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那就写上‘无’吧。”说这话的时候,王老师的心里不禁一痛。
调查的结果很快出来了,令他们震惊的是,有86%的同学没有自己的愿望,75%的同学竟然不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了解自己不足的同学却占到了98%!几位老师还发现:成绩越靠前的同学,大都对自己的优势非常了解,而成绩中等和不好的学生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长处,却将自己的缺点挖掘得很透彻:上课不专心、马虎、成绩不好、不认真、写作业拖拉、上进心不强等,应有尽有!
作为家长,不知道你看了这个案例有什么想法?
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毫无疑问,作为父母和老师,大家都是非常爱孩子的,然而我们所使用的方式却是最严厉的。只要孩子在任何一个方面表现得稍微不尽如人意,我们就要大加苛责。以学习成绩为例,那些中等生所面临的种种压力我们是有目共睹的。长久以来,我们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那就是他们身上的缺点太多,优点太少。
这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偏见!
有人分别对25对美国夫妇和25对中国夫妇做过一个调查问卷,让他们分别用10句话评价自己的孩子。结果发现:25对美国夫妇的10句评语中,平均有8。3句是孩子的优点,只有1句是孩子的缺点,还有0。7句是中性的。而25对中国夫妇的10句评语中,表扬孩子优点的只占3句,中性的占到了2。6句,指出孩子缺点的竟占到了4。4句!
同样是面对孩子,中国人看到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而美国人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点。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第二章 激励中等生,家长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也许我们会说,孩子真的没有那么多的优点。或者也许看到了,但我们觉得那些优点是应该的,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我们有所不知,我们的哪怕一点点的积极评价对孩子们都是那么的重要!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是压抑的,他们心中那一无是处的自我形象,只能让他们自卑,看不起自己。
因此,要激励中等生,我们应该先从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入手,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在内心里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不要拘泥于一种眼光看孩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尤其是对中等生而言,他学习上的缺点往往会掩盖了其他方面的优点。如果我们总是用成绩的优劣或者某种固定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就很难发现孩子身上潜藏的优点。
因此,家长要学会用一种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接受孩子,也许你会在不经意中发现,原来孩子身上还有那么多你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优点呢!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爱因斯坦就特别喜欢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有一次,爱因斯坦随父母在依萨尔河岸野餐。这时一位亲戚说道:“小爱因斯坦很严肃,当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乐时,他却独自坐着看湖的对岸。”
“他是沉静的,因为他在思索。等着吧,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位教授!”爱因斯坦的母亲当即表示反对,并极力为自己的孩子辩护。
教授!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聪敏的人才有可能得到这个荣誉的称号,这个连话都说不好的笨孩子能成为一个教授吗?那位亲戚感到不可思议,但很快也理解了爱因斯坦母亲的心情。
在上小学和中学时,爱因斯坦的功课都很平常,只有数学成绩稍好一点。由于他举止缓慢,又不活泼,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他的拉丁文老师甚至对他十分厌恶。
后来,是麦克斯发现了爱因斯坦的天才。作为他的“启蒙老师”,麦克斯总是借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看完后就和他讨论。麦克斯点燃了爱因斯坦自学兴趣的火花。在他的引导下,爱因斯坦13岁时就已自学微积分了。很快,小爱因斯坦的数学程度就超过了正读大学的麦克斯!
然而,麦克斯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试着把一些哲学书籍借给爱因斯坦阅读。结果,13岁的他竟能看懂康德的《纯理性批判》。这是一本对许多成人来说都枯燥艰深的书。
此时的麦克斯,已经确认自己发现了一个神童,他断言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或哲学家,将从爱因斯坦身上成长起来。”
每一个中等生身上都有许多宝贵的优点,只是我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罢了。从现在开始摘下我们的“有色眼镜”吧!谁能保证你眼前的这个中等生,不会是明天的“爱因斯坦”呢?
方法二: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成长快与慢、高与低,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对中等生来说,他们本来就处于班级里的中间层次,可能上也可能下。这时候,父母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孩子的行与不行,就取决于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是看他的优点还是看他的缺点;是不断地鼓励他还是不停地敲打他。
事实证明,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只有当父母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出奇迹。
第二章 激励中等生,家长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有一次,小菲在哥哥新发的作文本上胡写乱画,整整划拉了4大页,全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文字”,但并不成句。妈妈回来了,小菲兴致勃勃地把本子递给妈妈说:“看,这是我写的作文!”
一看挺好的本子给弄成这样,妈妈当时就气不打一处来,正想说孩子几句,忽然又一想:这是孩子对学习写字的兴趣呀。于是,妈妈马上对小菲说:“真的,这是你写的吗?”
面对这样一篇恐怕全世界任何人都读不懂的作文,她表扬了小菲,并且又给她买了个新本子,鼓励她多认字、多写字。
从此,小菲就喜欢上了作文。
方法三:指出孩子的优点一定要具体
有些父母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总是千篇一律地用“你真棒”一句话带过。事实上,这种公式化的评价孩子已经听得太多,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尤其是对于一些优点不明显的孩子来说,父母更应特别指出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对到底什么才是好行为就会越清楚。
比如,家长对一个成绩中等的孩子这样夸赞道:“孩子,你不要以为自己成绩一般,就自暴自弃。其实你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我发现你的组织能力很强。你的同伴们都愿意到咱们家来找你玩,而且我发现他们很乐意听从你的意见和安排。”
像这位家长具体指出孩子的优点,而且举出了实际例子,这显然很容易让孩子信服。父母指出的孩子的优点越具体,孩子以后在行动中的取向就越明确。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信心,而且还更容易帮助孩子在以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细节10 给中等生足够的理解和信任
前几年有一句话在各行各业说得很响:“理解万岁。”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因为人世间有太多的猜疑与误解。因此,能够处处得到别人理解的人是幸福的,而能够处处理解他人的人是高尚的。遗憾的是,这两种人在现实中都为数不多。
对于中等生来说,他们最不能理解、也最难接受的一件事就是家长总是用成绩来评判他们的好坏高低。而这也是家长们最不容易绕过的一个弯子。父母无法理解同样的老师在同一间教室里授课,自己的孩子怎么会和别的孩子在成绩上有那么大的差距。因此,他们总是把成绩的不良归咎于孩子不用功、不认真、不刻苦等。事实上,孩子已经很努力、很用功了,当他们用尽全力依然成绩平平、依然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时,其内心的苦楚是可想而知的。
有一位叫小雪的中等生在网上讲述了自己的烦恼。
原来在小学时,小雪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可不知为何,小雪进入初中后,第一次考试成绩就落到了班里的第15名。平时她的学习抓得很紧,上课听讲、课后作业样样都很认真。可以说,她比小学时努力多了。但一连几次考试,她的成绩都上不来,有一次竟落到了班里的第21名!
她是多么苦闷啊!本来这样的成绩就够小雪难受的了,爸爸妈妈还一个劲儿地说她“不够用功”,又怀疑她在学校里到底在干什么。有一次,妈妈当着同学们的面说小倩比她学习认真。那一刻,她心里难受极了。
小雪多么想考一个好成绩出来,向父母证明一下自己啊!可这次期末考试她的成绩还是和以前没有太大区别。她怀着巨大的失落感拿着卷子和家长通知书回到家,她多么想得到父母的一句安慰,然而等待她的依然是爸爸妈妈极不耐烦的眼神。有时,她真的不想上学了,因为心里太累了……
第二章 激励中等生,家长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中等生成绩不理想时,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我们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就可以帮助孩子驱散心里的阴云,重树信心,再接再厉,去争取下一次更好的成绩。
当然,孩子需要我们理解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随时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给孩子足够的理解和信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快乐。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家长首先要相信孩子是真诚的
有些中等生在学习上不能表现自己,所以往往在别的方面表现得异常活泼。有些孩子本来就调皮好动,因此就难免会在班里制造一些恶作剧出来。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班上的“事端制造者”。只要出了不好的事情,同学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他们的头上,对此家长首先要做到信任孩子。
小叶就是这样。别看他平时学习成绩一般,搞恶作剧的水平却是一流。没事时,他不是往这个女生的书包里塞条毛毛虫,就是往那个男生的书包上画个笑脸。在班上,同学们知道他是个调皮鬼,都不爱跟他玩。为此妈妈没少说他,但他还是那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不过,这一次小叶却成了“冤大头”。
放学后,小叶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妈妈一看,觉得很奇怪,平时都是欢蹦乱跳的,今天是怎么了?
没等妈妈问,小叶已经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原来,今天班级展示栏里的小贴画不知被谁撕坏了。同学们不知道是谁干的,就一口咬定是小叶干的。
“可我真的没撕,他们都在冤枉我,呜呜——”小叶哭天抹泪地说。
平时小叶犯了错,总是逃跑,从不狡辩。再看看小叶哭得这么伤心,所以妈妈觉得这次小叶可能真的受了冤枉。
于是,妈妈轻轻拍拍他的头,和蔼地问道:“你想过没有,同学们为什么会冤枉你呢?”“不知道。”
“因为你平时的恶作剧给同学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出现这样的事情,大家很容易就会想到你。你不能怪同学们。这样吧,妈妈明天陪你去向老师把问题弄清楚,一定还你一个清白。”
小叶这才止住了哭泣。
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叶早早来到了学校,向老师说明了来意。
于是,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认真地问同学们:“你们有谁亲眼看到是小叶同学撕掉小贴画的吗?”同学们都说没看见。
老师又问:“既然没人看到,为什么说是小叶同学做的?”
有个男生小声说:“因为平时班里他最爱干这种事。”
老师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判断一件事情,不能仅凭简单的猜测,而要讲证据。那么谁能告诉我有没有人知道是谁真的撕掉了小贴画呢?”
班里安静了下来,另一位同学慢腾腾站了起来,说:“老师,我看到了,是三(2)班的一位同学把贴画给撕掉的。”
经过调查,小贴画果然是三(2)班的那位同学弄坏的。
真相水落石出,小叶同学获得了“清白”,他又露出了平日的笑脸。
从此以后,小叶像换了一个人,比以前懂事多了。在班里,他再也不搞恶作剧了,同学们也不再把他孤立起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叶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冤假错案”,尤其是在学校里,老师出于对优等生的重视,难免会先入为主地把怀疑的目光投向那些成绩平平、表现一般的中等生。
第二章 激励中等生,家长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先问清事情真相,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如果真是孩子做的,就应该让他知道哪里做错了,并且承认错误、及时改正。如果不是孩子做的,那就应该想尽办法帮助孩子寻找真相,使其获得足够的理解和信任。
方法二:不要拿“撒谎”的标签硬往孩子身上贴
一般情况下,孩子是比较单纯的。除非万不得已,孩子是不会主动撒谎的。因此,父母不能用成年人惯用的一些眼光来判断孩子,更不能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进步。否则的话,孩子不仅会丧失努力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从而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心理上走向自闭。
瑶瑶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尤其是英语,很少有上70分的时候。后来,瑶瑶认识了好朋友成成。成成的英语成绩很好,在她的帮助下,瑶瑶刻苦学习,英语进步很快。
有一次,瑶瑶英语考试竟然得了91分。虽然预料到成绩会有所提高,但这样的成绩还是她没有想到的。瑶瑶喜出望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为了自己的英语,妈妈不知着急过多少次。
一回到家,瑶瑶就拿着试卷让妈妈看。她以为妈妈一定会大声夸奖自己几句。不料,妈妈看了分数,却有些疑惑:“这次分数怎么这么好?不会是作弊了吧?”
“没有。”瑶瑶心里一下子变得冰凉,急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然而,无论她怎么说,妈妈都打消不了内心的怀疑。
瑶瑶感到自己委屈极了。从此,她再也打不起精神来学习英语。结果好不容易提起来的英语成绩,又一次落下去了。
瑶瑶的情况,完全是由于父母的不信任造成的。本来她可以一步步成为一名好学生,但父母的不理解、不信任极大地伤害了瑶瑶的自尊和自信,实在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