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石油风云[美] >

第32部分

石油风云[美]-第32部分

小说: 石油风云[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7年,对美国石油的汹涌的需求开始达到美国供应的极限。只是靠提用存货和从墨西哥输入更多的石油才填塞了缺口。除此之外,1917—1918年的寒冬和工业活动的整个步伐造成美国的缺煤,以至于当地官员征用经过他们辖区的运煤火车,警察也得守卫工业的煤堆以防偷窃。孤儿院和救济院燃料用尽,有人冻死。即使是富有的人也因煤箱空空和牙齿震颤而抱怨。1918年工月,有几百艘装满战争物资要开往欧洲的船只由于缺煤而在东海岸港口动不了,燃料局只得下令密西西比以东的几乎所有工厂关闭一周。此后,为了节煤又命令这些工厂在星期一停工。“混乱喧闹进发出来了,”威尔逊的政治密友爱德华。豪斯上校说道,“我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抗议浪潮。”   
    缺煤刺激了石油需求的猛增,油价也随之上升。到1918年初,原油价格比1914年初涨了一倍,为了得到供应,炼油厂提供津贴和奖金,但生产者为了期待更高的价格而不愿供货。这种形势使政府大为震惊。1918年5 月17日,能源“沙皇”雷奎向工业界提出警告说,“原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是不合理的”,他要求石油工业界“自愿地”实行价格管制。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同意了雷奎的要求而独立生产者却不愿意。雷奎直截了当地告知塔尔萨的一批石油生产商,如不“自愿”控制油价,政府就直接实行控制。而且,他提醒他们,是政府帮助生产商得到钢材和其他钻探设备的(石油工业消耗这个国家钢铁产量的1 /12),也是政府对油田工人免予征兵的。这些理由都具有说服力,于是各产油地区都在1918年8 月订出最高价格,直到战争结束石油价格一直稳定。   
    需求仍然继续超过供给,这不仅由于战争还因为美国人汽车数量非凡的增长,在1916年和1918年之间汽车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石油不足似乎即将威胁欧洲的作战,并使美国的必要活动受到限制。美国政府“呼吁”——不是强迫命令——实行“无汽油的星期日”,但货运、医生、警察、紧急车辆和枢车不受限制。这一号召无可避免地引起怀疑和怨言,但大部分人都忠诚地响应了号召,甚至白宫也是如此。威尔逊总统就说,“我想我应该步行到教堂去。”   
    抡大锤的人尽管有间发性的惊恐和供应不足的危急时刻,协约国的石油困境却未拖得很久。德国则不然,因为协约国的封锁切断了德国的海外供应线,德国只能从罗马尼亚得到石油,虽然罗马尼亚的产量较小,但它却是除俄国之外的欧洲最大产油国。德国是大量依赖罗马尼亚石油的,德意志银行和其他德国公司在战前就已把罗马尼亚石油工业的相当大一部分同德国经济结合在一起。在战争的头两年中,罗马尼亚保持中立,静观哪一方面可能获胜。但最后在1916年8 月,随着俄国在东线的成功,罗马尼亚就对奥匈帝国宣战,从而立即使它同德国也进入战争状态。   
    在东线战场取胜对德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德国作战的真正出谋划策者鲁登道夫将军说,“我现在看得很清楚,没有罗马尼亚的谷物和石油,我们是不能生存的,更说不上打仗了。”德国和奥地利军队于1916年9 月推进到罗马尼亚,但罗马尼亚人挖壕固守,坚守上山通道保卫盛产石油的沃拉恰恩平原。10月中,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夺得了大量石油产品,包括协约国在罗马尼亚黑海石油港的一个大汽油库。协约国曾经计划把所有设施加以破坏,但在战争混乱中这个计划迄今未实施。现在这个争夺的大目标——罗马尼亚油田和炼油厂——看来差不多要落在德国的掌握之中了。   
    能否不给德国人?1916年10月31日,英国内阁战争委员会在伦敦紧急讨论这个问题。委员会得出结论,“如果必须的话,应当倾全力保证破坏谷物和石油供应以及油井。”但罗马尼亚不愿考虑破坏它的财富,它还寄希望于战场上的取胜。可是当德国人在山上突破了罗马尼亚人的抵抗开始冲下山坡,穿过沃拉恰恩平原时,这个希望破灭了。   
    英国政府只好自己来处理这些事情,指派了下院议员诺顿一格里菲斯上校来组织破坏罗马尼亚的石油工业。诺顿一格里菲斯的外形比一般人高大,是英帝国的大工程承包商之一。他差不多在世界各地都承包过建筑工程——安哥拉、智利、澳大利亚的铁路,加拿大的海港,巴库的高架渠,巴特西和曼彻斯特的污水处理系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正在推动芝加哥新的地下铁道计划。诺顿一格里菲斯漂亮魁伟,具有职业拳击家的体力和耐力,是个有趣的寻衅滋事者和能言善辩的擅于作戏剧性表现的人。男士们向他的工程投资,女士们也被他吸引了,他被认为是“爱德华时代最漂亮的人之一”。他又是个脾气急躁、有反抗性和难于控制的人,缺乏磨炼和毅力,有些工程失败了。但他作为议会的后座议员却获得卓著的名声,人们称呼他“折磨人的家伙”、“猿人”(因为他在非洲时曾吃过一只猴子)和他最珍重的绰号“帝国杰克”,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帝国主义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诺顿一格里菲斯的第一件大工程是把他以前为曼彻斯特筑下水道时发展的技术运用到在德国防线和战壕下面挖地道埋地雷。他的方法在伊普雷已被证实有效。但他所乘的带有成箱香摈酒的两吨罗尔斯一罗伊斯汽车在佛兰德一带横冲乱撞地疾驶时,许多司令官对他侧目,因而被从前方召回。但是这次罗马尼亚的使命非他莫属。由于德国人继续推进,罗马尼亚政府最后在协约国的压力下同意破坏政策。1916年11月18日,在德国人突破罗马尼亚战线的后一天,“帝国杰克”由男仆陪同路经俄国来到布加勒斯特。   
    由“帝国杰克”站在最前面的破坏小组现在要转入行动了。第一个油田于11月26日和27日起火。这个小组在每个场所都遵循相同的程序。炸药都放在炼油厂里,让贮藏的石油都流入炼油厂,使炼油厂的积油深达几英尺。器材都拿到这里来,倒入石油池里。然后,用火柴和烧着的麦秆点燃起火。那些非难或想妨碍诺顿一格里菲斯行事的人都被他的个性压倒了。如果这还不够的话,他还会拨出他的左轮手枪喊道,“我不讲你们该死的话。”   
    油田的装置被捣毁;井架被炸毁;油井被石块、钉子、泥淖、断裂的链条、钻头和诸如此类东西堵塞;管道损坏;巨大的储油罐着火爆炸。“帝国杰克”还在有些地方亲自点火,有一回他在一间发动机机房点燃易燃的气体后被爆炸气浪掀了出来,头发也着火了。这并没有使他住手,他几次三番挥舞着一个大铁锤带头破坏井架和管道,这个“抢铁锤的人”在罗马尼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石油盆地都着火了,升起的红色火焰使天空充塞着使人窒息的黑烟,把太阳都遮蔽了。山谷外面不断传来大炮声。最后一个起火的是普洛耶什蒂油田。破坏油田的工作及时完成,几个小时之后,德国人就进入普洛耶什蒂镇了。诺顿一格里菲斯正好在德国骑兵部队到来之前乘车逃离。他说,“毁坏一切”是他执行使命,但作为一个建设者,那次破坏使他厌恶,虽然他的努力被酬以军事荣誉,但后来他一直不愿意提到这件使命。   
    战后,鲁登道夫将军承认,诺顿一格里菲斯的破坏“大大减少了我们军队和国内的石油供应”。这位德国将军怀恨地说,“我们必须把石油不足归因于他的所为。”在诺顿一格里菲斯的指导下,罗马尼亚约有七十座炼油厂以及估计八十万吨原油和石油产品受到破坏。德国人花了五个月才开始使油田恢复生产,1917年的产量只有1914年的1 /3。到1918年他们才把产量恢复到1914年水平的80%。德国人迫切需要罗马尼亚的石油,没有罗马尼亚石油德国人很可能无力继续这场战争。正如英国帝国防务委员会的一位历史学家后来所述,德国及时夺得罗马尼亚石油工业和谷物,只是使德国暂时免于崩溃而已。巴库在德国人恢复了罗马尼亚油田之后,鲁登道夫将军又把他的眼光放在更大的争夺目标上,如果德国人夺取了这个目标,就有助于满足它对石油不断增长的需要,从而使战斗的浪潮转而有利于德国。这个争夺目标就是位于黑海之滨的巴库。1917年初沙皇统治的崩溃、布尔什维克的上台以及俄罗斯帝国的分裂为德国人插手巴库石油提供了某些希望。随着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约的签订,结束了德国和革命的俄国之间的敌对行动,德国于1918年3 月开始试图接近巴库石油。可是,德国和奥地利的盟国土耳其人已经开始向巴库推进了。德国人担心如果他们的盟友获得成功会导致对油田的不负责任的破坏,于是答应布尔什维克他们将设法遏制土耳其人的行动以交换石油。列宁说,“当然,我们同意。”那时以主要的布尔什维克领袖出现的斯大林打电报给管理这座城市的布尔什维克巴库公社,命令它同意这个“要求”。但巴库的布尔什维克不同意。他们答复说,“我们无论胜利或失败,不会把我们劳动所生产的一滴石油给德国掠夺者。”   
    把巴库作为争夺目标的土耳其人轻蔑地拒绝柏林的请求,继续向石油区推进。7 月末他们已在围攻城市,到8 月初已经夺取了一些正在生产的油田。巴库的亚美尼亚和俄罗斯居民长期以来就在乞求英国的帮助。1918年8 月中,英国人终于派出一支小部队取道波斯进行干预。这支军队负责搭救巴库,不让敌人得到石油。如有需要,他们将(根据陆军部的命令)仿照罗马尼亚行动“摧毁巴库的产油工厂、输油管和油库”。   
    英国人在巴库逗留仅一个月,但在这关键时刻已经足以抵制德国人得到巴库石油。鲁登道夫曾说,这是“对我们的一次严重打击”。英国人撤走后土耳其人夺取了这座城市。在这大动乱中,当地的穆斯林在土耳其的一再煽动下——像在1905年革命日子里那样——开始掠夺和破坏,见到亚美尼亚人就杀,甚至那些躺在医院里的人也不能幸免。与此同时,巴库公社的布尔什维克人民委员都被革命的对手捕获,其中二十六人被押往里海以东一百四十英里的荒漠中处死。逃离的几人中的一个名叫米高扬的亚美尼亚青年终于到莫斯科把发生的事情报告列宁。但是已经晚了,土耳其人已夺取巴库,帮不了德国人的忙了。   
    飘向胜利在那个关头德国人得不到巴库是对德国的决定性打击。德国的石油供应越来越紧张,到了1918年10月情况更是可怕。德国陆军几乎耗尽了他们的石油储备,统帅部预期即将到来的冬季和春季将发生严重的石油危机。海上战斗也只能继续六个月到八个月。靠石油运转的战争工业只能维持两个月;工业用润滑油的全部贮存将在六个月内耗尽。有限的陆上作战行动只能靠严格配给的供应进行。但是空军和机械化部队将在两个月内停止行动。   
    这些估计的正确性从未得到验证,因为一个月内筋疲力尽的德国投降了。停战协定于1918年11月11日清晨5 时在贡比涅森林福煦元帅的铁路车厢中签订。六小时后,协定生效。战争结束了。   
    停战后十日,英国政府在伦敦兰开斯特大厦为以著名的寇松勋爵为主席的协约国石油会议举行宴会。寇松一度是外交部的波斯专家,担任印度总督时根据战略理由曾支持过达尔西在波斯钻探石油。他曾是战时内阁的成员,不久就成为外交大臣。席间他起立告诉在座的宾客,他战时在法国和佛兰德一带看到的“最令人惊异的一件事情是乘坐汽车的陆军”。然后他很响亮地宣称,“协约国事业是在石油的波涛上飘向胜利的。”   
    法国石油委员会的会长贝伦格尔参议员说得甚至更动人,他用法语说,石油这个“地球之血”,是“胜利之血……德国对它的铁和煤的优势太自负了,它没有充分考虑我们的石油优势。”贝伦格尔还预言,“因为石油曾是战争之血,所以它将是和平之血。值此和平开始之时,我们的平民百姓,我们的工业,我们的商业,我们的农场主都在要求更多的石油,愈来愈多的石油和愈来愈多的汽油。”然后他用英语来使人理解他的论点——“更多的石油,永远更多的石油!”        
 10、在中东:土耳其石油公司   
    在寇松和贝伦格尔为“胜利之血”举杯祝酒约十日后,法国总理乔治。克里孟校来伦敦访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大炮已经沉寂了三周,战后世界的问题是不能拖延了。这些问题都是重大和逃避不了的——如何讲和和如何在废墟上重建世界。石油同战后政治纠结在一起,当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在伦敦街道上驱车经过欢呼的人群时,他们心中想的都是这个主题。英国想在被泛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维护其影响,这个地方过去属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后来被称为伊拉克。这一地区盛产石油,但法国对巴格达西北的摩苏尔有领土要求。   
    英国究竟想要什么呢?当这两个人最后抵达法国大使馆时克里孟梭提出了这个问题。   
    劳合。乔治反问,法国愿意放弃对摩苏尔的领土要求以换取英国承认法国对邻近的叙利亚的控制吗?   
    克里孟校说,只要能得到摩苏尔石油产量的一部分,可以放弃。   
    对此劳合。乔治表示同意。   
    首相和总理都没有劳神去通知他们各自的外交大臣。他们临时的口头协议毕竟不是解决办法;然而这是战后对争夺新的石油资源在中东和全世界开展激烈斗争的开始。在这场斗争中法国人将反对英国人,也会把美国人拖进来。争夺新石油地带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冒险的企业家与敢作敢为的商人。大战充分表明石油已成为各国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政治家和官吏们虽然以前难得不在场,现在却急速冲向斗争的中心,被一种共识——战后世界为了经济繁荣和国家实力,永远需要更多的石油——卷入这场竞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