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说宋朝十八帝 >

第19部分

正说宋朝十八帝-第19部分

小说: 正说宋朝十八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丽堂皇,时人称之为“赛灵隐寺”。阎妃在理宗的宠爱下,骄横专恣,干权乱政。
鉴于唐代严重的宦祸,宋代对此防范很严,“宦官不得干政”已成为宋代的一项祖宗家法。但理宗后期,追求享乐,昏庸嗜欲,宦官弄权也随之而起。董宋臣是理宗的贴身内侍,善逢迎,很得理宗的欢心。理宗去禁苑赏荷花,苦于没有凉亭遮日,董宋臣揣摩上意,一天之内就修建了一座凉亭,理宗十分高兴。冬天,理宗又去赏梅,董宋臣已事先在梅园建造一座亭子,理宗责备他劳民伤财,董宋臣说不过是把荷亭移到这里,理宗又大赞他办事得体。理宗晚年好女色,三宫六院已满足不了他的私欲,董宋臣引临安名妓唐安安入宫淫乐。起居郎牟子才上书劝诫理宗:“此举坏了陛下三十年自修之操!”理宗却让人转告牟子才不得告知他人,以免有损皇帝的形象。姚勉以唐玄宗、杨贵妃、高力士为例劝诫理宗,理宗竟然恬不知耻地回答:“朕虽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在理宗看来,自己虽然“不德”,但与唐明皇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然而这种差距也无非是在五十步与百步之间罢了。董宋臣在理宗的宠信下,勾结宰相丁大全,恃宠弄权,不可一世,人们把他称为“董阎罗”。宋人记载当时宦官专权的情况,说:“一时声焰,真足动摇山岳,回天而驻日也。”
丁大全长像“蓝色鬼貌”,为人“奸回险狡,狠毒贪残”,时人称之为“丁蓝鬼”。他娶了一位外戚的婢女,以此来攀附高层权要。后来又靠逢迎阎贵妃、宦官卢允昇、董宋臣等人,逐渐身居要职,升任侍御史兼侍讲。丁大全本人寡廉鲜耻,贪财好色,他为儿子聘妇,见儿媳长相标致,竟夺为己妻,为世人所不耻。当时宰相董槐为人刚正不阿,丁大全希望巴结董槐以取高位,为董槐拒绝,丁大全由是日夜谋划报复董槐。宝祐四年(1256),理宗下诏罢免董槐,丁大全恰好也于此时上章弹劾董槐,于是他没等罢免诏书下达,就在半夜率士兵百人持刀包围董槐家,恐吓董槐要把他送交大理寺审讯,随后将董胁迫至临安城外,弃之而去。丁大全驱逐宰相的举动使得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太学生陈宗等六人上书揭露丁大全之奸,时人誉之为“六君子”。丁大全反过来指使台谏官翁应弼、吴衍弹劾六人,最后将六人开除学籍,流放边州,同时禁止三学(太学、宗学、武学)学生妄议国政,消弭来自朝廷内外不同的声音,并借机扼杀反对其擅权的力量。
在外廷与丁大全勾结的是马天骥。马天骥,字德夫,衢州人。理宗之女周、汉两国公主下嫁,马天骥绞尽脑汁送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大礼,得到理宗的欢心,与丁大全同时被任命为执政。
阎、马、丁、董四人内外勾结、专擅弄权引起很多正直人士的不满,有人在朝堂门上写下八个大字:“阎马丁当,国势将亡。”意在警告理宗如果再信用奸佞,国家前途堪忧。(“阎马”,谐音“檐马”,乃屋檐下悬挂的铃铛,此处指阎贵妃、马天骥。)理宗大怒,派人追查,数月以后仍一无所获,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理宗意识到自己在用人方面的失误,也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补救。宝祐五年六月,马天骥任执政刚刚8个月就被罢免。开庆元年(1259),蒙古入侵,丁大全由于隐瞒军情,被罢免了宰相职务,在众人的论劾之下,理宗将其流放海岛,途中被押送官毕迁挤落水中淹死。阎贵妃也于景定元年(1260)病逝。只有宦官董宋臣,理宗虽于景定元年将他流放到安吉州编管,但对他始终眷遇有加,董宋臣比理宗早死几个月,理宗特赠其为节度使,以示优宠。
景定五年(1264),理宗病逝。次年,被葬于绍兴府会稽县永穆陵,庙号曰“理”。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理宗以尊崇理学著称,理学在他统治期间,被抬到官方哲学的正统地位,后人多认为理宗庙号曰“理”即是以此之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最初曾拟“景”、“淳”、“成”、“允”、“礼”五字备选,最后定为“礼宗”。但有人说“礼宗”与金朝遗民为金哀宗拟的谥号相同,且古时有一位妇女名叫“礼宗”,便取其谐音,定为“理宗”。人们认为根据理宗尊崇理学的实际,庙号曰“理”也属名实相符,并且天下之间,“道理”最大,符合理宗至尊的地位,于是再无异议。据此而言,理宗庙号与他推崇理学并没有什么关联。然而一些封建史家又胡乱联系,说什么把“理”字析字取义,乃是“四十一年王者之象”之义,称赞其为“请谥于天”,这当然陷入了神秘主义的范畴,不足为信。
赵昀个人小档案
姓名:赵昀出生:开禧元年(1205)
属相:牛卒年:景定五年(1264)
享年:60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庙号:理宗陵寝:永穆陵
父亲:赵希瓐母亲:全氏
初婚:23岁配偶:谢皇后(谢道清)
子女:2子1女继承人:赵禥
最得意:以一介平民登上帝位最失意:在位前期10年被史弥远控制
最不幸:两子早夭最痛心:端平入洛的失败
最擅长:隐忍待时

度宗赵禥咸淳元年——十年

无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皇帝,度宗赵禥(qí)都是幸运和不幸的复合体。作为一个人,其母亲地位低下,怀孕期间服用堕胎药,使他成为一个有着先天缺陷的人,这是他的不幸;而这样一个有着先天缺陷的人,却仅凭着与理宗的血缘关系登上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这又是他的幸运。作为一个皇帝,他却始终受制于权臣贾似道,被贾似道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悲哀;而虽然他昏庸无能、荒淫无度,在他统治期间内宋朝的灭亡已近在眼前,却最终得以寿终正寝,没有成为亡国之君,这又是度宗作为一个皇帝的幸运。
十年天子:先天不足的皇帝
理宗曾经有两个儿子,即永王赵缉和昭王赵绎,但都夭折了。此后,后宫再没有为理宗生下皇子。吏部侍郎兼给事中洪咨夔(kuí)曾建议理宗选宗室子弟养育宫中,择其优者为皇子,但理宗此时刚过中年,仍然希望后宫能产下一子,所以没有采纳。淳祐六年(1246),理宗已经年过40,仍然没有儿子,而立储之事已经不能再无限期拖延下去,遂开始物色皇子人选。从感情和血缘关系来讲,理宗理所当然地倾向于亲弟弟赵与芮的儿子,即后来成为皇帝的度宗。
度宗于嘉熙四年(1240)四月九日出生,小名德孙,母黄氏。黄氏名叫定喜,是赵与芮夫人李氏陪嫁而来的侍女,地位十分低下,后被赵与芮看中,二人有了夫妻之实。黄氏怀孕的时候,担心由于自己的地位影响孩子的未来,曾服药物堕胎,但没有成功。度宗极有可能是在母腹中受药物影响,发育迟缓,手脚发软,很晚才能走路,7岁才会说话,智力也低于正常孩子。《宋史·度宗本纪》所谓度宗“资识内慧,七岁始言,言必合度,理宗奇之”,除了7岁才会说话为事实以外,其余夸赞都应该是出于史家的溢美之辞,不足为信。
当时曾流传很多度宗出生时的神话,赵与芮的母亲全氏说夜晚梦到神仙对她说:“帝命汝孙,然非汝家所有。”也就是说,上天虽然给你送来一个孙子,但却不能继承本家香火,言外之意自然是要成为别人的孩子。这显然是骗人的把戏,赵与莒、赵与芮兄弟均为全氏之子,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赵与芮的夫人钱氏曾梦到日光照亮黄氏居住的屋子。黄氏则说有彩衣神仙抱着一条小龙放到自己怀中,随后怀孕,度宗出生的时候,屋内有红色光芒发出。这些神话大概是度宗被选为皇子以后编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向世人表明度宗继承皇位乃天命所定,这是历代以来君权神授观念的必然结果。
理宗既然有了立德孙为皇子的愿望,便于淳祐六年十月将他接入宫内接受教育,赐名孟启。宝祐元年(1253)正月,又立他为皇子,赐名禥,正式确立了皇储身份。十月,又封赵禥为忠王。
由于赵禥的先天缺陷,当朝大臣多反对将他立为皇储。理宗为了说服大臣,甚至以完全虚幻的梦境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说曾梦到神人相告“此(指度宗)十年太平天子也”。理宗此举表明立储之事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只好采取这种无奈而带有欺骗性的手段。然而,理宗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说出的话竟然在若干年后成为现实,度宗后来果然作了10年天子,只是天下并不太平,而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阿朱花卖地契(发生于理宗景定年间,那时南宋社会矛盾已经很尖锐了。)
理宗曾向宰相吴潜表示要立赵禥为太子,吴潜上奏曰:“臣没有史弥远那样的才能,忠王恐怕也没有陛下那样的福份。”理宗当初是在史弥远的扶持下篡夺了皇子赵竑的皇位,吴潜此话,一语双关,不但反对立赵禥为太子,而且触及到理宗与史弥远阴谋篡位的痛处,这让理宗十分尴尬,却无言以对,毕竟吴潜说的是事实。然而,立太子乃国家大事,宰相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具有重要影响,理宗不能置吴潜的意见于不顾,遂有罢免吴潜之意。
理宗与吴潜之间的隔阂由来已久。当初宋蒙交战之际,由于军情紧急,吴潜行事往往先斩后奏,这种行为让理宗深为不满。开庆元年(1259),蒙军渡过长江,围攻鄂州,理宗询问吴潜对敌之策,吴潜主张理宗迁都以避敌锋芒,自己死守临安。理宗竟哭着质问吴潜:“你想作张邦昌吗?”言外之意,就是指责吴潜要另立朝廷,图谋篡位。蒙古军撤走以后,理宗对群臣说:“吴潜几误朕。”显然是将君臣之间的不和公诸于众。二人之间在立储问题上的分歧,被右丞相贾似道利用。贾似道与吴潜早有矛盾。鄂州之战前,吴潜听从监察御史饶应子的建议,让贾似道移屯黄州。黄州乃是军事要冲,贾似道以为吴潜此举是要将他置于死地,因此怀恨在心。此时贾似道趁机上书,力主立忠王为太子,以迎合理宗之意,又命侍御史沈炎罗织吴潜指挥作战不力、在立储问题上“奸谋不测”等罪名。理宗便罢免了吴潜,扫清了立储问题上的一大障碍。景定元年(1260)六月,理宗下诏立忠王赵禥为太子。
在此过程中,似乎还夹杂着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当时社会上流传着“魏紫姚黄”的传说。理宗有一个外甥名叫关孙,是理宗的亲姐姐四郡主与魏峻的孩子。关孙深得理宗母亲全氏的喜爱,全氏经常向理宗提起关孙,并为关孙求官职。理宗因为母亲的缘故,就想召关孙到宫中看一下,然后授与官职。按照规定,凡是异姓进入皇宫必须佩带腰牌,赵姓宗室子弟则不用。这次召见乃是一时权宜,便令关孙假名(赵)孟关,冒充宗室进入皇宫。赵禥不知从何处得来关孙进宫的消息,也与之同时进宫。史书对当时情况描绘得非常隐讳,并没有提到理宗见到二人前后的情况,但可以推测,理宗当时可能非常喜欢关孙。赵禥对此非常忧虑,不明白理宗为何要召见关孙,并赐他宗子的名字。他感受到了来自关孙的巨大压力,以为理宗要用关孙来取代自己,在事后就散布了“魏太子”的传言,说理宗有意立关孙为太子。赵禥此举非常狠毒,散布这种传言实际上是要将关孙置于死地。宰相王伯大和吴潜专门就此事上疏理宗求证,理宗表示并无此事,然而此后“四方遂有魏紫姚黄之传”。魏紫、姚黄都是牡丹花的品种,魏紫相传是宋初宰相魏仁浦家所种植,用魏紫来比喻关孙,表示其母为郡主,身份高贵;姚黄相传出自寻常百姓家,用它来比喻赵禥,暗示其母为侍女,身份卑微。虽然据理宗说并无调换之意,但后来关孙却非常“巧合”地淹死在赵与芮府邸瑶圃池中,遂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遐想空间,极有可能是赵禥父子谋害了理宗姐姐的孩子,以解除对赵禥皇位的威胁。事实究竟如何,恐怕只能是难以破解的谜了。
理宗对赵禥的教育非常严格。赵禥7岁时,理宗就让他入宫内小学读书,立为皇子后,又为他专门建造“资善堂”,作为学习的场所,并亲自为他作了一篇《资善堂记》。理宗还遍选名家作赵禥的老师,如汤汉、杨栋、叶梦鼎等人,都是名闻一时的大儒。理宗对赵禥每天的日程作了严格的规定,鸡初鸣入宫向理宗问安,再鸣回宫,三鸣就要到会议所参加处理政事,以锻炼其理政能力。从会议所出来以后,去讲堂听各位老师讲说经史,终日手不释卷。傍晚的时候,再到理宗面前问安,理宗借机考问他当天所学的内容,回答得正确,赐座赐茶;回答得不对,理宗则为他反复剖析;讲完以后,如果赵禥还不明白,就会受到理宗的斥责,令其明日再学。由于赵禥先天存在缺陷,因此学业并没有太大长进,经常惹得理宗大怒。然而赵禥毕竟是与理宗血缘关系最近的侄子,即便不成器,理宗也只能尽力而已。
理宗知道赵禥资质太差,很难有所作为,就为他娶了一位聪明机智、颇识大体的妻子。赵禥的妻子名叫全玖,出身名门世家,是理宗母亲全太后的侄孙女,与度宗是表兄妹关系。全玖眉目清秀,仪态端庄。其父是一位地方官,全玖自幼随父亲游历各地,因此言语伶俐,对时局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全玖初入宫时,理宗抚慰她说:“令尊宝祐间尽忠而死,每每念及,深感哀痛。”全玖听后,并没有哭诉父亲的去世,反而对理宗说:“妾父诚然值得追念,可淮、湖地区的百姓更值得挂念。”理宗感于全玖才智出众,景定二年十二月,将她册封为皇太子妃,让她辅助赵禥,倒也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
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度宗,尊理宗皇后谢氏为太后。群臣对赵禥的能力心中有数,故此时赵禥虽已25岁,但仍有人上表请求谢太后垂帘听政,终因不合祖宗法度而作罢。
度宗即位之初,出台了一些措施,以示将力求有所作为。他任命马廷鸾、留梦炎为侍读,李伯玉、陈宗礼、范东叟兼侍讲,何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