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 作者: 张耀杰 >

第39部分

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 作者: 张耀杰-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以人为本的历史记忆
2006年6月26日,林先生在电子邮件中又追加四处错误:“第一处: 134苋的‘郭秉文……20年代曾连续三届当选世界教育会副会长’。我相 信张先生是误解郭秉文的生平资料。1923年6月28日至7月6日,美国教 育学会在旧金山(今称三藩市〉召开世界教育会议,郭秉文率代表团出 席,并当选副会长。以后连任了三届,即是郭秉文当了四届副会长,不是
240
“政学两界人和事
三届。……第二处:135页的‘郭秉文……礼聘……任鸿隽……等十三人 组成校董会’。查《南大百年实录。中央大学史料选(上卷〗》第116页,十 三人是‘推举名单,,不是‘礼聘名单,。十三人为张謇、蔡元培、王正廷、 袁希涛、聂云台、穆湘玥、陈光甫、余日章、严家炽、江谦、沈恩孚、黄炎 培、蒋梦麟十三人。任鸿隽不在十三人之列。后加推钱新之、荣宗敬二 人。上述十五人由教育部礼聘(时称函聘)为校董,时任教育部专门教育 司司长的任鸿隽奉教育部委为校董会当然校董。(一如惯例,教育部派 部员加入国立大学为校董、校务委员等职)加上校长郭秉文组成十七人 的首届校董会。……另《历史背后》135页的‘郭秉文在任内聘任的著名 教授……李玛……王琏……’李玛应为李玛利(;英文系广王琏应为王琎 (;化学系〕。第三处:182页的‘注释1法日派与英美派……没有党籍的 ……李四光,。李四光是1905年同盟会创建党(会)员,时年十六成为年 纪最幼的党(会)员。按党'龄'论比老蒋更深。1911年湖北省同盟会支部 成立,李四光任书记,石瑛为支部长,后历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 实业部部长(实业部后改为实业司,任司长〉,南京临时政府特派汉口建 筑筹备员,国立京师图书馆副馆长,中研院地质所所长,第四届国民参 政会参政员等职。1912年,同盟会由宋教仁领导下改组为国民党,李四 光正式转为党员。……李四光是有党籍的,只是‘党性,不及同辈的朱家 骅、李石曾、王世杰等人。风头不及汪精卫、吴稚晖、蒋梦麟等人。……第 四处:199页的‘第三国际又叫共产国际……全名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 报局,1919年3月成立于莫斯科’,张先生混淆了上述两个组织,误将二 合为一。‘第三国际’〔了砧!XI 10比01^011;!!〉,亦称共产国际〔001111111111181; ^比!“!!:!!;化似丨),简称0)111丨11比111。中共于1922年成为支部。1943年6月10日 正式解散。至于‘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仏&011^01131^如0厂出6 0011111111^1151; 111(1 ^0汝打‘5 ?^1“1:165〕,简称 00111111|01:111,是欧洲九国〔苏、波、
匈、罗、保、南、捷、法、意)共产党组成,1947年9月在波兰成立,中共没有
附录:《历史背后》的错误和答谢| 249
派员'参'加开幕大会,更连贺电也没有!中共也不是支部。”
接下来,林先生写道:“早在今年年初,先生一篇论吴虞的文章,刊 台北《传记文学》杂志,‘张耀杰’的名字给我留下第一个印象。春节后先 生大作《历史背后》面世,小弟第一时间买来阅读。听书店店主说,大作 销量很好。我希望大作再版时能更正有关错误。今在香港的书店购国内 书刊,大都以书价一元人民币兑一元港币(俗称一兑一、免却以往乘火 车到深圳书城,拉大包书去赶火车之苦,又可省回一笔车资,真可乐也。 香港报刊真的百花齐放,反共的有,亲共的更多,香港的报纸东主,十九 是全国政协委员~……我辈香港人活在自由的国度,一切来得太容易, 反躬自省,真的要珍惜一切,包括身边的人和物。共勉之。”
林先生的话令笔者想起2004年10月29日游美期间,一位作家朋友 冒着小雨开车带丁东老师与笔者到葛提斯堡参观南北战争旧战场时的 情景。在此之前,笔者已经在朱学勤先生的《书斋里的革命》中读到如下 文字:“那个战场保留着当时双方军队对峙的所有工事,战壕、铁丝网、 宿营地、指挥部,还有一排排的铜炮,就在路边排列。……与北方一样, 南方人也是分各州、各县、各个小镇,寻找到他们当年子弟的永息之地, 塑像立碑,刻上他们的团队番号、上校姓名、战死者名单。……谁是谁非 也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谁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记忆版本。这才是南方 之所以始终不同意北方的记忆,却再也没有沖动要第二次从北方分裂 出去的关键原因。”
在南方军队一直强攻不下的一个并不雄伟壮观的圓形山顶上,这 位作家朋友感慨地说:“在战场形势发生逆转的情况下,南方的一位将 军对他的士兵说:‘你们已经尽力了,撤退吧。’我们中国人所缺少的就 是这种理性妥协的精神。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求于个人的总是杀身成 仁、舍身求义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里,经常看到的是反复轮回的“成者
242 I ^^
| ~~政学两界人和事
为王,败者为寇”、“誓不两立〃、“杀身成仁”之类的血腥教条,而不是以 人为本的人道建设。活生生的个人生命及其价值,留传下来的只是好与 坏、善与恶、功与罪、伟大与奸恶、进步与反动、革命与反革命之类的极 端符号,而偏偏缺少了以人为本的理性宽容和社会和谐。在以人为本的 现代文明中,除了自由和宽容之外,还有更加重要的“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的程序正义。没有对于强力监管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程序正义及 其制度规则的充分尊重,所谓的自由、民主、和谐、人道,终将会成为一 句空话。
书名二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 作者:张耀杰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