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

第7部分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第7部分

小说: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9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对于现在的一些独生子女,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晓萌11岁,爸爸妈妈对她异常疼爱,晓萌也很喜欢爸爸妈妈,但还是不知道心疼父母。父母每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连一口热水也喝不上,晓萌还要爸爸陪她玩,并一直喊着要吃饭。    
    对此,父母不禁感到难过,他们想,也许是自己平时对女儿的溺爱让晓萌没有孝敬父母的意识。于是他们决定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有一次,晓萌来了兴趣要尝试自己洗衣服,于是妈妈痛快地答应了。第一次洗衣服,晓萌洗得相当吃力,额头上都渗出了细细的汗珠,而且洗完衣服,小胳膊都开始酸痛了。    
    晓萌好奇地问起妈妈:“妈妈,你平时帮我和爸爸洗衣服也这么累吗?”妈妈说:“虽然我力气要比你大些,不过每次洗那么多的脏衣服,也是很累的。”晓萌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以后我的衣服我自己来洗吧。”    
    妈妈听了女儿的话,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并及时夸奖晓萌说:“晓萌懂事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听了妈妈的夸奖,晓萌更高兴了。此后,晓萌变得懂事多了,除了坚持洗自己的衣服以外,还主动帮父母做些家务活,更懂得心疼父母了。    
    晓萌为什么变了?因为她体验到别人的疾苦,激起爱心或同情心,从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和父母的情感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1。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    
    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2。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必然不可能从心底里孝敬父母。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    
    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4。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家长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尊敬老人的习惯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必要让下一代将这种美德继承下去。同时,尊敬老人的美德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孩子的品德教养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生动的例子,有些孩子在家长、学校的教育下,认识到了尊敬老人这种品质的重要,于是,我们看到了在马路上,有孩子扶着老人过马路;在公车上,有孩子主动给老人让座……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相反的例子,有些孩子顶撞老人,取笑老人,甚至用很生硬的态度来命令老人为自己做这做那。    
    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让我们来听听这位父亲的讲述:    
    李先生是我的同事,因为住的也挺近,李先生经常带着8岁的儿子强强到我家串门,我儿子小毅和强强年龄一般大,两人也因此成了好伙伴。李先生很喜欢我4岁的儿子小毅,甚至不只一次地提出,让儿子认他做干爸爸。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告诉他,这件事由孩子决定,只要他同意,我就举双手赞成。从这以后,他对我儿子更加疼爱有加了。    
    2003年4月的一天傍晚,他按照约定来我家做客,还给儿子带了一大包礼物。    
    不巧的是,儿子当时正在和爷爷发脾气。    
    事情是这样的,儿子吃晚饭时,掉了一桌饭粒,爷爷看不过眼,就说了他一句:“吃饭时要注意,你这是在浪费粮食。”爷爷的这句话惹了大祸,小毅把碗一推,拒绝继续再吃。小毅的吃饭问题,一直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他吃饭时,大家一直是哄着、陪着,生怕他少吃一口。归根结底,是怕他不够营养,影响身体发育。    
    “你看你,没事儿说这些干嘛?”奶奶率先发难,白了爷爷一眼,接着转向小毅,“别理你爷爷,好孙子,快吃饭吧。”儿子把脸一扭,表示不给奶奶面子。妻子对爷爷有怒不敢言,马上趴到地上:“儿子,听话,来,边骑大马边吃饭!”小毅把头扭到另一边,还是不给面子。这下子,奶奶和妻子都没辙了,无可奈何地看着爷爷。    
    爷爷没办法,只好亲自出马,问小毅要他怎样做才能继续吃饭,他一定满足。    
    “要给我10元钱,再骑大马,还要做个烂脸。”小毅干脆地说。    
    李先生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进门的,见此情景,他一脸愕然,却欲言又止。因为是熟人,爷爷没太在意,在小毅的要求下,给了10元钱,俯身做马,在他小手的挤压下“烂”了一次脸。然后,笑呵呵地带着小毅重回饭桌。全家人都松了口气。    
    李先生的表情很不自然,没坐多久就匆匆离去了。从那以后,李先生来我家的次数少了,而且再也没提过做小毅的干爸爸的事。    
    这年春节,李先生的爸爸从老家过来了,得知这一消息,我分别为他的家人买了礼物,特意去他家拜访他的家人。    
    爷爷奶奶起床迟,我到了有一阵他们才来到客厅。    
    几乎是与此同时,李先生和他妻子及儿子也都站了起来,向两位老人问好,并把座位让了出来。两位老人坐下后,李先生和妻子才坐下来。在两位老人家与我聊天的时候,强强甚至李先生都没有说话,只是一直在倾听。    
    后来,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烟瘾很大的李先生,在老人家于客厅落座后,再没有吸烟,却时常起身离座。    
    当他再次起身离座时,我找了个借口跟了出去。    
    这才发现,李先生竟然是到楼道里吸烟。    
    “我的父母在座,”李先生见我疑惑地看着他,就向我解释,“在他们面前吸烟,是对他们的不尊敬!”    
    原来,在李先生家,一直有非常严格的家规,孩子从小就要学习一些尊敬老人的相关礼节。例如,一群人聚会时,要先向老人致以问候,要把座位让给老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大声讲话,不可以在老人面前吸烟……    
    听了李先生的介绍,我才明白,他为什么少到我家去,并且对小毅不再像以往那样热情。    
    尊敬老人,意味着一种感恩,意味着继承,更是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家长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习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都做到关爱老人。    
    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习惯,家长可采取以下措施:    
    1。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在孩子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所以,父母在与老人相处中,应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2。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必须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如此反复练习,养成习惯。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3。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成人一定要舍得管教,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严格把关。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4。建议孩子多与老人交往,增进相互感情。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缘故。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随之行事,非常被动,如给老人搬凳子,说“再见”等。    
    作为老人,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不能因兴趣迥异,就居高临下。对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关爱他人的习惯

    很多孩子在家长的百般宠爱下,觉得自己生下来就是“小皇帝”、“小公主”,高别人一等,别人都应该关心自己,却不知道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关爱。    
    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要获得别人的关心帮助,首先要学会关爱他人。有这样一句话:“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懂得关照他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人关照,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马斯洛说:“爱自己的邻人并不是一种超越人的现象,而是人所固有和自然散发而出的某种东西。”在互帮互助中,在爱的奉献中,生命才能充满无限的力量。谁在爱,谁就在活着。    
    一个男孩出外旅游时,在半路上不慎将照相机摔坏了。当他在一处优美的风景前因为自己不能留影而深深遗憾时,有个陌生女孩拿着即可拍相机走过来。    
    男孩说:“小姐,能帮我拍个照吗?我的照相机坏了。”女孩二话不说便为男孩拍了照,男孩过意不去地要给女孩钱,女孩却说什么也不要。    
    后来,男孩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那个女孩,女孩站在路边,木然地看着她的自行车。男孩停下自行车后,发现女孩的自行车链条松掉了,于是毫不犹豫地替她将自行车修好,最后女孩风趣地说:“想不到我给你方便,也等于帮了自己。”    
    一个充满爱意的温馨世界能支撑起人类生命的发展和延续。    
    在一个多雨的午后,一位老妇人走进费城一家百货公司,大多数的柜台人员都不理她,只有一位年轻人却问她是否能为她做些什么。当她回答说只是在等雨停时,这位销售人员并没有转身离去,反而拿给她一张椅子。    
    雨停之后,这位老妇人向这位年轻人说了声谢谢,并向他要了一张名片。几个月之后,这家店主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这位年轻人往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这封信就是这位老妇人写的,而她正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当这位年轻人打包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升格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这个年轻人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幸运,就在于他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