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风云[美]-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 月24日,邓尼茨命令潜艇撤至较为安全的地区。虽然他当时矢口否认,但他却正在命令北大西洋的潜艇终止作战。现在,盟国护航船队能够比较安全地渡过大西洋,运送急需的石油以及其他物资和军队。
技术创新、情报、组织工作、新的战术结合在一起,还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保证了石油源源不断地从美国大量运往英国、欧洲和苏联。从两条战线上进击希特勒欧洲堡垒的道路业已扫清。经过四十五个月的殊死战斗和不断出现的危机,大西洋战役结束了。国内的奋斗在石油运输的安全成为海上战争的焦点时,哈罗德。伊基斯还在努力设法提高美国的石油产量。当他从石油协调官升为战时石油管理部长时,他的权力得到加强。由于他仍担任内政部长,这个“脾气很坏的老家伙”现在掌握着前所未有的权力。然而那种权力远远不是绝对的。另有大约四十个左右的联邦机构在石油工业的这一部门或那一部门也有发言权,因而伊基斯的战时石油管理部(PAW )不断与某些机构发生争斗——尤其是负责配给钢材和其他原料的战时生产委员会、制定物价的物价管理局,以及控制油轮的战时航运管理局。伊基斯再三要求罗斯福约束战时机构里那些对抗的特权人物,加强他自己的权力。
伊基斯还受到美国军方不肯与战时石油管理部共同掌握军需计划详细情况的困扰。英国人觉察到此,并向伦敦汇报了这种不愿合作的情况,他们对此感到惊讶和困惑。但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很简单——美国军方不相信文职人员能对其计划需要量保守秘密,因为从这些需要中可以推断出它的各项计划。伊基斯纠缠在这类冲突之中,以羡慕之情看待英国的制度。他解释说:“在任何有关石油的问题上,英国政府——议会、政府、石油公司和新闻界都是同心同德的。相反,这里的人都在相互挑剔,没有团结可言。英国人知道这种情况,他们也不会不知道。美国国会无时不在进行调查。”
尽管有这些障碍,战时石油管理部仍逐渐成为一个有效的政府和工业的联合体。它敦促司法部撤销反托拉斯法。这是极为必要的,以便各石油公司可以相互洽谈、采取合作行动和集中供应。司法当局仍在对主要石油公司进行反托拉斯诉讼之中,极不愿意撤销反托拉斯法,但白宫不断施加压力,直到它的司法精神最终表现出宽容和谅解;战时石油管理部约有3 /4 的行政和技术管理人员实际上来自石油业,因而毫不足怪地引起人们对伊基斯大肆批评。但他却坚持认为,选用懂得如何经营石油业的称职人员是必要的。战时石油管理部有按各种职能(如采油、炼油等等)组织起来的全国和地区性的委员会“站立两旁”,而且还从石油业吸收行政和管理人员。因此,它可以通过一个双向交通的体系来对石油业的活动进行指导和控制。
总的说来,在人们日益认识到石油对战争是何等重要的基础上,战时石油管理部的任务受到广泛的支持。即使如此,整个供应系统依然常常濒临匾乏的边缘。在1944年2 月仲冬的一个时期里,纽约仅有两天的燃料储备。但是每次由于战时石油管理部善于采取紧急协调的措施和行动,明显的短缺得以避免,且在美国从未出现过严重的供应危机——如果考虑到供应系统所作工作的艰难,这一点更为令人瞩目。
当然,供应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有原油可得。虽然美国在参战时拥有巨大的剩余生产潜力,但无人能够确定军事需要究竟要增长多少,战争又究竟会持续多久。此外,对于美国石油储备基数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人们绝不能感到满意,甚至也无很大的信心。因此,战时石油管理部竭尽全力来提高产量,保持并扩大生产能力。它运用权力来拒绝或确保钻探物资的配给,以迫使石油业人士采用改进的石油工程技术方法。它还力图向石油勘探者提供保证,把钻探费用作为无形支出,免于纳税,以此作为鼓励开采的一种办法。
但战时石油管理部在生产战线上最大的一次斗争是促使物价管理局提高油价,以刺激开采和生产活动。那次,战时石油管理部仅取得有限的成功,只提高了加利福尼亚的重油价格,以刺激生产,满足大西洋美国海军的需要,同时还提高了日产不足十桶的低产油井的油价。但在核心问题上,物价管理局担心出现通货膨胀,抵制了伊基斯想将所有的石油价格在官方1。19美元的最高限价之上普遍提价三十五美分所作的努力。可以预料,整个物价问题上的争执使石油业人士对物价管理局深感不满,一位石油业发言人斥之为一个“共产党团体”。
尽管有各种怨言,美国的整个生产记录还是非常出色的:产量从1940年日产三百七十万桶上升到1945年日产四百七十万桶——增长30%。按1940年有一百万桶剩余生产能力估算,美国基本上可有充分的储备量。但是这项工作做起来比看起来更为困难,因为油田工人在打开油井阀门时,往往会发现实际生产能力低于原来的估计。而且现有油田的产量正在自然下降。所以石油业必须十分艰苦地工作,才能提高生产,然后保持产量。此外,为了保持稳产,石油业必须保持高水平的勘探进度。总的说来,从1941年12月到1945年8 月,美国及其盟国大约消耗七十亿桶石油,其中六十亿桶来自美国。它的战时产油量相当于美国从德雷克“上校”时代直到1941年全部产油量的1 /4 以上。即使如此,如果盟国对美国石油的要求进一步增加,那么现有的供应仍会遇到真正的压力。
定量供应——旁敲侧击美国要保持石油平衡的另一个方面是消费,由此导致了最大的政治斗争。对于工业用户,要努力使他们从用油改为用煤。对于用油取暖的家庭用户,则要求他们在白天保持室温华氏65度,夜间保持在华氏55度。罗斯福总统本人对美国当时尚未充分利用的天然气资源的潜力极感兴趣。1942年,他写信给伊基斯说:“我希望你会让你的那些人探讨一下利用天然气的可能性。据我所知,实际上在没有发现石油的西部和西南部的若干油田里,蕴藏着大量天然气。因为输往各大社区的距离太远,所以那些天然气仍埋藏在地下。”但争论的焦点是汽油。有些人不计私利,愿意合作,以符合国家减少汽油消耗的要求。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一个名为比。凯尔斯的利他主义精神,她是新泽西峭壁游乐场的工作人员,胆力过人。1942年,她写信给伊基斯,解释她的工作程序:“首先,我在全身浇上汽油,再把一个轻便油桶里的汽油倒在水面上。随后点燃我身上和水面上的汽油,纵身跳进熊熊燃烧的水中。”她要求伊基斯坦诚告知,她所作的八十英尺跳水表演是不是“不利于国防的工作”,因而在战争结束前应该停止演出。
伊基斯的一位助手写了一封对她有益的回信,其中说:“在不明显地有损于你潜水表演观赏特色的情况下,你或许可以在表演时稍微少用一点汽油,或在保持同样效果的情况下,稍微减少一些潜水的次数,这样就可使你按通常介绍的比例减少你的耗油量。”那位助手还补充说:“你的爱国热忱值得赞赏。”
像比。凯尔斯那样的人并不多。在过去三十年中,汽车的使用已在全国普及,几乎没有人愿意放弃不用,除非他们被迫如此。1942年春季,朝这个方向的第一步迈出了:完全禁止将汽油用于赛车。后来,在5 月间,东海岸实行了定量供应——最初使用像餐券那样的汽油卡,加油站在卡上打孔记录。这些汽油卡后来改为汽油票。无论采用哪一种办法,它都激起了各方面的抗议浪潮。佛罗里达州州长同伊基斯通电话,呼吁他推迟实行定量供应,以免妨碍旅游者。东海岸的人不理解后勤和石油运输方面的问题,他们“确切知道”全国各地都有满载的油轮。罗斯福政府不愿让定量供应汽油使全国不满。在西部辽阔的空地上,除了汽车也没有其他许多可供选择的运输工具。
最后,政府旁敲侧击,用橡胶来找到一个实行全国范围定量供应的办法。日本人占领东印度和马来亚,使其出口至美国的天然橡胶减少90%,而生产合成橡胶的计划则尚未开始实施。结果,美国陷入了“橡胶荒”。由于汽油的定量供应限制了汽车行驶,民用车胎的需求也可减少,这部分可以利用的橡胶物资可以移作军用。因此,在橡胶的名义下将可实行汽油定量供应。但是这项措施即使经过伪装,仍须受到严格的审查。因此,罗斯福任命一个特别庄严的委员会来向国会和公众传达这种想法。委员会的两名成员是哈佛大学和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校长,委员会的主席则非年高德勋、深孚众望的伯纳德。巴鲁克莫属。
对于这项涉及公共关系的工作来说,不可能有比巴鲁克更适当的人选了。在华盛顿,伯纳德。巴鲁克被视为一个非常严肃的实业家。他有很高的声望,是华尔街的一位百万富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伟大的工业鼓动家,现在则是总统的顾问和全国的半官方元老政治家。曾以全国物价管理主要官员的立场与巴鲁克抗争的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回忆说:“人们在公开场合普遍对他表示敬意,然而私下里却禁不住表示怀疑。”这种怀疑情绪扩散到了椭圆形办公室和任命巴鲁克主持那个委员会的人那里——罗斯福有一次曾称巴鲁克是“一个公私兼职过多的老人”。
然而,巴鲁克能胜任这项政治工作。他向“象牙塔”上的委员会成员,也就是那两位大学校长保证说,他能够处理好这一实际问题——国会。“让我来对付国会山上的那些参议员和伙伴们,他们大多是我的好朋友。我要在某一天的晚上设宴招待他们。”不少重要参议员不仅是巴鲁克的朋友,而且按照当时的习惯,他们还经常接受巴鲁克的大量竞选捐款,因而他们反过来人人都会完全被他的真知灼见所说服。策略开始奏效。1942年9 月,巴鲁克委员会有力地建议,应当在全国范围节约橡胶的基础上实行汽油定量供应。可是,直到1942年国会选举之后,此项计划才真正付诸实行。果然,来自西部的一百名议员提出抗议,反对新的供应制度。可能是他们当初没有受到巴鲁克的宴请。
定量供应还有一些补充措施,其中包括时速限制在三十五英里。然而,当1943年1 月禁止“非必要驾车”时,甚至激起更多人的愤怒。但由于无人能对“非必要驾车”作出明确的定义,此项特别禁令在几个月后便被撤销了。根据车辆和驾车人的需要和职能,定量供应制度将配额划为五级。贴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级别标志成为一种地位的象征,说明那些幸运的驾车人被认为有必要使用汽车。最幸运的是标明X 级的驾车人——医生、牧师、某些修理工和政府官员,他们享有无限制购买汽油的权利。那些被划人与战争努力似乎无关紧要的类别中的人则感到那么一点羞愧。依据物资和地区能够供应的情况,大多数获得A 级基本配额的人每周可以在任何地方加油1。5 —4 加仑。毫不奇怪,这种制度导致产生真伪莫辨的汽油票黑市交易,在东海岸的各大城市尤其如此。然而,民用汽油的耗用量却大大减少。1943年每辆客车的平均耗油量比I941年减少30%。伊基斯是正确的,美国人抵制自愿节油,却接受了强制性的汽油定量供应,还有对糖、奶油和肉类的消费限制。毕竟,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战争还在进行。”
在美国国内组织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只是英、美两国共同凑合和管理的一个更大的国际体系中的一部分。它是这样一个体系,即来自美国西南部的原油,经过提炼并由货船或油轮运往东北部,或者用输油管运到那里,再通过大西洋,然后运到需要用油的地区,或运到英国空军基地的储油库,或装在五加仑油罐内,运给前线的盟军作战部队,或由输油列车运往苏联在巴伦支海的港口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太平洋战区的需要同样紧急,必须按类似的程序向西运送给养。美国人和英国人通过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安排,运用这一体系。他们的工作原则是,在每个战区由一方或另一方完全负责为两国的陆军和空军提供给养。因此,在英国和中东,由英国灌满美军的油柜;而在太平洋和北非,在1942年下半年盟军进入以后,便由美国负责向所有部队提供燃料。
在一场全球性战争中,协同作战所产生的问题是很多的。尽管激烈地争先恐后,物资供应仍必须按照如下的顺序分配:欧洲、北非、太平洋和美国国内经济。油轮运输必须顾及大西洋、太平洋和美国东海岸三方面竞相提出的要求。而且,运输和石油必须相互配合,可是经常发生浪费和混乱。油轮抵港,却没有现成的石油可运,或者有石油待运,却不见油轮到来。不过,尽管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困难和矛盾的,但那个逐渐形成的体系仍为盟国作出了极其出色的贡献。
技术创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军方一直没有预料到石油供应会发生任何特殊问题。陆军甚至没有任何关于用油量的记录。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根本差异,认识不足。前者是静止战,后者却是运动战。(在战时最黑暗的日子里,斯大林在一次为丘吉尔举行的宴会上祝酒说,“这是一场发动机和汽油的战争。让我为美国的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干杯。”)因此,这是一场要把石油消耗得非常多的战争。就最高用油量而言,驻欧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消耗的汽油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耗油量的一百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典型的美国师使用四千匹马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使用了十八万七千匹马力。
的确,直到1942年计划进军北非时,美国陆军才充分意识到石油因素的重要性,其后相应产生了一个集中化的、经过严格训练的供应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