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霍英东全传 >

第37部分

霍英东全传-第37部分

小说: 霍英东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由于中山县委书记对该项目鼎力支持,处处“开绿灯”,故扯皮的事较少。但在工地上,却完全是另外一种现象:不少工人在工地上闲聊,出工不出力,影响工程进度。这是内
地吃“大锅饭”的体制——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结果。
  霍英东虽是香港商人,但对这种消极怠工的现象,却不以为怪,因为在这之前,他对此已司空见惯。他曾对我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每年都应邀到内地参观一些公社、工厂,一些工人并不怎样干活,但见到我们来参观,就假装做一下,但后期,工人什么也不理了,我们参观,他们照样坐在工厂里不开工。工厂关起门来,外人看不到他们。但有一年,好像是1977年,国家体委一名副主任,陪我和几个国际体育名人到广东省从化温泉参观,早上9点钟,我们在广州到从化的路上,看到所有修路的工人都坐在公路上,工具放在一旁。刚刚上班开工,全部人都坐在那里不干活;更离谱的是,在内地一个火车站有一个大钟,已经坏了很久,上面写着‘待修理’的字样。但过了一段时间,仍然看到这个大钟没有动,上面仍然写着‘待修理’几个字。我们觉得很奇怪,也很不理解,坏了就修理嘛,或者换一个钟不就得了,为什么总是在‘待修理’中。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我当时有很大的感触……”
  按照霍英东的计划,宾馆自动工之日起,一年之内就落成开业。但若不改变工人施工时偷闲、懒散的习惯,就不可能按期完成工程。于是,一方面,他不得不把香港的那一套管理方法搬过来,在部分工人中试行合同制,改革工资制度,多劳多得,表现好的还能额外拿到奖金;并且还把宾馆的工程以承包方式,包给建筑工程队。而另一方面,霍英东则经常亲临工地,查质量、抓速度。即使回到香港,他也每隔两三天就电话询问工程进度和施工情况,
并且亲自审看工程日报,实行“遥控”。
  1980年11月初,霍英东再次到中山温泉宾馆工地来。那时宾馆的土建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工程负责人告诉霍英东:还有几万种设备没有运到,有些还远在国外,影响内装的进度。
  按照原订计划,12月28日是开张大喜日子,也即此时离原定开张之日不到6个星期。有人因此向霍英东建议:是否把开张日子延期。但霍英东却决定:开业宴会的请柬照印、照发,开业日期不变。
  有关中山温泉宾馆赶着开张这个问题,霍英东曾反复几次、不厌其烦地向我提及:
 “那时,很多人都担心,包括何贤、马万祺都反对,劝我不要太急,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相信能按期开张。但我还是按原计划送请柬出去,请了国家侨办的官员,请了杨尚昆、刘田夫、梁威林等省领导,请了港澳的不少知名人士。我计算过船期,对按时开张并不是完全没有把握。但那些货品运来澳门,再运到珠海拱北和中山,只有5个星期的时间,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误期。我那时这样做,可以说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 “接着,我即刻通知有关人员把在美国订购的设备、材料迅速运来,不得延误一天;船到香港,立即把物资转运到澳门,随即入关。有些来不及报关的,就申请特批,先入关再补办手续。而装修工人,也加班加点,昼夜施工,终于赶在开业前完成内装工程。为示鼓励,我还要求给工作人员多发了一个月的奖金。
 “何贤、马万祺等人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急于发请柬出去,急于开张。其实,我发请柬出去,就是要调动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的力量,有了这个,我就可以振振有辞要求一些人办事。如果货物运到内地了,但却不能按期开张,国家有责任。不然的话,近10万种货品,怎样能迅速、顺利通过海关,并且有些还是免检,后来再补办手续?
  “当然,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我当时有很大的感触,觉得我们的国家经过‘文革’之后,人心涣散,整个国家濒临瘫痪边缘。我刚才跟你说过,那几年,我到不少地方参观,看到工人都没心思干活,个个坐在那里。有一个笑话,1980年,当时的国家旅游局局长卢绪章跟我讲,他们想在万里长城建一个厕所,结果提了10年,还是没有建成。整个国家好像死了一样,转动不起来。当然,我只是个生意人,不是政治家,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但我总是想:中国人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很成功,没有一个地方是不成功的,包括美加、东南亚、新加坡、香港,但为什么在内地的情况却不一样?这主要是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件事,给人们的思想刺激一下,让他们觉悟到,只要发挥积极性,什么事都可以做好、做成功。这件事,如果到时开张不了,那没有什么,顶多我受人骂就是了,但如果成功了,意义却很大,对人的观念的改变作用很大。”
率先把酒店对外开放
新落成的中山温泉宾馆,总投资约4000万港元,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有250套客房,其中包括10栋别墅。
  为了把开幕仪式搞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霍英东请来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的网球好手,在中山举行网球比赛,并邀请他们入住新落成的温泉宾馆,成为第一批客人。



第三十六章捷足先登   兴建高级酒店(4)
 “那时候,内地的酒店是不对外开放的。”霍英东回忆说,“记得1979年,我带一个香港体育队到北京出席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回到广州时,一些朋友前来我下榻的酒店探访我,但都一一被挡在门外,冒着风雨轮候登记。不带证件者不得入内,而带证件者则除需登记名字外,还受到门卫的一番盘问,折腾了一个小时才能入内。”
  有感于此,霍英东在酒店开张前,就明确规定:酒店是开放的,任由外人前来参观。当时有人担心地说:“开放让外人进进出出,会不会出现混乱,甚至盗窃的情况?”但霍英东坚持己见:“一定要向公众开放,让他们见识见识;况且做生意,要先有人气,然后才有财气,人来多了,生意便会兴旺了。”
  温泉宾馆开张那天,来了几千人,往日沉寂的罗三妹山沸腾起来,似乎连温泉的水温也
因人气大旺骤升了几度。来宾们面对这座现代化的建筑物,且赏且评;尤其是附近的那些村民,看到一年前还荒凉的罗三妹山出现这座园林式的豪华酒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禁不住啧啧称奇。
  在阵阵锣鼓声和鞭炮声中,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作兴建的涉外旅游酒店宣布开业了。那时,离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日子,还不到三个半月。霍英东的眼光、胆识、智慧、办事的效率,不能不令人钦佩。
  1982年,中山温泉宾馆开始盈利。这间初期只有250套客房的酒店,由于住宿率高,1982年营业额排在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广州的东方宾馆、上海的锦江饭店、四川的锦江宾馆和北京的北京饭店,跻身中国内地五大宾馆之列。
  霍英东捷足先登,在广东中山县“温泉试水”,小试牛刀,果然不同凡响。



第三十七章力排众议   建高尔夫球场(1)
1981年,霍英东提出要建中国第一家高尔夫球场,顿时引来各种非议。他的想法,得到了杨尚昆的支持,杨还与他一起勘选场址。球场建成之后,霍英东又从中山县农村挑选19名青年,组建中国第一支高尔夫球队。
顶着各种阻力和非议
  初战告捷,霍英东大举投资内地的信心更大。
  温泉宾馆刚开业,霍英东又提出他的另一个创举:在温泉宾馆的后山坡上,兴建一个高尔夫球场。
  此言一出,有些内地官员一脸迷惑,因为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高尔夫球为何物。高尔夫球运动原先流行于欧美国家,现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很流行,光是一个日本,据说就有1000多万名高尔夫球爱好者。
  有些人也感到很吃惊:“对外开放,是否连这种很贵族化和很资产阶级化的玩意也引进来?”这也怪不得他们,在内地,只有半个世纪前的“冒险家乐园”上海,才有过一个高尔夫球场,且是专供洋人和“高等华人”玩乐的。新中国成立后,谁敢提出建高尔夫球场?
  一时间,兴建高尔夫球场这个纯粹的商业决定,竟引发为意识形态之争。对此,霍英东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自他投资兴建中山温泉宾馆以来,这一类的纷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霍英东回忆说:“在建中山温泉宾馆时,我们推行承包制、合同制,给一些工人发奖金,改革工资制度,这种事当时已经有人非议。自宾馆开业之后,议论更多。我们是‘三资’(合资、合作、独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些商品的价格,啤酒、面包之类的商品的价格都比外面高得多;当时内地的物资很缺乏,宾馆开张以后,到中山旅游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有时一天来几千人,一下子物资供应紧张;另外,在职工工资问题上,宾馆的做法也跟以往不一样……这么一搞,问题就来了。当地一些老百姓骂我们:‘开这些酒店有什么用?电用完了,东西吃贵了,每天来那么多人,除了大、小便,什么都没有留下来。’整个中山县都在骂我们。”
  “其实东西贵了,需求量大了,不就可以大力发展,赚多一些钱吗?为什么会骂你们?”我问。
  “你知道啦,当时农民要多养一只鸡都不行的,东西卖出去太贵也不允许。江青讲过:‘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在这些理论下,一些问题就讲不清楚了。他们可以说你搞资本主义,剥削工人,影响他们的生活。当时,开放改革的好处,他们还没有看到。”
 “除了当地老百姓有怨言外,中央、省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压力、阻力?”
 “都有一些不同意见的。1980年以后,我参加全国政协。有一次政协开会,就有人批评我。在小组发言、讨论时,有人对我说:‘霍生,中山温泉开张之后,我们听到了不少反映,说整条村的电给你用光了,物价提高了,东西贵了,有些工人退休后身体不好,没有奖金、工资加,他们怎样生存?’虽然这是善意的批评,但当时的气氛确实很紧张。在政协会议上,有人提出,改革开放以后,没有人当兵,对国家影响太大;也有人说,搞高级酒店,搞开放改革,大喝大吃,穿好的,住好的,会不会有落后的东西出现,是不是搞资本主义?”
 “听到这些意见,你是否担心一些什么?”
 “都有些顾虑的。那时,在北京看《人民日报》,看到我自己都害怕。报纸上说这样一件事:一个年青人刚工作,第一个月拿200多元工资,他妈妈得知很开心,但接着又哭起来,说什么她做了教师几十年,每月才有50多元。结果报纸就天天讨论这件事。表面看上去好像是小事,但我担心好像‘文革’那样,这种讨论变成一种政治运动就惨了,整个国家就乱了、散了。”
 “既然有所顾虑,为什么还继续搞一些改革?”
 “我搞中山温泉宾馆,以致后来搞的一些项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通过具体实际的操作,脚踏实地探索出可供别人参考的模式。事实上,我对承担每一件事都是有顾虑的,怕犯错误,怕牵累别人。所以我有时只好自己安慰自己说:‘好好坏坏上面有选择权,做不做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好在我自己别无它求,不期望通过这些项目赚钱,我的勇气其实是来自我做一件事对国家、对家乡积福的意愿。”
 “你既然说从不想通过这些项目赚钱,那倒不如把这些项目建好捐给国家了事?”
 “是呵,我有时都想过的,建好了,把所有房间捐给政府算了,捐钱、捐物,当然没问题,没人骂我们的。但也并不是捐了就没事。”
与杨尚昆结伴勘选场址
对于有人反对兴建高尔夫球场,霍英东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当时,杨尚昆尚在广东任职。霍英东于是找到杨尚昆,向他谈自己的想法,力陈要旨,得到杨尚昆的支持。
  那时,正好传来高尔夫球运动列入1982年新德里第九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消息,传统的贵族运动变成国际上承认的体育项目,因而,霍英东要建高尔夫球场,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
  另外,当时还有人反对说:建高尔夫球场占地多,一定又使中山的耕地面积减少,影响农业。为此,霍英东当时还与杨尚昆结伴到中山县,一起踏勘高尔夫球场的场址,最后选定在罗三妹山北坡兴建,不占用耕地。



第三十七章力排众议   建高尔夫球场(2)
  场址刚选定,杨尚昆就调往中央,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后来,杨尚昆还任国家主席。也正因为改革开放初期,霍英东与任职于广东的杨尚昆诸多接触,两人逐渐建立起很好的关系,私交不错。
  兴建高尔夫球场,霍英东计划投资2700多万港币。当时有不少人感到不解:“打高尔夫球是高消费,有多少人来玩?如果没人来打,2700多万岂不是成为烂草皮?”
  霍英东坚信:只要内地继续坚持开放改革政策,高尔夫球场就有兴建的必要。
  1982年,高尔夫球场正式动工。
  为了使高尔夫球场具有国际标准水平,霍英东重金聘请了驰名世界的美国高尔夫球星阿诺·庞玛先生前来中山,设计和监督兴建这个球场。该球场设72棒,18个洞,总面积50万平方米。
  1984年8月,中国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正式成立。之后,霍英东又组织了一支高尔夫球队。他要求队员一定要全部是中国人,以证明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同样可以做到。于是,他就地取材,19个球员全部来自中山县农村。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球手,霍英东从香港请来职业高尔夫球手当教练。
  初时,不少人都觉得好笑:“这19个‘泥腿子’,怎么能学会洋玩意?”他们确实起点低,但他们刻苦训练,球艺和技巧掌握得很好、很快。在多次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