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励志]困难是我们的恩人 >

第30部分

[励志]困难是我们的恩人-第30部分

小说: [励志]困难是我们的恩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所说的是我自己做过的努力,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整个中学期间,学校、家庭以及我周围的人从各个方面给我以帮助。在我的心里,这是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它时刻激励着我前进。   
 
刘强:回忆过去的日子(2) 
   
中学六年我是在沂水县第二中学度过的,上自学校领导,下至普通老师,洋溢在全校的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在学校里,我就像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老师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我。高中时的班主任常举古代圣贤励精图治的事例来激励我们,要求我们像他们那样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本来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不知道精神财富的可贵。但在沂水二中的六年中,我感受最深、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这种“敬业”精神。我可以住在狭窄的破房子里,我可以在简陋的办公室、教室上课,我可以忍受甚至“享受”物质生活的贫乏,因为我有一颗小到为学生大到为社会服务的心。在母校六年,老师时刻向我们灌输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之下,我开始懂事、成长起来了。这种精神激励着学校的每一个人,激发出蕴含在心底的力量——工作、学习、进步!它鼓励我克服重重困难,前进。 
在我成长过程中,父亲坚忍不拔的精神给我的影响很大。父亲在80年代开过一个厂子,父亲为之日夜操劳,但还是在十年之后倒闭了。父亲欠下了很大一笔债,要债的从年头到年尾要个不停。许多人以为,父母亲要在众人面前低头。但他们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自暴自弃。他们怕家里的环境影响我和弟弟们的学习,先后把我们送到沂水城上中学。父亲和母亲在家里辛勤地劳作,把希望寄托在我们兄弟三个身上。有一段时间家里的经济状况特别困难,父亲和母亲对我们说:“现在家里很困难,这是暂时的,用不着怕别人笑话,也不要乞求别人可怜,因为这都是无用的。咱们只有努力——我们在家里好好干活,你们在学校里好好学习。”父亲和母亲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更没有高深的知识,但他们认识生活,知道怎样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他们有生活的信心,敢于面对生活。他们的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来自于艰苦生活的磨练。他们向往着一种美好的生活,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父亲和母亲以自身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给我指出了生活的真谛。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我的心头时刻燃烧着一支火炬,它给我温暖、给我力量。 
在学习生活中,同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有一位是1995年的毕业生,在1995年高考中她的成绩特别优秀,但没有被理想中的那所大学录取,而被调配到一所比较差的学校。她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毅然撕掉录取通知书,回到母校复习再考。当时由于那次物理竞赛的失利,我心里有点儿惊慌失措,对以后的学习有点儿悲观,听了同学介绍她的事,看到同学那充满佩服神情的脸,我像是看见了某种希望。我给她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的状况和困惑,向她寻求帮助。她当即给我写了一封回信,劝慰我安心学习,努力向上,并且向我介绍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一些方法。我像是一个饥饿的人看到食物,一个口渴的人得到甘泉一样,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指引我走路的人。我对她推崇备至,深怀感激之情。高中时大家比较重视每次考试的成绩,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也就是对每次大小考试的总结和考后的调整。她的鼓励是令我心情激动、奋发向上的。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当我成绩不太理想时,她总是第一个来安慰我、鼓励我,她说:“在我看来,你的成绩应该远远超过这些。但谁也不可能做常胜将军。‘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她是一位心胸坦荡的人,即使我后来逐渐在学习成绩上超过她时,她既没有挟私报怨,也没有放弃对我的帮助。她说:“(我)并没有把咱们之间的学习引入群雄逐鹿、勾心斗角的竞争中。我还是真心希望也相信你会比我更有出息”;“其实,我对成绩看得并不重。只要自己努力了,成绩好坏都无所谓,但如果自己没有尽力,即使考得很好,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高考结束后,我觉得自己受益最大的并不是独到的方法,更不是捷径,而是我周围的人。我的老师,我的父母,我的同学,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的顽强意志,才是我奋斗的力量源泉。 
阅后感悟 
阅读重点推荐: 
“在学习生活中,同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有一位是1995年的毕业生,在1995年高考中她的成绩特别优秀,但没有被理想中的那所大学录取,而被调配到一所比较差的学校。她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毅然撕掉录取通知书,回到母校复习再考。当时由于那次物理竞赛的失利,我心里有点儿惊慌失措,对以后的学习有点儿悲观,听了同学介绍她的事,看到同学那充满佩服神情的脸,我像是看见了某种希望。我给她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的状况和困惑,向她寻求帮助。她当即给我写了一封回信,劝慰我安心学习,努力向上,并且向我介绍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一些方法。我像是一个饥饿的人看到食物,一个口渴的人得到甘泉一样,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指引我走路的人。我对她推崇备至,深怀感激之情。高中时大家比较重视每次考试的成绩,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也就是对每次大小考试的总结和考后的调整。她的鼓励是令我心情激动、奋发向上的。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当我成绩不太理想时,她总是第一个来安慰我、鼓励我,她说:“在我看来,你的成绩应该远远超过这些。但谁也不可能做常胜将军。‘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她是一位心胸坦荡的人,即使我后来逐渐在学习成绩上超过她时,她既没有挟私报怨,也没有放弃对我的帮助。她说:“(我)并没有把咱们之间的学习引入群雄逐鹿、勾心斗角的竞争中。我还是真心希望也相信你会比我更有出息”;“其实,我对成绩看得并不重。只要自己努力了,成绩好坏都无所谓,但如果自己没有尽力,即使考得很好,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作为阅读重点呢?不妨将它找出来。 
编者心声: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刘强在中学阶段想了很多办法,也吃了很多苦头。但是,当他在北大校园里回首过去的时候,他感受最深的是周围的人从各个方面给他的帮助。“在我的心里,这是无穷无尽的财富和力量源泉,他时刻激励着我前进。”这既是他学习成功的秘诀,也是他做人处事的法宝。 
可是,有不少青少年在这方面却总是显得很自私、很狭隘,在竞争中常常对超过自己的人心存嫉妒,根本不愿意与同学合作,不愿与同学互帮互学,共同前进。好像以为相互封锁才是竞争。其实,这样不仅不利于自己在学习上与同学相互取长补短,而且不利于从小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品质,这对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本文的作者刘强的成才之道发人深思。他认为在中学阶段他受益最大的并不是独到的方法,更不是捷径,而是周围的人。我认为,一个长期封闭自己的书呆子是不可能有这种胸怀的,也是不可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的。虽然不是每个青少年都可以上北大的,但是,每个立志成才的青少年都应该学会在竞争中培养合作精神,这是漫漫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你一定还有更深更好的感受,请赶快记下你闪光的想法,时时提醒自己,将来你必成大器。   
 
我的心愿 
   
十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这就是,将那些特别能催人奋发向上的感人事迹汇集在一起,并根据青少年的成长特点进行精心加工整理后,献给我国千千万万个渴望健康成长的青少年朋友。 
今天,我的这个多年来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我好开心,好激动!首先,我要特别感谢书中所选文章的原作者,是你们怀着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将如此精美的好文章奉献给社会,将如此震撼人心的好榜样推荐给世人。请允许我借此机会代表所有购买本书的读者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你们真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更令我深感高兴和欣慰的是,本书的编辑出版,适逢全国上下正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关键时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的百年大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是我们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湖北教育出版社支持我将一些思想性强、真实感强、艺术性高的精美文章汇编成册奉献给广大的青少年,无疑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个最佳举措。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在这个时期如果有人能给他们提供震撼其心灵、鼓舞其前进的榜样,那么,他们的命运很可能会因此而发生重大的变化。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而好的榜样恰似孩子撬开成才之门的神奇的“支点”。可以说,给孩子留下千万元家产,还不如为其提供一个好的榜样。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正是基于这一重要观念,我才将深受无数青少年朋友喜爱的38个感人至深的典范汇集在一起,献给渴望成才的青少年朋友们。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为我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我相信,将这些催人奋进的好文章汇编成册后奉献给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以及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一定也是本书各篇文章的原作者的共同心愿。由于无法与各位作者取得联系,因此,在编辑此书前未能征求作者的意见,我相信一定会得到各位作者理解和支持。同时,希望作者尽快与本人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各位读者朋友读了本书后有什么感想和建议也可与本人联系,本人十分愿意和您一同探讨青少年教育问题并回答您的提问。联系方式见《读者咨询表》。 
——编者 
 (全书完)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