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资本女人-20位中外着名女性的成功启示录 >

第6部分

资本女人-20位中外着名女性的成功启示录-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物进行逻辑、精确而彻底地分析,并愿意就各种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勇于接受批评意见。而她出身东德的背景也被科尔所看中,素有“统一总理”之称的科尔有意将其政府树为东西德平衡的样板。科尔开会时常常环顾左右,问道:“小姑娘来了吗?”因此基民盟党内不少人称默克尔为“科尔的小姑娘”。

    1998年德国大选,联盟党惨败。科尔在选举之后让出了基民盟的领导位置,仅保留名誉主席头衔。科尔竞选连任失败之后,随即爆出一系列政治献金及秘密银行账户等丑闻。基民盟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和党内斗争。科尔领导基民盟16年,根基深厚,又是促成两德统一的大功臣,如何处理与他的关系让所有基民盟人觉得左右为难。这个时候,默克尔站了出来,主张基民盟必须以自身的力量无条件地彻查所有事实,同科尔划清界限。

    1999年12月22日,默克尔在没有与基民盟领导人通气的情况下,在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文章,在肯定科尔历史功绩的同时强调基民盟必须摆脱科尔的影响。默克尔的这一举动招致许多猜疑,“背叛科尔”、“忘恩负义”等指责一时不绝于耳,有人说她对科尔早有积怨,有人说她是投机分子。不过,事实证明默克尔的确具有敏锐的审时度势的判断力,她的这篇文章成为基民盟摆脱丑闻影响的转折点,而她敢于收拾别人的烂摊子的勇气,也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正是在这一事件中,默克尔成为基民盟领军人物。

    2000年,当基民盟陷入政治献金丑闻危机时,时任基民盟主席的沃尔夫冈·朔伊布勒被迫下台,默克尔遂被推选为基民盟主席,开始统帅基民盟。默克尔因此成为了该党历史上第一位担任党领袖的女性,也成为德国战后首位女性大党领袖。此后几年中,默克尔不仅迅速领导基民盟克服危机,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和人气,且出人意料地一次次成功应对挑战,稳坐主席一职,在德国政界锋芒毕露。

    默克尔作为基民盟的主席,面对压力不为所动,立即着手解决基民盟的财政状况,呼吁人们走出科尔时代。她的政治领导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逐渐显露。坚强自信的默克尔,名副其实地荣膺德国政坛“铁娘子”称号。当时就有人猜测,默克尔可能会显露锋芒,争夺总理职务。但2002年总理选举,默克尔却主动“让贤”,由基民盟的姊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托伊贝尔出面挑战施罗德,未能成功。此举巩固了默克尔在联盟党内的绝对领导地位。

    从2002年9月起,默克尔兼任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之后,她率领基民盟在地方选举接连获得胜利,特别是2005年5月20日在北威州的选举中,一举拿下施罗德所在社民党执政39年的大本营,从而引发了德国的政治地震。

《资本女人》 第一部分 德国历史上首任女总理

    德国历史上首任女总理

    2005年5月底,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被迫宣布提前举行全国大选,51岁的默克尔在联盟党联席会议上未经投票表决即被正式提名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克尔对此表示,德国大选是为了德国未来,“我愿意为德国效力”。

    两个月后,默克尔迅速推出自己的经济改革方案,应对当前德国经济持续低迷状况。她承诺实施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采取措施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维持社会的高福利开支等。同时,默克尔还可能针对一些对外政策作出相应调整,这一点将与施罗德的对外政策有所不同。分析家指出,施罗德强烈反对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默克尔可能会在处理与英美两国关系方面有所变化,逐渐改善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而在土耳其加入欧盟问题上,她却持反对态度。美国《时代》周刊指出,默克尔是个强硬并善于及时抓住机会的人,而施罗德刚好给默克尔献上了机会。虽然经常有人批评默克尔胆小和不够鼓舞人,但是默克尔得到的胜利已经证明了她的政治热情与领导能力。她正在精心计划,并会毫不留情地随时出击。

    2005年9月18日,德国举行总理大选,选民们面临着自己的选择,可是再没有比巨幅海报对他们的选择有更生动的说明了。在柏林几乎每一个交通路口都有这样的海报,试图引起公众的注意:一张海报显示的是热情的施罗德,海报上的文字是“强大、勇敢、人性”,另一张海报则是施罗德的主要竞争对手安格拉·默克尔女士的肖像。她看上去有点像青春少女,而且有一点点缺乏自信,配以相映成趣的宣传词:“一个新的开始。”

    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51岁的默克尔在接管欧洲最大规模的经济体时将面临重任,尤其是在她被迫与她的政治对手们组建一个“大联合政府”的情况下。她所领导的基民盟在选举中只以微弱优势领先于施罗德总理所属的社民党。这一选举结果表明德国选民们不赞成她的更为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德国选民更倾向于赞成社民党在就业市场、国家医疗系统和养老金上的传统左翼政策。

    2005年11月22日,德国议会格林威治时间10点(北京时间当天下午6点),这个庄严的时刻见证了德国首位女总理的诞生。德国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从而成为了自德国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以来德语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默克尔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也是首位出任总理职务的前东德地区人士,她还是德国统一后最年轻的总理。我们有理由相信她将为德国的政治史添上绚丽的一页。

    但也许我们许多人不禁要问:德国最终为何选择了她?

    说实话,默克尔外表平常,个人魅力远不如施罗德。施罗德轻松、文雅,着装考究,闲暇时爱吸古巴雪茄,因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德国民众中享有较高个人声望;而默克尔一向是“圣女贞德”式的发型和属于51岁女性的并不窈窕的身段,她的家庭生活也缺乏浪漫史的旋律。无论从哪方面看,默克尔都是个认真、务实且保守的女科学家形象。曾有人指出默克尔并不适合做德国基民盟的领袖,因为她是一个新教徒而不是一个基督教信仰者,她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而不是基督教民主联盟理想中的“贤妻良母”。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合格”的政党女领袖在德国大选的加时赛中最终胜出,默克尔的胜算到底在哪呢?

    如果比干练或者政治手腕,也许默克尔并不比她的男性同僚们高明多少,但作为女性,她的政治表现常常出乎意料。很多人都还记得1995年上半年作为环境部长的默克尔在一次内阁会议上痛哭流涕的事情。当时,会上讨论她提出的限制夏季废气排量和机动车车速的规定,但建议被多数成员反对。鉴于多数人反对,科尔也站到了默克尔的对立面,指出此提议有欠考虑。默克尔深深地感到在内阁的孤立,竟无法克制地哭了起来。不管她的哭泣是来自女人脆弱的天性,还是有意博取众多男性同僚的同情,事情的结果是默克尔的泪水推动了夏季废气规定的出台。这一次落泪在德国成为一个政治事件,公众无人不知。

    默克尔从不玩传统的政治游戏。她不会在镜头前亲吻小孩,不会对选民说一些他们喜欢听的话。多数情况下,她总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抨击德国存在的问题和对手的弱点,不怕得罪人。她的私人生活很少公之于众,她的丈夫似乎与她的政治生涯毫不搭界,夫妇俩即使是一起出现,他们也没有像其他公众人物那样相互拥抱、表情亲密。相反,她的丈夫总是一副勉为其难的表情,这就使默克尔独立、冷静的政治形象更加凸显出来。有评论者幽默地说:“默克尔沉默地、但却是坚定地崛起于德国政治顶层,被政治对手或者党内对手低估,未必是件坏事。”

    德国的大选之争,实际上是一场改革之争,德国已经到了必须面对改革的时候了。目前德国的劳动力成本非常高,是中国的40倍,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这种情况很难支撑经济发展。如果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人民收入就会减少,生活水平随之降低,社会摩擦和税收问题也就接踵而至。由此看来,改革在德国势在必行。施罗德试图把德国带上一条“温和改革”的道路。而默克尔倡导进行更大规模和更深入的改革,她的改革意愿更加坚定。大选后双方都没有获得压倒性的票数,表明在德国不希望变革的力量与希望变革的力量同样强大,德国还没有做好变革的准备。不过默克尔的优势在于,她的当选为德国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她身上背负的责任和所受的限制要少很多,而这正是目前的德国所需要的。在许多德国人眼中,德国这几年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口居高不下,“换人”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德国的命运需要改变,而命运最终将重任托付给默克尔。默克尔曾信心百倍地指出:“人们相信谁能改变德国的命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在这方面,我们充满信心。”尽管有人怀疑她是否能干满任期,尽管她的改革措施与施罗德相比并没有太多实质区别,能否真正使德国摆脱困境还得打上问号,但是默克尔说:“我们需要增长,我们需要工作,我们需要安全。”人们选择了默克尔,就是选择了就业,选择了改变命运的一种希望。默克尔已确定了她的执政目标:在十年内使德国重新回到欧洲经济增长率前三位国家的行列中,在她的五年任期内大幅降低高达11%的失业率。她在签署联合政府协议时称:“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四年内,人们应该能够说他们比过去生活得更好。”这一声明对于这位牧师的女儿来说很具有代表性,她意志坚决,但不愿意突出自己,她只想用今后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资本女人》 第一部分 不做“铁女人”的强势女人

    不做“铁女人”的强势女人

    12岁的默克尔在游泳课上练跳板时,竟然在跳板上站了足足45分钟才鼓足勇气起跳。几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起这个童年小插曲,她说自己是那种“需要很多准备,尽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默克尔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眼里从来不是个做领袖的材料,甚至让人觉得平淡乏味。可谁也没有想到35岁的默克尔会真正地迈向政坛,成为名噪一时的“科尔的女孩”,更没人会想到51岁的她会成为德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总理。

    如今,默克尔早已不再是“科尔的女孩”了,她已经站在了德国这个传统保守的男权社会权力的巅峰。她将以她独特的方式给德国带来新的希望与转机。

    默克尔有何魅力让她得以登上联邦德国总理这个宝座呢?同为女性,她身上又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呢?

    (1)德国的“撒切尔”,女性从政的典范

    现在,欧美大国中唯一由女性执掌大权的就是德国,但默克尔的当选意义不仅限于此。她来自毫无政治背景的牧师家庭,而且是“来自东边”的少数群体。

    默克尔的人生,是与从分裂到统一的德国变迁交织在一起的。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她投身政治成为政治家。她一路平步青云,35岁就担任“民主觉醒”党的新闻发言人,36岁任部长,44岁成为基民盟总书记,45岁任党主席,48岁成为基民盟和基社盟联邦议会党团主席,51岁被推举为总理。默克尔从不讳言对权力的渴望:“权力是实现愿望的工具。如果我想做事,我就必须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得到多数人合法授予的权力。我反对那些假装不喜欢权力的人。权力的反义词是无权,即软弱无能。”

    《默克尔传》的作者胡戈·米勒·福格认为默克尔的发展道路完全是由她的性格所决定的,她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对掌握权力的渴望、驾驭变局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责任感决定了她今天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她被德国媒体贬为“冷漠的天使”和“善于迷惑伪装的大师”。默克尔对此不动声色:“或许正是因为我是个女性,我才获得了政治上的成就,因为当时需要女性。”

    鉴于她的从政经历和个人作风,人们更愿意把她称为德国的“铁娘子”,把她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作比较。而她们之间也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英国唯一的女首相。对于这位女强人,默克尔表示钦佩,但她也坦率讲述了自己对“铁娘子”的看法:“我们都是女人……都是科学家,这些相似之处很有趣。”她还在接受德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我非常钦佩撒切尔夫人在任期间经济方面取得的成绩,但她并没有完成所有她想做的事,例如英国铁路系统私有化。”

    看来,这位德国的“撒切尔”比真正的英国撒切尔更有雄心。

    (2)沉稳、务实、勤奋的工作态度

    尽管默克尔没有足球的嗜好,她唯一喜欢的“体育运动”就是用快步走的方式放松自己,但默克尔的外交政策却如同足球场上务实的打法——积极跑动,主动卡位,争取破门。

    默克尔上任后在国内事物很繁忙时也依然不顾旅途疲劳走访各个重要的国家,花大量时间去解决国际问题。早在2006年伊始,新上任的默克尔仅用了短短两天,竟说服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同意英国舍去105亿欧元的退返款,一下子解开了欧盟的死结。她的工作态度是沉稳、务实的,一如她当年在研究所做科研工作时的严谨与勤奋。

    也许选择这样一位具有科学家的踏实作风的领导来统治一个具有认真行事品格的国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注意自己的形象

    初涉政坛时的默克尔面对镜头从来不化妆。作为一个女人,她一年才穿一次裙子。而自从她寸土不让地为自己争取统领德国这个传统保守的男权社会的机会开始,她甚至改变了日常被公众和媒体嘲笑的中性穿着和发型。在一次音乐会上,默克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