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450k]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

第29部分

[450k]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第29部分

小说: [450k]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山这个地方,是有名的绝地啊,洪承畴不倚靠宁远而驻扎,跑到这里来干什么?莫非,大明的奇人异士,一进入辽东,智商就迅速的下降了不成?
再悄悄的派了侦察兵去打探消息,报说是祟祯皇帝催『逼』洪承畴进军,皇太极当时就哭了,曰:祟祯伪政权,你真是体贴朕的心啊,你祟祯这么帮忙,朕要不拿下中国万里江山,那就太对不起你了。
皇太极下令,大清国所有的适龄男子全部出动,半夜不许睡觉,都去挖坑。整整挖了一夜,竟然挖出了三条深深的壕沟,将八镇明军困死在里边。
皇太极再下令,为防明军突围逃脱,派兵团团围住杏山,使溃兵不得入城。
自塔山南至海边,北至山岭,以及守远北部的连山,所有的逃路,统统都堵死。
是役也,明军十三万人。
清兵有十五万人,其中还包括蒙古联军,朝鲜联军,应该算是一多国维和部队。
皇太极摆明了架式,要用十五万的多国部队,将十三万明军精锐,彻底歼灭。
13。咱们已经死定了
被兵部尚书陈新甲这么一搅和,明军彻底完蛋了。
现在的情形是,锦州,松山,以及宁远成了三个孤立的据点,相互之间不能接应,无法救援,由着皇太极挑肥捡瘦,红烧清炖,明军却只能是逆来顺受,任皇太极宰割。
最惨的是,被马绍愉和张若麒这俩家伙死催活催,洪承畴心里害怕,急急行军,明军只带了三天的口粮,眼见得饷道断绝,顿时人心慌慌,陷入了混『乱』之中。于是洪承畴急忙召集军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如何打破敌人的封锁,死中求活,杀出一条血路来。
研究的结果,就一个办法,等到第二天,大家全体出动,拼了老命往外边冲,不信冲不出去。
到了第二天,八个总兵官吹响号角,率领士兵喊叫着向壕沟冲了过去。那壕沟好深,前边的士兵扑通一声跳进去,当场摔得半死不活,淌着眼泪爬起来,却说什么也爬不上去。
士兵还算幸运的,最惨的是骑兵,那壕沟深八尺,宽丈余,战马扑通一声跌进去,再想出来,那可就难了。
这么跳显然是不行,太笨了,拿云梯来,大家走云梯。
可是清兵就等着明军走云梯呢。一大群弓箭手排成长队,拿明军当活靶子练习『射』箭,嗖嗖嗖,几百名明军心窝中箭,当场死得凉透。
没办法,冲不出去,八镇总兵收兵回来,都来瞧洪承畴的脸『色』,看看领导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洪承畴又有什么办法?
明天接着再来。
可就在那天夜里,皇太极闲着没事,出来观战,突然看到塔山那边,堆积着明军的粮草,皇太极大喜,立即回帐,叫来獾十四郎和阿济各,给了两人一人一支令箭,命二人各带两千骑兵,悄悄的去偷明军的粮草。
这两人悄悄的过去,突然大喊一声,杀入明军大营,明军正在酣睡之中,听到喊杀之声,跳起来光着脚丫子四处『乱』跑,被清兵一顿好杀,然后獾十四郎和阿济各将几百堆粮草迅速的搬下山,从原路回到了大营。
洪承畴得报,气得差点没哭出来,当即将保护粮草的营官统统砍头,然后连夜召开军事会议。
这是一次很奇怪的会议,会议上,兵部尚书派来的专职添『乱』捣蛋的张若麒,提出一个怪异的动议,他建议立即回师,返回宁远去搬运粮草。听他说话的意思,好象他有十足的把握冲出清兵的围困。
可是别人,却没有张若麒那么乐观。
洪承畴说:明天,是我们的最后一天。
他又说:要告诉战士们,我们大家都是死定了,坚守在这里,是死,往外冲,是死,但拼命的冲锋,很有可能还有一线生机,是生是死,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决心。
然后洪承畴与八镇总兵官做最后的握手。
天亮之后,谁能活着出去?
碰运气吧。
在这所有人的当中,唯一不想碰运气的人,是吴三桂。
14。蒙古兄弟好实在
吴三桂回到自己的营帐,立即召集所有的亲信家将,召开家庭会议。
会议上,每个人都慷慨激昂的表决心,表示宁可自己死,也要保护吴三桂冲出去。因为只要吴三桂杀出去了,就算自己战死,吴三桂也会替自己照顾老婆孩子,可要是吴三桂死跷跷了,就算是自己活着出去,也得拖着老婆儿女去讨饭。
这就是死士。
养他千日,死在一时。
所有的人都抱定了决死之心,只有一位蒙古族的兄弟,坐在那里看着大家嘿嘿的傻乐。
这位蒙古族傻兄弟,原本是皇太极辖下多国维和部队中的一员,在一次战斗中被吴三桂捉了活的,当时琢磨的砍了他,可看这兄弟心眼忒实在,典型的蒙古人,憨厚忠直,吴三桂就有点不忍心下刀子,可不下刀子又怎么办?
好办,给他几亩地,一个漂亮老婆,从此这位蒙古老兄就幸福的沉浸在安乐窝中,抱着老婆说什么也不肯撒手,每次上战场,都得七八个家将齐上,掐胳膊扛大腿,把他扛到战场上来。
这蒙古兄弟来了是来了,但每逢冲杀,他照例冲在最后。每有撤退,他跑得比吴三桂还快。
问他为什么不忠心护主,反而逃得比主人吴三桂还要快,蒙古兄弟答曰:他家里的老婆太漂亮,舍不得死。总之是心眼实在到了让人欲哭无泪的程度。
见别人慷慨激昂,唯独这位心眼实在的蒙古兄弟傻笑,吴三桂心中有数,宣布散会,会后单独留下蒙古兄弟,问道:你有什么话对我说吗?
蒙古兄弟低声道:突围的时候,要走大道,万万不可走小道。
为什么?吴三桂问。
蒙古兄弟道:因为清兵太了解你们明军了,但逢败仗,明军心慌,从来不敢从大道上逃,都是钻小道,而清兵掌握了这个规律,大路上向来是虚张声势,营盘罗列,杀气腾腾,实际上只是留着几个老弱残兵,吓唬明军而已。
有这事?吴三桂还在琢磨,突听外边一片混『乱』,人喊声,马嘶声,箭矢破空之声,响成了一团。
原来是大同总兵王朴这兄弟,他心里害怕,惦记着家里的老婆孩子,害怕明天再突围的时候来不及了,索『性』违背洪承畴的军令,当夜走先,率先突围。
王朴一动,其它各营总兵官顿时陷入慌『乱』之中,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被清兵歼灭,一时间七路人马争先恐后,还没有冲出大营,就因为夺路而相互拼打起来。
皇太极早防着明军这一手,一听明军这边有动静,清兵急急赶来截杀,正见明军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一样栽进壕沟里,清兵就站在壕沟边上,望着那蠕动的黑暗一片,箭『射』枪捅。黑暗之中,哭喊之声不绝于耳,令人不忍卒闻。
大批的明军无法突围,生生的被压迫到了南海边,适遇涨『潮』,这些明军俱被无情的海『潮』卷走。
吴三桂最后一个走,却是逃得最快。
因为他听了蒙古兄弟的话,走的是大道。
大道之上,真可谓杀气腾腾,剑拨弩张,清兵的营帐一座接一座,黑压压的望不到边际,旌旗飘扬,森戈林列,仿佛有千军万马,正等着吴三桂自投罗网。
这无边的营帐,是不是真的象蒙古兄弟所说,只是清兵设下的障眼法?
会不会这次皇太极突然改了主意,将主力部队转移到大路上埋伏起来呢?
不知道,只有杀过去,才能够清楚。
吴三桂硬着头皮冲了过去,是死是活,全看这一锤子买卖了。
杀啊,清兵营帐中,一支伏兵冲了出来,一瞧这些伏兵,吴三桂的眼泪顿时就落下来了。
谢天谢地,在这里埋伏的,是蒙古联军。
蒙古联军数目不多,也就是说,清军的主力人马,全都在小道上严阵以待呢。
当下吴三桂精神大振,向着蒙古联军冲了过去,蒙古兄弟们却是机灵得紧,眼见得他来势汹汹,摆明了是真的拼命,那就赶紧让开路。地球人都知道,蒙古兄弟,现在是最热爱和平的了。
闻知有一支兵马从大道上闯出,皇大极大骇,他最喜欢的是大满贯,跑掉了一支,这对他的自尊心伤害很大。愤怒之下,他衔尾追来,远远的看到吴三桂威风凛凛,当者披靡,皇太极顿时为之心折。
好汉子,真是一条好汉子。
皇太极说:我要这个男人。
若得吴三桂,天下唾手可得。
15。你写的字太丑了
吴三桂顺着大道一路飞奔,径直冲入了杏山城。逃走的时候过于惊慌,连总兵官的大印都忘了拿,被清兵当成了宝贝收走。
吴三桂进了城不久,大同总兵王朴也到了。这兄弟走得最早,却落在了吴三桂的后面,心里一定是相当的不服气。
哥俩坐下来,相对喘息,听着城外马蹄声响成一片,唐通,马科,白广恩和李辅明也冲出来了。
一口气居然逃出来这么多的人,是因为他们在发现小路冲不出去后,都跟在吴三桂后面跑路,但终究是跑不过吴三桂,所以姗姗来迟。
监军张若麒那厮逃出来一个奇迹,不知怎么搞的,被他逃到了小凌河口,赶到清兵追到之前,弄到了一叶扁舟,小舟从此去,清兵都傻眼。
张若麒和马绍愉驾舟去了宁远。
八镇兵马,唯有曹变蛟,王廷臣最死心眼,这两人拼死了非要走小道,可是小道上挤满了满清的高手,济尔哈朗,獾十四郎多尔衮,阿济各,这些猛将密麻麻的排成了方队,莫说是曹变蛟,就是曹变蛇,也莫想逮到孔隙钻出去。
这两路人马,惨遭清兵主力迎头痛打,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得已退回来,返回松山城。
耳听得八镇总官兵都开始冲了,洪承畴火气很大,没办法,他不能坐以待毙,也统军冲了出来。清军一瞧见他,顿时兴高采烈的狂涌上来,洪承畴虽然闲时忙时,也伸伸胳膊踢踢腿,可临阵冲杀,这实在不是他的强项,眼见得清兵越打越亢奋,再折腾下去,后果可不太乐观。洪承畴只好掉头,逃回到松山城,与曹变蛟,王廷臣死守孤城。
清军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皇太极又犯了写信的老『毛』病,当场手书一封,用箭『射』进城去,呼吁洪承畴与大明伪『政府』脱离关系,弃暗投明。
洪承畴看了皇太极的信,派了士兵登城喊话:有断头大明经略,无投降大明经略,还有,皇太极,你得多多练练字了,你的字太丑。
听了明军的喊话,皇太极说不出来的伤心,曰:洪承畴如此固执,不肯听朕的良言相劝,朕真的好好伤心啊,诸位爱卿,你们谁有办法,让洪承畴番然悔悟,重新做人呢?
这时候有一个人走了出来,说道:四大爷陛下,让我过去,定然缚得洪承畴来献。
皇太极定睛一看此人,登时大喜,曰:若擒洪承畴,非卿不可。
这人是谁呢?
他怎么管皇太极叫四大爷呢?
16。求求陛下给口吃的
自动走出来的那人,却是大明王朝第一个降清的老熟人,昔日大明抚顺关总兵官李永芳。
说起这李永芳,他在野猪皮努尔哈赤堀起时代,因为献出抚顺关,受到了野猪皮的通电嘉奖,野猪皮把自己的一个孙女送给了李永芳幸御。这么多年来,李永芳主要的工作就是幸御野猪皮的乖孙女儿,也没干什么正经事。这时候发现有了机会,就勇敢的站出来挑战难关。
李永芳挑战的这个难关,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松锦大战的第三个阶段:最后的夺城。
夺城之战,首夺松山。
李永芳换了身奇怪的衣服,趁夜向着松山城『摸』了过去。
然后就没动静了。
而洪承畴则在城中组织抵抗,孤城难守,这时候老洪最渴望的就是突围,可是皇太极说什么也不肯答应,他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次次都被清兵打得落花流水。
没咒念了,死守吧。
大凌河的惨案,在松山城再度重演了。
粮食短缺。
先是每人每日,发米两碗。
然后是每人每日,发米一碗。
然后是没得米饭再吃,开始宰杀战马。
战马吃光了之后,城中军民忍了几天的饥饿,明军就开始了捕捉老百姓煮着吃。这时候老百姓已经饿得半死不活,被逮走的时候丝毫也不反抗,都是自己洗吧洗吧,洗得干干净净,坐进大锅里,煮熟后的味道虽然喷香,可是没有调料,美中不足啊。
再后来就是士兵民主选举,得票最多者,自己洗干净了跳大锅里,祖国在召唤,战友在期待,快点熟吧你。
还活着的人缒城而逃,这时候洪承畴面临着一个严肃的问题:
是让老百姓留在城中,让士兵吃掉好呢,还是眼看着他们缒城投敌,勉强保得『性』命好呢?
这个问题,真的好难回答啊。
郁闷之中,又有两个人缒城逃走了。
一个是野猪皮的孙女婿李永芳,这兄弟又肥又胖又白,居然没被人吃掉,诚怪事耳。
另一个人,却是松山城总兵夏承德的儿子夏舒。
这两个皮包骨飞奔着去见皇太极:陛下,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都安排好了,只待清兵进城。
17。陛下你太心急了
祟祯十四年二月十八日,清军于南城登梯而入。
松山总兵夏承德接应清兵入城,然后疾奔衙署,这时候洪承畴听到清兵进城的消息,笑道:陛下,拜拜了您呐,臣子尽了心力了,徜再等十五天,臣子一定会给陛下一个惊喜的。
可是陛下,你太急了啊。
所以现在只有惊,却没有喜了。
向北京的方向磕头,起来搬只脚凳,解下绦带,站上去绕过房梁,打个结,把脖子往上一挂。两只脚一蹬,洪承畴就悬在了半空中,正自悠然飘『荡』,不提防门外突然冲起来一群人,拦腰抱下洪承畴,七手八脚捆了,当场拖走。
原来是松山总兵夏承德,和野猪皮的孙女婿李永芳一伙人。
这时候曹变蛟,王廷臣正率了兵道副将以下官员一百多人,以衙署为据点,与清兵进行最后的殊死抵抗,夏承德带着人马匆匆进来:打什么打,都别打了,与我统统绑了。
饶是曹变蛟勇猛,王廷臣拼命,也奈不住这来自后方的突然袭击,结果统统双双反剪,被押到了清兵面前。
皇太极传令:除洪承畴之外,余人皆斩。
曹变蛟,王廷臣,大小官员一百多人,誓死不降的士兵三千多人,统统斩决。
松山城由是而沦陷。
下一个目标,是杏山城。
18。吴三桂心眼太坏了
松山城下,清兵的大队人马扑向杏山城,张开了天罗地网,务必要将吴三桂等人擒杀。
此时杏山城中,人心慌『乱』,『乱』兵们四『乱』流窜,有一支千人的『乱』兵不听指挥,冲出了杏山城,眼看着他们正在荒野中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