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 >

第2部分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第2部分

小说: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队集结赣县江口后,瑞金中央局的首脑们都赶来了。项英奉周恩来指

示,专程到东华山请来了毛泽东。
在江口,周恩来主持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
会上,又发生了意见分歧。
毛泽东“老调重弹“,说夺取中心城市是较长远的前途而非目前行动方

针。现在是准备革命战争,提出夺取中心城市的口号为时过早。
苏区中央局大多数人观点依然如故,认为打赣州绝对需要,而且还要继
续准备打。

江口会议在讨论红军发展方向问题时,毛泽东主张红三军团向北发展,
占领资溪、光泽、邵武地区,同赣东北联成一片;苏区中央局则认为,红三
军团出赣江以西,占领上犹、崇义,发展河西苏区,同湘赣苏区联成一片。

江口会议与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军团长,彭德怀的
意见举足轻重。遗憾的是,彭德怀没有支持毛泽东,却站在了苏区中央局一
边。他回忆这次会议时说:

“当时我为什么同意中央局的意见,而未同意毛主席意见?也还是对攻
占赣州的想法。我当时并没有认识四中全会(王明路线)实际是立三路线的
继续。当时四中全会的中央,把它称为国际路

线,布尔什维克化的。实际上它同样是反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是反
对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的,也是依靠红军打天下的单纯军事路线,我当
时完全没有这样去想。”

江口会议把红一方面军一分为二:一个是中路军,由红一、五军团组成,
担负赤化赣江东岸地区任务,林彪为总指挥,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另一个是
西路军,由红三军团组成,挺进湘南及桂东、汝城一带,扩大湘赣苏区,彭
德怀任总指挥,膝代远任政治委员。

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身份,领导中路军行
动。
一路上,毛泽东在考虑中路军的行动。他认为沿赣江两岸发展,余地不
大,不如依托闽西苏区,打到闽南去。
毛泽东首先把这一设想告诉了老部下林彪和聂荣臻。几番考虑,林、聂
支持了毛泽东。
林、聂立刻致电中革军委,建议改中路军为东路军,进军闽南。苏区中

央局和中革军委连开两天会议,最后同意了林彪、聂荣臻的建议。
东征征何方?毛泽东看好福建第二大城市——漳州。
毛泽东确实很想打仗,他早已憋了一肚子气。赣南会议以来,有近半载

不在军中。他决意要打一仗,而且要打一个漂亮的大仗。临时中央和苏区中
央局一直喊攻打大城市,毛泽东也就选一个大城市来打。当然,毛泽东心里
有数,他不会打赌气仗,更不会干赔本买卖。要打,还是老经验——“雷公


打豆腐,专拣软的欺。”毛泽东在给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的电文中说:“漳
州地形易攻难守,于我有利,”“守敌第四十九师张贞部实力较弱。”周恩
来批准了毛泽东的方案。

漳州战役共分两步:先打龙岩,再取漳州。

1932 年4 月10 日,东路军发起攻击。从拂晓到傍晚,一个白天,攻克
龙岩城。

这场漳州外围仗,共歼敌一个多团,俘敌近七百人,缴获步枪、机枪九
百余枝,炮两门,子弹七万余发,无线电台一部。

漳州之役,同样快捷。4 月19 日发起总攻,20 日凌晨,林彪即把告捷电
话从漳州城打给了毛泽东。

敌师长张贞见大势已去,化装出逃。这一仗,红军共俘敌二千六百七十
人,缴步枪、机枪二千三百余枝,山炮、迫击炮、平射炮六门,子弹十三万
余发,炸弹四千九百发,飞机两架,电话机十部。

红军伤三百四十九人,亡一百零三人。

漳州一战,是聂荣臻进中央苏区后参与指挥的第一个胜仗。他十分高兴,
在缴获的敌机旁照了一张相。

漳州之役,中共福建省委功不可没。福建省委不仅把守敌的兵力、部署
调查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在很短时间内动员苏区群众保障了数万红军的粮食
供给。

因为打漳州,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与毛泽东相识。罗明与毛泽东
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不到一个月,连克龙岩、漳州,打了两个胜仗,毛泽东很痛快。4 月22
日下午,红三军、红四军和总部连以上干部在漳州戏院开祝捷庆功会。毛泽
东十分风趣地说:“有人说,我们只会关上门来打狗,怀疑我们在白区不能
打仗,可你们看看,我们在白区不是打得蛮好嘛。”

1932 年7 月,周恩来以中央局代表身份到前线,中央局书记由任粥时代
理。当时,毛泽东只是以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身份指挥红军作战,
这对前方统一指挥十分不便。为此,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联名致
电苏区中央局:

我们认为,为前方便利作战指挥起见,以取消政府主席一级,改设总政
治委员为妥,即以毛任总政委。作战指挥权属总司令、总政委,作战计划与
决定权属中革军委,关于行动方针,中央局代表

有决定权。

此前,苏区中央局决定周恩来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7 月29 日,周恩来
又单独写信给中央局,陈述如自己任总政委,将“弄得多头指挥,而且使政
府主席无事可做”。而毛泽东“以政府主席名义在前方,实在不便之至”,
“泽东的经验长处还须尽量使他发展”,并强调说:“有泽东负责,可能指
挥适宜。”

在周恩来的一再建议下,苏区中央局最后同意。

1932 年8 月8 日,中革军委发布《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已到军中工
作的命令》,向全军宣布了这一决定。《命令》还决定在前方组织最高军事
会议,由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组成,以周恩来为主席,负责处理
前方的行动计划与作战方针。毛泽东一上任,即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上,与中


央局的方针大相径庭。

毛泽东一贯的作战原则是不啃“骨头”而吃“豆腐”。漳州一役后,毛
泽东又把攻击目标对准了赣东宜黄、乐安一带孙连仲部高树勋第二十七师。
该师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曾被红军歼灭过半,遇“朱毛”有惊弓之鸟之恐
惧。这一选择,也正是江口会议毛泽东所提及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联成
一片的战略目标。

乐、宜战役,完全在周恩来、毛泽东意料之中,进展顺利。8 月16 日凌
晨发起攻击,17 日拂晓乐安城头便飘起红旗。

19 日傍晚再接再厉,20 日晚高树勋率残兵弃宜黄而逃。

乐、宜两仗,歼敌五千,缴枪一千七百枝,高树勋师基本被歼。按中央
局的意图,紧接着应打南城,这也是原在毛泽东的计划之中。但后来情况发
生了变化:南城守敌一下子集中了毛炳文等三个师十七个团两万余众,且构
筑工事,防备红军攻坚。

红军兵临城下,试图引敌出城,在运动中歼灭之,但守敌龟缩不动。南
昌方面,陈诚迅速集中二十个师向南城开来,企图与红军决战城下。

旷日持久,屯兵坚城之下,乃兵家之大忌。毛泽东和前线总部当即立断,
决定撤离南城,分散兵力,待机而作。

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不从实际出发,却一再催促红一方面军继续北
上,威胁南昌。

于是,以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为一万,以在前线的周恩来、毛泽东、
朱德、王稼祥为另一方,在作战方针上形成了尖锐对立的看法。

9 月23 日,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苏区中央局并转临时中
央,陈述看法:“出击必须有把握的胜利与消灭敌人的一部,以便各个击破
敌人,才是正确策略;否则急于求战而遭不利,将造成更严重错误。”

第二天,周恩来又从宁都给苏区中央局写信,再次强调前线总部的观点。

这一来,临时中央、苏区中央局同前线军事领导人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

9 月25 日,任粥时、顾作霖以苏区中央局名义复电周、毛、朱、王,不
同意前线总部分散兵力,待机歼敌的做法,认为这是退却,而不是积极进攻,
并指出这样做可能造成严重错误。

前线总部接到电令的同日,周、毛、朱、王再次致电任、顾,坚持原看
法。

当天,毛泽东、朱德发布《在敌人尚未大举进攻前部队向北工作一时期
的训令》,提出对第四次反“围剿”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宜黄、乐安、
南丰之间布置战场,造成更有利于与北面之敌决战与消灭敌人的条件。

中央局深感前方总部失控,其行动方针屡与临时中央和中央局相违背,
几乎是顶着于,于是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

9 月29 日、30 日和10 月、日,中央局连续三次致电前方,指出“我们
认为这完全是离开了原则,极危险的布置”,坚决不同意,

也不准执行朱总司令、毛总政委联名发布的《在敌人尚未大举进攻前部
队向北工作一时期的训令》,命令前方“停止一切行动”,等待中央局赴宁
都召开中央局全体会议。

几天后,任弼时、顾作霖、项英和邓发从瑞金赶赴宁都,召开苏区中央
局全体会议,这就是宁都会议。临走时,还拉上了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刘伯承等,让他们列席。。


这次宁都会议上,后方中央局成员之所以能占上风,把毛泽东压制得喘
不过气来,让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左右为难”,是因为他们手中有“尚
方宝剑”——临时中央的支持。所以,会议所涉及的关于打赣州、江口会议、
打漳州、乐宜战役、南城撤围、朱毛训令、第四次反“围剿”的战略准备等
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对毛泽东的“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
“对革命胜利估计不足”,“在敌人大举进攻面前恐慌动摇失却胜利信心”
等“错误”进行了总清算。而这样做的实质,就是要毛泽东离开军队,交出
军权。

会议在讨论毛泽东是留在军中,还是调回后方问题时,争论进入了高潮。

苏区中央局后方成员一致认为,“前方同志以等待为中心,泽东表现最
多。”而这种观点是“极不正确的观点”,“是动摇并否定过去胜利成绩,
掩盖了领导上的错误”,是“不尊重党领导机关与组织观点的错误”。因此,
提议:“泽东同志回后方负中央政府工作责任。”前方“由恩来同志负战争
领导总责”,以求得前方战争领导能够“专一独断,迅速决定问题”。

朱德、王稼祥不同意这一提议,坚持要毛泽东留在前线。

毛泽东不愿意离开军队,不愿意放弃兵权。这不是从个人名利出发,而
是以党和红军的利益为重。他据理力争,郑重地说:“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
局在过去七个月的军事战略方针都是错误的。红军不能积极进攻,而应该积
极准备;不能冒险攻坚,而要打有把握之仗。。”

毛泽东话音未落,便掀起了轩然大波,责难声四起。有人责问:“中央
错了,中央局错了,就你毛泽东对了,红军听你的,还是听中央的?”

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和苏区中央局书记和前方最高军事会议主席周恩来,
认为后方同志太过分了,很不赞成后方同志对毛泽东的态度,也不赞成他们
的提议。

周恩来竭力宣扬毛泽东的长处:“泽东同志的多年经验多偏于作战,他
的兴趣也在主持战争。如在前方则可吸引他贡献不少意见,对战争有帮助。”

周恩来提出在两种办法中选择其一:“一种是由我负主持战争全责,泽
东仍然在前方助理;另一种是泽东负指挥战争全责,我负责监督行动方针的
执行。”

两种办法都是一个目的,让毛泽东留在前方。

任粥时、顾作霖、项英和邓发等多数人认为,毛泽东“承认与了解错误
不够,如他主持战争,在政治与行动方针上容易发生错误。”

列席会议的刘伯承等也同意多数人的意见。

毛泽东见不能取得中央局的全权信任,便坚决不赞成周恩来提出的后一
种办法。

在周恩来一再坚持下,会议通过了周恩来的第一种办法,并批准毛泽东
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到前方。

苏区中央局的一些人对周恩来仍很不满意,致电临时中央,抱怨他在会
上“不给泽东错误以明确批评,反而有些地方替他解释掩护”。认为他“在
斗争中是调和的,是模糊了已经展开了的斗争战线”。又说:“恩来在斗争
中不坚决,这是他个人最大的弱点。”

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也说:“在会议中我对泽东同志的批评是采取
了温和态度。”‘另外却指正了后方同志对他的过分批评。”


宁都会议后不久,10 月12 日,中革军委通令:“工农红军第一

方面军兼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同志,为了苏维埃工作的需要,暂回中央政
府主持一切工作,所遗总政治委员一职,由周恩来同志代理。”

宁都会议,毛泽东兵权失落。

前方战事,他再也没有发言权。

残酷打击,醉翁之意不在罗明,而在毛泽东

宁都会议之后,毛泽东被剥夺了军权。对“左”倾领导人说来,这是至
关重要的一步。然而,他们也明白,毛泽东苦心经营中央苏区多年,其思想
不仅在红军中,而且在地方上也根深蒂固。临时中央的路线要在苏区贯彻执
行,还必须清除毛泽东在地方上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博古选中了罗明——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拿他开第一刀!

罗明,何许人也,值得临时中央总书记大动干戈?

罗明,广东大浦人,原名罗善培。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1
月任中共闽南临时特委书记。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经福建上杭,罗明前往迎
接。周恩来、朱德指示他筹措物资,配合起义军作战。八七会议之后,特别
是获悉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他当即仿效,在上杭、
永定、龙岩、平和等县,建立农村据点。1928 年2 月,罗明赴厦门任中共福
建临时省委书记。同年4 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11 月,从莫斯科归国,
深入闽西,更加积极地开展游击战争,扩大游击区。1929 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