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 >

第48部分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第48部分

小说: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域两者是重合的,找到了真理肯定找到了成功,持续成功肯定是找到了真


理,自然科学不怕批判。在社会科学领域,二者往往是不重合的,当你追求
到真理的时候往往不成功,当你成功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因为找到了真理。“我
们应该放弃追求真理而追求成功,我们做的事情看起来都是乱来,但我们不
怕,我们追求成功。”政治经济也是社会科学,都说现在经济不好,其实是
大家说的,弄得老百姓不敢买东西。物质是不变的,现在需要东西有东西,
要钱有钱,就是没有信心。

信息时代尊重的是人的内容,信息时代人的总体存在形式已得到了保
证,有才华的人一定要尊重他。工业时代尊重的是人的存在形式,尊重人是
个误区。所以在今天,“因为有生存压力,我们要找快乐的路去成功,而不
是固执、坚韧的路。我常对员工讲,不要太认真,不要太努力,努力没有用。
我自己是公司里最不辛苦的人,常在家看电视,找信息,不太来上班。我让
你干什么不行,一定是你自己想干的才行,信息时代工作一定是玩,而且一
定要玩得很快乐。”

科利华正是因为具有了这种新的规律,它就远远地超出了用20 世纪的规
律就无法解释微软的成功。在信息行业里宋朝弟说:“你必须跳,这个行业
需要人才,人才成本很高,这些人才,想什么就有什么。科利华的员工也必
须跳,你按部就班地工作就无法支付你工资,现在让你跳的机会特别多,不
见得你都能成功,但要跳。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找规律,我们知道不可预测就
不要去预测,正是因为不可预测我们才敢去创造。”基于这样的观点,宋朝
弟认为这种思维方式适合于精神型的产品,如软件企业和媒体这样的软件性
企业。

迈天曾说,现代公司需要一位“计算机化企业的总设计师”,而不是一
个“信息技术总裁”。宋朝弟就是这样的人。一位记者曾这样说:“如此看
来,科利华的今天就是宋朝弟个人叛逆性思维的实践过程,那科利华的前途
岂不是悬于宋朝弟一人,这样的企业会不会风险太大了。”宋朝弟说:“信
息产业与工业化不一样,工业化产品消费者不太注意厂家的文化感,但信息
时代不一样,一个企业老被剖析和介绍,消费者会想除了我买的之外还有什
么。微软如果没有盖茨撑着,马上就会哗哗垮下来。我们的组织结构也是大
学的模式,一定要有一个好成长环境,才能凝聚一批院士和一批优秀教师,
这样整个大学就支撑起来了。招生也一定会是最好的。我是学物理的不懂软
件,我的执行总裁是学外语的,而在这个行业里,外行比内行容易成功。”

“你要让科利华在一两年成为‘中国的微软’,这是不是你的目标?业
界会不会相信?会不会承认?”宋朝弟说:“我说的‘中国的微软’是个形
容词,不是名词,要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现在我们只能说是在第一个
软件方阵里。我相信:中国的微软指日可待,但是要出世界级的微软永不可
及,当我死的时候在中国能够望见微软的影子就不错了”。有人说,宋朝弟
太不自信了;当有人问他永不可及指多少年时,他说:“就算一百年吧!”

这就是一位软件企业家对理想与现实做出的回答。但现在“我要成为中
国的微软”的这种呼声已经越来越强烈,许多软件企业领导者正在不断地转
变观念,不断地带领员工去努力,以此能增加企业自下而上的活力。但是,
在造就中国微软的过程中至少应用三方面去衡量:一是中国的软件企业有没
有国际竞争力、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及领导性技术;二是有无对区域、国家
乃至更大范围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力;三是有无世界级的居领袖地位的企业


领导者。

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在对社会大环境有所认识之后,还要不断地改变自
己,如果对你造成自己痛苦的事情都无法控制,那么何必让“想要成为中国
的微软”凌驾于自己之上,你应选择比较完美的改变方法“向中国的微软迈
进”。这种改变方法一是要不断地测试你对软件产业发展的心智问题;二是
要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自然资源;三是要天生富有,掌握住符合企业超速
成长的信息与智力资源的开发,以此获得高于别人的优势;四是要拥有更高
超的软件技术人才;五是要建立起与信息社会同步的善于传播知识、应用知
识的员工队伍。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并且建立起了符合企业成长的管理模
式,成功便有了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中
所说的那样,在巨大的企业转变时期,震动仅仅是开始。在这场革命中,谁
是生存者?新世界的企业家们已经向旧世界的“巨人”发起了攻击。随着中
国的环境政策与企业家在心理方面的不断成熟,“中国微软”的出现指日可
待。后记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事情就如蓝天里的流星,璀璨中带有浪漫的诱
惑,一闪而逝,留下丝丝缕缕的怅然,使经历过的人嗟嘘、感慨不已。

在《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的写作过程中,我才明白此中道理,设计我
们的人生,不仅仅包括我们的事业,也包括我们的生活乃至更多,它会使我
们对现实有更清醒的认识,对未来有更执着的追求,人生的很多真谛就是在
这样的磨炼中顿悟的。也许将来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式的人物,但只要
我们为自己的目标付出最大的努力,人生的无悔也就在于此吧!

在《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付梓时,我才真正明白企业家为什么会发出
令圈外人不相信的感叹:“累,活着真累!”

大家都疑惑不解,这是怎么了?当了老板应该说是成功了,整天西装革
履,觥筹交错,歌舞升平,为什么还要发出这种感叹:“累,活着真累!”

其实,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事业上的体现,而在于所担负的那份责任。
老板们知道:世上高明人多,聪明人多,但成功者少,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
怎么走才造成心灵的累。只有知道往哪儿走才算聪明,只有马上走并坚持到
底才算成功,而在寻找这种走的过程中,就会使人开始变得烦躁、疲惫、焦
虑、失眠、紧张、忧郁、彷徨。。

做老板如此,著书立说亦然。企业家知道当老板很累。老板作为一个企
业群体的俯视,其精神压力是员工无法体会的。员工累了可以歇下来,工作
不满意可以跳槽,年龄到了可以退休,受了委屈可以哭泣,老板却不可以。
他就像一部“永动机”,对企业不能有丝毫懈怠,有苦、有泪也只能封存在
心里。

策划出书与著书立说的人也知道很累。他们累的不仅是整日坐在计算机
前的身体,同时累的还是心灵深处的那份寄托。著书立说像做人一样,他不
仅要教会自己改变自己,也要教会别人去改变自己。如果造成痛苦的一切问
题都是无法控制的,就索性干脆忘却或放弃那件事,通过改变自己而走出束
缚自己的沼泽。

为什么会这样?企业是一支特殊的部队,老板是这支部队的将军,上千
的人跟着你,将军一个眼神会使部队振奋,也会使部队崩溃。员工把宝贵的
年华托付给你,把家人幸福托付给你,迫使你振奋,率领大家奔向成功目标。


当了老板不算完全成功,而是多了一份社会责任,即多了一份压力,也多了
一份动力。做了老板如同一个人刚拿了驾驶执照,缺了坚忍不拔的毅力,缺
了报效祖国的精神,缺了德才兼备的素质,缺了健康心理的承受能力,即使
给你一艘“泰坦尼克”,不撞冰山也照样沉没。

策划出书者与著书立说者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企业的“领军人物”,他
把思想、观念与想法通过自己的笔阐述出来,听听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这或
许对增加信心大有好处。同时还能启发让人们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成长?在现
代的社会环境中体现自身的价值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条件?怎样发现和培
养自己的上进心和事业心?虽然有时走的路是借用“它山之石”而走了一条
捷径,但还是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他们的骨子里已经体现出了企业“领
军人物”风范:从大到整个行业领域,小到一个具体任务,只要你把必需的
条件给他,他就能把事办成。只要写作有了立意,他就能出一本书,这说明
他懂得了思想方法与创作方法,他在创作的事情中能够把事情分析得透。这
正如哲人说:“写书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反映。”

做老板与著书立说,在常人的眼里似乎已获成功。其实人的生命是有限
的,即使活上一百岁,在历史的长河中成功与失败是共同存在的。但二者之
间有着相互的关联,好比当我们知道往哪儿走时,成功也就成为可能;当我
们不知道往哪儿走时,办企业与著书立说往往就失去了意义;当办企业的人
与著书立说者不知道怎么走,甚至是不敢走时,失败就呈现在了他的面前,
对此付出的劳动价值就会付之东流。宋朝弟说:“现代的年青人办事,往往
做到70%就停滞,甚至放弃,这是对自己的背叛。”其实,好多时候,正因
为我们不知道怎么走才背叛了自己,虽然有时造成这种背叛的因素不在于
你,但莫忘了“一切事在人为”。当你竭尽全力去寻求新的良机时,如果能
忘记世人在背后给予的一切,未来世界就一定属于我们;当你竭力将生命演
化到追求中时,就一定会梦想成真,要迎接生命,就要树立目标来迎接生命
力。

我曾在《我的自白书》中自嘲地写道:我从云南的昭通来到繁华的京城,
在把生存作为第一目标的过程中,我像一棵连根拔起,没有土壤依托的草,
浮在北国的风沙里;在经历了独自一人走进风雨,也更远离了桎梏的考验后,
我开始沉思,为了我的将来,我的梦!我必须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勇气十足
的精神承担分配给我的一切工作,并能全力以赴地把工作做好,不管是任何
人都可以有理由充分地信任我,让我自己奋斗。我一向以任劳任怨、吃苦耐
劳而自慰,不管做任何工作,不管付出的体力有多大,我都能把事情做得圆
满如意,我愿意把我全部能力投入在事业上而不图回报。不管我是在帮别人
打工,还是在给自己打工,我都能以一颗平静的心来对待。

但好多时候,还是很矛盾,我感到我是在做着自欺欺人的事。我的灵魂
已经开始腐蚀,从我心灵深处发出的论调已经变成残害别人的毒品。我开始
学会在别人投来轻蔑的目光中学会生存,我已不在乎别人对我说什么,我把
鲁迅先生的“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作为了我的精神支柱。

我真的超脱了吗?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我时常会发出无奈的叹息?为什
么我不能改变我能控制的事物?就像写这本书,我又在为了沽名钓誉不断地
去迎合着世人空虚的心灵、人性的弱点,在“仿制”中杜撰着浮华的时尚、
虚假的热点。我还会偷换概念,用一句冠冕堂皇的话来安慰自己:牛顿说过: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相信:想做一件


有益的事是明智的,做出来是坚强的,在做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风雨,在做
出来之后还要饱受别人的批判,但我还是远离了桎梏,没有批判,就没有进
步。

钱锺书在《围城》中有一句精辟的话:“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
进来。”做企业家的想做一名员工,策划出书与写书的人又想使自己变成企
业家。从而使原本就难以平静的心再次掀起了阵阵波澜。好多年前,我曾在
日记中写道:“奋斗,是为了追求有价值的人生,而绝不仅仅是为了成功。
有价值的人生,才是我成功的终极目标。”而如今,我已经不再对立脚点那
样信誓旦旦,我开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背叛了自己。我在追逐实现人生价
值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去创造经济价值。无奈!我只好问自己,
我学会做人了吗?我只好准备着在此书出版后接踵而来的一场洗礼,等待着
那些评论家用他们犀利的笔来洗刷我肮脏的灵魂。我只好用伊丽娜·罗斯福
的一句话来警示自己:“避免别人攻讦的唯一方法是,你得像一只有价值的
精美瓷器,有风度地静立在架子上。只要你觉得对的事,就去做——反正你
做了有人批评,不做也会有人批评。”

一位企业家说:“痛苦反思,是为了重新获得面对未来的资格。”所以
我也就在这里反思和检讨一下写作此书的过程,此书的创意源起于为科利华
与用友两大集团写书立传之后,由于企业的原因与出版社的因素,致使两本
书的出版时期没有按预定时间出版。再加之微软公司又请我去为他们写一本
关于《微软在中国》的书,我感到在此时去与微软合作,会困难重重。虽然
因前两本书的其中一本已确定在今年11 月份出版,而另一本书因北大出版社
要出一批教科书导致出版周期调不过来而错过了最佳时期,使此书的出版要
拖延到该公司股票上市。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我只能把它看成是个
未知数,更多的则是要让“自己去创造”,所以为了对自己、对朋友有个交
待,我才决定写这本书。写这本书同时也包含了一种无奈的选择,尽管这本
书的出版可能会刺痛自己,让我想起它的出现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日子里”,
但它能让自己产生一种顿悟,产生一种猛醒的力量。我应该怎样活着,我应
该怎样学会做人。如果还没有学会做人,那么自己是不是应该值得反省呢?

在此书的创作过程中也暴露了我自私、虚伪、狭隘的一面,有的软件企
业领导者,为了在此书中能把自己的企业形象进一步地升华,在采访中竟然
提出了一些与此书不相符合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为了落得个“皆大欢喜”,
我不得不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