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励志]困难是我们的恩人 >

第5部分

[励志]困难是我们的恩人-第5部分

小说: [励志]困难是我们的恩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一天一天地走进了7月。谁知7月5日中午,病情突然加重,救护车在送我看过考场,就直接开进了北医三院。急诊室中,又一次地抽血、化验……医生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手术。我哭了:我还要高考的呀,我还要考北大!我抱怨为什么偏偏这时是我,难道我真的不该选择高考?然而时间已不允许我再去抱怨,怎么办?我在心里大声地提醒自己:我不能功亏一篑!在放弃保送的时候,我就知道高考肯定有风险。我更清楚:现在一垮,什么都完了!我只有一个念头——“我要上考场!”我对妈妈说:“只要您能把我送上考场,我就赢了一半了。”医生开出了最贵的药,但究竟能否挺下来?他说:“那就看你自己的了……” 
擦干眼泪,7月7日早晨,我带着自信的微笑走向了考场。进考场前,我的耳朵里一直在回响着贝多芬的《命运》。而坐在考场上,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现在面对的就是一张考卷,我所要做的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他什么都不要想。”考试的三天,虽然一下考场就要注射、吃药,但在考场上,我全然忘记了疼痛,一场一场抖擞精神往下拼! 
7月9日,当我大步迈出考场的时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挺过来了!”…… 
现在的我,以652分的成绩走入了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回顾高三,仍然心潮起伏。这是攀登的一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挑战、都充满了艰辛,然而每走一步我都发现自己在成长。想告诉正走向7月的学弟学妹们的就是:“高三”,它不仅意味着备考、复习,它包含了更多的东西。你可能要面对许多从未遇到过的抉择与困难,挑战面前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过人的心理素质,要认定自己的目标勇敢地向上攀登,这样,当走过7月时,你获得的将不只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你还将拥有一份更坚定更成熟的笑容!而这,却往往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为自己选择了高考,走过了7月而自豪。对如今的我来说,高考已成为历史,前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在昌平园宁静的校园里,我将继续我的攀登,而高三的经历会成为一笔无价的财富,伴我前行。我不会忘记——上高三时我在日记中给自己写下的那句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阅后感悟 
阅读重点推荐:“走过7月,我深深地看到:能否在这千军万马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而是你是否具备克服万难、向上攀登的勇气。” 
“高考不仅在考知识储备,还在考思维、考意志。高三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面对学习的重压、意外的干扰、艰难的抉择,你何去何从?意志薄弱,往往满盘皆输,而最后的胜利者却必定是那些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人。” 
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作为阅读重点呢?不妨将它找出来。 
编者心声: 
从秦斐成功的经验中不难看出,成才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必须具备克服万难、向上攀登的勇气。 
许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害怕困难,总是很容易被困难所吓倒。可是秦斐不仅能藐视困难,而且非常能辩证地看待困难,认为“困难是我们的恩人,因为有了困难,才能拦住与淘汰去一切不如我们的竞争者,而使我们获得胜利。”秦斐对困难的认识是多么深刻、多么恰当、多么独到。 
因此,在成才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千万别害怕,千万别趴下,其实,并没有所谓战胜不了的困难。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你一定还有更深更好的感受,请赶快记下你闪光的想法,时时提醒自己,将来你必成大器。   
 
由昌红:路有多难,心有多坚 
   
艰难地走路,吃力地用左手写出只有自己才认出的字,说话也会在不经意间出现颤音,出生时脐带绕颈导致的脑瘫给她带来了严重的行动障碍。她通过自学考试完成了本科学业,做家教给她带来的收入用于自给也已是绰绰有余。最近一段时间,她又在为报名参加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奔波。她大大的眼睛里一直闪着自信和倔强,就是在回忆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时,她的眼里也没闪现一星泪水。她叫陈玫。 
1972年,陈玫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脑瘫的她三四岁还站不起来,妈妈就带着她在广场上练爬、练走。五六岁时,她终于能跌跌撞撞地走路了,可直到上高中前,她还经常会摔破裤子。小学一年级,老师留在她记忆里的眼神一直是嫌弃的。幸好二年级,她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听写时,陈玫用不太好用的左手写字,笔迹是凌乱的,速度更是不能奢望的。老师就经常站在她的旁边,边念新字,边重复读过的字。这样小陈玫不仅能够写完,在老师的仔细辨认下,她还能得到好成绩,这让刚刚踏上人生路的她有了自信。后来,她还当了班干部并经常被评为三好学生。 
升初中考试时,因为批卷老师认不清她的笔迹,语文考试作文零分,陈玫流着泪上了一所普通中学。刚入学不久,她的语文作业本就被不了解情况的老师退了回来。但其后的一次数学竞赛上取得第一名成绩的陈玫,终于让老师们对她刮目相看了。初中三年,她一直稳居全班前两名。考高中的时间,同样的书写障碍让她没能升入重点高中。三年高中的努力学习,平时名列前茅的成绩在高考时还是输给了书写障碍。陈玫说,只要是需要大量书写的科目,她通常都是答不完,即使答出了,批卷的老师也可能看不懂。1991年,大学与她失之交臂。 
陈玫痛苦极了,但她没哭。她只是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我得上大学!”她的同学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她也报了经济管理的自考大专。第一堂课,老师看着她做的笔记,直摇头:“你就听听课吧,不要参加考试了。”不过考试时她还是去了,除了高数和英语几门不需要太多书写的科目只考了一次外,别的科目她都考了不止两次。3年后,她拿到了毕业证书。接着自考本科,整整8年,她摸爬滚打,很多科考试,烂熟于心的答案都来不及写考试就结束了。为此,她不得不一次次走进考场。这时候,她已经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电脑答题呀,那一行行打出来的字在她看来是那么美,老师也会愿意看的,可是不行,没有人愿意为她破例。2002年,陈玫终于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她的大学读了11年。 
陈玫的个性一直是特别独立的,她学大专时之所以报了经济管理,就是想着将来毕业后可以找一份相关的工作:“我不能一辈子靠父母呀。”1994年,大专毕业的她拿着很多份简历去参加人才招聘会,可简历只发出一两份,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她。接着,街道把她介绍到一家福利厂,厂长接收她只是让她去做一个月60元的糊纸盒的工作,当她怯怯地问将来有没有可能做管理工作时,厂长毫不客气地说:“别说大专毕业,就是本科、研究生,身体状况这样也是不可能的。”她没有去这家工厂。 
也就在那一年,妈妈同事的孩子英语学得不好,求她帮忙补补课,她教得很用心,短短的时间里,孩子英语成绩提高了很多。于是,找她辅导的孩子越来越多,她就把这六七个学生分成三四组,在周末时间段进行辅导。平时,她严格备课,凡是市面上有的参考书,都买来,再把精华部分打印出来,让学生做,这样节省了学生很多时间。她一直是夜里12点以后才睡觉的,电脑里为学生准备的,题库都是在夜里完成的,因为白天她还要念自考。如此,经她辅导的学生,英语成绩在班里都是最突出的。 
在做家教的这段时间里,她一直在总结经验。今年,她有意识地开始研究学生心理,并做了大量笔记。她说现在已经不再想着去找工作了,做家教已经成为她的事业。但是要真正做好,她还想进一步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她早就看好辽师大的教育学专业了,所以特别想报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她知道她又在给自己出难题了,不过她想试试。而最后的结果,不是她能左右的,但她的确怀着热切的希望。 
面对未来,陈玫说想写写自己的经历,这不是要表现自己曾经多苦多难,而是要告诉别人不管生活多苦多难,只要咬紧牙一步一步走都会挺过去的,因为心是坚定的…… 
阅后感悟 
阅读重点推荐: 
陈玫痛苦极了,但她没哭。她只是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我得上大学!”她的同学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她也报了经济管理的自考大专。第一堂课,老师看着她做的笔记,直摇头:“你就听听课吧,不要参加考试了。”不过考试时她还是去了,除了高数和英语几门不需要太多书写的科目只考了一次外,别的科目她都考了不止两次。3年后,她拿到了毕业证书。接着自考本科,整整8年,她摸爬滚打,很多科考试,烂熟于心的答案都来不及写考试就结束了。为此,她不得不一次次走进考场。这时候,她已经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电脑答题呀,那一行行打出来的字在她看来是那么美,老师也会愿意看的,可是不行,没有人愿意为她破例。2002年,陈玫终于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她的大学读了11年。 
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作为阅读重点呢?不妨将它找出来。 
编者心声: 
本文的题目太绝妙了:“路有多难,心有多坚!”太启发人了、太鼓舞人了!本文的主人翁陈玫太可敬了,她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令人肃然起敬,她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教育青少年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总是抱怨这个困难,那个困难。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不可战胜的困难。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从她出生之日起,命运就一次次地与她作对,而她却一次次地凭着坚强的心灵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她一次次地被大学拒之门外,但在痛苦之后,她却一遍遍地鼓励自己“我得上大学!”最终,她真的拿到了大学文凭,哪怕需要11年之久的时间。 
尽管不幸的残疾让她遭遇了太多的不公与冷漠,但她凭借自己的学识、意志、爱心和优良品质找到了人生的最佳坐标,开创了既有利于社会,又令自己无限热爱的事业。 
朋友,走近并学习这样的榜样吧!你各方面的条件都比陈玫好,可以说,没有你战胜不了的困难。相信你的前途一定会更加美好!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你一定还有更深更好的感受,请赶快记下你闪光的想法,时时提醒自己,将来你必成大器。   
 
潘杰客:在顶峰处寻找新起点(1) 
   
蒙令华刘孟玲 
潘杰客,曾在中国做工程技术员,后赴美国与父母团聚,打工、经商、从事中美文化交流,而后获得哈佛大学管理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哈佛毕业后即被德国奥迪汽车公司聘用,曾任奥迪公司中国大区首席顾问、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中国大区首席顾问、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奥迪销售总监。2001年,他主动放弃作为中国人在奥迪公司管理层的最高职务,加盟凤凰卫视,成为凤凰资讯台《财经在线》主持人。同时,他也被一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和山东东营市的“市长助理”。 
看过潘杰客的简历,人们就没有理由不给予他应有的关注:他的不断变换着的身份和职业,他从中国到美国、到欧洲再回到中国的经历,他的一次次从人生的顶峰处走出,再又从新的起点迈进步伐。对于渴望了解社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变换过这么多种职业身份的潘杰客,他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的呢? 
大学时代:学会自己寻找任务 
1978年,原本一心想读电影学院的潘杰客阴差阳错地从北京考入了千里之外的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习他想都没有想过的工程学。他周围的同学几乎个个都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做一名最好的建筑工程师。 
潘杰客回忆自己的情况说:“我就是对工程不喜欢。不喜欢的事我绝对不会去做,但是我又学这个专业,所以当时心里很矛盾。”不过,既然学了工程专业,潘杰客觉得还是应该打好基础,免得别人看不起。他在一二年级时非常努力,用优异的成绩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有了这点基础以后,在三四年级时,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学校内外的各种文艺活动中,做播音员、演话剧,忙得不亦乐乎。他说:“虽然我要承受的压力很大,但是我安慰自己说,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我以后一定会离开这个行业的,现在我的专业课不好是有原因的。”记者由此问他:“你认为现在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潘杰客说:“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我觉得如果说大学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学好基础课、学好英语、学好计算机的话,那都是次要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要自己去寻找自己要做的事,自己寻找任务。大学生应该自己去发现、分析和决定自己的未来,从自己的爱好、潜力去考虑,然后专注、投入地去做。他说,学英语很重要,可是很多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可能连学英语的时间都没有。” 
在目标日益个性化的今天,考研、留学、创业成了大学生们的首选。潘杰客认为:“这不是什么急功近利,而是他们对未来的发展更加个性化了,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学习的东西和将来要做的事情更接近。这是好事,因为只有社会上的每一个个体都在进步、强大时,整个社会才会进步。”但是潘杰客也指出了一点,那就是在越来越热的留学浪潮中,很多人抱着的只是“出国镀金”的虚荣之念,而不是觉得应该真正地“给自己的脑袋装一块金子”。潘杰客举了一些例子说:“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堪称真正的visitors,整天在校园里晃来晃去,或者以跟某著名教授合影为荣,其实什么也没学到。但回国后也以所谓的美国大学校友自居。”先后就读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的潘杰客说:“到国外后我才真正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