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与仕途-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往,不过这件事情还没有查清,所以先前不敢告诉您。〃最后,赵高看似无意地加上了这样一句话,〃丞相在朝廷中的权力可是比陛下您都要重啊。〃谗言到这种程度,可谓登峰造极了。
胡亥全盘赞成赵高的话,先拿李由开刀,命人调查李由与盗贼私通一事,希望能从李由身上找到突破口。
经过这连环三步,赵高已经接近了预期目的,只要再加一把火,李斯这块石头就可以被彻底踢开了。
调查李由如此重大的事情自然瞒不过李斯,李斯终于明白是谁在背后搞鬼,开始组织反击。在君主专制制度下,这种阴暗的事情除了获取皇帝的支持,根本没有别的办法,如司法途径等可以解决。李斯以他惯有的方式,给胡亥上了一道书。在书中,李斯没有纠缠于李由是否与盗贼私通,而是以攻为守,直接揭发赵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其欲无穷〃,有造反之意。
胡亥看了李斯的上书,反倒对李斯更为不满。在胡亥眼里,赵高是个〃精廉强力〃、〃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洁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的谦谦君子,胡亥从来就不担心赵高会有什么异心,现在你李斯却来说他的坏话,是何居心?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胡亥还没有做皇帝时,赵高就已经是他的老师,多年的耳濡目染,早已先入为主地给胡亥留下了绝好印象,李斯寥寥几句话,言辞固然优美,却因为没有事实依据而被胡亥看作是诬陷之词,反倒让胡亥对李斯的印象更差。李斯、赵高两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印象差别如此大,皇帝成了赵高的后台,李斯如何是赵高的对手?他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法家贯彻的是〃以法治民〃,严刑峻法,结果李斯自己后来在狱中饱受折磨,不得不承认谋反,最后冤死,这样的结局可以说是他作茧自缚。
法家所主张的〃法〃,从本质来讲乃是专制之法,以律法的形式强化君主对国家和民众的控制,创造从上到下整齐划一的秩序。较之前代,法家思想自然有可取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法家思想从一开始就走向了一种极端,权在上而不在下,大政府小社会,民众自由和权利压根就无从谈起。这种制度下,勃兴可以实现,欲至长久则后继乏力。拔着头发上天,终不可得,大秦帝国就是绝好一例。
法家视个人权利如草芥,他们所制造的世界,但见君权笼罩一切,个人权利无处可寻。〃一断于法〃,惟君例外。李斯赵高斗法,谁能胜出却取决于皇帝胡亥。胡亥倾向谁,谁就会胜出。
不过,到这时胡亥还没有要杀李斯的想法,他反而担心李斯会通过别的途径干掉赵高,于是赶紧将李斯告状的事情偷偷告诉了赵高,让赵高小心防备李斯的黑手。赵高便借机烧了最后一把火,正是这把火断送了李斯的性命。兵贵精不贵多,说话也是如此。赵高的话只有一句,这一句话却是一把不折不扣的杀人钢刀,它的力量超过别人说的一千句、一万句。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田常是齐简王的相国,后弑杀齐简王,立简王弟为平公,田常为相,政事悉决于田氏,最终田常的曾孙篡齐自立。这是赵高对李斯的最后一击,他将自己扮作胡亥和大秦的惟一希望,典型的以退为进,同时假装可怜,激发胡亥的保护欲望,从而彻底打碎胡亥对李斯最后残存的一丝好感和犹豫。至此李斯完全落败,再也没有取胜的可能。
到了这个地步,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理由或借口,赵高就可以将李斯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了。这个理由是李斯自己送上门来的。眼看国事糜烂,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劫和将军冯劫三人联合进谏,请求胡亥停建阿房宫,削减徭役。胡亥借机发飚,指责三人〃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立马将三人下入大狱。冯去劫、冯劫二人不愿受此屈辱,自杀。
第一编 沙丘之变 第15节:身具五刑(4)
在这场对李斯的冲击中,赵高最终胜出。赵高纯是以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这些下三滥的手段取胜,运用得纯熟无比、出神入化,却愈是受人鄙夷。这些小巧手段说到底只是小聪明,完全跟智慧搭不上边。他只是一味地弄权,一味地追求个人权位,鼠目寸光,就知道眼前的丁点利益,完全看不到他的瞎折腾已经让大秦危机四起,眼见就要倾覆。
如果以一条海上大船来比喻大秦帝国的话,赵高就是这船上的老鼠,这只老鼠吃在船上,住在船上也就罢了,偏偏在船上到处乱窜,拿这只船作它的游乐场,最为可恨的是它还四处乱啃,啃得这艘船四处漏水。最后不是这只老鼠成了这艘船的陪葬品,而是这艘船成了这只老鼠的陪葬品。正如古语所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后世这种高智商的小聪明之人层出不穷,一次次地上演类似的悲剧。最为突出的大概要算那位大明帝国第一位〃杰出〃太监王振了。王振这厮,在朝中党同伐异、作威作福也就罢了,自己对军事一窍不通,偏生动了以军功增加荣耀的念头。在土木堡,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聪明人〃将大明帝国的全部精锐部队和一半左右的朝廷官员精英以及明英宗和自己都葬送在了那里,大明帝国差点就此亡国。正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也许是为了帮赵高发泄怒气,胡亥将李斯交给赵高处置,以此安慰赵高那颗〃受伤的心〃。赵高自然也不和李斯客气,穷治李斯,〃榜掠千馀〃。〃榜〃同〃搒〃,即用棍子或竹板打,〃掠〃的意思是用棍子或者鞭子打。也就是说,赵高很够意思,用棍子或竹板招待了李斯一千多下,李斯熬不住,屈打成招,〃自诬服〃。
如此惨状,恐怕是生不如死。李斯当初没有像冯去劫、冯劫二人那样自杀,乃是自负辩才无碍,对秦立有大功,又确实没有谋反之心。这时重刑之下屈打成招,仍是心怀侥幸,希望皇帝胡亥能够幡然醒悟,进而赦免自己。怀着这一线希望,深陷狱中的李斯再次给胡亥上书。书中列举了自己对秦国的功劳,满篇愤愤不平之意。这份是否能起作用还很难说的上书没能交到胡亥手里,而是落到了赵高手里。赵高既然决定除掉李斯,就不会给李斯任何翻盘的机会。拿到李斯的上书后,赵高一句话就破灭了李斯的希望,〃囚安得上书!〃
为了消除李斯的幻想,赵高先后派了十几个手下扮作御史、谒者、侍中,来狱中查案。李斯如溺水之人,见到朝廷派人复查,立马翻供,结果当然立马又是一顿好打。反复数次之后,李斯彻底绝望了,不再存有翻供的念头。结果等到后来胡亥真的派人前来复查时,李斯以为仍然是赵高派来的人,痛快地承认了通敌谋反。胡亥看了李斯的供状,十分高兴,对赵高说:〃若是没有你,我几乎就为丞相所害了。〃
公元前208年八月,李斯以谋反罪被判五刑,诛灭三族,死状极惨。〃五刑〃依次为黥(脸上刺字而后涂上墨)、劓(割鼻子)、斩趾(砍掉左右脚,古代的〃趾〃指的是脚,不是脚趾)、宫(这个大家都知道,不用说了)、大辟(死刑,有很多种,如戮、烹、车裂、枭首、弃市、绞、陵迟等,李斯摊上的是腰斩),这种套餐式的刑罚就是〃具五刑〃。
胡亥派人追查李由通敌一案时,李由已经战死了,不用再上刑场了,陪着李斯上刑场的是他的次子。临刑前,李斯回过头来对儿子说:〃你我牵黄犬出故乡城门打猎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有了!〃父子相对,惟有痛哭。李斯遂就死,三族被灭。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步踏错难回头。李斯有今日之下场,追溯起来可以远及他的老鼠顿悟时,李斯便是在那时立下了他的雄心壮志。极端功利思想在带给他动力的同时,也让他走上了一条歪路。极端功利思想让李斯得以大展抱负,成就功业,也让李斯与赵高、胡亥同流合污,上演了一幕屠杀惨剧,更让他后来为自身利益而迎合胡亥,从而使天下百姓痛苦加剧。
功过相抵的说法类似于宗教救赎,乃是人们为自己的自私开设的方便之门。李斯有功,亦有过,不以瑕掩瑜,亦不应以瑕掩瑜。李斯有大功于秦,最后却死于残酷无比的〃五刑〃。这其中固然有李斯的个人因素,但是如果将全部过错都推到李斯一人头上,认为李斯活该,完全是咎由自取的话,这种说法就颇为恶毒和阴暗了。造成李斯悲剧的,更多的是君主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及相配套的文化。李斯的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剧。
何以做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专制制度下,衍生出〃归隐〃这样一种相当奇特和相当怪异的文化。按照儒家的观点,一个人应该学而优则仕,向着〃内圣外王〃的目标努力,但是如果君主昏乱,则〃卷而怀之〃,简单来说就是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又按道家说法,日中则仄,月满则亏,一旦功成名就,最好是功成身退,以免物极必反,欲求自保而不可得。君主大多是共苦易,同甘难,更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在君主权力至上的政治环境下,能做到善始善终,荣宠不衰,相当不易。
这是与中国的君主专制体制相合的一套理论,事实证明,这套理论十分符合当时的现实。春秋时期的文种就是前车之鉴。当初文种、范蠡共同效力于越王勾践,殚精竭虑,助越灭吴,勾践一跃成为霸主。大功告成之际,范蠡悄然隐退,并遗书一封与文种,劝其急流勇退,信里便有千古闻名、后世引用率极高的一句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贪恋富贵,舍不得放手。果然,勾践很快就对文种心怀疑虑,迫使文种伏剑自杀。隐退的范蠡离越赴齐,居无几何,治家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明,以之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这已是布衣平民的极致了。久享大名,乃是不祥之兆。〃于是归还相印,尽散家财,再次隐退。
秦代以后,〃鸟尽弓藏〃的事情更是不绝于书,汉高祖刘邦(强悍的吕后在旁相助)和明太祖朱元璋尤其干得起劲,〃成绩〃也最大。
与其说归隐是一种政治智慧,不如说是一种辛酸无奈之举,潇洒飘然背后不知隐含多少悲凉和恐惧。
在中国更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妒嫉心理,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的荣耀和富贵。对于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从来不认为有差距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和不知上进,而是认为他人的成功乃是投机取巧通过不正常手段而来,满肚子的酸水,张嘴就是一股冲天酸味。别人成功时,鄙夷嫉妒;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时至今日,这种恶习依然阴魂不散。
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君主集权专制统治下,个人的努力成果,不论是财产,还是政治地位、社会身份,都得不到公正有效的保护,也就是个人正当权利毫无法律保障。还是那上面用过的一句话来总结这种情况吧,〃但见君权笼罩一切,个人权利无处可寻〃,这就是当时社会的写照。君主专制集权一日不消除,〃归隐〃这种畸形文化就会继续生存下去。
第一编 沙丘之变 第16节:身死国灭(1)
6。身死国灭
李斯之后,就是醉生梦死、临死前犹不悔悟的胡亥,最后是那残民以逞、陷万民于水火的赵高。待到李斯、胡亥和赵高三人相继身死后,千疮百孔的大秦帝国也走到了尽头,公元前207年,曾经煊赫一时的大秦帝国灭亡。
李斯死后,赵高如愿以偿,顺理成章成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二世三年十一月,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率军救赵。十二月,项羽使人破釜沉舟,与秦军大战于钜鹿,秦军大败,王离被虏。不久,章邯降于项羽。关东不复秦属。八月,刘邦攻破大秦帝国的战略要地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屠之。〃秦国统一天下后,开始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连通天下,武关是控制楚地的驰道咽喉,也是关中的南大门。武关陷落,咸阳立刻震动。先前,赵高为迎合胡亥,曾多次说关东盗贼成不了什么气候,不足为虑,现在项羽、刘邦等人越闹越凶,声势越来越浩大,癣疥之患顿成肘腋之祸。赵高牛皮吹破了,倒不是怕没面子,而是怕胡亥迁怒于他,拿他开刀,于是称病不朝,希望胡亥眼不见心不烦,好好消消气。
大概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胡亥因为盗贼之心忧惧,某夜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只白虎咬死了自己的驾车之马。梦醒后,胡亥揪然不乐。古人遇事喜欢占卜,寻求天意的指示,胡亥召来卜者,占卜的结果是泾水作祟。消解的方法是斋戒,而后以白马祭祀。占卜这种事情玄妙得很,除了卜者,谁都不明就理,不过事关国运,胡亥不敢有违,老老实实地呆在望夷宫斋戒,准备祭祀。
祭祀归祭祀,胡亥并没有忘记赵高的牛皮,派人前去责问,何以赵高一口咬定不足为虑的盗贼如今竟能攻破武关,逼近咸阳?赵高见躲都躲不过,怕了起来,担心不知哪天赐死的诏书就会摆在自己面前,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把心一横,找来担任咸阳令的女婿阎乐和弟弟赵成,密谋废掉胡亥,改立子婴为帝。
一回生二回熟,这样的政变密谋,赵高自然轻车熟路。每当玩弄这些阴谋伎俩的时候,赵高就计谋百出,精彩纷呈。首先,赵高派人假扮强盗,让阎乐的老母客串一把,把这位老太太劫持到了赵高府上。这就是赵高的奸诈了,他担心阎乐反水,借机以阎乐的老母亲作为人质。说不定阎乐还对赵高感恩戴德,认为赵高是关心自己的家属安全,不让自己有思想负担,好安心〃工作〃,却不知道这正是赵高的奸计。
阎乐有了借口,于是派士卒到处乱找,闹得满城风雨,尽量制造紧张气氛。有了这种人人恐慌的气氛就好办了,阎乐率领千余士卒来到胡亥斋戒的望夷宫,二话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