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 作者: 张耀杰 >

第6部分

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 作者: 张耀杰-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伙”, 中华国民共进会与“策动武昌起义的共进会”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组织。
二、洪述祖的〃袁姐丈”?
比起对于“共进会”的牵强附会,唐德刚接下来对于袁世凯是洪述祖的 “袁姐丈”的相关叙述,就完全背离了学术规范。
在介绍“民国史上第一个特务机关”时,唐德刚写道:“根据从应夔丞家中 搜获的颇有系统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组合,我们所知道他这个小特务机关的形
26 |民围臂炙
I ―政学两界人和事
成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在应夔丞有意投靠北京袁党来做国民党的反间工作, 袁党亦有意利用他时,洪述祖乃被派南下做应的直接领导。”
关于洪述祖,唐德刚介绍说:“洪在政府中的地位虽只是内务部的一个秘 书,但他却是袁世凯六姨太的近亲。袁共纳有妻妾15人之多,以合法妾侍身 份住在袁家的共有9人。这时从于夫人到五姨太都已年老色衰,不足伴寝,五 姨太因长于家务,这时专管袁的日常生活;而六姨太则尚在轮流侍寝之末,还 算未完全失宠,枕畔床头,仍可以替她弟兄拉点裙带关系。所以洪述祖夸口说 他可以晋见‘极峰’,或许也有几分真实性,他确是有所谓通天的特权的。而洪 在那个传统社会里是一种下流的宵小,则是可以肯定不移的了。替主子干杀 人绑票、贪赃纳贿、拉皮条、找女人,是一种‘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狗腿子 的工作。像袁世凯那种传统士大夫阶级出身的人,犬太太的弟兄们一般都有 相当自尊之心,都不可能替他做这种下流勾当,可是对姨太太的弟兄们来说, 那往往〖注意‘往往’二字〕就是他们的专业了。这是中国传统社会里所特有的 一种社会行为…优旧1^1狄丨00;它不是外国人,或转型后期的世纪末华裔中 青年知识分子所能轻易了解的了。不过关于洪述祖与袁之第六妾的关系,笔 者一直存疑。袁之第六妾姓叶,与袁生有二子三女。但袁与洪的关系似甚亲 密,非比寻常。洪为叶之近亲,为叶做些金钱外务,则极有可能也,当续寻之。”
所谓洪述祖是“袁世凯六姨太的近亲”,在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第四 十六回“情脉脉洪姨进甘言,语詹詹徐相陈苦口”中,另有更加原始也更加完 整的叙述:“老袁一妻十五妾,……洪姨是老袁第六妾,貌极妍丽,性尤狡黠, 最得老袁宠爱,看官若问她母家;乃是宋案正凶洪述祖的胞妹。”
按照蔡东藩的叙述,袁世凯在天津郊区的小站练兵时,洪述祖成为替北 洋新军采购后勤物资的代理商及“襄办军务”的亲信。后来因为发军饷触怒 “老袁至亲”某标统,该标统背后向袁世凯说洪述祖的坏话,袁世凯因此起了 疑心。洪述祖知道此事后,想出一个补救的办法,“把同胞妹子,盛饰起来,送 人袁第,只说是购诸民间,献侍巾栉。美人计最是上着。老袁本登徒后身,见了
《袁氏当国》的历史谬误| 27
这个粉妆玉琢的美人儿,哪有不爱之理?到口馒头,拿来就吞,一宵枕席风光, 占得人间乐趣。是时洪女年方十九,秀外慧中,能以目听,以眉视,一张櫻桃小 口,尤能粲吐莲花,每出一语,无不令人解颐。袁氏有时盛怒,但教洪女数言, 当即破颜为笑,以故深得袁欢,擅专房宠。”
到了第五十八回“庆纪元于夫人闹宴,仍正朔唐都督誓师”中,蔡东藩专 门列出“袁家姬妾”的清单:
其一,闵氏,朝鲜人,系闵氏养女,相传其本姓金氏,寄养朝鲜王妃母家, 小名碧蝉。
其二,黄氏,绰号小白菜,与袁同里,系豆腐肆中黄氏女。 其三,何氏,系苏州商人女,小名阿桂。 其四,柳氏,小名三儿,系天津韩家班名妓,见四十八回。 其五,洪氏,即洪述祖妹,见四十六回。(袁氏第五妾,名红红,亦勾栏中 人,袁任鲁抚时,红红与仆私,为袁所杀,故不列入。〕 其六,范氏,与袁同里,系袁氏乳媼女,小名风儿。
其七,叶氏,扬州人,父叶巽,候补河南知县。父殁家落,女鬻诸绅家,转赠 袁为妾。
其八,贵儿,系盛氏婢女,小名贵儿,亦扬州人,姓名未详。
其九,其十,大小尹氏,初为第六妾洪氏使女,系同胞姊妹,籍贯未详。
其十一,汪氏,与袁同里,系榜人女。
其十二,周氏,本杭州名妓,能诗,别号忆秦楼。
其十三,虞氏,本袁家侍婢,小名阿香,姓氏未详。
其十四,洪氏,系洪述祖侄女,小名翠媛,与第五妾洪氏,有姑侄之称。
事实上,蔡东藩的历史演义大都是以讹传讹的道听途说。根据袁克文 1926年出版的《洹上私乘》一书,以及袁静雪写于1963年的《我的父亲袁世凯》 一文的相关记录,袁世凯的元配妻子于氏是河南一个财主的女儿,不识字,也
28 |民圓煤炙
| ^政学两界人和事
不大懂得旧礼节,袁世凯不喜欢她,生下长子袁克定后,就不再与她同居,只把 她作为主妇看待。
除于氏外,袁世凯另有九名如夫人。大姨太沈氏是苏州名妓,在袁世凯落 魄的时候,曾经资助他猎取功名,颇有点玉堂春与王三公子的味道。袁世凯发 迹后,把沈氏作为“太太”看待,并让儿女们称呼没有生育的沈氏为“亲妈”。
二姨太李氏是朝鲜人,清朝末年袁世凯任驻朝商务代表时;娶朝鲜王妃的 妹妹金氏为妾。金氏嫁袁时,带了两个陪嫁的姑娘,即李氏和吴氏。袁世凯一 并收为姨太太,并且按年龄大小排定李氏为二姨太,金氏为三姨太,吴氏为四 姨太。
三姨太金氏本是朝鲜王族,原以为嫁给袁世凯做“正室”,没想到过门以后 与自己的陪嫁丫头一道做了姨太太,所以整天郁郁寡欢。她为袁世凯生了5个 儿女,次子克文又被送给大姨太太沈氏作为养子。
四姨太吴氏,为袁世凯生了4个儿女,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害月子病而死。 五姨太杨氏与大姨太沈氏最受袁世凯宠爱。杨氏心灵口巧,遇事有决断, 袁世凯不仅让她管理生活上的一切,还让她管理袁府整个家务,各房的佣人和 丫头,袁世凯的众多儿女,以及六、八、九3个姨太太,都要服从她的约束。
六姨太叶氏是南京钓鱼巷的妓女。袁世凯做直隶总督时,派次子袁克文到 南京办事,袁克文在钓鱼巷认识叶氏,两人一见倾心,互订嫁娶盟约。克文回北 京向父亲磕头复命时,不小心把叶氏的照片从口袋里滑了出来,他不敢向父亲 谈自己的儿女私情,急中生智说是在南京给父亲物色了一个美女。
七姨太张氏是河南人,没有生过子女。因与花匠谈情被袁世凯撞见而服毒 自杀。袁家也有人说她是因病不治而死。
八姨太郭氏原是苏州妓女,是袁世凯做军机大臣时,别人从苏州买来敬献
的。
九姨太刘氏是袁世凯最后一个、也是年龄最小的姨太太;她本是五姨太杨 氏的小丫头,成年后受到袁世凯的“临幸”。
《袁氏当国》的历史谬误| 29
作为历史学家,唐德刚不到第一手文献资料中去寻找信史素材,偏偏到蔡 东藩等人的历史演义中寻找自己“一直存疑”的无稽之谈,并且添油加醋想当 然地借题发挥,于是便出现了关于“袁姐丈”的历史演绎:“宋教仁那一系列对 政府过激的批评,曾受到北京某要人不具名的反驳。袁世凯当然也会颇为不 悦,而形之于颜色(皱皱眉头〉。这一来,当然就被善于观察人主颜色的内侍们 看到了,他们因此就要承旨办案了。在有意或无意之间,袁姐丈可能也留有杀 宋的话柄,据此洪述祖就电嘱应夔丞写几篇激烈的文章。如此则应氏不但可 以得到多至30万元的酬劳,并且还可能有勋位可拿、勋章可佩呢!这样应就去 寻找刺客了,最后找到了一个失业军人武士英,干出一记窝囊的刺宋案来。其 实际情况,大致和蒋经国晚年的‘江南案’,大同小异。”
既然自己对于洪述祖与袁世凯第六妾叶氏之间的关系“一直存疑”,唐德 刚偏偏要想当然地认定“极有可能”的“洪为叶之近亲”;然后又把洪述祖的“姐 丈”的帽子,硬生生戴在袁世凯的头上。这样的笔法只能是历史演义而不是历 史研究。历史学家唐德刚连最低限度的学术常识和学术规范都不予遵守,竟 然还要自鸣得意地表白说:“以上是笔者个人根据数十年来对‘宋案’探索的兴 趣和阅读数十万字的一手档案与二手报道,以及对当年遗老不断的访问,所写 下的‘半张纸’的宋案案情。自信虽不中,亦不远也。”
三、洪述祖的另一面
应该说,唐德刚把1913年3月20日发生在上海沪宁火车站的武士英剌杀宋 教仁案,比喻为袁世凯的“江南案”,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蒋经国晚年对为他作 传的“叛徒”刘宜良即江南,自然是深恶痛绝的。“但是后来曝光的一切证据显 示,蒋经国并没有直接手令或口令要把江南干掉。干掉江南的却是,不成问题 的,蒋下面最最忠诚的特务和黑道。他们在杀人曝光之后,据说蒋经国为他们 的愚忠和愚蠢气得死去活来。”不过,具体到宋教仁案中的洪述祖,他尽管有 为赵秉钧及袁世凯效忠的动机与冲动,却不是称袁世凯为“姐丈”的“近亲”,更
30 |知闽臂來
I ―政学两界人和事
不是从事“替主子干杀人绑票、贪赃纳贿、拉皮条、找女人”之类“下流勾当”的 下贱之人,反而自以为是一名“爱国者”或“救国者”。
就家世而言,洪述祖并不比袁世凯低一个等级。他是清朝嘉庆年间指斥 朝廷、冒死直谏,以一句“丈夫自信头颅好,愿为朝廷吃一刀”而闻名于世的忠 臣名士、自号“北江”的洪亮吉的后代。洪家是江苏常州的名门望族,洪述祖年 轻时曾经考取秀才,随后到上海学习洋务,是中国最早一批学贯中西的风流 人物。当年的立宪派名人赵凤昌与洪述祖的家族有姻亲关系。另一位立宪派 名人、前江苏都督庄蕴宽(思缄〉是洪述祖的表弟。宋教仁案发生之前;洪述祖 正准备把女儿嫁给无锡著名的荣氏家族。
宋教仁案发生后,国民党方面的报纸刊登了大量妖魔化洪述祖的文章,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13年3月29日《民立报》的《纪洪述祖丑史》:“洪述祖即 洪荫芝,常州人,年约五十左右,确为洪北江之嫡派。为人奸狠险毒,不容于 社会,在京之常州同乡,无不恨之人骨,素有洪杀胚之绰号。”与此形成鲜明 对比的,是《民立报》随后在“宋案证据”中公布的老同盟会会员张绍曾写给 应夔丞的介绍信:“京师自孙、黄惠然而来,与大总统握手言欢,社会之欢迎 日有数起,是为南北感情融洽之证,不胜为民国前途庆。兹有内务部秘书长 洪述袓先生南下公干,因不知台端住址,特函介绍。洪君于民国之建设,多有 规划,当道咸依赖之,倘来造访,或有就商事件,务请照拂一切,裨益大局,不 胜感企之至。”
也就是说,洪述祖南下上海与应夔丞合作,其实是以孙中山和黄兴应袁 世凯邀请北上“言欢”为直接背景的。
在江苏常州的博物馆内,收藏有洪述祖的一方“共和砚”,网络中也流传 有洪述祖赠送安徽合肥人李经即“新梧先生”的“共和砚”拓本,其正面题词是 “新梧先生鉴存述祖”;右边是篆书“共和砚”,落款为“壬子十月观川居士属 陶心如篆并刻”;砚背墨拓中的跋语是“中华民国三年即甲寅八月吉林宋小濂 铁梅氏获观”。
“壬子”即作为中华民国共和元年的1912年。“观川居士”即洪述祖。陶心
《袁氏当国》的历史谬误| 31
如即陶家瑶,江西南昌人,字星如,一作心如。他的妹妹嫁给洪述祖的长子洪 深为妻,后离异。“甲寅”即1914年。宋小濂是吉林永吉人,字铁梅。在他的跋 语后面另有砚铭墨拓:“辛亥九月,砚得,主共和诏书起于此,勒铭左侧志忘, 中华男子洪述祖。”由此可知,这方“共和砚”得之于1911年9月,1912年2月 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幼年皇帝溥仪的退位诏书,最初就是用此砚起草的。 直到宋教仁案发生之后,依然以“中华男子”自居的洪述祖,至少在主观上是 有爱国、救国的政治抱负的,只是他所选择的爱国、救国的政治路径,并不是 宋教仁式的在宪政民主的制度框架之内阳光参政、公平竞争,而是与同为会 党出身的陈其美、应夔丞等人一样,倒退到宪政民主的制度框架之外去从事 秘密暗杀及暴力革命。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由唐绍仪组织中华民国第一届内 阁,洪述祖论功行赏’原本要出任内务部总长赵秉钧的秘书长,由于官制里面 没有秘书长的职位,他只好屈就秘书之职。1913年5月3日,逃到青岛德国租界 的洪述祖发表通电,为自己在宋教仁案中扮演的“救国”角色辩护说:“述祖于 辛亥秋,与唐绍仪在北方赞成共和,本为救国起见。一年以来,党争日剧,怪状 百端,使全国陷于无政府地位,心窃痛之。尤以上年宋教仁等连带辞职,要挟 中央,为党派专制祸始。中国教育幼稚,人材缺乏,合全国稳健分子,立贤无 方’共谋政治,尚虞不济。宋教仁乃欲借政党内阁之说,以遂其植党营私之计, 垄断政界,党同伐异。一室操戈是共争,非共和也,是党派专制也。其弊甚于满 清贵族专制,其祸必至于亡国灭种。”④
在谈到自己与应夔丞来往函电中的“毁宋”等语时,他给出的解释是:“仅 欲毁其名,并无夺其生命之意,何得认为谋杀之证据?……述祖宗旨,不过欲 暴宋劣迹,毁宋名誉,使国民共弃之,以破其党派专制之鬼蜮而已。”接下来他 还表白自己“人微言轻,不得不假托中央名义,以期达此目的”。
与洪述祖的为“救国”而“毁宋”相印证,直接参与谋杀宋教仁的应夔丞, 别出心裁地以“监督议院政府神圣裁判机关”的名义宣告说:“今日之民国,同 千钧一发,至危极险,存亡呼吸之秋也。譬若婴孩,正维护哺养之不暇,岂容稍
32 |良園嘴崧
| 一政学两界人和事
触外邪!本机关为神圣不可侵犯之监督议院、政府之特别法庭,凡不正当之议 员政府,必据四万万同胞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