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 >

第6部分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第6部分

小说: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孟把纸叠起来,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她擦了擦泪水,回到了主席的卧室,主席依旧在那里看书。他根本没有留意到小孟去大厅里的事,小孟也便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只是又坐在了主席床边的沙发椅上,也顺手拿起了一本书,心不在焉地??看着。

    中午吃过饭后,主席休息了两个小时,下午三点多钟,政治局派人送来了总理逝世的讣告清样。小孟收下来,看主席睡醒觉,精神还算可以,她决定找机会把总理逝世的消息告诉主席。

    按照惯例,这时小孟给主席读报,读文件。她先读了些别的内容,然后她觉得再也没法隐瞒了,便稍稍停顿了一会儿,拿起那张讣告清样,她一向很高的嗓门,很快的速度,忽然变得低沉、缓慢:“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主席听着,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眉头紧锁,不一会儿,闭着的眼睛里滚出了泪珠,一直流到了脸颊。小孟自己已??哭出声来,泣不成句地坚持读完了讣告。

    主席没有说一句话,只任泪水默默地流淌,泪水流过了面颊,流到了嘴角,流到了脖颈。主席始终不说一句话。此时,能用什么话来表达感情于万一,几十年同舟共济,几十年风风雨雨,几十年来的得力助手,周恩来同志先走一步,永远离去了。这对于毛泽东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长年多病,身心交瘁,力不从心,他不能不触景生情了。

    此时的小孟,不知该说什么,也不知该做什么。无声的悲哀弥漫在主席的卧室里,卧室里此时显得格外沉寂,仿佛这里的空气都凝固了,仿佛整个世界都睡去了。

    总理的追悼会在1976年1月15日下午召开。在这之前,轮椅,氧气袋,一切抢救的措施都准备好了,准备主席去参加追悼会。

    14日的晚上,早已病重的主席,身体又多次出现反复,他根本坐不起来,更不用说是站立了。

    小孟打电话请示汪东兴:总理追悼会的事,要不要告诉主席参加?汪东兴回答说:“政治局未发出通知请主席参加追悼会,你们就不要问主席参加不参加了。”

第二部分 12。一个富于感情的人(4)

    就这样,毛泽东没有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

    当时,“四人帮”一伙,对周总理有刻骨仇恨,他们对总理的悼念活动,进行了种种干涉。什么不许戴黑纱,不许开追悼会,不许影响“抓革命,促生产”。“四人帮”一伙在一起谈笑风生,打扑克,看电影,听音乐,他们真比过节还高兴。??青还特意穿上了她平时根本不穿的红色毛衣。这些举动,人们早已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人们敢??而不敢言。他们想不通,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对总理的悼念活动一压而压?人们多么希望当时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有着最高权威的毛泽东,说一句话,有一个行动,表示对周总理的公正肯定啊!人们曾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总理在住院期间,主席去医院看望总理,还给总理送了营养品,只不过没有登报,发消息。但这只是人们希望,这是人们在渴望中编出来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罢了。人们多么希望总理的追悼会毛主席会去参加啊,哪怕只露个面。

    但人们失望了。又有??知道毛泽东当时的处境,他当时早已力不从心,参加追悼会,于他来说,是无能为力的了。

    追悼会前一天,也就是1976年1月14日的下午,又是小孟给主席读报的时间。小孟给主席读了追悼会上由邓小平同志致的悼词的清样。

    小孟读着,忍着眼泪。毛泽东不再是默默地听着,他泪如泉涌,失声痛哭,他依旧没说一句话,他又能说些什么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他的痛哭,已诉说了他深厚的情感,这里有对患难与共的战友的哀伤,有对几十年来交往的回顾,有对自己暮年多病的悲凉,有对自己已无力回天的沮丧。周恩来的谢世,也许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代人的退出。毛泽东大概也感到了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伤。

    听悼词时的嚎啕大哭,能不是一种真实感情的流露,这里面能没有对周总理的沉痛悼念?

    在后来几天每次给毛泽东读有关悼念活动的文章,各国的唁电,他都会默默地流泪。每当小孟发现时,她自己也不忍再读下去。她会想起汪东兴的叮嘱:主席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好,就不要多读这样的文章了。

    周总理逝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都未能摆脱悲伤的情绪。本来,还可以说说笑笑的主席,因为总理的去世,仿佛一下子带走了他本已不多的欢乐。那段日子里,他脸上几乎已无笑容。他常常沉默着。

    就在这种气氛中,1976年的春节到来了。1975年12月26日,他度过了他最后的一个生日。1976年2月4日,他度过了最后一个春节。他的最后一个生日,还有过一些快乐,而他的最后一个春节,却难得有一点欢愉。

    除夕夜,他的住所,依旧显得冷清而寂寞,没有亲人的团聚,也没有招待朋友的宴席,只有小张、小孟陪伴着他。

    当午夜,中南海外边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时,他听得那么真切,他一下子意识到了这是除夕,这是春节。他看看小张,又看看小孟,用他那低沉而有些沙哑的声音说:

    “放点鞭炮吧,你们也应该过过节。”

    ??能相信,这就是毛泽东的最后一个春节。他的悲凉,他的寡言,难道没有对已故战友,对周总理的悼念?

    当我们看到毛泽东“独立寒秋,湘??北去”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和小战士谈学文化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回到离别32年的故乡,来到农民家做客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托起菲律宾马科斯夫人的手轻轻一吻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给小孟讲故事,话家常的时候????我们能不觉得,毛泽东是个极富于感情的人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泽东是个富于感情的人,他虽然早已被称为“领袖”、“救星”,早已高高在上,但他同情弱者,看重友情,感情细腻而丰富,这不能不说是他一贯的性格特点。

    从他留下的诗词里,我们更可以看到他的情感,既有缠绵??恻,又有豪迈果敢,既有潺潺流水,又有气壮河山。诗言志,更言情,30多首诗词,更是他丰富感情的见证。

第二部分 13。最高批示也不算数(1)

    小孟进中南海工作已半年了,主席满意,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也肯定她的成绩,但她仍旧是个非党员。

    共产党中央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是个非党员,这听来似乎有些滑稽。但这又确是事实。进中南海之前,小孟的那段??历,不可能吸收入党。进来工作之后开始那段日子里,小孟整天处于一种紧张、荣耀、兴奋的状态,似乎也没有考虑到入党的问题。

    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问题不能不使小孟开始考虑。

    小孟除了负责主席的日常生活,衣食住处,样样全管。还有很多的时间,是兼管读文件、报纸、处理来信等。有些文件是党内的,每当处理这样的文件时,她总觉得有些身不称职。自己连党员还不是怎么先看这样的文件,从60年代培养起来的一种组织观念,使她产生了不适之感。有时小张还与她开玩笑地说:

    “小孟,你这个非党员,可还替主席圈阅党中央文件,你可是党外布尔什维克呀。”

    这虽是玩笑话,但也刺痛了她的自尊心。她何曾不想入党,只是过去没有这个条件,她决心好好表现,争取入党。

    有一次,又是小孟给主席读一份中央文件,主席听后,依旧让小孟在文件上代替他圈阅。小孟说:“您老让我代您圈阅文件,您知道我可还不是个党员呢,这可违犯了组织??则,您说是吧?您这么大一个主席,也不发展我入党。”

    “孟夫子,我可没有权力发展你,你可以写个申请嘛。”

    果然,一个星期之后的一天下午。小孟又和主席随便聊天。

    “主席,我写了个入党申请书,给您看看。”小孟边说边走向她的休息室,不一会儿,就拿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她昨晚回家时写的申请书。

    小孟递给主席。主席说:“好呀,你说写就写,我不用看了,你念给我听听。”

    “那好吧,我念念,您给我提提意见。”小孟于是就开始念起来:

    “我要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奋斗终生,在我还是个少先队员的时候,我就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18岁生日的那天,我写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遭受林彪叶群及其死党的迫害,而被剥夺了入党的权利。现在,我被解放了,我再次决心争取加入共产党,我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为毛主席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

    小孟几乎是一口气,一点都不停地快速念了一遍。

    “你为什么念得这么快,你是存心不让我听清楚啊,你再给我慢慢念一遍。”

    于是小孟把速度放得很慢很慢,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小孟才念了几句,主席便笑起来:“你这个孟夫子啊,就是好走极端,不是太快就是太慢。”

    小孟又把速度加快了些,又把这份短短的不到三百字的申请书念了一遍。

    “这次我完全听清楚了,你18岁就申请入党,你是1948年生的,也就是1966年申请入党,噢,算起来,已达10年之久,你的决心不小哩,我同意你入党,我同意。”主席说最后一句的时候,特别强调一下。

    “您要同意就行了。”

    “不,我同意还不算数,你要去找党小组长,把申请交给他,要有介绍人,要??过党小组讨论通过才算数。”

    “您同意都不算数,还有??同意才算数呢?”

    “按组织??则办事嘛,我身为党的主席,我哪带头破坏我同意制定的??则呢,你说是吧。”

    “对呀,那我去找党小组长。我想找汪东兴主任做介绍人,因为他很关心我的入党问题。”

第二部分 14。最高批示也不算数(2)

    “可以嘛,还要再找一个,需要两个才行。”

    “我想找您呢,就怕您不同意。”

    “我做你的介绍人,恐怕不合适,人家该说你à?大旗了。对啦,申请书有一句要去掉,更好地为毛主席服务,这样写不好嘛。”

    小孟按主席的要求,把申请书交给了党小组长。

    过了一段时间。张玉凤知道了这件事。她说:“你什么事都要找主席,你不知道主席身体不好,你老打搅他干什么,你着什么急呀,早晚还不都得入。”

    小孟听了,没有吭声。

    又过了许久,小组长找小孟谈话:“你的入党问题,小组会上讨论过,有的同志给你提了些意见,说你有些骄傲自满。希望你再努力争取吧。”

    骄傲自满的意见从何而来,小孟的心里是很清楚的。

    那是有一次小孟值班,外边有两个工作人员(她们都是党员)离开岗位出去办事了,当小孟有事要找她们的时候,怎么也找不见。因当时主席需要通便,小孟一个人照顾不了,须找她们帮忙,急得小孟团团转,才把小张又叫来。后来小孟就批评了她们:

    “你们也真不像话,我值班的时候,你们就可以随便出去,有时还睡觉,没事还行,要是有事需要你们,找不见多急人呢。”

    “你干吗对我们这么横?我们平等的,你干吗指挥我们呀。”

    “你别觉得你了不起。”

    “我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为工作嘛?”

    小孟委屈地哭了一场。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件事所留下的影响却很久都不会消失。

    小孟在中南海里一直没有入党。看来,毛泽东同意的人也不一定能入党。

    1986年孟锦云终于被批准加入共产党,这是她离开中南海十年之后。这距她第一次申请入党有20年之久。

    看来,最高批示也不一定算数。

第二部分 15。读书成癖(1)

    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讲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这或许是他的??验之谈。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能成为一位思想家、革命家,一个很重要的??因,就是他有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对于这一点,凡是与毛泽东有过交往的人,包括一些外国的学者、记者和政界人士,都会有同感。

    而毛泽东之所以有渊博的知识,是与他毕生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分不开的。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欲望愈来愈强烈。

    毛泽东跟书籍真是形影不离。在他的卧室里,办公室里,游泳池的休息室里????都放着书。他外出时,首先考虑的是要带些什么书。他??常是亲自à?个书单,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便会根据书单所列,把书带上。在火车上,在轮船上,在飞机上,毛泽东也不会间断他的读书活动。

    自从眼病好了之后,毛泽东用于读书的时间更多了。患白内障时,他的视力极弱,只能用放大镜看书,或者由工作人员读给他听。一旦视力有所恢复,他又开始大量读书。他每天除了睡觉休息,批阅文件,接见外宾之外,剩下的时间,几乎都在看书。有时一天竟然读上十几个小时。读书成了他的最大乐趣,成了他的嗜好,毛泽东简直是读书成癖。

    毛泽东几乎都是躺在床上读书。由于他身患疾病,只能左侧躺着看书,躺着看书这已是毛泽东多年来的习惯。在小孟的记忆里,十几年前与主席交往时,就发现了他的这种读书姿势。

    小孟说:“您老是躺着读书,十几年如一日,真是练出硬功夫来了。”

    毛泽东说:“你说得对,硬功夫都需要去练,你也可以练出来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