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告诉我,有没有仔细想?”一边拿过作业本,妈妈一边和气地问。
“没有。”
“那好,你没想不代表你不会做,上次那么难的题都做出来了,这道题也一定能做出来。”这样,小英又重新拿起作业本认真思考起来,最后她果然做出来了。
于是,妈妈就对她说:“你看,这题并不难,你觉得难是因为你怕它,以后遇上什么样的难题都不要怕,肯定能做出来。”她听话地点点头。
经过这件事后,小英比以前自信多了,成绩也比以前有所提高。
中等生之所以表现不出色,很大一方面原因是自我感觉差,对自己信心不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其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中等生更多信心,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学习,面对困难。
细节2 满足现状是中等生落后的主因
中等生之所以长期居于中游,满足现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许多中等生看来,优等生肩负着为班级争光的“艰巨重任”,学习障碍生为了应付各方的指责而疲于追赶,只有他们无忧无虑,过得好不自在。
满足现状、安于原地踏步,这是部分中等生的共同特征。
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小田一直是老师眼里毫不起眼的学生。学习上不好不坏,平时表现不温不火,有时候一个星期老师都提问不到他一次。班里这样那样的文体活动都跟他不沾边儿。
慢慢地,小田就适应了这种清静自在的状态。每次考完试,如果成绩稍有起色,他就会向家长炫耀一番:“班上的某某一直是尖子生,我比她还考得好呢!”万一考砸了,他就顺势找一个比自己差的同学安慰自己:“某某还不如我呢!”
可上可下,可好可坏,小田在学习上越来越自由散漫,也越来越没有兴趣了。
目前,像小田这样的中等生不在少数。综观这些中等生满足现状的成因,无外乎有以下三种。
一种是像小田这样,老师不注意,自己不努力,自生自灭型。
另一种是屡战屡败型。这些中等生刚开始并不甘心身居中游,于是刻苦努力。然而,因为在学习上不得法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他们拼尽全力依然看不到一丝效果,一而再地遭遇挫折,使他们信心全无,只好甘居中游。这其中还包括中等生虽然屡次表现出色,却得不到老师应有的肯定,因而积极性大受打击,只好选择放弃努力。
还有一种就是优越松散型的。这类中等生的家境、社会条件比别的同学优越许多,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的影响,这些孩子认为依仗家人、亲属的优越地位,无须努力照样可以进入好的学校,或者说有一个不错的未来。他们没有一种追求上进的压力,因此,就会表现得懈怠松散、不求上进。
不论出于怎样的原因,中等生满足现状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及时引导孩子,摆脱这种满足现状的思维,那么不仅孩子很难进入优等生的行列,恐怕将来连中等生的水平都难以保持。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多从正面激励,让中等生尝到努力的甜头
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只有让中等生明白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绩,就会有好的结果,那么他一定会选择努力上进。当他尝到了努力的甜头,就不会再甘于默默无闻了。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5)
小翟是个性格内向的女生,平日总是不声不响,似乎一切都不出色。小翟的妈妈从家长会上得知了孩子的情况,与班主任秦老师达成了协议,决定共同来帮助她。秦老师发现小翟特别细心,于是就安排她担任班级的卫生监督员。
结果,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她这位卫生监督员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每天教室里都是窗明几净。秦老师趁机在班上大力表扬她,号召大家向她学习,于是小翟成为大家心中的好榜样。
从此,她各方面活动也都积极起来,如今已经成为班里的优等生了。
其实,每个中等生都渴望有优秀的表现,渴望成为好孩子,只是我们给予他们的机会不够多罢了。只要我们给他们各种相应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次任务中产生相应的角色意识,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他们和优等生一样优秀!
方法二:要帮助中等生确立奋斗目标
中等生陶醉于眼前的成绩,习惯于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缺少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只有帮助中等生确定了恰当的奋斗目标,才会激发出强大的动力,克服眼前的困难,竭尽全力去实现目标。
自从上了小学,小强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中游水平。他不仅一点儿都不紧张,而且对这种状态十分满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针对小强的这一状况,爸爸没少费口舌,但效果甚微。
后来,转机出现了。那是在小强六年级刚开始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后,小强问爸爸:“老师让我们制订一个升学目标,老爸,你能帮我咨询一下吗?”
“好啊。”爸爸满口答应下来。经过调查,一周后爸爸告诉小强:“就他目前的学习水平想报考重点中学是不太现实的。而到二类初中去就读,能考上重点高中的概率很低,仅有5%的学生能被重点高中录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怎么会这样?”小强一下子受了震动。回想自己平时学习漫不经心的情景,他大有悔不当初之感。看见孩子的思想上有了波动,爸爸趁热打铁,做起了儿子的思想工作:“告诉爸爸,你将来的理想是什么?”
“当然是考上大学,做国家的栋梁呀!”小强的回答一点都不含糊。
“得了吧!”爸爸故意装着很诧异:“就你那种甘居中游的学习态度……”
儿子被噎得哑口无言,沉思了一会儿,才迟疑道:“如果我现在开始努力,还晚不晚?”
“只要你肯努力,现在还不晚。”爸爸积极地鼓励着小强。
“好,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儿子斩钉截铁地说道。
理想有了,目标清晰了,小强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课余时间,小强不再去踢球、玩电子游戏,而是坐下来看会儿书,听会儿英语磁带。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强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与原来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老师在期末评语中写道:“经过一年的观察,我越发感到在你的身上存在着优等生的潜能,只要你下学期提高标准,再努一把力,一定会成为学校的优秀生。老师相信你!”
得到这样的评语后,小强备受鼓舞。在新学期的全市统一考试中,小强的成绩进入了年级的前5名之列。现在,小强又有了一句新的口头禅:“学习的感觉真好!”
方法三:用适当的方法刺激、启迪中等生
对于那些优越松散型学生,家长不妨对他们施加一些心理压力。家长可以有意降低他的优越条件,或者让他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一件事情,明确告诉他如果完不成就会受到哪些处罚,以此来刺激调动其做事的主动性、独立性。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6)
此外,我们还可以多讲一些自强自立的伟人故事,尤其是一些出身贫寒的英雄人物。联系伟人当年学习生活的艰辛和孩子眼前生活条件的优越,激励孩子珍惜学习的机会,做出比前人更大的成绩。
根据实际需要,家长还可以在教育方法上采用适当的刺激启迪法。有时,我们不妨“挖苦”他们几句。因为绝大多数的中等生智商较高,只是陶醉于眼前过于舒适的玩乐,缺乏一种清醒的认识。而家长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些语气很重的话点醒这些孩子,让他们惊醒过来。
事实证明,适当刺激中等生的自尊心,可以使其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在好胜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反而可能选择奋起直追。
不过,家长一定要注意刺激的时机、方法和语气,要从实际出发,刺激的分寸也一定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总之,我们既要让孩子明白这是一种善意的引导而并非侮辱、诽谤,又要达到启迪孩子认清现状、奋发向上的目的。
细节3 中等生最缺乏的是竞争意识
中等生大多有一个显著的心理特征,就是缺乏竞争意识。
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不坏,中等生成了班级里默默无闻的一个群体。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努力学习,更不意味着他们的智商低,只能长期徘徊在中等生的行列。
小敏是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她性格文静,在大人眼里从小就是规规矩矩的乖女孩。然而自从进入学校以后,这种规矩却成了小敏的一种弱势。
典型的表现就在于小敏缺乏刻苦学习、力争上游的意识。这样一来,她的学习成绩自然平常。然而让父母更担忧的是,小敏总是缺少一种面对困难的勇气。平常做作业,一遇到难题,她不是先自己想办法,而是先哭着闹着找妈妈解决。
有一次,学校举行数学竞赛,老师请同学们自愿报名。看到有的同学报名,小敏非常想参加,但她又觉得复习太累,而且也怕考得不好,自己会非常难堪。
犹豫不决之中,她还是选择了放弃。但事情过后,她又特别后悔。看到几位同学在竞赛中拿了奖状回来,她羡慕得不得了,但也只能把这种羡慕暗暗地藏在心里。
因为感觉自己成绩不好、表现也不突出,小敏越来越沉默寡言,她不想学习,一遇到比赛就远远地躲起来。就连学校的体育比赛中,都从来没有小敏的影子。
对于她的表现,小敏的父母非常担心:照这样下去,小敏将来长大了可能很难自立,更别说要应对来自社会的各种激烈竞争。
在学校里,像小敏这样的中等生不在少数。他们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敢去面对竞争,即使面对竞争又总是想赢怕输、患得患失。这种心理上的弱势,又促使他们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当然也就很难使自己的面貌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当今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正日益激烈。让孩子学会竞争,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不仅如此,良好的竞争意识,还可以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竞争,孩子增强了参与意识,在与人竞争中,他可以学会协作、与人相处,而且可以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有利。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发展孩子的个性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竞争能力是与其个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孩子也不例外。作为家长,我们应从其本身的需求、兴趣出发,在让孩子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上,着力培养几种特殊的才能和本领。事实证明,个性越是突出的孩子,其自身蕴涵的竞争能力往往越强。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7)
小军是北京市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因为不爱说话,从一年级开始,他在班里一直是个不起眼的中等生。
有一天,爸爸在小军看电视时,发现他对一个围棋节目十分感兴趣。爸爸想小军个性内敛,不喜欢交际,但他做事很有条理,观察细致,譬如他能轻易地发现几幅相似拼图中的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小军耐心很好,又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爸爸觉得小军在下围棋上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于是,爸爸就在小军生日那天特意送了一副围棋给他。结果,小军喜出望外,竟一下子迷上了围棋。只要完成了作业,小军就缠着爸爸下围棋。为了提高棋艺,小军还让爸爸买来专门的书,没事就坐下来看个没完。小军的棋艺进步很快,竟成了班里首屈一指的围棋高手。从来都不引人注目的小军一下成了同学们心中的“英雄”,小军甭提多高兴了。
爸爸又趁机引导他学好数学,多做科学实验等,一步步把小军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作为家长一定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比如:喜欢说话的孩子就适宜发展声乐,喜欢艺术的就可以学书法,喜欢模仿的可以学表演,喜欢运动的可以学武术等。只要有利于促进孩子成长的个性,我们就应该极力提倡,全力发展。
方法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事实证明,过于听话的中等生对他的成长未必有利,因为这样的孩子对问题缺乏个性见解,对压力无力抗争。出于对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迎接各种挑战。平时没事时,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去,感受生活,体验竞争。事实证明,能够自理、自主、自律、自信的孩子,其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往往强于别的孩子。
方法三:鼓励孩子相信自己
中等生缺乏竞争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自信。毫无疑问,一个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孩子,也就失去了和其他孩子竞争的能力。这就好比一个战士还没有上战场就已经缴枪投降了。也许是长久的努力看不到一点点成效,许多中等生总是觉得自己天生就能力不济,使他们丧失了参与竞争的勇气,当然也就无法从竞争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对于不自信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帮助孩子找出失利的原因和正确的途径;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非,从而决定自己“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在平常学习时,家长要帮助中等生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种任务、实现某个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就是一个自我激励、自我竞争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相信自己,战胜内心的怯懦,才能一次次地突破自我。
方法四:端正竞争的态度
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竞争不是狭隘的、自私的,竞争者应具有广阔的胸怀,正确看待超越和反超越。
与此同时,竞争不是阴险和狡诈、暗中算计别人,而应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实力取胜。而在竞争中,又不乏各种形式的协作,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单枪匹马的拼搏是不会成功的。即使一次两次能够侥幸得逞,这种成功也是脆弱的、不能持久的。
在竞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还相对较弱,而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影响,很可能会在竞争中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