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有方法-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每三个月对员工做一个调查,了解员工更倾向于哪家供应商;
(3) 让员工喜欢的供应商提供午饭,另一家提供晚饭。
吃午饭的人数大大超过晚饭,所以两家供应商都非常希望供应午饭。供应商清楚地知道还有另一家竞争对手,而做出判断的是吃饭的员工。为了更大的利润,供应商必须在合理的利润空间中提供最能让员工更加满意的饭菜。于是可以看到供应商请人为员工打汤、做随机调查、逢年过节提供特别食物等等。
行政部只是设立了一套规则,却有非常好的收效。这就是制度完美的力量。
真—细—美,这是制度不断完善的一般路径。创业者需要沿着这一路径,从粗到细、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把企业打造成为一架自行运转的机器。只有这样,创业者才能从日常事务中脱身而出,得以专注思考战略,带领企业拓展、提高。
创业者留人三法
人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不仅仅是员工,创业企业需要的各种资源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资金投入的决策者是人,客户订单的决策者是人,合作达成的决策者是人,受聘选择的决策者是人……无论是股东、客户、合作伙伴还是员工,创业就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令创业者苦恼的是底子薄、实力弱,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我们研究的成功创业者的留人之道,几乎都可以概括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三大方法。
情感留人是基础
创业者“揭竿而起”时,事业还只是脑海中的蓝图,待遇自然比不上大公司,能吸引人才“屈就”的只有创业者自己。能否用自己的理想引领别人的理想,能否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别人的激情,是创业者必须经历的考验。
创业者的为人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核心团队的凝聚,情感留人是首要因素。在我们研究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感受——无论创业者是外向还是内向,无论他们是否善于表达,我们都会感受到他们的说服力。这种说服力体现的形式可能不同,有的是非常诚恳的态度,有的是超凡脱俗的气质,有的是一针见血的分析,有的是百折不挠的执著,有的是热忱友好的性格,有的是逻辑严谨的理智……但无论形式如何,他们都由此传递出对事业的信仰和达到目标的信心。这种激情如此强烈,你可能不赞同但你愿意提供帮助,这就是创业者的魅力。
这只是情感留人的“第一印象”。创业都有一个过程,团队每天摸爬滚打在一起,一起抛洒汗水、一起承受压力,创业者的为人在一次次挑战中将不断被验证。所以能最后拉出一支队伍来的,毋庸置疑一定是基于相互间的信任。所以说情感留人没有技巧,任何技巧只是一时的,真正持久的只能是人的本质。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商道即人道,做事先做人”的道理所在。
'87'第87节:创业者留人三法(2)
曾听一位原来当过厂长的国家部委领导讲过一件小事。厂里有一位女工结婚,跑到厂部请他当证婚人,他答应说一定去,但可能不会留多久,因为工作排得非常满。婚礼那天,正是厂委开会的日子,他中途请假去证婚。几位厂委领导很奇怪,为最一线的女工婚礼休会是否有必要。他郑重地请大家体会一下,一个大厂普通的一线女工,她提出这个请求需要多大勇气?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任和希望?然后,他恳请与会同志们暂短休会,相信婚礼来宾会理解他尽快返回会场的重要性。这位女工此后的表现,以及厂里此后的氛围,大家可想而知。
信任对于团队“神经末梢”的影响尚且如此,对团队核心的影响就更加深刻而久远。
创业“奇人”史玉柱能在惨败后东山再起,团队的因素公认是第一位的。这是怎样一个团队?由史玉柱“珠峰事件”可见一斑。面对巨人大厦的失败,史玉柱打定主意做脑白金。工作计划布置完后,因为报批等工作,一直忙碌的史玉柱有了一个月的空余时间。他决定去他一直很想去的地方——珠穆朗玛峰。
“我们从登山大本营,从5300米的地方往上登的时候,实际上那个地方规定是不准随便上的,要上的话就必须要雇当地的导游,因为上面很危险。但是雇一个导游要800块钱,我们想省800块钱,因为当时我们的经济情况不好,就没雇导游,我们4个人就那么上去了。
上去之后果然在冰川里面迷路了,背去的氧气也吸光了,那时候是认为自己回不来了,我就跟其他三个人说,你们回去吧。我的体力已经耗光了,又缺氧,连一步路都走不动了,如果走一步一定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才能走下一步。
后来觉得要天黑了,只要天黑肯定要冻死的,零下二三十度吧。我让他们走,但他们不愿意走。
还好,我们其中一个随行的后来找到路了,然后他们把我拖着,沿途自己咬牙就爬到路上。到路上就简单了,尽管是很窄的一条路,但是有路就好办了,因为那个路都是下坡,就是机械地走,最终就走下来了。”
就是这一批死都要死在一起的干将,凤凰涅槃,打造了脑白金传奇。我们案例研究的一位同仁曾感慨,这样一个团队,无论他们做什么都会成功的,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无论是当初做巨人集团成功的时候,还是中间失败,直到后来脑白金的成功,这支队伍一直都跟随着史玉柱。“很少有被挖走的,总部肯定一个都没有。”史玉柱总结的原因很简单,“我觉得还是大家志同道合,大家还是觉得,我们这些人凑在一起还是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另外一个我对他们还算真诚。就是不骗他们”。
待遇留人是态度
情感是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建立并深化的。待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测试”。待遇不仅仅是薪水、福利等物质条件,还包括岗位、权限,甚至态度。创业者能不能真正做到分享,做到尊重,待遇是显而易见的“风向标”。
创业企业物质条件一般来讲并不丰富。越是如此,稀缺资源的分配越能彰显出创业者的真实思想。
3M公司有名的“15%规则”就是允许每个技术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可用15%的时间来“干私活”——即搞个人感兴趣的工作方案,不管这些方案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
不仅是时间上的分配,还有一系列的待遇支持和激励:谁有新主意,他可以在公司任何一个分部求助资金,新产品搞出来了,不仅是薪金,还包括晋升等激励。一个员工开始创新时是一位基层工程师,当他创造的产品进入市场,他就变成了一位产品工程师;当产品销售额达到100万美元,他的职称、薪金都变了;当销售额达到2000万美元时,他已成了“产品系列工程经理”;在达到5000万美元时,就会成立一个独立产品部门,他也成了部门的开发经理了。
[案例来源:网络,作者:于保平]
创业企业可能没有如此充裕的时间和资金,但创业企业的成长空间给予创业者很多待遇资源——职位、股权、期权等等。而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奖金额度虽然不大,却越发显出“含金量”,恰恰比大公司作同样安排更有效果。创业者可视实际情况应用。
'88'第88节:“玄妙”的文化(1)
值得一提的小技巧是,同样是奖金,但更好的方法不是现金直接发放,如果相应的换成西藏旅游或海外培训效果更好。现金花过就忘了,而一次特殊的经历可以让人回味绵长,甚至终生难忘——正如创业本身。
事业留人是根本
事业留人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团队与创业者有共同的理想,也就是相同的事业追求;二是他们相信创业者能够带领他们实现理想;三是创业者能够给他们发展的空间。
有共同的事业追求,团队才会汇聚在创业者旗下。如果在创业过程中,人才发现与创业者追求的事业并不一致,他们终将选择离开。如果他们发现虽然追求一致,但创业者并没能力带领大家实现,他们同样会另选他途;即使前两个层面都满足,但人才如果不能分享成功——事业在发展,而他们在原地踏步,那么他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承认自己能力不足,而另选他途;要么认为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离开。所以共同的事业是形成团队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三种留人方法不是也不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不用情感留人,员工就不会相信能够得到公正的待遇,分享事业的成功;不用待遇留人,员工也不会相信情感的真诚,不会相信自己可以分享事业;不用事业留人,员工即使建立了情感、得到了待遇,终将离开去追求自己的事业。
因此,创业者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全面吸引人才、建设团队,缺一不可。
“玄妙”的文化
管理学家麦金斯认为,企业文化要完成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 给企业成员一种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一份共同愿景;
(2) 使企业成员拥有一种更自发自觉的责任感;
(3) 提供一种企业社会系统的稳定感;
(4) 提供给企业成员行动的基本方向。
美国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约翰·科特教授与其研究小组,用了11年时间,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证明:
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因素特征(消费者、股东、员工)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
指标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
总收入平均增长率682%166%
员工增长282%36%
公司股票价格901%74%
公司净收入756%1%
所以不难理解,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看不见的方针,是内在的推进器。它不是挂在墙上的制度,而是发自企业每个成员内心的愿望和责任;它是企业每个人行动的准则。这种文化的力量,能把人团结起来,凝聚在一起,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使企业的日常生活充满目的和意义。
因此,有学者论断:21世纪最有效的竞争者,应该是学会如何使用共享价值观来驱使员工情感动力的组织。而企业最高层面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家如果对企业文化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要想在事业上大展宏图几乎是不可能的。
文化不是创业奢侈品
很多创业者,甚至研究者认为,文化是企业高速成长、成熟时需要关注的课题。在初创期,没有精力,也没必要考虑。企业文化是创业者的奢侈品吗?其实恰恰相反。
一方面,文化不是临时打造出来的,而是一点一滴沉淀出来的。大凡那种企业发展到规模庞大得不得不解决文化问题时,才通过培训、口号、制度、宣传等大投入试图建立文化的做法,是舍本逐末、事倍功半的做法。常常花了很大力气却收效甚微,其原因就在于:企业文化已经形成,这与事前有没有提炼、认没认识到无关。
另一方面,创业之初易于形成文化,而且影响深远,如果当时不能有意识地树立优秀文化,企业就会滋生不良甚至有害文化。所以创业之初不仅有文化,而且要重视文化。
一家著名企业老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反思过忽略文化的教训。当企业形成规模后,一次,他无意中听自己的秘书说,下级向他汇报工作时,总喜欢先问一下秘书,“老总今天的心情怎么样”。这说明老总之前的行为和反应给下属留下了如此印象——老总个人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对下属的态度。不知不觉中,这种个人习惯已经形成了企业的文化,而且是非常有害的文化。
'89'第89节:“玄妙”的文化(2)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异军突起的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本人很讨厌组织内部的官僚主义,因此公司从创业初就形成了这样的文化,上下级之间只准“向下经营”,不准“向上经营”。领导看员工是关心,员工回头看领导是行贿;过年领导可以给部下拜年,只要部下去了领导家就不正常,有问题;只准上级请下级,不准下级请上级。牛根生说一起与同事出去吃饭他花钱最多,因为他的“官”最大。
这就像父母教育儿女,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就会得到好的结果。父母教育孩子不应该骂人,而自己却出口成“脏”;父母因为孩子打架而暴打他们一顿都肯定事与愿违。创业者也是如此,企业形成什么样的文化,都深深打着创业者的“烙印”。创业者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你想起一个企业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它的创始人。他们常常是企业人格的具象、企业文化的代言。华为任正非、海尔张瑞敏、联想柳传志、搜狐张朝阳、分众江南春……无一不是如此。
正如张瑞敏总结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要想创业快速、健康发展,创业者必须绷紧企业文化这根“弦”。
心理学实验与创业“词根”
创业企业如何树立企业文化?与大企业不同,创业企业没能力也不需要花费过多精力进行文化建设,同样可以取得良好效果。重要的是要有这个意识。
一个经典心理学实验可以为我们揭示这一点。
从实验可以看出,周围人一致的取向可以对一个“新”人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企业就像一部电梯,她的文化深刻影响着每一个加入者。而墙上的规章制度,管理者的耳提面命,都只有体认在企业多数人的行为和内心中,才能真正发挥出这种“熔炉”般的锻造力量。
因此,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就要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企业的理想和价值是什么?企业与其他公司的区别是什么?创业者要努力用三四个词来描述。例如索尼(SONY)的“先驱精神”,惠普(HP)的“尊重个人价值”,IBM的“IBM就是服务”,耐克(NIKE)的“真正运动家性能”等等。不要以为这些大公司是成为巨头后才提出这些伟大理念的,其实索尼、惠普等公司在初创时就定下了自己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