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励志]包容的智慧 >

第19部分

[励志]包容的智慧-第19部分

小说: [励志]包容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就会跟着来的。”现在中国社会,以和谐来建设,所以财富、成功、平安,一定会到来。
观众:大师您亲身参与和推动了这几十年的人间佛教的改革运动,我想问,您觉得人间佛教运动,是佛教面对现代世俗化社会所做的一个方便施设,还是向佛陀精神的一个回归?
星云大师:佛教是化导社会,还是为社会所化?当然佛教如果为社会所化,佛教存在的价值就没有了。人间佛教必然是秉持着佛陀的本怀来化导社会,给予众生信心、欢喜、希望和方便。佛法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存在的,因此人间佛教不会随俗浮沉、俗化。世间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善的一半,恶的一半,光明的一半,黑暗的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一半一半的世界,我们当然用善的那一半,去净化另外的一半。
 
                  附帖1:星云大师的云水日月
星云,江苏省江都县人,1927年出生。1939年于志开上人座下剃度出家。1949年春天迁徙台湾。几十年间,他坚持弘扬人间佛教,并于1967年5月16日在高雄开创了佛光山,进而弘法于世界。
星云大师的理论与太虚大师一脉相承。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太虚提出“人间佛教”思想时,星云还是一个孩童。1928年,太虚大师在巴黎创建了中国的佛学院,成为把汉传佛教带向世界的先驱。在国运飘零的年代将本土文化成功推广到海外,这是需要成熟的准备工作、完善的思想基础和持久的推动力的。“人间佛教”被认为是佛教改革中“最自觉适应近代社会需要的主流。”太虚说:“人间”一词乃包括历史所载交通所及之全地球人类而言。何谓“人间佛教”?即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1947年前后,太虚圆寂。1949年,星云去了台湾。半个多世纪里,他俯身佛土耕耘,身体力行地光大了“人间佛教”的理念和实践,辉煌了佛光山并把带有深厚中华文化印迹的佛教文化带向世界。佛光山的佛教推广有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四大旗帜,他并没有把共修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文化、教育和慈善分别放到了前三位。在20世纪70年代,他在美国洛杉矶建立了西来寺,这是中国的佛教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后,星云大师的事功不断从台湾本土辐射到全世界,不分地域、种族、政体,广建寺院、学校、福利院、基金会、诊所,开办媒体,普及佛教知识。他一直潜心推进佛教的现代化、科技化,在现代事业的经营上更是独辟蹊径,成效卓然,时时处处怀着回馈社会的愿心。正是星云大师云水日月般的行迹,使得“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
星云大师不仅与中国的儒、道相容与共,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也和睦相处,参与其他宗教的重要法事和仪轨活动,进行布施、募捐。他认为宗教都是兄弟,应该互相体恤,并非哪家信徒最多就是最大最好。所以当他拜会美国天主教,欧洲教宗,以及在马来西亚回教国家为8万人讲演,受到了真挚的欢迎与敬爱。
倡导“地球人”思想的星云大师,1992年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成立,现已在五大洲75个国家,成立一百七十多个协会,信众两百多万人,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
星云大师说,所谓“人间佛教”,说到底是要人幸福。他是用看得见、听得明、摸得着、做得到的方法,让人得到自在,平安,善美。如此,悲天悯人的佛教,还带来了“人间佛教”的欢喜处处。
 
                  附帖2:星云大师的借鉴与独辟
星云大师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经常进行交流和对话,发现基督教的成功之一在于基督教从来都是一种根植于世俗土地的人间宗教。比如佛教常常把寺庙、圣地修筑在远离人世的村郊野外,甚至深山老林;而基督教的教堂却在世俗社会中无处不在,并成为凝结一方人心的核心建筑。人们因为在同一个教堂做礼拜、领圣餐、受洗、布道而彼此认同关心,形成了最早的社区意识。社区意识恰恰是整个西方文明发展出统一社会、民族与国家意识的根基。这也更坚定了星云在多种宗教并存融合中发展“人间佛教”。所以,他不仅仅像历代高僧大德那样“援儒入佛”,还援基督教入佛教,借鉴其传播交流的理念和方法,探讨耶稣所说的“博爱”与佛陀的“慈悲”之间的关系。
星云大师在佛教史上留下众多的“第一”足印,包括:创立第一支歌咏队。
创立第一所中国人办学并加入美国西区大学联盟的西来大学。
创立第一个成为联合国NGO的佛教团体。
创下第一次电台弘法、电视弘法。
创下第一次佛法演讲进入台湾政府殿堂。
身为第一位出家比丘在内地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公开演讲。
身为第一位先后获得两大传统佛教宗派“朱大和玛大”肯定的北传佛教法师。
创办全台第一所讲经说法及共修讲堂的宜兰念佛会。
录制第一张弘法唱片。
出版第一本白话精装佛书。
发行第一份佛教团体办的综合性日报《人间福报》。
创办第一家佛界出资主办的电视台《人间卫视》。
先后著书立说达800余万言,堪为当代佛教弘法著述第一人。
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多年间,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气韵已经深深地浸渍到佛教之中,如今我们所能接受到的佛教,被称为“汉传佛教”。在这项巨大的前赴后继的工程中,把中华民族的汉传佛教发扬光大到世界的,是星云大师。
 
                  附帖3:人间佛教现代律仪(1)
佛光山对佛教的影响:
1、从传统的佛教到现代的佛教2、从独居的佛教到大众的佛教3、从梵呗的佛教到歌咏的佛教4、从经忏的佛教到事业的佛教5、从地区的佛教到国际的佛教6、从散漫的佛教到制度的佛教7、从静态的佛教到动态的佛教8、从山林的佛教到社会的佛教9、从遁世的佛教到救世的佛教10、从唯僧的佛教到和信的佛教11、从弟子的佛教到讲师的佛教12、从寺院的佛教到会堂的佛教13、从宗派的佛教到尊重的佛教14、从行善的佛教到传教的佛教15、从法会的佛教到活动的佛教16、从老年的佛教到青年的佛教人生二十最1、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2、 人生就大的悲哀是无知。
3、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骄慢。
4、 人生最大的无明是怨尤。
5、 人生最大的过失是侵犯。
6、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7、 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满足。
8、 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
9、 人生最大的本钱是尊严。
10、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11、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12、人生最大的错误是邪见。
13、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欲望。
14、人生最大的忧虑是生死。
15、人生最大的困扰是是非。
16、人生最大的勇气是认错。
17、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18、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
19、人生最大的欢喜是法乐。
20、人生最大的发心是利众。
生活律仪十事1、养成读书习惯,建设书香人生。
2、勇于戒除不当嗜好、不良习气。
3、生活作息要正常,三餐起居要定时,不乱饮食,不乱看病。
4、僧众晨间不得迟于六时起床,信众不得晚于七时起床。
5、晚间十时以后,不打电话找人闲聊,也不宜洽谈公事。拨打越洋电话,应该注意时差。偶有特殊情况,自当例外。
6、拜访友人要事先预约,并且准时到达,停留时间不宜太久。
7、出众威仪要端庄,不要蓬头垢面、衣冠不整,尤其不可奔跑跳跃、嬉笑喧哗、争先恐后、争抢坐处,乃至遥相呼笑、比手画脚、私下耳语,或在众中以方言对谈。
8、讲话要简明扼要,措辞要文雅有礼,不说绮语,不可两舌、恶口,尤其说话不可坏人信心,否则断人慧命,也是如同杀生。
9、出门行车,要遵守驾驶礼仪,守法忍让,不可违反交通规则,不得乱鸣喇叭,不要制造噪音,不排放废气污染,不胡乱飙车。
10、出国旅游,应该吸收当地文化所长,同时注意参访礼貌、重视公共道德,不可破坏个人和国家的形象。
做人密行二十五事1、 忍一句,耐一时,退一步,饶一着,是为做人的密行。
2、 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对我错,你好我坏,是为做人的密行。
3、 每日小额布施,持之以恒,回馈社会,是为做人的密行。
4、 功成不居,光荣成就归于大众,是为做人的密行。
5、 随喜随缘,帮助他人,是为做人的密行。
6、 口说赞美,给人信心、欢喜,是为做人的密行。
7、 对国家,作不请之友,是为做人的密行。
8、 对朋友,应不念旧恶,是为做人的密行。
9、 对自己,不要忘初心,是为做人的密行。
10、对社会,能不变随缘,是做人的密行。
11、不比较、不计较,是为做人的密行。
12、见人要微笑,处事有礼貌,是做人的密行。
 
                  附帖3:人间佛教现代律仪(2)
13、吃亏不要紧,待人要厚道,是为做人的密行。
14、遭恶骂时默而不报,遇打击时心态能平静,是为做人的密行。
15、受嫉恨时以慈悲对待,有毁谤时感念其德,是为做人的密行。
16、不为讨便宜而侵犯别人,是为做人的密行。
17、不为逞己快而讽刺别人,是为做人的密行。
18、不为忌彼好而打击别人,是为做人的密行。
19、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己之心恕人,是为做人的密行。
20、广结善缘,从善如流,是为做人的密行。
21、不为护私欲而伤害别人,是为做人的密行。
22、放下执着,谦虚受教,是为做人的密行。
23、诚信待人,不求回报,是为做人的密行。
24、关怀邻里,参与义工,是为做人的密行。
25、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为做人的密行。
生活十事1、 每天至少要阅读一份报纸,了解时事;至少阅读一本好书,要做书香人士。
2、 生活作息要正常,思想行为要正派;早起起居要定时,每日三餐要定量。
3、 养成运动习惯,每天至少五千步。
4、 远离烟酒色情毒品,生活自治自律。
5、 惜福节俭,不乱用,不滥买。
6、 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乱吃零食,不乱发脾气,这才是优生保健的方法。
7、 每日吃饭要三称念,居家饮食要五观想。
8、 八千里路云和月,生涯中,要有托钵行脚的经验,也就是自助旅行。
9、 在一生当中,应该有一至二次,将身边的物品全部送人,体会空无一物的境界。
10、掌握时间,善用空间,和谐人间;三间一体,人生不空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