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民国岁月-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北的关东军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防范北面的苏俄,不可能派出过多的部队增援华北战场,至于朝鲜军,他们的兵力有限,能抽出一咋,师团就算不错了。现在,如今九个师团近三十万大军被我牵制在华中一线,国内的兵力已经不多了,就算他们从国内抽掉援军,那我们中央军以及南方其他部队也能马上迅速北上增援。再说,山西有阎锡山,止。东有韩复集,他们的部队也可以随时增援。华北不是泓沪地区。日军想占领华北哪怕象华中一样派出三十万部队,我看也不一定能得逞。”陈素农一脸不服气地说道。
沈修文没有分辩,只是暗暗苦笑,华北毕竟不同于华中,国民政府虽然名义上统一了全中国,但是各路军阀盘踮在华北,即便中央政府的军事部属有板有眼,但能够落到实处的,究竟能有多少呢?
孙元良显然听出了沈修文刚才话中那句“形势瞬息万变”的潜台词,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叔龙,你不要把形势估计得太乐观了,且不说这些部队能不能不打一丝折扣的把命令贯彻到底,他宋明轩有没有勇气跟日本人放手一搏还是个问题
陈素农一愣,连忙道:“现在全国上下抗日之声一”小汉卿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们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一本人合作不成?”
陈素农是介。纯粹的军人,不懂政治。孙元良苦笑着朝沈修文看了看,最后还是沈修文叹了口气道:“参座,利益有时能蒙蔽人的眼睛,华北是他们的根基,牵涉到他们的根本利益。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我们现在都看的很清楚,但是设身处地,如果换了你我,恐怕也难免会存在侥幸心理
正如沈修文和孙元良预言的那样,此时此刻华北的局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经过三天的激战,二十九军和日军华北驻屯军都没有占到便宜,但是二十九军的顽强抵抗,加之外围中**队的频繁调动,让华北驻屯军感觉不妙了,目前和二十九军作战的只有他们华北驻屯军的河边旅团,各路援军还未到达。而且从国内传来的消息,在华中的战局稍微稳固的情况下,内阁大多数的意见并不赞同轻启华北战端。毕竟中苏已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时的日本内阁还不敢排除苏俄军队出兵干涉的可能。
于是,十月四日上午,日军华北特务机关长松井大佐来到北平二十九军指挥部,向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说起了软话。松井太久郎向秦德纯表示,此番卢沟桥引发的冲突系出误会,希望两军能停战会商。
秦德纯身为军人。又与日军在华北周旋多年,深知其秉性狡诈,此举议和,很可能是缓兵之计。但由于二十九军几年来“不应战”的一贯政策,使其生出些侥幸心理。而且此时军长宋哲元正在赶回来的路上,在军长未到的时候,他这个代理军长自然不愿把事情闹大,一切等军长来了再说。既然日本人主动提出就地协商解决,何乐而不为。双方经过商定后,达成了几点协议:一双方立即停战;二双方各回原防;三双方组织视察团监督双方撤兵情形。
而此时正在往天津赶的宋哲元此时的心情也非常的矛盾,芦沟桥的炮声让他不能在回避下去了。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中**人,他和他的二十九军官兵从感情上是爱国仇日的,长城抗战,便使他这种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但从私的角度说,宋哲元心里还有本小账。宋哲元是西北军旧部,冯玉祥的老部下。冯玉祥几次倒蒋,与蒋介石,“拔刀相见。”蒋介石不可能无动于衷。但蒋介石的政治伎俩,所有的地方势力的人心中都清楚,冯玉样倒蒋,蒋介石绝不会杀冯玉样本人,那样做目标太大。但冯玉样的旧部,作为冯玉祥倒蒋的资本,却跑不了。蒋介石为一件事会记上十年。只要时机一到,是定要收拾这些非蒋嫡系不可。民国二十四年蒋介石找了个借口免去了宋哲元察哈尔省主席的职务,就再次给宋哲元上了活生生的一课。难堪和怨忿中,宋哲元开始与日军接触,想挟日人以自重,窥探时机扩充自己的实力。 说到底,宋哲元不愿丢掉西北军经营多年才建立起来的华北地盘,更不愿惹恼了日本人武南京政府,丢掉军队老本。
作为旧中国的军人,宋哲元仍未脱掉旧军阀的陋习。军队、地盘是他的命根子,是他安身立命的资本。为这一切,他艰难地在两个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手中周旋着,应付着。为此他既要混迹于日本人中 多少背几句“汉奸”的骂名,也要代表中国政府与日本人对抗一阵,被日本人骂为“不重情义”的滑头。
从心里说,宋哲元在与日本人交往中,一直把握着分寸。他既不愿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不愿让国人骂他是汉奸、卖国贼。当年,北平成立翼察政务委员会后,有人别有用心地怂恿宋哲元的弟弟劝其像蒋介石、张作霜那样,发行“宋委员长就职纪念邮票”。宋哲元一听,大为恼火,声色俱厉地对弟弟说:,“冀察是地方政权,受中央政府节制,怎能滥发个人纪念邮票,给世人说我宋某割据一方,破坏统,一!”中央命我尽力折冲,争取三年时间,使政府做好抗战准备,我才奉命出来干这挨骂的差事!并以不丧权,不辱国,不说硬话,不做软事自誓并说:“今后倘有敢再妄议此事者,以汉奸论处!”
民国二十五年,宋哲元在天津为母亲作寿时,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亲自上门祝寿。乘宋哲元不在时,他将一只据说是日本天皇专门从东京派军舰直接送来作寿礼的大瓷花瓶强行留下。宋哲元知道后,要把这寿礼退回去,旁人劝说不可如此,怕伤两国和气。宋哲元一气之下,便把瓷花瓶给砸了。
但是华北地区中日矛盾日益激化,仅靠宋哲元的调节缓解显然已无法解决问题。
特别是泓沪会战爆发,日军更加变本加厉,几乎天天找他的麻烦,步步施压,宋哲元心绪烦乱,心情坏到了极点。而南京政府已经公然宣称要抗战到底,绝不跟日军妥协。在两面都不能讨好的情况下,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宋哲元没有选择抗争,反而选择了逃避,回到山东乐陵老家。但是川…一开并不能解决问题,芦沟桥的枪炮声最终坏是响
芦沟桥事变后,十月二日和三日,宋哲元接连接到蒋介石的两封电报:“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需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让宋哲元的心里直犯嘀咕,以他的经验来看,华北中日两军之间的冲突也不是一次两次,这次的芦沟桥事变虽然发生在中日正式开战之后。但是此时的正如沈修文所说的那样,还报着侥幸心理,认为卢沟桥事件有可能降为地方事件而加以解决的前提下,有必要与日本人全面交战吗?战端开启容易,收时就难了。难道我西北军辛辛苦苦营造的华北局面今天就这样完结了吗?这一切让宋哲元瞻前顾后,矛盾重重。
同时,蒋介石积极地调兵遣将,更让感到疑虑。虽然蒋介石调来的孙连仲和庞炳勋两部部归他节制,这两支部队也是西北军。但是早在中原大战时期,孙连仲就明确表示拥护国民政府,同样庞炳勋也在最后关头临阵到戈,这两个在宋哲元眼中的背叛者,他并不信任。说不定就是趁此机会来夺权的。
还在赶往天津路上的宋哲元已经暗暗下定决心,为了保住自己能在华北继续统治,为了保住二十九军这支维持统治的军队,和日本人只能和,不能战。
十月四日晚,宋哲元秘密返回天津,一到天津他就接到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的报告,当他听说日军主动提出协商解决,并且已经签订了停战三项协定,顿时大喜过望,更加坚定了他只能和,不能战的初衷。同时,立即召集二十九军高级将领召开军政会议。
会上,鉴于日军华北驻屯军的兵力有限,包括主管军事练团的副军长体麟阁在内不少将领主张乘胜攻击日军,在日军援兵开至前结束战斗,形成既定局面,这样既有利于日后的谈判,又能压住日本人的气焰,使日军不敢在华北扩大战事。而且为此,二十九军副参谋长张克侠甚至已拟好了进攻作战方案。二十九军大多数旅、团长也都主张向日军发起攻击。
下面的反应显然跟宋哲元的想法背道而驰,他把目光注视到了一言未发的三十八师师长兼天津市市长张自忠的身上:“尽忱,你怎么看?”
西北军在冯玉祥创建以来,一直是以家长制管理,曾经的冯玉祥一向以家长自诩,对待下属动辄打骂、罚跪,就连对待他的副手兼把兄弟鹿仲麟也不例外,这也是造成冯玉祥后来众叛亲离的原因之一。不过,张自忠却是一个异类,他一向把忠义看的很重。当年中原大战,明知败局已定,但是他还是断然拒绝蒋介石高官厚禄,依旧为冯玉祥卖命。 当年宋哲元出面改编西北军残军,组建二十九军时,手下几名师长,张自忠的势力是最大的,而且现在正在北平和日本人对峙的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又是张自忠的老部下兼好友,所以在二十九军中除了他宋明轩,张自忠的威信要超过秦德纯和终麟阁两位副军长。所以张自忠的态度是举足轻重的,此时的宋哲元很希望张自忠能站出来支持自己。
张自忠很明白宋哲元的意思,他也知道要想保全二十九军这支西北军的唯一力量,只能和不能战。其实,在开战前冯治安曾征求过他的意见,当时张自忠也是主张给日本人一个教。但是此时面对宋哲元的目光,从小扎根在他心中的忠孝仁义的旧道德,使得他在稍稍考虑后,低沉地说道:“军座,您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只要您做出决定,我张自忠绝对服从并且拥护。”
宋哲元刚言顿时大喜,连忙道:“好,好,好。尽忱,果然深明大义。”接着,扫视了一圈,清了清喉咙道:“目前的局势已经到了我们二十九军生死存亡的时刻。现在大家都赞成打,但是我现在要问问大家,怎么个打法?如何打?虽然目前我军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大家别忘了,在东北和朝鲜还有日军的几十万大军。泓沪大战我们七十万人尚不能挡住日军的三十万人马,南京战役十万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更是不到一个星期就前线溃退。一旦事态演变成华中的局势,我们二十九军又能坚持多久呢?我们要好好想想,打起来到底对谁有利?打起来对**有利,遂了他们借抗日扩大势力的野心;对国民党有利,借抗日消灭杂牌。唯独对我们二十九军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西北军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翼察这个局面就完蛋了。所以,我认为这个时候不能打,只能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华北地区的和平,才能保全我们二十九军十万将士的生命。”
宋哲元这席话说完,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那些原本主战的将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则一脸的迷茫。主战态度最强烈的副军长传麟阁和副参谋长张克侠则瞪大了眼睛,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D!~!
..
第二百一十章 出兵华北(一)
品在武汉军事委员会积极调兵韭将准备增援二十十军的”除,北平方面竟然诡异地停战了,紧接着传来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在天津密会日军华北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少将的消息。wWW。
听到这个消息沈修文的心里咯噔一下,连忙问道:“消息准确?”
“凉息准确。
宋哲元四号夜里秘密到达天津,召集二十九军高级将领召开军政会议,五日一早,张尽忱秘密前往天津华北驻屯军司令部说着,沈醉又加了一句:“现在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病重,目前事务都有参谋长桥本群少将在主持。特务处天津站的特工亲眼看见桥本群亲自把张尽忱送了出来
在这咋。时代,沈修文虽然没有见过张自忠,而此时的张自忠也过不是个杂牌军的师长,但是在后世的记忆中张自忠却是一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将。淮北克敌,临沂苦战,张自忠不计前嫌,毅然解围庞炳勋部,重创板垣师团,不但令板垣震惊、令仇人庞炳勋叹眼,更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胜局。徐州、武汉、襄东、枣宜,凡是战火最炽烈的地方,都留下了张自忠精干健硕的身影。凡是他参加的战斗,几乎都奏响了胜利的鼓乐声。他又是抗战中倒在前线战场上的第一位集团军司令。沈修文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时候,张自忠为什么会选择和日本人和谈、妥协,这种行为已经和汉奸无疑了。
看到沈修文不说话,沈醉也难得地叹气道:“日本人这又是故技重施,为他们的增兵做准备。二十九军这个时候跟日本人和谈,无异于与虎谋皮
沈醉汇报的这些情况都是通过特务处在华北的情报网传过来的,他知道,蒋委员长也肯定知道。但是如今的华北军阀林立,各自都在打各自的小算盘,大难临头,却还在为了自己的私利罔顾民族大义。想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在干如此勾当,沈修文突然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这种事情连校长都无法掌控。总有一天他们会为自己这种愚蠢的举动付出代价的他长叹了一其气道。
明知道事情的发展,却无法阻止事情的发生,沈修文有种深深地无力感。
十月六日,就在日本天皇亲自任命的新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上任的第一天,宋哲元在天津公开发表所谓的和平宣言。同时向全军下达了命令:
一从十月十日早开始第一班列车以后,列车运行正常化; 二解除北平戒严;
三释放逮捕的日本人;
四严禁与日军磨擦。
当天下午,张自忠代表二十九军与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的代表桥本群达成了屈辱协议,不但同意道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及取柿抗日团体等,还答应了日军宛平城、回龙庙不驻扎中**队的无理要求。
消息传到武汉,蒋介石大为震惊,他没想到自己三令五申命令宋哲元务做好一切抵抗准备,绝不向日军妥协,并且已经命令大军北上增援。但是宋哲元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背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