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谈话的力量 >

第6部分

谈话的力量-第6部分

小说: 谈话的力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极的开始不会鼓励对方继续交谈下去,而且还会为这份新建立的关系增加低沉的基调。记得
有一次在西弗吉尼亚威灵市一个夜总会,我对一个女人带着自我介绍的口吻说:“嘿,真受不
了这里吵闹的音乐。”她回答说:“那你就滚出去好了。”) 

你所说的话不一定要非常有智慧,或是满含深意,通常的内容就行了。重要的是抓住机会
和对方进行交流。如果对方感兴趣,他会透露出一些自由信息,这样就有助于你们找到共同的
兴趣,谈一些更加个人的话题。 

搭话的内容很简单,基本上只有三种话题可以选择: 

环境 

对方 

自己 

而且也只有三种方式开始: 

提问题 

发表看法 

陈述事实 

刚开始你的主要目标仅仅是表示感兴趣或者让对方感兴趣,因此最好的开始方式就是提问
题。(限制式问题就行,只要不罗列太多。)发表自己的意见效果也不错,而且肯定比仅仅陈
述事实更好。如果你简单地陈述事实:“公共汽车今天晚点了。”或者“苹果每磅涨了5美分。”
你并没有让对方参与进来,因此他需要提问题或者发表看法来要求你的参与——但是他可能不
会这样做了。 

谈论环境 

开始一段谈话最好的方法通常是谈论双方所处的环境。这不像谈论对方那样容易引起他人
的担心,也比谈论自己更容易让对方参与进来。 

要开始一段关于环境的谈话,先看看四周,找出让你感兴趣或让你疑惑不解的事物。要照
顾到双方的感情:找一个对方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果你在一定的团体之中,这是非常容易
的事情:比如在课堂、工作地点,或者是特别兴趣小组,像单身父母协会、家庭教师协会、世


嘉俱乐部、民主党或共和党青年协会。 

在提出问题或者作完陈述之后,仔细地倾听对方的回答,尤其注意可以加以利用的自由信
息。以下是一些主动攀谈的例子。记住,这些不一定就比你想出来的好,但说些什么总比什么
都不说要好: 

教室:“你认识这位老师吗?”“我昨天没来,都讲了些什么?”“你觉得考试会考些什
么内容?” 

桑拿浴室:“嘿,他们真在这里烧煤!你知道这有什么用处吗?” 

赛马场:“你觉得谁会赢?为什么呢?” 

艺术博物馆:“你认为艺术家想传达什么样的意思?”(有一次,我在毕加索的一幅画前
逢人就问这个问题,问了1个小时。我非常投入,跟很多人聊得火热。恰好有一个人返身来看第
二遍,我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的第二次回答是:“说实话,我想在刚过去的短短25分钟之
内,毕加索不可能又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排队看电影:“关于这部电影,你听说过些什么内容吗?”“为什么想来看这部电影呢?” 

市场:“我发现你在买洋蓟。我这人就是好奇心重……你准备怎样烹调?” 

对邻居:“你的草坪好绿啊!有什么诀窍吗?”“你在忙着做什么?” 

自助洗衣店:“洗衣粉从哪里放进去?”(有一次我这样问一个女士,然后她兴高采烈地
讲述她曾经把洗衣粉放多了,回来之后发现到处都是泡沫。这让我们又谈到很多人认为维生素
是吃得越多越好,我们还谈到了各自使用维生素的经历。)“麻烦问一下,洗衣粉从哪里放进
去?” 

谈论对方 

大多数人喜欢谈论自己,他们会很高兴地回答你的问题或者回应你的意见。在开口之前,
观察一下对方穿着什么、在做什么、在说什么、在读什么,想一些你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例
如: 

“你这件夹克很有趣。跟我说说,这个标识代表什么?” 

“你在这里射箭是最棒的。你都参加过什么训练?” 


“你在董事会上的发言精彩极了。能不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觉得太阳能的开发速度不够
快?” 

 

对警察:“我想入伍,我该怎样做呢?” 

“你看上去一副失落的样子。我能帮上忙吗?” 

“啊,我们不是在安利公司的会议上见过吗?我叫________。你是怎么加入安利的?” 

跑步的时候:“你穿什么牌子的跑鞋?为什么选了这个品牌?” 

餐馆:“不介意我和你坐一桌吧?”(作家亨利?米勒从来都不愿意独自就餐,所以经常
使用这句话。想一想,如果他去了旁边空着的桌子,他就会错过认识成百上千人的机会。据我
的经验,20%的人会拒绝这个请求,他们通常会抱歉说在等朋友,或者有很多事情要做。) 

聚会:“你怎么也参加这个聚会啦?”(澳大利亚一位研究人际交流的专家艾伦?皮斯
(Allan Pease)曾经就这样一句常用的客套话做过试验,“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吧?”最令他
难忘的一个回答是:“也许吧,我在动物园工作。”) 

一些心理学家倾向于直接表达你对对方感兴趣的话语。比如,“嗨,你看上去很可爱,很
想跟你认识一下。”或者“嗨,我在这儿碰见你好几次了。我觉得我应该过来作一下自我介绍。”
这些专家认为这种直接的方式比其他微妙的方式更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当今社会有这么多
人、这么多刺激因素,给人留下印象是最关键的。 

谈论自己 

尽管在孤独的人中间比较常见,但是谈论自己的做法往往是很难引起对方的谈话兴趣的。
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曾经注意到,陌生的人往往更喜欢谈论他们自己,而不是你。 

我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又不得不对阿尔特?兰格(Art Lange)博士这句绝顶风趣的开场白
大加赞赏:“嗨,我叫阿尔特!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第七章 发出可能被接受的邀请 

 

大多数社会交往上很成功的人都积极地把别人拉入到自己
的生活中。他们经常采用的最重要的两种方式就是:主动与希
望认识的人交谈;向希望作进一步了解的人主动发出邀请…… 

治疗学家:如果让你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书,你会给书定一个什么书名? 

病人:我不知道……你觉得……《什么也没发生》怎么样? 

治疗学家:是不是应该叫《发生了的一些事情》? 

病人:嗯,我想《什么也没发生》就刚好……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像一个银行的保安……
我看着周围来往的人,但是却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这个世界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的存
在对别人也毫无意义…… 

治疗学家:你感觉自己像个生活的旁观者。 

病人:是的,只是个旁观者……即便奇迹发生,我碰上一个人,但是也没有什么结果。 

治疗学家:你是说遭到别人的排斥? 

病人:也不是。我们只是交谈,之后就互相道别,仅此而已。 

治疗学家:你没有邀请他们来拜访你? 

病人:没有。我想他们要是真的喜欢我,应该会主动邀请我的。 

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被动地做出反应。他们等着别人主动投来目光、送来微笑、主动打开话
题以及发出邀请。因为他们遇到的大多数人也同样在等待,所以常常是到头来双方都很失落。
与这些被动等待的人交谈,常常会听到他们消极地抱怨“事情总是没有什么结果”。其实确切
一点,他们应该责备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 

大多数在社会交往上很成功的人都积极地把别人拉入自己的生活中。他们经常采用的最重
要的两种方式就是:主动与希望认识的人交谈;向希望作进一步了解的人主动发出邀请。第六


章讲了一些主动交谈的策略,而以下要介绍的是一些小的建议,它们能有效地增大别人接受你
邀请的几率: 

双重视角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如果你能在考虑自己兴趣的同时,也照顾到对方的喜好,那么你
的邀请就更可能被接受,而对方也会感到很高兴。也许你喜欢玩牌、摔跤及20世纪40年代的浪
漫电影,但是这不能说明对方也一定有同样的爱好。 

要做到双重视角其实很简单:只要问问对方喜欢什么活动,然后选择一项你也喜欢的,邀
请他参加。 

如果你计划活动的时候不考虑到双方的想法,那你很可能会遭到拒绝。而且即便对方点头
同意,你也会后悔的。几年前,我邀请邻居马里奥去钓鱼。我当时非常想带他一块去,所以对
他说的小时候晕船的事没放在心上,也没注意到他希望去打网球的暗示。 

钓到第一条鱼后,马里奥开始脸色发白,觉得有些头晕。呕吐之后他稍微好受了一些,但
是在这之前,他已经溜到船底,趴在那条乱蹦乱跳的鱼旁边,呻吟着对我说:“我说过了我晕
船。” 

这就是没有采用双重视角的后果。 

态度直接 

要是能在第一次会面结束之前得到对方的肯定答复,那就再好不过了。告诉他你想到的活
动,包括日期、时间、地点,或许你可以用双重视角告诉他你觉得他会玩得开心,然后问他是
否感兴趣。 

不要开口就问:“星期六晚上有什么事情吗?”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在回答的时候都感
到很尴尬:“没有,什么事情也没有。”这样说过之后,有些人会感到很愤慨,因为现在只有
接受你的提议,或者提出另一项建议,或者干脆说宁愿什么也不做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 

小处着手 

比起50美元,你更愿意借给我50美分,不是吗?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他人。要求的越少,
得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对一个刚认识的人来说,他更愿意和你去喝一杯咖啡,而不是去吃


一顿七道菜的中国大餐。 

“年轻人,过来吃个汉堡吧!”隔壁的邻居吉姆就是这样和我熟悉起来的。(顺便提一下,
吉姆已经84岁高龄了,在他眼中70岁以下的人都属于年轻人。)我非常诚恳地接受了他的邀请,
因为这对我来说是很小的事情;吉姆又笑得很开心,让我觉得一定会很有意思。而且,我总是
对汉堡情有独钟!在互相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吉姆也喜欢去海边散步,于是第二个星期我
就邀请他一同去了。 

我去年认识的一位女士也是用从小处着手的方法和我熟悉起来的。她只是打电话过来说:
“艾伦,几个朋友星期天在我家聚会吃早午餐。我希望你能够来。”尽管之前我并没有对她感
兴趣,可我还是接受了她的邀请,因为这听起来并不像是“约会”,它应该是很有趣的,而且
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 

随意一些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方的回应。如果你的邀请听上去像是生与死
的重大事件,就不如一块聚聚、高兴高兴这样的邀请容易被人接受。 

看看以下两种邀请,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 

1。 对方目光朝下,一脸忧心忡忡,双手抱于胸前,声音低沉地对你说:“我知道你很忙,
但是我……我希望我们能找个时间一起出去玩。也许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你考虑一下,星期六上午能不能和我一起去体育馆打壁球。” 

2。 他直接看着你,坦诚地微笑着,用随意的口吻对你说:“很高兴认识你,我想星期六上
午和你一起去体育馆打壁球,你看好不好?” 

我在圣地亚哥用这两个例子对20个人做过测试,问他们更愿意接受哪一个邀请。19人选择
了第二个,只有一个女生选择第一个。(她是心理学的学生,说是正在写一篇论文,所以很想
弄明白第一个人的问题所在。) 

如果遭到拒绝 

如果对方拒绝了你的邀请,他也许不是在排斥你。也许他想与你相处,只不过不喜欢你提
议的活动,或者已经有了约会。如果这样的话,他通常会解释清楚,你们可以重新安排。 

如果对方拒绝了你的邀请,也不给任何解释,你可以提议换个时间或者活动项目。如果对


方仍然拒绝,也没有任何解释,那就可以断定他对你不感兴趣。千万不要向对方询问原因,你
不会得到真实的回答,而且只会把局面闹得更僵。相反地,你应该礼貌地离开,并且对他说:
“很遗憾你不能去。”或者“很高兴认识你。”或者把电话号码告诉他,让他方便的时候给你
打电话。 

不过,你也可以选择坚持你的邀请。彼得?戈德希密特(Peter Goldschmidt)是华盛顿区
的一名律师,一次在《旧金山新闻》上看到一篇对我的采访,于是打电话来说有些问题想和我
探讨一下。我当时抽不开身,接下来三次他在市区的时候我都没有空,而且我的态度也很冷淡。
但是彼得仍然坚持给我打电话,于是去年2月我们终于在圣地亚哥见了面。我很高兴,从那以后,
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与此相似,演员查克?康纳斯(Chuck Connors)在一次大学返校节游行上看到了他未来的
妻子,他打了六次电话后,她才最终答应赴约。鲁丝?芭吉(Ruth Buzzi)未来的丈夫曾经给她
打了30次电话后,他们才最终见面。 

如果得到肯定的回答(很可能你会成功的) 

玩得开心! 


第八章 积极地接受批评 

 

批评你的人通常最想得到的是你倾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并
且认真地对待。如果你不愿听对方的批评,问题就会积累起来
无法解决,反而会让矛盾越来越激化。。。。。。 

 

不管你跟别人的关系有多好,有时候也免不了受到批评。 

“你总是迟到.” 

“我希望你能够对我的朋友们和善一点.” 

“不穿上衣出门你会感冒的.” 

“你应该多过来看看你妈妈。你知道,她已经是上年纪的人了。” 

怎样解决这样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们之间关系的好坏。一般的人会本能地防卫
自己,做出如下反应: 

首先,你会想办法逃避:对别人的批评视而不见,拒绝讨论这个话题.转移话题,或者自
己走开。迪克是好莱坞的水管工,以下是他同妻子(现在已离婚)在一次聚会后的对话: 

贝弗利:迪克.我受不了你了. 

迪克:谁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