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从雅典到北京 >

第8部分

从雅典到北京-第8部分

小说: 从雅典到北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手菲尔·梅尔(Phil Mahre)成绩最好。第2轮我第2个出发,这让我感到特别高兴。我应该比其他选手更有心理优势,因为这回压力都转移到他们身上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第2枚金牌更使我兴奋,因为在此之前,所有人都希望我在大回转比赛中获胜,但小回转比赛却更有悬念。赢得两枚奥运金牌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   
英格玛o斯滕马克的孩提时代是在斯德哥尔摩以北700公里处的一个贫瘠而孤独的大山中度过的他成年后的害羞和孤僻也就不足为奇了。他家在一个小山村里,靠近他爷爷奶奶的农场。斯滕马克幼年时几乎没什么同伴,〃我滑雪是因为我能够一个人完成这一运动。〃他说,在这块冬天连太阳都照不到一个小时的土地上,他的确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起初斯滕马克一直由他父亲指导训练,13岁时指导他的任务便转交给了意大利人赫尔曼o诺格勒(Hermann Nogler),这位伯乐敏锐地感觉到男孩刻苦的训练终有一天会把他推上冠军的宝座。17岁时,斯滕马克便参加了世界杯巡回赛,1976年,斯滕马克获得了世界杯冠军。1979年,他创造了一个赛季获得13次胜利的纪录,比基利在1967年创造的纪录还要多。截止到1980年普莱西德湖奥运会前夕,他已经连续获得了14场大回转滑雪冠军,也因此创造了滑雪场上的奇迹:到1989年退役时为止,33岁的他共赢得了270次世界杯锦标赛中的86场胜利。         

第20节:普莱西德湖(2)         
1979年,斯滕马克在意大利练习高山速降滑雪时不幸摔倒,出现了严重的脑震荡,不过他康复得很快,甚至还赶上了为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作准备。由于心情紧张,他在大回转的第一轮中表现得非常谨慎,排在文策尔和南斯拉夫选手博杨o克利扎伊(Bojan Krizaj)后面,暂居第三。在第二轮比赛中,他以出色的表现证明了他在风格和速度上的领先地位,最终以领先文策尔 0。75秒的优势夺冠。   
和斯滕马克一样,美国选手菲尔o梅尔也于当年不幸摔伤,甚至需要用金属盘去修复左踝,但他在小回转的第一轮比赛中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首发优势,获得了良好的成绩,以1秒多的优势暂时领先,但这还不足以让斯滕马克之类的高手俯首称臣。在第二轮比赛中,斯滕马克再次以惊人的速度为自己扫清了夺冠道路。相反,梅尔在第二轮的成绩则慢了半秒多。于是,斯滕马克成为历史上仅有的在同一届奥运会中夺得大回转和小回转双项冠军的4名运动员之一。   
对于安妮玛尼o普勒尔来说,普莱西德湖将成为她漫长职业生涯中的巅峰。8年前,在札幌冬奥会上她屈居瑞士选手玛丽o特蕾斯o纳迪格之后获得两枚银牌。对此,她一直耿耿于怀。截止到1979年,她已经获得了9场世界杯比赛中的6场胜利,两次获得第2名,此次在普莱西德湖她又以1分37。52秒的成绩获得金牌。   
美国选手艾瑞克o海登(Eric Heiden)获得了从500米到10 000米速滑比赛的全部5项冠军,而且均创造了奥运纪录,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奥运史上的里程碑。当然滑冰并不只是体力的较量,不过有着男性标准的健美身材的海登一直是雕塑家们梦寐以求的模特。他的腿围达29英寸,而腰围却只有32英寸,给他制作开幕式用的星条旗制服时,唯一一条适合他臀围的裤子比他的腰围大了6英寸。   
500米速滑是海登唯一的弱项,一周之前他曾在世界锦标赛中失利。此次在普莱西德湖的赛场上,起初他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前苏联选手耶夫捷尼o库利科夫齐头并进,然而就在快要到达终点时,海登爆发式的冲刺使他最终以0。34秒的优势获得冠军,并刷新了奥运纪录。由于头天晚上观看有两位队友参加的美国队和前苏联队的冰球决赛,他在10 000米决赛当天睡过了头,并在狼吞虎咽吃完早餐后匆匆参加比赛。尽管如此,他还是以领先8秒钟的优势战胜了荷兰选手皮耶特o克莱因(Piet Kleine),并创造了14分28。13秒的奥运纪录。就这样,海登赢得了所有速滑比赛的胜利,并成了第一位在同一届奥运会中夺得5枚金牌的速滑选手。   
爱莉娜o罗德尼娜是无可争议的花样滑冰之星,她和丈夫亚历山大o扎伊采夫再次从9名裁判那儿拿到了最高分,成功卫冕双人滑的冠军。两年前,她在连续获得第10个世界冠军后退出赛场一年,其间还生了一个孩子。此次普莱西德湖获胜之后,她的成就达到了苏妮雅o海妮曾创下的最高峰:10次世界冠军和3枚奥运金牌。   
罗宾o卡曾斯(Robin Cousins)获得了男子花样滑冰的6个最高分,并最终获得冠军,从而为英国守住了约翰o柯里上届获得的冠军头衔,不过也有些人认为这枚金牌应该由东德选手杨o霍夫曼(Jan Hoffmann)获得。这也是英国在本次奥运会上拿到的唯一一枚金牌,而他的教练卡罗o法西也因此创下了在3届奥运会连续指导运动员夺得4枚金牌的纪录。   
出于某些微妙的原因,在偏僻的普莱西德湖,冰球决赛成了最受人关注的赛事这也是被冠以爱国头衔的〃大学男子组〃和所谓的邪恶苏维埃之间的大决战。抗议者在体育馆外高呼〃抵制莫斯科〃和〃滚出阿富汗〃等口号,不过比赛开始后会场内开始安静下来。此刻,美国人内心潜在的危机感和狂妄自大交织成的奇怪心理达到了平衡。比赛的魅力部分缘于美国队的大部分队员以及一向以严厉著称的教练赫伯特o布鲁克斯(Herbert Brooks)都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前苏联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的队伍,由一帮职业和业余选手组成。比赛异常激烈,美国队在前苏联队的强攻下一次次死里逃生,守门员吉姆o克雷格(Jim Craig)苦于扑球。比赛还剩20分钟时,美国队仍以2比3落后,但之后的两次得分终于为他们赢得了令人激动万分的胜利。一时间,欢呼声几乎掀·了这片土地上每户人家的屋顶。比赛中并没有出现血腥的暴力场面,在冲天的欢呼声中,前苏联队依然微笑着向胜利者表示祝贺,这样的场景成了文学创作的绝佳素材。         

第21节:莫斯科(1)         
第52章 莫斯科   
第二十二届夏季奥运会 1980   
英国选手塞巴斯蒂安·科(Sebastian Coe),   
两届奥运1500米冠军得主。   
1976年,当奥维特已经成为公认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的种子选手时,我还只是位初出茅庐的新手。1977年,奥维特在世界±中一举夺冠,并击败了包括奥运冠军约翰·沃克在内的所有对手,而我直到1979年才具备夺冠的实力。但不管怎样,我无法忍受在参加完莫斯科奥运会后自己欺骗自己说:算了,无论是1976年还是1978年那年我在布拉格举行的欧锦赛中败给了奥维特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一直都很尊重他所表现出的才华。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的时候,我已经快24岁了。自18岁起我便一直在怀疑自己能否击败他,我想这可能是我永远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在莫斯科800米比赛中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源于我的不自信:我怀疑自己能否击败他,却没有想自己也曾创造过世界纪录。直到1981年,我才找回了自信,我开始相信自己能在任何比赛任何项目上击败他……   
在1980到1984的4年间,情况有了新的变化。与23岁时相比,27岁的我已经判若两人。1980年,我的比赛动机是纯粹体育性质的,完全是为了向世界展示我,当时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在800米比赛中是最棒的,同时我也很想知道自己在1 500米比赛中能否坚持完最后一圈。我想证明自己无论在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是最好的。然而在这场比赛失败之后,我发现自己在奥运会这个大舞台上还有很大的欠缺。我一直问自己是不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也许我还不是。到洛杉矶奥运会时,我已经变得更成熟,也更能集中精力了。我不再专注于在赛场上证明自己,而是抱着通过比赛来认识自己的心态来到了洛杉矶。   
如果说莫斯科奥运会1 500米比赛获胜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信念,洛杉矶奥运会则给了我带来了突如其来的愤怒当然我最后的胜利证明了那些媒体是错误的可能也带来了一些满足感。当你在奥运主体育馆进行的决赛中一路领先并获得胜利的时候,之前的半小时会使你学到很多与你自身有关的东西。可以说,很少有什么经历能够与在亿万观众面前夺冠相提并论。这也是竞争产生的首要推动力。不过能出现在奥运赛场本身就是值得纪念的,奥林匹克的独特魅力就在于〃重在参与〃的精神。总而言之,这一切都将成为你生活中新的起点。   
塞巴斯蒂安o科,这位奥运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选手之一,为了此次奥运夺冠已经谱写了长达一年之久的序曲。两年前,他在欧锦赛的800米项目上败给了斯蒂夫o奥维特,不过那只是在实验自己的跑步技术,比赛的第一圈他就用公认的近于自杀的49秒验证了自己的能力。虽然只获得了铜牌,却是他和彼德o科(Peter Coe,塞巴斯蒂安o科的父亲)已经进行了8年的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有些人会说这种训练方式很荒谬。早在塞巴斯蒂安o科15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梦想着要在莫斯科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了。   
在1979年夏的41天中,科一共打破了3项世界纪录,其中800米比赛成绩为1分42。33秒,比胡安托雷纳的纪录快了整整1秒;1英里比赛成绩为3分48秒95,这也使他和同时打破两项纪录的斯内尔平分秋色;此外,他在1 500米比赛中创造的3分32。03秒的成绩再次刷新了巴伊于1974年创下的纪录。   
对于科,前5 000米项目的奥运纪录保持者布瑞登o福斯特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你不能和一个你知道始终比你快那么几秒的家伙一起站在起跑线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别想取胜。〃作为回应,奥维特于当年在奥斯陆创造了2分13。4秒的1 000米世界纪录,并在1个小时内以3分48。8秒打破了1英里的世界纪录,他还在莫斯科800米预赛之前平了科的1 500米纪录。当科到达莫斯科时,英国业余运动员委员会决定举行新闻发布会以缓解采访压力,400名记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然而就在此时,一次出人意料的失败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科对于800米比赛获胜一直深信不疑,这一点反倒加速了他的失利。如果仅看进入决赛的其他7名选手的成绩,他的估计也许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接近他的最好成绩,而事实上最关键的不在于奥维特,而在于两名东德选手安德里亚斯o布塞(Andreas Busse)和德特勒夫o沃根尼切特(Detlef Wagenknecht)可能会采取的团队阻止或夹逼战术。此次参与抵制运动的新西兰前世界纪录保持者约翰o沃克说:〃如果我们和美国人及西德人都在这儿,我想1 500米比赛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比赛之一。虽然我非常尊重奥维特的实力,但我在这两项赛事中更看好科。〃   
早在比赛开始前,科便决定在此次比赛中不再领跑,而是采用最后冲刺的战术。选手们起跑之后,科看起来就像跑在软沙上一样,似乎对前面的情况浑然不觉。进入第2个弯道后,奥维特以其特有的方式甩开了沃根尼切特,后者因失去平衡而倒地,还几乎带倒了法国人琼斯o马拉约(Jose Marajo),此人是赛场上除了科外唯一突破1分44秒的选手。此时的科仍像偷渡者一样在队伍后边蹒跚。当比赛进行到第3个弯道时,排在第3位的英国选手戴维o沃伦(David Warren)冲到了前面对此,奥维特现在的教练安迪o诺曼(Andy Norman)预见道:〃沃伦一定会虚张声势地爆发一下,奥维特会像以前一样在还剩280米时发起冲刺,赶上沃伦,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冲刺,一旦他慢下来的话,还要小心别人的冲刺。奥维特会逐渐?开距离,如果此时科还未能跑到前面的话,他将很难胜出。〃实际情况果然如此。         

第22节:莫斯科(2)         
当科最终醒悟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他现在距离奥维特6个步长。虽然科最后疯狂爆发,金牌最终还是落入奥维特囊中,他的成绩仅为1分45。40秒,同样的成绩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只能排第5名。   
除了对手的自身素质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使奥维特在1 500米比赛中处于不利位置。首先,他希望能保持自己的不败纪录,这种毫无必要的做法就意味着他必须在半决赛中击败尤尔根o施特劳布(Jurgen Straub),而这将会消耗他为决赛所保存的体力。其次,他在800米比赛过后承认这场胜利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这场意外的胜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的动力。   
施特劳布是这场比赛的关键人物。诺曼曾再三警告奥维特说施特劳布会在最后700米开始加速,并努力保持自己的位置,这样一来,谁在最后300米领先,谁就能获得冠军。事实的确如此,形势对奥维特极为不利。施特劳布和他的教练伯恩德o戴斯勒(Bernd Diessner)已经精心安排了比赛战术,他们深信这至少能使他夺得一枚奖牌:开始的700米尽可能放慢速度,之后竭尽全力一直跑到终点。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勇敢的、成功的尝试。   
起初,施特劳布和科一路领先,速度还算正常。施特劳布低着头跑在前面,好像已经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一样,就这样二人相安无事地跑到还剩800米的地方。此时,施特劳布开始实行自己的赛前计划,这将把这场比赛从闲庭信步变成生死大战:奥运历史上最漫长的一次终点冲刺开始了。施特劳布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将科和奥维特甩开。在以61。6秒和63。3秒的成绩慢慢溜达了两圈后,他将第3圈的时间缩短到了54。2秒。当最后一圈的铃声响起时,赛场次序依次为:施特劳布、科、奥维特、布塞(东德)、方达奈拉(意大利)以及马拉约(法国),英国年轻选手斯蒂夫o克拉姆(Steve Cram)跑在最后。进入最后的直道时,施特劳布发起了最后的攻势。科现在必须作出回应了。在最后的转弯处,他的第一次冲刺使局势顿时变得明朗起来:据后半段的时间纪录显示,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