同之,以表忠君爱国之志诚。”因此,“报国会”得以广集军事公债,为南方军阀提供了财源,满足了北方和海外战争的物资需要。
这次征兵制的实施,是出于战备需要,先前的精兵政策已经不适宜于这个疯狂扩军的年代了,出兵北伐之前,交州养兵十万,已经觉得足够了,但是真正打起来才发现:这些人远远不够,对长江以南地取的成功占领带来的是兵力分散,荆州那次疯狂的反攻中,交州已经是竭力维持了,如果不是海军的出色发挥,他们就会被赶回岭南来。
征兵制,虽然降低了军队素质和专业程度,但是换来的是巨大的动员潜力,一旦有事,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就可以动员出数目庞大的军队。
另外,在山越等部落征召士兵,有力的促进了部落地区的开化,那些退役归来的青年,大大的不满于部落首领的统治,山岳部落的开化速度在以后数十年明显加快。
“每年从适龄青年中征集大量现役兵和补充预备兵员。尤其西元196至204年间,每年至少要征集十几万人。鉴于许多人不愿服役,南方军阀采取了加强思想教育和征兵奖励办法,保证了征兵任务完成。以至于到最后,限制军队规模的不再是征兵人数的多少,而是各个军工厂能够提供多少武器。在那个年代,标准化生产上不可能,虽然有识之士已经提出了流水线作业的先进理念,但是缺少准确地计量标准和精确度极高的加工工具,零件的通用还只是一个梦想,直到八百年后,流水线作业终于诞生。”
《早期华夏扩张史研究》
“那个远东强权改变了他们传统的征兵制度,采取了和我们罗马人一样的义务兵制。不过我们的意大利自耕农已经大大减少,我们军团的兵源也受到严重影响。现在北部边疆的守卫中有越来越多的高卢人,日耳曼人,和达西亚人。而那个强权则不同,他们的本土南部山地和北部草原有着太多的无知蛮族等待着他们的征召,以换来成为他们直辖人民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改变意大利的奴隶制度,恢复我们祖先的自耕农传统,那么我们守卫整个西方世界的三十万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