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哈佛家训 >

第2部分

哈佛家训-第2部分

小说: 哈佛家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位青年人被发现倒在卧室的地板上,身下一片血迹,右手已无力地松开,手枪落在身旁地地上,身边的遗书笔迹纷乱。他倾心钟情的女子,就在前一天与另一个男人走进了教堂。
品性 ─ 站立生命的基石哈佛家训 第5页
屋外挤满了围观的人群,死者的 6位亲属都呆呆伫立着,年轻的警察标不住向他们投去同情的一瞥。他知道,他们的哀伤与绝望,不仅因为亲人的逝去,还因为他们是基督教徒。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自杀便是在上帝面前犯了罪,他的灵魂从此将在地狱里饱受烈焰焚烧。而风气保守的小镇居民,会视他们全家为异教徒,从此不会有好人家的男孩子约会他们的女儿们,也不会有良家女子肯接受这个家庭男子们的戒指和玫瑰。
这时,一直沉默着双眉锁紧的警长突然开了口:“这是一起谋杀。”他弯下腰,在死者身上探摸了许久,忽然转过头来,用威严的语调问道:“你们有谁看见他的银挂表吗?”
那块银挂表,镇上的每个人都认得,是那个女子送给年轻人唯一信物。人们都记得,在人群集中的地方,这个年轻人总是每隔几分钟便拿出这块表看一次时间。在阳光下,银挂表闪闪发光,仿佛一颗银色温柔的心。所胡的人都忙乱地否认,包括围在门外看热闹的那些人。警长严肃地站起身:“如果你们谁都没看到,那就一定是凶手拿走了,这是典型的谋财害命。 ”
死者的亲人们嚎啕大哭起来,耻辱的十字架突然化成了亲情的悲痛,原来冷眼旁观的邻居们也开始走近他们,表达慰问和吊唁。警长充满信心地宣布:“只要找到银表,就可以找到凶手了。”
门外阳光明媚,六月的大草地绿浪滚滚。年轻助手对警长明察秋毫的判断钦佩有加,他不无虔诚地问道:“我们该从哪里开始找这块表呢?”
警长的嘴角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笑意,伸手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银表。
年轻人禁不住叫出声来:“难道是……”
警长看着周围广阔的草原,依然保持沉默。
“那么,他肯定是自杀。你为什么硬要说是谋杀呢?”
“这样说了,他的亲人们就不用担心他灵魂的去向,而他们自己在悲
品性 ─ 站立生命的基石哈佛家训 第6页
痛之后,还可以像任何一个基督教徒一样开始清清白白的生活。 ”“可是你说了谎,说谎也是违背十的。”警长用锐利的眼睛盯着助手,一字一顿地主:“年轻人,请相信我,6
个人的一生,比摩西十的百倍还重要。而一句因为仁慈而说出的谎言,只
怕上帝也会装着没有听见。”那是年轻警官遇到的第一桩案子,也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课。编后语: 上帝在对我们进行判断的时候,决不看我们在怎样说或怎样做,而是
在乎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和这样做。 喜欢用美丽的语言和漂亮的行动装饰的人,最好先看看自己的内心,
然后再瞅一瞅上帝的眼神。
我知道你是明星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处,一个女工接待了他。她熟练灵巧的
双手和年轻俊美的容貌一下吸引了他。整个巴黎都晓得他,但此姑娘却没表示出丝毫的惊讶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不禁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电影迷。”她手脚麻利,看得出她的修车技术非常熟练。半个小时不到,她就修
好了车。“您可以开离了,先生。”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先生,我还有工作。”“此同样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难道不亲自检查一下吗?”“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品性 ─ 站立生命的基石哈佛家训 第7页
车跑得很好。姑娘说:“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您不想陪我吗?我重新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您不认识我?”“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您为何对我如此冷淡?”“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只是我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
有您的成绩,我有我的工作。您今天来修车,是我的顾客,我就像接待顾客那样接待您,将来如果您不是明星了,来修车,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接待您。人与人间不应该是如此吗?”
他沉默了。此普通的女工面前,他感觉到了本身的浅薄与狂妄。“小姐,谢谢!您让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现在,我送您回去。要修车的话,我还会来找您。”
编后语: 对权贵和名流的崇拜,只能给我们自己带来两种结果:第一是对自卑心的安慰,第二是对自尊心的亵渎。 人生而平等,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一样重要,我们有什么必要降低自己的人格去向权贵和名流表达平白无辜的敬意? 恪守本分,不卑不亢,如此做人才不丧失尊严。可是,生活里有多少人能够这样?
“芬克斯”酒吧的原则
有一位名叫罗斯恰二斯的犹太人,于耶路撒冷开了一家名为“芬克斯”的酒吧。酒吧的面积不大,30平方米,但它却声名远播。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电话,那人用十分委婉的口气和他商量说:“我
品性 ─ 站立生命的基石哈佛家训 第8页
有十个随从,他们将和我一起前往你的酒吧。为了方便,你能谢绝其他顾
客吗?”罗斯恰尔毫不犹豫地说:“我欢迎你们来,但要谢绝其他顾客,不可能。”打电话的不是别人,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他是访问中东的议程
即将结束时,别人的推荐下,才打算到“芬克斯”酒吧的。
基辛格后来坦言告诉他:“我是出访中东的美国国务卿,我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我的要求。”罗斯恰尔礼貌地对他说:“先生,您愿意光临本店我深感荣幸,但是,因您的缘故而将其他人拒于门外,我无论如何办不到。 ”
基辛格博士听后,摔掉了手上的电话。第二天傍晚,罗斯恰尔又接到了基辛格博士的电话。首先他对前面的
失礼表示歉意,说明天打算带三个人来,订一桌,并且不必谢绝其他客人。罗斯恰尔斯说:“非常感谢您,但是我还是我无法满足您的要求。”基辛格很以外,问:“为什么?”“对不起,先生,明天是星期六,本店休息。”“可是,后天我就要回美国了,您能否破例一次呢?”罗斯恰尔斯很诚恳地说:“不行,我是犹太人,您该明白,礼拜六是个
神圣的日子,如果经营,那是对神的玷污。”
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不信,但事实确是这样。此小酒吧连续多年被美国《新闻周刊》列入世界最佳酒吧前十五名。一个 30平方米的小酒吧,竟能享受如此高的美誉,的确令人惊讶。但当你读过并相信了此故事后,恐怕对其中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编后语:
在罗斯恰尔斯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十分珍贵的品质,那就是:拒绝的勇气。在需要拒绝的时候,他勇于拒绝任何人──包括基辛格那样的高官和权贵。
品性 ─ 站立生命的基石哈佛家训 第9页
拒绝是一门最棘手的艺术。它经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善的行为,其实,拒绝有时候恰恰是一种美德。
只有那些能够在适当时候拒绝一些东西的人,生活才能过得洒脱自尊。
学会拒绝,学会说NO。
这是詹姆斯的儿子
有一年夏天,拉姆的父亲叫他去为自己的农场买些铁丝和修栅栏用的木材。当时拉姆16岁,特别喜欢驾驶自家那辆“追猎”牌小货车。但是这一次他的情绪可不是那么高,因为父亲要他去一家商店赊货。
16岁是满怀傲气的年龄,一个年轻人想要得到的是尊重而不是怜悯。当时是1976年,美国人的生活中到处仍笼罩着种族主义的阴影。拉姆曾亲眼目睹过自己的朋友在向店老板赊帐时屈辱地低头站着,而商店的老板则趾高气扬地盘问他是否有偿还能力。拉姆知道,像他这样的黑人青年一走进商店,售货员就会像看贼一样地盯着他。拉姆的父亲是个非常守本分的人,从来没有欠帐不还的情况。但谁知道别人会不会相信他们?
拉姆来到戴维斯百货商店,只见老板巴克·戴维斯站在出纳机后面,正在下一位中年人谈话。老板是位高个子男人,看上去饱经风霜。拉姆走向五金柜台时,慌张地对老板点了点头。拉姆花了很长时间选好了所需要的商品,然后有点胆怯地拿到出纳机前。他小心地对老板说:“对不起,戴维斯先生,这次我们得赊帐。 ”那个先前和戴维斯谈话的中年人向拉姆投来轻蔑的一瞥,脸上立刻露出鄙视的神色。然而戴维斯先生的表情却没有任何变化,他很随和地说:“行,没问题。你父亲是一位讲信用的人。 ”说着,他又转向中年人,手指着拉姆介绍道:“这是詹姆斯·威廉斯的儿子。 ”
编后语:
就是在那一天起,詹姆斯·威廉斯的儿子,一个16岁的少年,发现一
品性 ─ 站立生命的基石哈佛家训 第10页
个好名声竟然能够给一个人带来如此意想不到的收获。他父母所获得的好名声,不仅使他们全家人赢得了邻居们的尊敬,而且还为他将来的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好名声是一笔财富,它的价值是任何数字都无法表达的。
如果……那么……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 12岁儿子的一首诗: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被众人猜忌怀疑时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辩论;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至于走火入魔;如果在成功之时能不喜形于色,而在实验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灭为一堆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如果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仍然冒险一搏,哪怕功名化
为乌有;如果你跟村夫交谈而不变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如果他人的意志左右不了你;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信念,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应对
──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而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我的儿子!
编后语: 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殷切期望,它代表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共同情怀。可是,所有为人之父,为人之母者,当我们阅读这首诗的时候,有几个人
品性 ─ 站立生命的基石哈佛家训 第11页
能无愧地说:我就是这样! 倘若我们的所为使自己还不能这样自信,那么,从现在起,每天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们一起朗诵这首诗吧!
红色玻璃球
爱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米勒斯的小蔬菜商。在经济大萧条的时期,米勒斯先生总是在路边摆一个小菜摊,镇上的人办完事回家时,就顺便到这里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当时食品和钱都极度紧缺,物物交换就被广泛采用了。
在镇上,有几个家里很穷的孩子,他们经常光顾米勒斯先生的菜摊。不过,他们似乎并不想购买什么东西,只是来欣赏那些在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尽管如此,米勒斯先生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就像对待每一个来买菜的大人一样。
“你好,巴里!今天还好吧?”“你好,米勒斯先生。我很好,谢谢。这些豌豆看起来真不错。 ”“可不是嘛。巴里,你妈妈身体怎么样?”“还好。一直在好转。”“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吗?”“不,先生。我觉得你的那些豌豆真新鲜呀!”“你要带点回家吗?”“不,先生。我没钱买。”“你有什么东西和我交换吧?用东西交换也可以呀!”“哦……我只有几颗赢来的玻璃球。”“真的吗?让我看看。”“给,你看。这是最好的。”
品性 ─ 站立生命的基石哈佛家训 第12页
“看得出来。嗯,只不过这是个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
“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差不多有吧!”
“这样,你先把这袋豌豆带回家,下次来的时候让我看看那个红色玻璃球。”
“一定。谢谢你,米勒斯先生。”
每次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交谈时,米勒斯太太就会默默地站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谈判。她熟悉这种游戏,也理解丈夫所做的一切。镇上还有两个像巴里一样的小男孩,这三个孩子的家境都非常不好,他们没有钱买菜,也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可以交换。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非常自然,米勒斯就这样假装着和他们为一个玻璃球讨价还价。就像巴里,这次他有一个蓝色的玻璃球,可是米勒斯先生想要红色的;下次他一准儿会带着红玻璃球来,到时候米勒斯又会让他再换个绿的或桔红的来。当然打发他回家的时候,一定会让他捎上一袋子上好的蔬菜。
多少年过去了,米勒斯先生因病过世,镇上所有的人都去向他的遗体告别,并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问,包括那些年幼的孩子。在长长的告别队伍前面,有三个引人注目的小伙子,一位身着装,另两闰头戴礼帽,身着笔挺的黑西服白衬衫,相当体面庄重。
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的灵柩前。小伙子们走上前去,逐一拥抱她,亲吻她的面颊,和她小声地说几句话。然后,她泪眼蒙蒙地目视他们在灵柩前停留,看着他们把自己温暖的手放在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这三个小伙子就是当年经常用玻璃球之类的小玩艺儿和米勒斯先生交换蔬菜食品的那几个穷孩子。在同米勒斯太太握手慰问的时候,他们告诉她,他们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东西。
现在,米勒斯先生再也不会再对玻璃球的颜色和大小改变主意了,这
品性 ─ 站立生命的基石哈佛家训 第13页
三个孩子也再不需要他接济度日,但是,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从没发过大财,可是现在,他完全有理由认为,自己是爱达荷州最富有的人。在他已经失去生命的右手里,正握着三颗晶莹闪亮的红色玻璃球。
编后语:
同情心是可贵的,但同情常常会不自觉地演变为对自我的炫耀和对他人的可怜。如果是这样,同情已不是同情,同情就变成了虚荣和轻视。
付出了同情又不流露,这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米勒斯先生做到了,因为他付出的不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