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毛氏三兄弟 >

第16部分

毛氏三兄弟-第16部分

小说: 毛氏三兄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一致称好。    
        “陈慕平是毛润之的学生,派他去谈最合适不过的了。”贺子珍提议。    
        贺敏学也道:“毛润之是党中央委员,龙超清同志能作为宁冈党组织的代表一起去,就更圆满了。”    
        “敏学说得有理。”袁文才向在座的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投去征询的目光:“老龙,你是党代表,就看你的了”。    
        龙超清爽朗地答应:“就这样定吧,我和慕平一道去。”    
        两人来到三湾,是一个朝霞满天的清晨。    
        龙超清、陈慕平赶到了村里见到了毛润之。学生见先生,自然话题就多。毛润之热情地接待了来客。他先从形势入手,详谈了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面临的严峻形势,然后从湘赣边界秋收暴动革命军严重受挫,谈到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以及他自己想在井冈山农村建立根据地,然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设想,并托他们转告袁文才和自卫军其他领导人,挽救中国革命,加强共同合作。    
        “毛委员的想法很好。我们可以带回去商量。”龙超清道。    
        接着他们又谈了其他的话题。    
        陈慕平说:“毛老师,听你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我们也该回去了。”    
        毛润之幽默地说:“要回,也要吃过饭。不然,你的上司要说我这个老师管不起饭噢!”       
        就这样他两人在毛委员处吃了饭匆匆赶回,向袁文才等全面地转述了毛泽东的话,大家听后都很高兴。袁文才当即表态:“毛润之既然诚意而来,我袁文才就要拿出诚意,真心与他们合作!”    
        贺子珍连声称好,兴奋飞红双颊,灿若桃花,宛如朝霞。    
    


第十一章 井冈之路毛润之与宁冈农军汇合

        毛润之上山与宁冈农军汇合是在一个落霞的傍晚。    
        从山口到茅坪的路两旁都是夹道欢迎的农军队伍和人群,山口上的锣鼓队已经开始试敲了,他们在找压鼓点的感觉。前去迎接的陈慕平昨天已到了山下。    
        袁文才、王佐、贺子珍、贺敏学等农军领导们站在山口的大松树下等待。十月的山口风很大,紧紧撕扯着他们的衣裳。十月的风又很爽。这时日头刚要落山又未落山,像是一个红叹号,非常好看。紫红色的晚霞映到云头和青山,青山顿时变成金黄色。从山口往下看,两面青山交汇的一条线一直延伸到山下很远很阔的地方,在远的尽头,有隐隐约约地蠕动着的人头。不细看,你还以为是几粒丢弃的石头。那正是毛润之的队伍在上山。片刻人头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他们头戴蓝色八角帽,帽子上方镶着红五角星,很像红红的枫树叶,在晚霞的映射下,使人格外的精神。    
        马蹄踏处一股尘烟狼起,山坡转弯处一队人马奔驰而来,渐入子珍的眼帘。    
        袁文才主动地迎了上去。    
        打头的是毛润之,他先翻身下马,果然英俊伟岸,气度不凡。后面跟随五人,也一一翻身下马。陈慕平紧走几步赶到毛润之身旁,向袁文才介绍道:“这就是中央的毛委员毛润之先生,我的老师。”    
        “毛委员,我就是袁文才。”    
        毛润之伸出宽厚大手与袁文才相握道:“久仰!久仰!革命的山大王。”    
        袁文才道:“哪里哪里,我只不过做些路见不平的事,毛委员来了,还望多多指点!”    
        毛委员哈哈笑道:“今天我们是站在井冈山,明天我们要站到南昌城,后天我们就要闯北平。让天下人为我们的井冈山的合作书写历史。我说你信不信?”    
        袁文才一听也笑了:“但愿有那一天。”    
        两双大手轻轻相握,就改变了中国革命航船的方向。    
        革命在这里开始,历史在这里转弯。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重要的握手。无论用何种语言评判这次握手都不为过。袁文才等人的功绩就是在毛委员的队伍走投无路时接纳了他。倘若没有这次接纳,中国革命不知要推迟到多久。后来袁文才、王佐等人惨遭错杀,毛润之曾为此流下眼泪,连喊这是冤案!此是后话不提。    
        接着,毛委员也把跟随的人员一一向袁文才作了介绍。这时的贺子珍在一边认真地端详着心中的英雄。但见他谈笑风生,如沐春风;一身灰布军装,朴素大方;头发从中间向两边分开,长不到肩;面容清癯,许是长行军的缘故,有些倦色,却锁不住眉头间一股勃勃英气;双眸有神,透彻着刚强、睿智、平和。    
        换过来当袁文才把贺子珍介绍给毛润之时说:“这是我们军中惟一一位女党员,贺子珍,永新的妇女部长,团委书记。”但见毛润之眼睛为之一亮,认真打量了一番贺子珍,海蓝色的旗袍裙把姑娘修长的曲线美全盘地衬托出来。毛润之毫不掩饰地说:“想不到贵军中还有此红颜。原以为是你们中那一位的太太呢!”    
        “欢迎,欢迎。”还没容贺子珍伸出手来,毛润之先她伸出手来。两双异性的手相握,便迸发出20世纪的一段传奇姻缘。    
        贺敏学也自豪地道:“子珍是我的大妹。”    
        毛润之眼睛又一亮:“噢,原来你们兄妹一家啊!”片刻又问贺敏学:“你有几个妹妹?”    
        贺敏学伸出三个手指,道:“三朵金花都是党的人。”    
        毛润之对贺敏学的回答甚为满意,说:“古有花木兰,今有贺家军。”    
        “我们可比不了花家军。”贺子珍落落大方地道。    
        毛润之幽默地说:“革命还刚刚起步,任何事情都是发展的吗!现在不行,不等于今后不行。你说是吧?”    
        当晚,袁文才尽地主之意设便宴招待了毛润之、宛希先一行。    
        饭后,在袁文才办公室里,两人彻夜长谈。谈家事谈国事。谈家事使他们心心相印,谈国事使他们志向相投。当毛润之得知袁文才农军枪支不多,只有60多枝且都陈旧,有时难于应付山下保安团和挨户团的“清剿”时,便满口答应送给袁文才100条枪。毛润之大海般的胸襟,待人以诚的态度,令袁文才极为感动:“这样我们腰杆硬了,谁都不怕了!”他当即表示欢迎毛委员的队伍,愿竭尽全力安置伤病员和队伍驻扎的问题,帮助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第二天一早,毛润之果真从山下派人送来了105支长枪,1支短枪。    
        礼尚往来。当袁文才得知毛委员的队伍急需要钱。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一年多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影响工农红军的生活,有时真是到了极限。红军一面要打仗,一面又要筹饷。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营养不足,病之甚多,医院伤兵,其苦更甚。增加红军的给养使之比较地充足一点,则是迫切地需要的。因此袁文才命令部下把埋在地下以备后用的银元挖出来,约有一千块,装了12个竹筒,如数交给毛委员。这更加深了二者的信任和合作。    
        袁文才原本是个少言寡语、感情不外露的人。自从毛委员来了,他像变了一个人儿。心也开阔了,话也稠起来。他把崭新的枪支分发给农军士兵,农军士兵得了枪那高兴的劲儿甭提了,一个个向袁文才立下了战表。再说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有了钱,就如马达注入了油,训练热情空前高涨。此时,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与袁文才领导的农民自卫军的联合,犹如章江、贡江相汇,形成赣江,波涛汹涌向前。    
        众人捡柴火焰高。革命力量在积蓄着,在联合中走向高潮。这便是毛泽东后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英明论断的全部内涵。


第十二章 井冈之恋毛、贺间的首次谈话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第一次谈话是在毛泽东来茅坪的第四天晚上。    
         当时,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还在山下坚持与敌斗争。毛泽东与袁文才、王佐会面后并没有按时回去,把总部搬到井冈山,还有好多工作要做。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么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足,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那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这种斗争,一天比一天激烈,问题也就非常地繁复和严重。    
        毛泽东住在八角楼,原是贺敏学的住房。    
        这里离贺子珍住的袁文才家只有百十步远,每天毛委员散步,都要经过袁文才的家门,看到贺子珍晒太阳。此时的贺子珍疟疾刚愈,身子很弱。    
        这天晚上,毛泽东与袁文才、王佐又进行了长谈,主要是谈农军的改编问题,最后达成了如下军事协议:    
        袁文才、王佐所领导的宁冈农民自卫军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与毛泽东所领导的第一团相对应。斗争的策略为: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最后一条为永新的党员要回永新去:发展党员,建立组织,进而收复永新。    
        毛泽东与袁文才、王佐结束谈话时,正好碰到贺子珍进来倒茶水。袁文才说:“毛委员,你不是说要大力经营永新、想了解永新的情况吗?我们的子珍就是土生土长的永新人,可以与她面谈。”    
        毛泽东连声叫好:“要得,要得。”    
        袁文才站起身来说:“我和王佐还有别的事要办,你们先谈吧。”说完就出了门。在门外,袁文才对王佐说:“我想把子珍嫁给毛,日后出现什么情况我们也好对付。毕竟子珍是我们当地人。”    
        “大哥高见!”王佐很同意袁文才的主张。    
        屋内只剩下两个人。    
        子珍上前给毛泽东倒了杯茶水,然后找地方坐下来。    
        毛泽东开口问:“你是永新哪里人?”    
        “老家在黄竹岭,后来父亲经商,搬到了县城。”    
        “黄竹岭有多大呢?”    
        “土地革命初期我到过老家,40多户人家,不到200人,这在山里是比较大的村庄了。”    
        “你的父母亲经常回黄竹岭吗?”    
        “永新沦陷时,父母先从县城逃到老家,老家呆不下去了,又从老家逃到吉安,吉安‘八六’事变后,我就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好在有二妹贺怡跟着。二妹机灵,保佑她们不会出什么事吧。”    
        子珍说到这里,毛泽东叹口气说:“等今后革命胜利,这种流浪就结束了。”    
        “听说你们三姐妹,在永新很有点名气?”    
        “哪里哪里,别人都是这样传吧,实际我们三姐妹并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你读过几年书?”    
        贺子珍用手比划一下,说:“六年,算是高小吧。父亲不喜欢我们女孩子读书。要不我们还要多读几年哩。”    
        “没造你父亲的反?”    
        “要不造反,我们姐妹连六年也读不了的。”    
        “知识的学校,不光是念些书歌子,社会也是一所大学校吗?想学习是件好事呀!”    
        毛泽东鼓励她说。    
        对这次谈话,子珍着实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想哪说哪。但是毛泽东几句具有亲和力的话,使子珍平静了不少:“毛委员,你想了解什么情况尽管说吧?只要我知道的。”    
        毛委员换了话题:“永新暴动时是不是有位王新亚的总指挥?”    
        贺子珍道:“有啊。我们很熟。”    
        毛泽东道:“秋收起义时他是我的二团长。”    
        于是二人找到了共同的话题。贺子珍此刻话也多了起来:“新亚大哥不错,临分别时还托人送我100块银元,说是一个女孩子上井冈山不容易,留在身边用。”子珍说着说着泪水都要掉了下来。    
        “是啊,新亚同志待人不错。”毛泽东也道:“新亚牺牲前也曾送我一个礼物,你猜猜是什么吧?”    
        “说不准。”子珍摇摇头说。    
        毛泽东幽默地说:“一个井冈山。”    
        贺子珍瞠目结舌:怎么是一个井冈山呢?    
        毛泽东解释道:“这是一点不假。秋收起义前,他向我讲过你们的永新暴动,讲过你贺氏兄妹,讲过袁文才、王佐的农军,讲过井冈山的攻守地形。所以秋收起义失败后,我首先选择了这里。这不是给了我个井冈山的礼物吗?”毛泽东哈哈笑起来。    
        贺子珍若有所悟地笑了起来。她被毛泽东的幽默智慧所折服。    
        接着毛泽东又道:“他送你上井冈山的盘缠,又送我一个井冈山的礼物,说明我们二人对井冈山独有情缘!”    
        毛泽东的一个“情缘”二字,又激得姑娘的心血潮涌。她佩服毛泽东说话的艺术性。    
        接着,毛泽东又问到永新暴动前后的地下党组织的破坏情况、农民赌禁情况、清匪情况、废除苛捐情况、合作社运动开展情况和文化运动情况等,贺子珍一一都做了认真地回答。后来,毛泽东的《永新调查》就用了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