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挤去。中共代表团下机后,迎 接礼仪更是隆重。斯大林特别指示,把刘少奇的座位安排在大会主席来宾席 第一排的首席位置上。
苏共十九大闭幕后,刘少奇想单独同斯大林交谈一下,征求斯大林对中
国三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但是他 知道斯大林忙着开中央全会,安排人事问题,所以不好主动提出来。迟疑之 间,他房间的电话突然响了。刘少奇拿起耳机一听,原来是斯大林打来的, 请他去克里姆林宫谈一下。刘少奇放下电话,便率代表团去了克宫。
刘少奇是第二次访苏了。1949 年他曾率中共代表团访苏,为毛泽东访苏 作了准备,转眼间四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次重见斯大林,心中暗暗吃了一惊, 只见他倦容满面,气色很不好。根据这次苏共十九大的人事安排,斯大林已 选定马林科夫作自己的接班人了,所以会见时其他人都没有参加,只有马林 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在座。
对于中国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刘少奇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他觉得中国 的经济基础太薄弱,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充分发挥他
们的积极性发展国家经济,等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相当水平后再对他们进行改 造。1948 年他在天津讲话时就讲了自己的这个想法,要大家保护资本家的经 营积极性,怕什么,政权在人民手里,又有国营企业作国家经济的骨干,还 怕资本家来造反么?不料,自己的这个讲话在党内引起了普遍的不满,毛泽 东也批评说,这个问题没有这么讲的,刘少奇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向斯 大林谈了中共准备在 1954 年实行三大改造的部署。
斯大林听了刘少奇的介绍后说:“我们过去在对资本家是实行没收其财 产的办法消灭资产阶级的,在农村采取的是消灭富农的办法,把 300 万富农 赶到西伯利亚。这样太急了一点,结果给我们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困难。内战 结束后,列宁同志及时地在全国推行新经济政策,还是要调动私营的积极性, 实际上是在补课。这样情况才逐渐好起来。你们应该做得更好些,学生应该 超过老师嘛。”
刘少奇说:“斯大林同志说得很对。中国的国情和苏联不同,民族资产 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起过好的作用,现在他们也愿意跟着中国共产党 走,所以我们用赎买的办法实现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具体地说就是实行公私 合营。资本家可以出任副厂长、副经理,他们还可以拿点定息。”
斯大林听了,眼神里闪出一丝疑虑,但没有表态。接着问道:“那么富 农呢?对他们怎么办?”刘少奇说:“我国农村中的剥削阶级一类是地主, 一类是富农。我们所说的富农和苏联的富农还不完全一样,他们还是参加劳 动的。因而我们对地主的办法是没收他们的全部财产,对富农则是没收他们 的大部分财产,中国人多,地主富农加起来有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所以不 宜集中,就地监督劳动,争取把他们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个工作我 们已经通过土改革命完成了。下一步的工作是通过组织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 互助合作,逐步成为全民所有制的企业,最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斯大林对这个问题没有意见,只是问道:“你们准备用多长时间完成这
个工作?”刘少奇说:“十五年。”斯大林说:“我看可以。我过去对中国 革命的一些看法不大妥当,给你们造成了一些困难。你们完全可以在马列主 义指导下大胆实践,我是希望学生超过先生的,以后你们还可以用你们的经 验多多帮助亚洲其他国家的同志嘛。”刘少奇说:“是的,毛泽东同志也很 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派韦国清同志帮助越南同志制订奠边府战役计划。” 斯大林说:“那很好嘛。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 量,现在我们苏联已不再是一支孤零零的突击队了。”
会谈结束后,斯大林举行宴会招待代表团。席间人们谈笑风生,只有饶
漱石寡言少语,不时以阴冷的目光望望刘少奇。不知为什么,斯大林对其他 中国党代表团成员都很热情,唯独对自己淡淡的,联想到自己即将被从华东 局第一书记调任中央组织部长,很不高兴。
刘少奇结束对苏联的访问回国后,处理了一些公文,不觉就到了 1952 年年底。这时中共中央正在讨论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 议》。这个决议,原来作为草案已于去年 12 月下发给党内。劳动互助组织在 老解放区的农村中已有较大发展。例如山西平顺县西沟村的著名劳动模范李 顺达,早在 1943 年就在西沟带头办起了互助组,1951 年他又在西沟互助组 的基础上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参加初级合作社的农民把自己的土地和生 产资料折股入社,由合作社组织全社社员进行生产,劳动量折合成工分,年 终按工分领取报酬,另外,合作社也对农民的股份给以一定的红利。
但是,在老解放区农村,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 的互助组织发生涣散现象,出现了两极分化。面对这种情况,党内意见不一。 中共中央于 1951 年 9 月召开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农业生产互 助合作的决议》。《决议》认为,组织起来,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组织是中国 四亿农民的必由之路,只有发展劳动互助组织,并使其不断地从初级阶段逐 渐向公有制的高级阶段发展,才能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使贫困农 民增加生产,走上富裕之路,也才能使国家得到更多的粮食和原料,也才能 巩固工农联盟。
在这个《决议》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有领导地大规模地发展劳动互助组, 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有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各地党 委按照《决议》的指示,在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时,注意积极发展、稳步 前进和自愿互利,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经过一年多的试验,证 明这个《决议》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中共中央乃于 1953 年 2 月对这个《决 议》草案进行了讨论和修改,通过后正式公布。
1953 年夏天在粮食供应方面出现的严峻情况大大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 步伐。1953 年是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 快,城镇人口和工矿区人口大量增加。工业化的发展又加大了对原料(棉花、 油料等)的需求,这样,一些适于种植原料作物的地区大大增加了种植面积, 专门或主要种植原料作物的农户大量增加。这样一来,国家对商品粮的需要 量大为增加,而当时小农经济的农业无论是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还是在提 高粮食的商品率方面都是能力有限,粮食供应不足。这种情况又反过来导致 小农存粮惜售,粮商粮贩乘机大量收购粮食,囤积居奇。1953 年 9 月 4 日, 北京粮商在几小时内把北京粮市上的粮食抢购一空,待机牟取暴利。
一个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严肃地摆在中共中央的面前:如何保证国家
对商品粮的需要。中央主持财经工作的陈云说:“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 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 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两个中间选一个,都是危 险家伙。现在的问题是要确实把粮食买到,如果办法不可行,落空了,我可 以肯定地讲,粮食市场一定要混乱。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怎么办,经过反复的讨论,中共中央认为在目前及相当长一个时期内,
要保证国家对商品粮的需要量,只能采取统购统销的办法,即国家统一收购 农民的粮食,统一按定量对城镇、工矿人口及需要供应商品粮的农民、牧民、 猎民实行粮食配给供应,禁止粮商、粮贩收购粮食和擅自经营粮食。这是中 国历史上旷古未有的措施,是何等的大事,1953 年国庆之夜,中共中央还在 天安门城楼里讨论这个问题,当晚中共中央拍板定案,在全国实行粮食的统 购统销。
在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党委会同政府部门,派出无数支工作队,分 工包干,深入每户农户家中,逐户核定产量,动员交售余粮。当时全国有农 户一亿户,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由于党的威望,由于在土改中党和农民形 成的亲密关系,也由于工作队员们作了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说服工作,加 之在统购中充分照顾了农民的合理利益,所以 1953 年秋冬的统购工作进行得 比较顺利。
但是,这时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全国农户有一亿,如果每年逐户核 定产量,动员售粮,工作将是非常繁难的。为了保证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
有必要把太多的小辫子梳成较少的大辫子,也就是说要把一亿农户组织成为 若干万个农业合作社。
这样一来,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将要大大加快才行。另外,只有把小农经 济逐步改造成使用机器生产的大农业,才能更快地发展农业生产。这两方面 的客观要求加起来的结果是,从 1953 年底开始,全国出现了农业合作化的高 潮。
1953 年 12 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 决议》。《决议》把农业增产和共同富裕的希望寄托在合作化上,《决议》 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上。为了加强对农业合作化运动 的领导,中共中央成立了以邓子恢为部长的农村工作部。在加快发展农业互 助合作组织的同时,党也特别强调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是农业生产。
据 1954 年底的统计,互助组由 1951 年底的四百九十万个增加到一千万 个,初级农业社由 1951 年的三百多个增加到四十八万个,参加农业互肋合作 组织的农户有七千万户,在全国农户总数中的比重由原来的 19。2%增加到 60
%。在产量方面,互助组优于单干,合作社优于互助组,80%的合作社增产 增收。
1955 年春,全国初级社发展到六十七万个,经过整理,巩固了六十五万 个,合作化运动稳步前进。
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在加快
进行。1953 年 6 月,中共中央两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改造资本主义 工业的问题。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中,资本主义经济也经历了改造和改组, 国家通过统购包销、加工订货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使私营企业的大多数 都同社会主义经济加强了联系和合作。私营企业从统购包销,加工订货的低 级国家资本主义到公私合营的高级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对私营工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共中央政治局经过讨论后,确定了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 业,决定对私营商业也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方针。
1954 年 1 月,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关于有步骤地将有十个以上工
人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国家对私营资本主 义工业的改造开始转入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 公私合营企业中,公方占有相当股权,公方代表居于企业的领导地位,企业 利润划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大块,这就是 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的办法。这样一来,资方红利只占企业利润的一小 部分,大部分利润归国家和工人所有,这就使这些公私合营企业具有了不同 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当时中国的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是一些设备陈旧简陋生产率很低的小厂、 小作坊,再加上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等原因,原料、市场都受到限制,继续 经营甚为困难,便纷纷出动要求实行公私合营。国家当时正在开始执行第一 个五年计划,不可能抽出那么多资金和干部投入这么多私营小企业。但这些 小企业一再要求实行公私合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54 年 12 月,中共中 央提出统筹兼顾、归口安排按行业改造的方针,对这些小企业实行了公私合 营。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先是组织手工业者组成手工业生产合作小 组,再组织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逐步实行社会主
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全面展开后,对手工业的改造也加快了速度。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题。
且说 1952 年年底,刘少奇从苏联回国后,斯大林给毛泽东送来了一袋机 密材料。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第三十一回 王近山秦基伟大战五圣山 邱少云黄继光献身上甘岭
话说饶漱石在莫斯科担心东窗事发,心里惴惴不安。刘少奇瞅出他心中 有鬼,一想到今后就要同这个人在一起共事,不禁有些担心,再加上前段时 间一大批地方诸候纷纷上调中央工作,着实费了一番工夫,宴会上显得力不 胜酒。宴会后斯大林就派人送他到索契海滨休养去了。
刘少奇走后,斯大林把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找来,摒走房间里的警卫秘书, 然后才问道:“那一口袋材料送走了吗?”莫洛托夫说:“您放心,我是以 最高机密的方式委托一位局长亲自送给毛泽东同志的。”斯大林点点头说: “好。毛泽东由于我们历史上对中国问题的一些失误,对我们是有意见的, 现在我们要尽量同他搞好关系,我想,毛泽东同志对我们这个举动会满意 的。”莫洛托夫说:“是的,我同意您的看法,他肯定会感激我们的。”
那么,这些材料到底是什么材料呢?由于事关机密,外人一概不知。连 刘少奇、周恩来都不知道,毛泽东身边的卫士们当然更不知道。他们只是发 现,毛泽东接到这份材料后,一连几天都没有睡好觉。李银桥不敢问其中的 原因,只是劝毛泽东好好休息一下。毛泽东忽然坐起身说:“银桥,中央如 果有人要推翻我,你怎么办?”李银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跟主席走!” 毛泽东又紧问一句:“我回井冈山打游击,你也去吗?你还能吃得那个苦 吗?”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