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 作者: 张耀杰 >

第16部分

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 作者: 张耀杰-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2年,赵恒惕联合北洋军阀进攻谭延阖,谭延阖败走广州。遭受赵恒惕 排挤的易培基,于1923年南下广州,先在谭延闾的湘军中担任总司令部秘书 长,随后又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顾问。
1924年国立广东大学成立,易培基被校长邹鲁聘为教授,并以遴聘教员、 采购书籍的名义长驻北京,与苏联公使加拉罕就庚子赔款的分配问题进行谈
鲁迅与易培基的合作与交往| 91
判。易培基在北京期间,拿着汪精卫的介绍信与国民党人士广泛接洽,并且与 国民党元老李石曾、吴稚晖、顾孟余、徐谦、丁维汾等人一道,积极推动被孙中 山称之为“党化教育”的南北学潮。
1924年10月,直系第三军军长冯玉祥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达成停战协 议,在北京政府教育部长、同盟会元老黄郛的配合下发动“北京政变”。易培基 在李石曾、顾孟余等人的推荐下,出任黄郛摄政内阁的教育部总长。黄郛摄政 内阁解散后,易培基以汪精卫代表身份出任以李石曾为委员长的办理清室善 后委员会委员,后来又通过女儿易漱平与李石曾的侄子、北大法文系教授李 玄伯(宗侗〉之间的婚姻,结成同党加裙带的亲密关系。女师大风潮得以发展 壮大的根本原因,就是以国民党元老李石曾为首的法日派,想让易培基取代 杨荫榆的校长职务进而推行“党化教育”。与鲁迅、周作人兄弟同属“某籍某 系”^浙江籍北京大学国文系一的国民党人士马叙伦、沈尹默、沈兼士、 马幼渔、马廉等人,都是法日派的重要成员。鲁迅在许广平被校长杨荫榆开除 学籍后,开始公开参与女师大风潮,从而与李石曾、易培基等人站在了一起。
1925年8月1日清晨,被学生驱逐出校的女师大校长杨荫榆,在警察及支 持者的拥护下回到学校,与住校学生发生冲突。部分学生趁乱出校奔走联络, 招来大批外校学生与社会人士前来助阵。8月2日,北大、燕大等五十多所学校 的代表开会声援女师大,由李石曾代理校长的中法大学还专门成立各校援助 女师大临时委员会,随后改称“女师大教育维持会”,由易培基出任会长。8月6 日,章士钊在国务会议上以学生“不受检制,竞体忘形,啸聚男生,蔑视长上, ……学纪大紊;礼教全荒”为由,提请通过停办女师大令。消息传出,女师大学 生于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由学生公举12人,教员公举9人共同组成校务维持 会,鲁迅当选为校务维持会会员。
1925年8月8日下午,女师大校务维持会初步进行职责分工:一、校务行政 主任马叙伦;二、总务主任周树人、李泰棻;三、教务主任文范村、沈尹默;四、 事务主任陆滋勇;五、斋务主任郭剑秋。9月21日,被教育部明令解散的女师 大,在离鲁迅住宅不远处的阜成门内南小街宗帽胡同举行开学典礼。在此后
92 |良闽嚷來
| ^政学两界人和事
近半年的时间里,女师大校务维持会的实际工作,由鲁迅、许寿裳、马幼渔、郑 奠等人具体负责,在幕后负责决策和筹款的,是李石曾、吴稚晖、易培基、沈尹 默等人0
1925年11月28日,北京市民学生数万人举行大规模示威运动,高呼“无条 件收回关税自主权〃、“驱逐段棋瑞,枪毙朱深”等口号,先奔段祺瑞住宅示威’ 之后又捣毁焚烧章士钊、朱深、李思浩、刘百昭等人的住宅,致使章士钊等人 避居天津。11月30日,女师大学生趁教育总长章士钊离部、校长胡敦复离校的 机会,在马幼渔、鲁迅、许寿裳等人率领下,回到已经改组为“国立女子大学” 的石驸马大街旧校址,涂掉章士钊亲笔书写的“国立女子大学”的招牌,重新 挂上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牌,并于当日以学生自治会名义发布复校宣言: “我们为了援助被压迫的同学,与维持正义与人道,我们不得不取消章士钊所 办的监狱式的女子大学,而恢复我们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面对女师大已经复校的既成事实,段祺瑞执政府于1925年12月24日明令 恢复女师大,并于12月31日改组国务院。教育总长章士钊改任国务院秘书长, 教育总长一职则由女师大教育维持会主席易培基接任。
1926年1月13日,教育总长易培基接受鲁迅、许寿裳、陈启修、马幼渔等 14人的联名提议,到女师大兼任校长之职。这一天恰好是女师大学生于1925 年1月13日发表“反杨宣言”的周年纪念日,持续一周年的女师大风潮至此告 一段落。
在由许寿裳主持的女师大校长欢迎会上,鲁迅和许广平分别代表校务维 持会和学生自治会致欢迎词。自称“党同伐异”的鲁迅对于易培基赞美有加: “欢迎校长,原是极平常的事,但是,以校务维持会欢迎校长,却是不常有的。 回忆本校被非法解散以来,在外有教育维持会,在内有校务维持会,共同维持 者,计有半年。其间仍然开学,上课,以至恢复校址。本会一面维持,一面也无 时不忘记恢复,并且希望有新校长到校,得以将这重大的责任交出。现在政府 居然明令恢复,而且依了大家的公意,任命本校的教育维持会正主席易先生 为校长了。易先生的学问,道德,尤其是主持公道,同恶势力奋斗的勇气,是本
鲁迅与易培基的合作与交往| 93
会同人素来所钦佩的。当恢复之初,即曾公推为校长,而易先生过于谦退,没 有就,但维持仍然不遗余力。同人又二次敦请,且用公文请政府任命,这才将 向来的希望完全达到。……所以今天的盛会,实在不是单用平常的欢迎的意 思所能表现的。憾自己不善于言语,就只能将以上的一点话,作为欢迎词。
接下来,许广平也在欢迎演说中表示说:“今天易先生来当我们的校长, 实在是我们学校向光明之路的一个开始的日子。……所以我们希望易先生能 够把我们的思想学识,都改造到最好地位,能够打破这数重的压迫。这就是同 人今天欢迎易先生的至意。”③
作为回报,教育总长易培基于1月16日为鲁迅签署复职令:“兹派周树人 暂署本部佥事,在秘书处办事。”但是,鲁迅控告章士钊非法免除自己佥事职 务的裁决书,直到3月22日才由平政院正式发布。换言之,正如章士钊免除鲁 迅的佥事职务在操作程序上明显违法一样,易培基在平政院依法作出裁判之 前为鲁迅签署复职令,同样是明知故犯的公然违法。
三、在上海劳动大学的再度合作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在国共两党的组织领导下在天安门广场 集会,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执政府卫队奉命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 棍追杀请愿者,从而造成死47人、伤150多人的重大惨案。当天晚上,段祺瑞执 政府发出通缉令,撇开在北京城区占有明显优势的国民党不论,把发生惨案 的罪责避重就轻地推卸给中国共产党:“近年以来,徐谦、李大钊、李煜瀛、易 培基、顾兆熊等,假借共产党说,啸聚群众,屡肇事端。本日由徐谦以共产党执 行委员会名义散布传单,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投掷炸弹, 手执木棍,袭击军警。各军警因正当防御,以致互有死伤。……徐谦等着京外 一体严拿,尽法惩办。”
受到通缉的易培基,与李石曾(煜瀛〕、吴稚晖等人一起躲到东交民巷使 馆区的六国饭店,继续操控女师大和故宫博物院的重大事项。1927年4月,易
94 I氏闽嘴喪
I 一政学两界人和事
培基南下上海并于同年9月就任劳动大学校长。1926年10月4日,时任广东女 子师范学校训育主任的国民党党员许广平,在致鲁迅信中写道:“我出街回 来,见桌上有李之良来访的名片,(女师大毕业,做过图书馆员)……关于女师 大情形,据李说;教部直接用武装军警密布校内,强迫交代,学生被任可澄,林 素园召集在礼堂训话,学生只有痛哭,当面要求三事,一、全体教职员依旧; 二、学校独立;三、经费独立。闻一一应允,但不可靠,可是直至李来时,还是表 面上教职员全去,学生留,因未开课,另外没有合并的动作云。至于这回取消 女师大的功臣,你猜是谁呢?哈哈!女的是舍监赵世德,早已就和女大学生通 同一气,女大生搬入来住就腾房,女师大生要住就不给,处处讨好,献策,陆秀 珍,张邦贞恨极她了;男的呢,就是恢复女师大的功臣钟少梅,……其中最可 笑的是马裕藻老先生,他过于信服人而且太老实了,从前口口声声敢担保钟 少梅,至有人因此埋怨马先生无知人之明,而且钟在马先生前对易实在也挑 拨不少是非,马老夫子老实,被他蒙蔽。及到钟反校事迹暴现,马先生急忙跑 到易先生处说钟某事他一概不负责任云……4
这里的“易先生”即易培基。1926年9月5日,由张作霖的安国军控制的北 京政府,下令把女师大改为女子学院师范部,新任教育总长兼院长任可澄和 师范部学长林素园,率领武装军警强行接收,持续两年半的女师大风潮,以易 培基、马渔幼等国民党人士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易培基与鲁迅之间的第二次合作,是鲁迅与许广平于1927年10月3日从 广州来到上海以后的事情。同年10月21日,鲁迅在上海《民众旬刊》第5期发 表《革命文学》,一方面称“中国的吴稚晖……应该作为革命文学的师法”;另 一方面又抬出“俄国是实在在的革命”,把中国南方的“革命”连同“革命人” 及“革命文学家”全盘否定。在这篇文章发表后的第3天即10月23日,鲁迅在 日记中写道:“星期。晴。上午李式相来,并致易寅村信。……夜同许希林、孙 君烈、孙春台、三弟及广平往近街散步,遂上新亚楼啜茗,春台又买酒归同饮, 大醉。”
李式相是易培基(寅村〉的湖南老乡,1924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
鲁迅与易培基的合作与交往| 95
文系,曾经听过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时任劳动大学附属中学负责人。
10月25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下午李式相来,同到劳动大学演讲约一 小时。夜同三弟及广平至日本演艺馆观电影。”
鲁迅演讲的题目是《关于知识阶级》,收人《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篇》。 他在这篇演讲的开场白中介绍说:“这次易先生要我来讲几句话;因为我去年 亲见易先生在北京和军阀官僚怎样奋斗,而且我也参与其间,所以他要我来, 我是不得不来的。”
11月1日,易培基登门访问。11月4日又寄来一封信。从11月7日开始,鲁迅 在劳动大学开设文学讲座。12月10日,他在日记中留有“寄易寅村信”的记录, 12月11日又有“李式相来,未见,留易寅村信而去。下午有麟来。”的记录。
鲁迅在劳动大学的文学讲座就此结束,他与易培基之间的私人交往还在 继续。1928年1月3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得易鹿山信并泉六十。”1月10日另 有“复易寅村信并还薪水六十”的记录。3月20日,鲁迅日记中又有“午后寄有 麟信,附致易寅村信”的记录。3月26日,鲁迅在日记中留有“得易寅村信”的记 录。到了第二天,他又在日记中写道:“午后寄有麟信,附易寅村笺。”鲁迅与易 培基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合作,到此为止。
四、鲁迅与荆有麟
关于荆有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15卷第495页写道: “荆有麟0903—1951〉,《日记》又作有林,织芳,山西猗氏人。1924年在北京世 界语专门学校读书时,因向鲁迅请教写作、翻译问题开始来往。1925年春世界 语专门学校停办后,经鲁迅介绍任京报馆校对,并参加《莽原》周刊的出版工 作。在此前后,编过《民众文艺》周刊和《每日评论》。1927年5月开始投靠国民 党反动派,先在南京办《市民日报》,后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人部干事。1928年 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二独立师秘书长。1930年至1931年先后在河北怀远及江苏 萧县任教员。1936年时为国民党中央考选委员会科员。1939年加人国民党中
96 |良国嘴糸
| ―政学两界人和事
统、军统特务组织,混迹于进步文化界,进行反革命活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鲁迅年谱》第2卷第292页,对于荆有麟另有介 绍:“又名织芳、有林,化名金林,林安等,山西猗氏人。1924年在北京世界语专 门学校听过鲁迅讲《苦闷的象征》。因给《火球周刊》撰文而请求鲁迅指导。曾 编辑《民众文艺周刊》。后加人蒋介石的特务组织军统、中统,进行反革命活 动。1951年被镇压。著有《回忆鲁迅》。“
到了 1949年10月11日,上海《大公报》以《彻底扑灭特务匪徒!文化界大特 务荆有麟,宁人民政府决予严惩。他伪装进步人士混进民主阵营,解放后潜伏 南京进行破坏工作》为标题,刊登“南京通信”,摘录如下:
“双料”特务头子荆有麟,是伪军统南京组少将文化组组长,兼中统南京 区专员。解放前,受军统特务大头子毛人风之命,为南京第一分组少将组长, 决定潜伏南京进行破坏工作。他在解放前重庆时即伪装进步文化人士的面目 出现,混入文艺协会、中苏文化协会,专门钉梢文化界知名人士,尤其是对郭 沫若、茅盾、夏衍、戈宝权、胡绳、乔木、阳翰笙、胡风、候外庐、孔罗荪、宋之的、 翦伯赞等。经常密告他们的行动言论,连同国际文化界友人的起居,他都用 “报甲”情报直接送给蒋匪介石,同时也从蒋介石那里收到过不少的“报甲”奖 金。……他同时也曾跟踪周恩来、董必武、徐冰、陈家康、潘梓年等。荆匪为每 一个进步的知名的文化界人士作过“报曱传”,把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情况 等详尽地密报给蒋匪,伪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就是根据荆匪 的密告而被蒋匪手令解散的。特务机关根据荆匪这些报告而失踪的、死亡的、 被关到集中营的进步文化人士,难以计算,因此荆匪成为军统特务“最优秀” 的人员之一。国民党匪帮自南京溃败时,由保密局在钞库街替他租好一所房 子(名义是胜利剧团的宿舍,另外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