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的力量-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你又感到安全了,尽管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埃利斯(Ellis)博士巧妙地创造了“musturbation”一词,来形容要求自已遵循一定准则的
行为。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就在自己和别人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失去了很多使生命精彩、
有价值的自发性和乐趣,几乎总是会失败的。
要求完美
不能得到的东西
越是想得到
而我拥有的东西
却没有那么好。
想做的事情
我做不到
必须做的事情
又让我感到烦恼。
——唐·马奎斯(Don Marquis)
人们经常遵循的一条准则是,必须等一切完美之后,才冒风险去做。但这条准则的问题是
生活并不是这样的:总有些事情是“错误的”。就像妄想狂患者看到什么都感到威胁,忧郁症
患者在任何事物中都看出伤感,同样地,完美主义者总是能够挑出错误来。完美本来就不是人
所具有的一种品质,坚持追求完美的人总是能为自己的懒于行事找到理由。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次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病房参观。我早上10
点到的,看见大多数病人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几个人在看电视,有一个在看书。一位研究心
理学的朋友带我参观,并悄悄地告诉我:“这就是完美主义让人慵懒颓废的活生生的证据。你
下午再来——明天再来——你会看见同样的人仍然坐在同样的地方做同样的事情。他们为什么
这样浪费时间?回答很简单:他们害怕犯错,惧怕失败。因为他们什么也不做,也就不会犯任何
错误了。但是他们也永远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个例子:神经学专家希德(Sid)在使用谈话技巧或者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毫无进展。
他熟悉各种技巧,也能够排除非理性的想法,但总是在等待自己能够完全放松、完全有成功把
握的机会。希德没有意识到,自己永远也不会达到这个状态。没有人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完全
平静、百分之百有把握。每做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放弃其他一些机会。我
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有失败的可能。所以,任何人不管任何时候,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矛盾的
心理.
要求别人做到完美
犹太人有一条谚语:“完美是优秀的敌人。”用创建了沟通分析法的艾里克·柏恩(Eric
Berne)博士的理论来说,那些成天吹毛求疵的人就是这条谚语的最好例证。
我有个邻居,姑且叫他戴尔吧。我和他做邻居的那一年.他拒绝了很多女孩子,总是嫌她
们太高或太矮(“我怎么能和那个侏儒一起逛街呢?”),太好静坐或者太好运动(“看看她的肌
肉,天哪,简直一个亚马逊女战士!),宗教信仰太重或者不够(“上帝对我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没有共同信仰的人,我是不能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太书呆子气或者智力水平不够(“告诉
你吧,她就像是做过脑白质切除术样!”)。分开来看,他的解释似乎也有道理。但是如果综合
起来看,很明显戴尔总是能找到对方的缺点,他所要求的是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一个样样都
恰好满足他要求的女人。
这样徒劳地追求完美,戴尔不仅自己孤独,而且也是在拒绝现实的、不完美的女人所能带
给他的幸福。他应该听一听俄勒冈大学一位心理咨询教授的话。这位教授曾对我说:“我试过
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但不幸的是,我遇到的都是有血肉之躯的凡人.”
要求别人遵循你的准则
你不仅会要求自己遵循各种准则,而且会要求别人也按照你的要求做事.例如,你可能会
坚持别人应该更加友好或者更加为你着想,或者他们必须总是同意你的观点,总是爱你。
尽管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你很难控制别人的做事方式。别人那样做
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像生理和心理状态,对你们之间关系的态度,他们过去的友谊,所处的
环境,他们给自己设定的个人形象,以及他们的做事原则。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他们完全有理
由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如果他们采用不同的做事方式,你可能会更喜欢一些,甚至相信如果他
们按你的想法去做,长远来看最终获利的还是他们。但是要求并不等于现实。
不要理解错我的意思。我不是说你不应该要求别人按你的方式去做事。我的意思是说,让
别人按你的想法去改变,更可能产生你希望的结果,而不大可能让你在感情上感到不安。
例如,一个叫特德的同学总是不愿主动认识陌生人,却要求他们对他的态度更加友好一些。
结果自然是他不会认识几个人,因为人们的友好程度还是那样,不管他怎样要求。当甲克虫乐
队唱道“每个人都应该相亲相爱”的时候,特德以为情形会有些转变。但是却没有。年复一年,
他一直孤独地坚特着。最后,绝望的特德试着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局面。开始对别人微笑,
询问别人的情况,也更多地告诉别人自己的个人信息。他发现自己执拗的要求并没有给他带来
任何东西,而开放心胸、待人友好则让别人也以同样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
给他带来了他一直想要得到的友谊.
另一个例子是由做房地产推销的西尔玛告诉我的。她感到不安与焦虑.因为她的儿子很自
私。她辛辛苦苦地炖肉给儿子吃,可是当她要求尝一点时,却遭到儿子的拒绝。她总是把身上
的零钱给儿子,可是当她打电话需要一角硬币的时候,儿子却跑得没影了。我告诉她,根据瑞
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la)的理论,她儿子这样大年纪的儿童通常都是比较自私的。我建
议她以身作则,给儿子做出榜样,让他看到和别人分享带来的快乐,并对他每次的慷慨都给予
积极的表扬。同时,我也警告她,因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而生气是愚蠢的,对自己不利的,
只是浪费时间。
挑战要求过高的心理
要求完美和遵循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准则:如果发现自己因为一些“应该”和“不应该”的
准则而错失社会交往的机会.那就问自己:
谁定的这条准则?
为什么每件事情无论如何都应该是完美的呢?
为什么我必须这样做?哪里写的?
别人都不必遵循这条规则,为什么我就应该呢?
既然过去的做法让我什么也得不到,为什么我还应该继续那样做呢?
试着这样回答问题能够让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证据表明你和别人或者这个世界总的来说
有什么不同;这些对自己不利的准则不值得你盲目去遵守。再进一步,这些问题能帮助你意识
到,过去一直以一种方式做某件事情并不表明你以后也必须一直这样做。真正的启蒙是自己让
自己醒悟过来。
一旦改变了这种不理性的过高要求,那么关键就是要代之以新的、理性的看法。例如,希
尔维正在做一份管理实习工作,她对自己说:“这份工作要求我管理那些职员。如果我希望得
到这份工作的话.我就得做好我的工作。的确,妈妈教导我要有女人味就得服从——而不是给
予——命令。但是时代改变了,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处于变动之中。我需要成长起来,走出自己
的路。”。
一对夫妇曾因为跳舞技术不够熟练(完美)而放弃了跳广场舞的机会。他们对自己说:“没
错,我们的舞技没有达到令自己满意的水平。可是犯一些错误并不是犯罪,而且也没有规定说
只有跳得非常棒的人才能去跳舞。况且,如果没有实践.我们又怎么能提高呢?”
一位年轻的姑娘曾一个接一个地拒绝了很多男孩的追求,因为没有一个“很好”,她对自
己说:“对每个男人吹毛求疵让我现在仍然孤身一人,而且以后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此
外,我身上有这么多的缺点.即便是有‘白马王子’存在,他也会拒绝我的!所以,以后我要更
多地注意对方的优点,期望的内容也要现实一些。”
要求别人遵循你的准则:当你发现自己在要求别人按你的想法做事的时候问自己:
有什么证据能表明他们应该改变做事的方式呢?
是否因为我的喜好,他们就一定要这样做呢?
回答这些问题能让你认识到,没有理由要求别人改变自己的做事方式;自己费尽心思去要
求别人改变根本毫无意义。自己不喜欢却又无法改变的情形就只能称之为倒霉,如果你决定继
续留下来的话,告诉自己你能够适应的。这样你可能会有些心神不安,但至少不会非常地烦恼
或沮丧.
例如,一位名叫莉的家庭主妇很不开心,因为她22岁的女儿放弃了“很有前途的”研究生
学业,只身去了欧洲。经过了很多次的尖叫、推理和威胁她对自己说:“洛琳放弃学业,去了
欧洲,我很不高兴,但是这样的事实我也是可以接受的。我敢说她不是第一个独身旅行的女孩。
与其让事情闹得很僵,以致于她再也不回来,还不如想想该做些什么来帮帮她.”
站在一旁满腹牢骚根本于事无补,有时候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希望的改变。例
如,凯伦希望朋友们更经常来看望她。于是她对自己说:“如果我要求他们来看我,并且不来的
话就对他们冷眼相待,那是没有用的。但是如果我对待他们更好的话,我打赌他们一定会愿意
来的。比如丢开我的工作,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他们身上…也许应该放点音乐,煮一壶咖啡。”凯
伦后来告诉我.她的这些努力营造了一种温馨诱人的气氛,吸引了好多朋友来家里。
摒弃不理想的念头、代之以理想的看法能够让你在社会交往中变得更加自信和放松。但是
这还不够。要获得成功,在适合的时候你也应该付诸行动。下一章将向你提供一个实用的计划,
将你在本书中学到的技巧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第十三章 有计划地去努力
在追求理想目标的过程中,也许最痛苦的一点就是永远也
得不到一个目标实现后的成就感——对症下药,本章的实用计
划有助你改善你的生活。
同多数人一样,你可能也有一些关于将来的理想的目标。你可能追求友谊、幸福、浪漫以
及美满的家庭生活;或者,你已经心怀向往,只是没有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已。你怎样去
实现这些目标呢?例如,到哪里去寻找幸福?和谁说话7都说些什么?
当你的目标很模糊的时候,很难知道该怎么做。因为你在目前的状况下没有明确的目的,
所以很难判断你的进展情况,也很难做到在偏离方向的时候及时纠正。许多方向——或者是根
本没有方向——可能看上去很有希望,于是你就不断地在预测种种结果的过程中耗费时间,止
步不前。
也许在追求理想的目标的过程中,最痛苦的一点就是永远也得不到一个目标实现后的成就
感。没有人能够对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感到完全的满足和幸福.即便在最好的环境中,冲突也会
很快出现。
温德尔·约翰逊(Wendell Johnson)在《困境中的人》(People in Quandaries)一书中,杜
撰了“IFD症”这个词来形容这种问题。“I”代表理想化(idealization),“F”代表挫折
(frustration),“D”代表意志消沉(demoralization)。根据约翰逊的说法,在追求理想的目
标失败后,你必然会不断地经历挫折,直到最后意志消沉,彻底放弃。
为“IFD”对症下药,下面这个实用的计划有助于改善你的社会生活。
设定明确的目标
如果你想在建立并发展友谊方面取得进展,那首先要确定怎样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明确的
目标来最终达到你理想的目标。只有在了解了你的努力方向后你才能有效地分配时间和精力,
向着目标前进。
那么,到底什么是明确的目标呢?答案就是:描述一项明确成果的表述。正确表达的具体
目标有如下一些特征:
明确:描述的行为不会与其他行为混淆起来。例如,与其说要对朋友更热情一点,不如把
目标定为送给他一份给他带来惊喜的礼物。
可证实:必须让旁观的人也肯定,你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样的话,对家人好一些还不够.而
邀请家人出去野餐就比较好了。
肯定:应该从正面着眼,多说自己希望的事情,而不是通过否定不喜欢的事情来达到目的,
例如,不要说“我不能再回避耶西了”而改成“我想邀请耶西和我一起吃午饭”,
可计量:你可以计算出在一定时间内,做到你设定的行为的比例是多大。例如,空泛地说
要认识更多的人,不如给自己设定一个数量:每天至少对五个不认识的人微笑,与其中一人至
少谈话两分钟.
完全取决于你的行动:因为你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根据别人的回应来判断成功还是
失败是不公平的。如果你的目标是邀请邻居去野餐而且你确实发出了邀请,那么不管对方答应
与否,你的目标都已经达到了。
简单而有效的一种设定明确目标的方法.就是每星期至少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我
就有一个经常性的目标,每个星期同邻里的孩子们玩一次。过去我常常失约,对自己说要看杂
志、要备课、要打电话。但是现在我已经把玩要的时间作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其他活动
一样重要。我非常开心,孩子们也玩得很高兴,别的事务也都能顺利地解决。
在制定一周的计划时,最好是规定一个具体的完成时间,并在日历上标出,以表明自己的
认真态度。比如,假定你决定:“星期二的时候,我要邀请乔治周末和我一起去野营。”制定了
这个目标之后,星期二早上醒来,你就应该开始采取行动了。你需要决定是直接告诉他还是通
过电话联系。在结束谈话之前,要记得检查你的邀请是否已经发出。即便是没有,那也不坏:
至少你知道今天没有成功,也许再制定计划,希望星期三能做得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