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人生-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疑。所有的这些人,本来是极为优秀的,但心里面却看不起自己。他们的内心焦躁不安,在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主见,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直到将自己的信心完全抹杀。、
很多人沉醉在自卑感的迷雾中。对此,我想提醒的是:别人并不以你看待自己的眼光那样打量你。实际上,你是坚强的、睿智的、成功的。在你平凡的日子里,你创造了不平凡的生活。你拥有幸福的家庭,蒸蒸日上的事业和较高的声望。你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热爱,而你自己却戴上了有色的眼睛,透过茶色的镜片来看待自己,这难道不是很可悲吗?你对自己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摘掉有色眼镜,变得成熟起来,像周围的人一样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投身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去。要认识到,你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一切挑战,你比你自己想象的回更加的优秀,更为成功,更有自信,更富有主见和创造力。
这些模糊不清的焦虑和对自己的错误看法,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这里便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小孩子的父亲去世了,但这个孩子却不能正确地理解他父亲的死亡,心存疑虑,最后他认为是他的父亲抛弃了他,逃跑了。这个男孩子长大后,人就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他害怕被朋友,被老板和被社会抛弃。这个男孩没理解,他的父亲并不是情愿舍他而去的。但在他的潜意识中却根植了这样的信念,是父亲不再爱他了,将他遗弃了。
人们是如何地将自我扭曲的呢?如果我们稍微敏锐一些的话,便会发现更多的心理根源。有一个如孩子般幼稚的人曾说,他受到的尊重和喜爱是有条件的。他觉得,只有按照父母的期望去行事,才是合理的。由于没有发自自己内心的信念,总是依靠外在的标准,结果他可能会变成一个冷漠的大商人,一个无情的创业者,因为只有获得更多的金钱才能抵消他心底深处的惴惴不安。一个女士,在他小时候总是依赖别人,从没自立。她此后的生活就变得极为惨淡,婚姻不断地出现问题,因为她企图得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救助者,希望自己的生活会出现奇迹。
正文 第三章 首先要学会正确地爱自己(6)
更新时间:2010…4…15 9:26:13 本章字数:1486
通常,唐璜被认为是伟大情人的典型,如果不对他进行深刻地研究,觉得好像就是这样的。但事实上,唐璜未曾真正的爱国一个女人,也未曾被人真正的爱过。他在情场上不断地征服女人,这样做只不过是在极力地去掩盖一个事实——他并没有爱的能力,或者说,他只是努力地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相信可以获得爱。他不断地逃离,又去不断地追求,他在不间断地逃离和追求中度过了他的一生——他追求转瞬即逝的爱,但他并不相信存在过真正的爱,他只能逃离。
我们对待自身的错误态度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又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对于后两个问题所形成的错误认识又是怎样阻碍我们进一步地发展呢?我们应该运用足够的智慧去弄清楚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将自己圈在自我的圈子里,只关心自己,不顾及他人,这是在爱自己。我们不是极端地轻视自己的能力和品行,就是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深受其害还不自知。自恋和自我憎恨都称不上是真正的自爱。只有当我们院里了这些病态的自爱,才可以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才能保证内心的和谐,才能与它们友好相处。我们在逐步地学会如何去正确的爱自己。这样的自爱有着丰富的人生意义,但这首先要尊重自我。而要学会尊重自己,我们就必须抛弃那些不成熟的观念,坦然地接受自我。
放弃是为了得到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为了能够完全地实现我们的目标,得到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们必须学会适当地放弃另外的一些目标和追求,如此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在儿童时期,我们是按照快乐的原则生活的。对于我们的愿望,父母总是尽量予以满足。当我们哭时,会马上得到食物;当我们感到害怕时,会得到安慰和保护;当我们生病时,会得到照料和治疗。父母关心我们是否感到舒适,只要我们大哭,他们会马上跑过来安慰我们,并按照我们的意志行事。在小时候,我们并不懂得自我克制的必要性。幼小的心灵只想着马上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不懂得推迟满足或者克制这种欲望。等他们长大后才明白,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需要对事物的权衡比较,做出适当的取舍。
乔治桑塔亚纳惊奇地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善恶之间进行选择,远不如在二者兼有的情况下选择那般艰难。比如,一个人希望发展创造性的组织才能,或者去当一个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演员,或者是去做一个牧师。很显然,他不可能同时都能做到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两种期望也许是并不相容的,但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人生的幼时阶段,我们并不懂得这点。在一个年轻人看来,他们想象中的职业似乎都可以在将来试一试。如果要他们进行选择,就会感到犹豫不决。一个人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放弃那些自己想去尝试的大部分职业,专心于最适合自己干的职业。
对于情感问题,道理也是这样。对很多少年来说,不断地变换着爱的对象也许无伤大雅,但在如今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中,如果成年人也如少年那样多情善变,忘却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就会酿成悲剧性的后果。
时光是不可逆转的,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少年时代,童年时代。如果成年男子还企图像小男孩那样开心快乐,成年女子还希望像小女孩那样无忧无虑,那么可以说,他们都患上了某种幼稚病,他们是伤感的一族,幻想着时光能够倒流。他们并不明白,许多的愿望对人生早期来说是催人奋进的,在以后的年龄段中就有些不合时宜了,而应该加以抛弃。要想步入人生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告别过去的生活,这样才能打开新生活的大门,从而让自己的爱变得成熟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
正文 第三章 首先要学会正确地爱自己(7)
更新时间:2010…4…15 9:26:15 本章字数:1662
一个人应该明白自己做哪些事情适合自己的当前身份,而那些事情是不适合的。这样的话,他才能做到真正地尊重自己。长大成人后,他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会选择自己的爱情、职业、喜好,在做出这样的选择以后,就应该努力地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才智,实现既定的人生抱负。“我不再是一个与他人无关的独立原子。”他不应该有勇气这么说,而且应把这种思想扎根于内心的最深处,“我所做的一切,会深深地影响他人。”
要抛弃过去的观念是非常令人痛苦的。年轻时候的我们常常会固执地沉迷于自己的想象中,崇拜神秘的英雄人物。我们在幻想中将自己标榜为情场高手、伟大的英雄,或是著名的科学家,我们希望自己今后步入他们的行列。我们在这样的白日梦里寻找安慰,从而让自己免受现实的伤害。但是在可能和现实之间是存在鸿沟的,企图越过这道鸿沟,去实现年少时的空想,这不仅是危险的,也可能是徒劳无益的。
此外,我们不该向我们的孩子、朋友和爱人苛求太多。我们应该具有宽容的胸怀,像诗人卡尔桑德堡所说的那样:“松开你的手,随他们去吧!”对于那些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我们不可以心口不一地随便说说,而是应该发自肺腑地大声说“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放弃意味着什么,进而从自身寻找新的力量,奋力前行。
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在放弃和压抑之间是存在着原则性的区别的。一个人如果压抑他的所有欲望和梦想,以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实现,那么他就可能走向一条悲剧性的人生道路。敢于大胆放弃的人并不是悲观的,他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那些欲望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任何价值的,在放弃之后,他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坚强有力。他们敢直面人生,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放弃。“我很清楚自己的内心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成熟观念,如果我放弃了成人的生活模式,我将会破坏自己活着他人的生活。为了长久永恒的幸福,我宁愿放弃这些暂时的诱惑。”倘若一个人能够这样对自己说,那么他便懂得了勇敢的放弃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智慧,就不会觉得是在压抑自己。我们直面人生中的诱惑并能放弃它们,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永恒的和真正的幸福,这样的话,我们便不会在感到内心的冲突和精神上的重负。
科学家们不计名利地将自己奉献于对真知的探索中;还有很多坚强的殉道者,它们面对反动势力的迫害,不为所动,坚持着它们的信念;许多的理想主义者,不顾他人的愤怒,坚守着自己的道德情操。能够勇敢地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而放弃其他的东西,这些人的背后都蕴含着巨大的创造性力量。它们深知,人活着,并不只是为了稍纵即逝的快活,而是为了追求人生中的永恒价值。正是这些永恒价值保持着人性的尊严和心灵的宁静。
勇敢地接受自己
要学会尊重自己,另一个重要的方法便是接受自己——不仅要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对自己都有着双重的看法,在他们的想象中,俩个不同的房间内挂有两幅不同的肖像。一个房间内的画像是用浓重的水墨画成的,全部表现为优秀的品质,没有任何阴影。另外一二房间内挂的全是帆布画,画像稀奇古怪,就像是雅利安人的涂鸦之作,画面阴暗沉重,令人窒息。
我们不能将这两幅画像隔离起来,片面地看待自己,而是需要将其放在一起综合考虑,然后合二为一。我们在意气风发之时,往往不敢去正视自己内心的愧疚、仇恨和羞辱;在丧失斗志之际,却又不敢相信自己拥有的优点和取得的成就。
我们应该画出自己的新画像;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接受自己,了解自己,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人常常会过分严格地要求自己,凡事都希望完美无缺,像上帝那般要求自己,妄图和上帝一样完美无瑕,这是十分愚蠢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综合体,在我们的身上都有暴君、批评家和勇士的某些性格特征。有时候我们希望支配他人、算计他人,对别人的痛苦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但这些恶劣的品行是能够也是必须服从于人格中善的一面的。
正文 第三章 首先要学会正确地爱自己(8)
更新时间:2010…4…15 9:26:16 本章字数:1448
有些人因为自己在某些时候产生消极的情绪或破坏性的感情,就觉得自己是邪恶的,于是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很惋惜。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少许的性格缺陷并不能说明我们就是不受尊敬的人。巴克尔曾经告诫人类说,以少数几个不受尊敬的人为例来看他们隶属的整个种族,这种狭隘的看法是极其危险的,我们应该摒弃这种做法。我们对自己,对别人都具有攻击性,怀有仇恨,这些情感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我们不必因此就讨厌自己,认为自己就是社会的弃儿。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在精神上获得超脱和自由。
如果我们能够轻松地接受自己身上的缺点,我们就不必戴着面具去生活了。我们会真正成为自己本身!道德上的过于自负及苛刻的自我要求,都是我们内心的巨大敌人。我们要学会经常地宽恕自己,要明白我们并非天使那样纯洁无暇,倘若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它由多个民族,多样文明和多种价值观所构成。事实就是这样的,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也并不困难。在美国,我们为这种多元性而欢欣鼓舞,正是这种多元性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对待自己也应该采取这种多元主义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心境、品质和情感,我们应该为之欢喜才是。苏格兰作家史蒂文森曾经说:“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我们就像幸福王国的国王一样幸福快乐。”这句话虽然夹杂着孩子般的天真烂漫,但如果采取我前面所阐述的态度去感悟这句话,便可以深刻地领悟到这句话的内涵。
当然,要想形成这种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是不大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的进步是缓慢的、渐进的、有时候甚至让人灰心丧气。纽约的一位精神病医生曾经遇到过一位病人,这个病人酒精中毒,为此,已经治疗了两年多的时间。有一天,病人再次来看医生,要其为他进行心理治疗。病人伤感地告诉医生说,前几天,他刚刚被解雇了。当心理治疗结束后,病人对他说:“大夫,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一年前,我是难以承受的。我像我本来应该做的更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但却未能做到,为此我会去酗酒。说实话,昨天晚上我还这么想呢。但现在我明白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正视之,坦然地接受它。失败和成功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人生中难得的经历,是我们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这位精神病医生认为,病人能够对自己如此地宽宏大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正如医生所预测的那样,此后,在另外一二工作领域,这个前来就医的患者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如果人们能够坦然地接受生活中出现的全部,那么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可能使他为之所动。
如果我们队自己也采取一种多元主义的态度,我们就会正确地看待自己所具有的各种不良心境。沮丧,冷酷,固执……这些都只是短暂的情绪,是人所具有的诸多情绪之一。要求自己完美无缺,怀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是极其脆弱的,他们常常会因为过分的自责而感到悲观。作为多元主义者,我们有时候可以讲自己想象得更好一些,就是将自己想象得差一些也是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