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惊变 作者:徐磊、梅毅 >

第36部分

大唐惊变 作者:徐磊、梅毅-第36部分

小说: 大唐惊变 作者:徐磊、梅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萑肓说刂小@罟忮龅陌旆ū戎谡叛驳陌旆ɡ矗挥心敲创厦鳎词欠浅:糜谩E丫滩坏绞裁幢阋耍谑蔷屯说匠乔绞揭酝猓浪赖匕殉俏ё L侵兴洳患越簦苷饷次氯ヒ膊皇歉霭旆ǎ罟忮霰慵僖馓岢鲆督蹬丫ê昧巳兆映龀牵耘丫浅8咝耍患臃辣浮0档乩铮罟忮鋈慈檬勘怯秩ネ诘氐溃饣厥峭谠谂丫氐母浇诤煤笥媚就范プ 5搅嗽级ǖ哪翘欤罟忮雎时驹诔巧希汕柴越柿焓顺龀羌僮巴督担丫裁挥凶急福颊咀殴劭础:鋈患洌械孛嫠菹氯ィに懒艘磺Ф嗳耍丫偈本牌鹄矗凭嘶薰哪藕埃龀窍鳎痪俜⑸迸丫煌蚨嗳耍蠡袢ぁ@罟忮鍪爻牵芏嗟胤接玫搅说氐溃淙幻挥邢执牡氐勒侥敲捶⒋铮财鸬搅讼嗟弊饔茫颐遣环脸浦巴涟问笫爻鞘酢保还丫罟忮龅某坪艟秃锰嗔恕暗夭仄腥薄5夭仄腥脱致尥趿饺耸鞘裁囱墓叵担ò〔唬盟凳橇缴瘢橇┒际欠鸾讨腥耍尤灰黄鹫乒艿赜媸恰吧瘛辈爬朔寻 H绻匪济魑蚕褚悠嫖ь⊙粑Я艘荒辏詈筇那樾挝幢睾玫侥娜ィ惶煨坏兀猜簧奖话睬煨魃绷耍匪济鞅幻罨厥胤堆簦涣粝虏滔5碌热思绦形Чヌ氖乱怠?上敲挥惺匪济髂前愕哪苣停詈蟊焕罟忮龀龌鞔虬埽鹗Я似咄蛉寺怼!

诈降曾经是李光弼对史思明用的一条计,也许李光弼有过亲身体验,更了解真降与假降的个中味道,再加上长期与史思明对战,两人必然都很了解对方,所以李光弼觉得史思明的投降是假装的,只是权宜之计。不过,史思明即使想反,也要考虑到人心士气,无缘无故的反叛只怕不会像现有历史这样令人同情。史思明向西大哭,不管真也好,假也好,他心里也肯定有委屈的成分,因为他当时完全可以在唐与燕之外独立为一支力量,但他选择了投唐,不管怎么说,对唐朝都是有利而无害的。而后来发生的这些事情,则为史思明脱离唐朝提供了正当理由。 

可见,史思明在安史之乱的前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李光弼对战,几乎就没怎么赢过。至于蔡希德那么容易就被李光弼打败,看来他们还真不是一个档次的。 

不过,下面将要介绍的一场战斗,史思明不但要面对李光弼,还有郭子仪,另有其他好几个人。而史思明与九节度的对战,究竟如何呢?不由得想到《红楼梦》里宝姐姐的《临江仙》:“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七、九节度对战史思明 

乾元二年(公元758年),八月十一日,李光弼入朝。十七日,肃宗任命郭子仪为中书令,李光弼为侍中。第二天,郭子仪便返回节度行营。这次两人回朝,可能是有什么事,也许是准备讨伐安庆绪事宜。因为不久,肃宗便花血本准备要消灭安庆绪。 

但肃宗仍需要借助回纥的兵力,此前,肃宗为了进一步拉拢回纥,可谓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他册封回纥可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然后又把女儿宁国公主嫁了出去。和汉朝和亲差不多,唐朝嫁出去的几乎也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像李治和武则天,为了不把太平公主嫁到那么远,甚至让她假装做道士。《汉武大帝》中说南宫公主是嫁出去的汉景帝亲女,南宫公主是汉景帝的女儿这没问题,但她真的嫁出去了吗?《史记》、《汉书》中没有记,但宋朝的《天工开物》上却说了这么一句,实在无法拿它当成信史——就是口口声声说为了国家绝不爱惜一个女儿的唐太宗,他嫁出去的公主却没一个是他的亲生女儿,想想也是,毕竟自己的亲生骨肉,谁能舍得?当初看《康熙王朝》时,看着蓝齐儿凄伤却无泪的说“北京的鸟儿就是飞断了翅膀,也飞不到这来啊”时,很替她难过,不过这位格格更是子虚乌有的人了(虽说她是编出来的,但康熙确有几女嫁到了蒙古,只是没这么“惨烈”而已)。唐肃宗之前出塞和亲的公主,没一个是皇帝亲女,现在,肃宗把儿女嫁到回纥,想必也是心痛不已。查了一下唐书中的记载,肃宗果有一女,封号为萧国公主,初封为宁国公主,看来就是她了。宁国公主先前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嫁到回纥,肃宗亲送宁国公主到咸阳,公主说:“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弄得肃宗心里很难过,哭着回到了长安。回纥可汗起初很是傲慢,说他和肃宗都是君主,所以要唐朝使者下拜,王瑀和鲜于叔明说“我们大唐和亲的公主从没一个是真的(反正也是公开的秘密了,自己说出来倒也很实在),这次让宁国公主出嫁那也是看可汗有功才抬举你的,可汗既是我们皇帝的女婿,哪能坐在榻上受册命呢?”一席话说的这位“英武”可汗无言以对,乖乖的下拜受命。第二天便立宁国公主为可敦。不过,公主第二年就回来了。通鉴中记载说是可汗死,回纥人差点杀了公主为人殉,公主哭着说:“回纥慕中国之俗,故娶中国女为妇。若欲从其本俗,何必结婚万里之外邪!”虽然免死,但还是得剺面才行,由于她无子,回纥人八月间便让她回到唐朝。这时,由于有了这层关系,回纥可汗派遣骨啜特勒和帝德两人率领精骑三千来助唐讨伐安庆绪,肃宗让同是回纥亲家的仆固怀恩带领他们。 

当初安庆绪刚到邺郡时,势力分散,但仍占据着七郡的六十余座城,兵粮充足。但安庆绪显然不如安禄山,安禄山好歹也是等到把唐朝皇帝赶出了长安之后才日夜享乐的,安庆绪被唐朝从洛阳赶到邺郡,居然这时有心思享乐,也真是够颓废的。他不理朝政,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庭台、楼船池沼,“白日放歌需纵酒”(可怜杜甫的诗啊,居然被我用在这里),不说他没心没肺,也是醉生梦死了。而他的大臣高尚和张通儒等人又争权夺利,闹的不和,所以朝政也是混乱的很。可惜追随安庆绪的大将蔡希德,虽然很有才略,部下兵马又精锐,但在他性格刚正,经常直言不讳,张通儒就进谗言杀死了他。蔡希德一死,无疑是安庆绪的一大损失,别的不说,他这一死,他部下的数千人都四散而逃,其它将军物伤其类,也都怀有怨望,不肯卖力。安庆绪任命崔乾佑为天下兵马使,总揽兵权。崔乾佑虽然也是名将,但他刚愎好杀,士兵们都不愿意为他出力。 

九月二十一日,肃宗一下子派出九个节度使,共同去讨伐安庆绪。开始是先派了一批人,这前一批包括: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及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和河南节度使崔光远,这是七个节度使,此外还有一个平卢兵马使董秦。这几人率领步、骑兵总计二十万前去讨伐安庆绪,接着肃宗又命令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关内及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率兵助战。所以是九个节度使,外加一个兵马使,总计十员大将,出兵征讨安庆绪,看来肃宗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想要彻底解决叛乱的问题。 

肃宗有此决心甚好,但他同时又有疑心,甚是不好。史书上说是李亨因为考虑到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元勋功臣,而且不相上下,难以相互统属,因此没有设置元帅,只是让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来监军。可能这一点也确实有些不好办,不过李光弼也曾任郭子仪手下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如果任命郭子仪为主帅,不致产生多大异议,肃宗何苦在这么个问题上犯愁呢?所以,只能说是借口,肃宗还是不放心把这么大的权力交给朝臣。这么说,那让一个皇子当挂名元帅不就解决了么?肃宗既然曾经这么干过,此时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呢?我觉得,这并非是肃宗没有想到,而是他想到了也没这个条件。我们可以看看肃宗十四个儿子的情况,其中有五六个都是早薨,自九子僙开始,都是至德二年始封,之所以晚封,当然只能一个理由,就是他们年纪太小。而前八个当中,排除夭折的两个和在这几年当中就死了的彭王仅,其余五个,李豫已做了太子,当初肃宗让他立功以树威的目的早就达到了,何况十月的时候又得举行册封大典,因此不宜再轻出;本来建宁是个非常(这个非常指从身份而言)、非常(这个非常指从才能而言)、非常(这个非常指从包括我们在内的人望来言)合适的人选,奈何早已被杀,剩下的就只有此时为赵王的李系,和兖、泾二王。后两人为肃宗的六、七子,可能年纪也不大,再加上他们的生平介绍几乎就只有一句,可见两人即使是后来也是非常平凡的,肃宗不可能任命他们。因此,此时就只能指望肃宗次子赵王系任元帅了,但肃宗没有这么做,原因何在?我们后面还会说到李系,从后面的事情来看,这个人比较平庸。知子莫若父,肃宗当初既能看出建宁的出众,也肯定能看到李系的缺点,对比之下只怕对李系难免有些失望。肃宗如果觉得自己哪个儿子适合当元帅,他是不会不提出来的,他当初一再想用建宁为帅,就是出于这个原因,而他不任赵王为帅,只能说明他并不觉得赵王可担负得起这个任务。虽然后来的确是以赵王来做天下兵马元帅了,但那的确只是个招牌。广平当初还曾亲自出马,而赵王则是寸步未离长安。所以,肃宗的十四个儿子,此时没有一个可以出征的,那么元帅之职,宁缺毋滥。肃宗宁可让一个宦官来指挥、监军,也不要大臣掌权,疑心也是太重了,哪怕是平时极“亲任”的郭子仪、李光弼也不行。其实这也是拜安禄山所赐,玄宗当初对安禄山那么好,最后又如何呢?肃宗不得不加倍小心,生怕大权旁落,生怕又出现一个尾大不掉的祸根。但九个节度使,居然没人来做主帅,这也为后面埋下了伏笔。 

这次征讨安庆绪,起初唐军几乎占了压倒性优势,但由于有了史思明的参与,后面的情形却是令人大跌眼镜。 

郭子仪率兵从卫州汲县的杏园渡过黄河,向东到达获嘉,击败叛军大将安太清,安太清退保卫州,郭子仪进兵包围,十月初七派使者入朝报捷。其它几路,鲁炅从阳武渡过黄河,季广琛、崔光远从酸枣渡河,最后他们和李嗣业所部一起在卫州城下与郭子仪会师。安庆绪则将邺郡的全部兵力,总共七万人马来救卫州。叛军分为三军,崔乾佑率领上军,田承嗣领下军,安庆绪亲自率领中军。郭子仪命令三千弓箭手在军垒后面埋伏,命令他们说:“我如果领兵退却,叛军必定来追击,那时你们就登上垒墙,擂鼓呐喊然后就射箭。”这差不多是叛军总用的办法,如今请君入瓮,郭子仪也用起了伏兵。交战之际,郭子仪假装退却,引叛军追赶,来到垒下,伏兵一齐射击,箭如雨下,于是叛军败退,郭子仪便率兵追击,杀得安庆绪大败。此战,唐军俘虏了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并立即杀了他。卫州平定。 

安庆绪败逃,郭子仪率兵一直把他追到邺城,这时许叔冀、董秦、王思礼及河东兵马使薛兼训也都领兵相继赶到。安庆绪重整残兵与唐军又战于愁思冈,结果又被打败。叛军损失了三万人,被俘虏的也有一千人。这样,安庆绪只好入城固守,被唐军包围。危急之下,安庆绪派薛嵩向史思明求救,并答应把帝位让给史思明。史思明想要发范阳的十三万兵马来救援邺城,但他不敢贸然进军,就先派部将李归仁率领一万人驻扎在滏阳,和安庆绪遥相呼应。 

在郭子仪那里取得胜利的同时,崔光远也率兵克复了魏州。肃宗本来任命萧华为魏州防御使,可这时史思明又把军队分为三路,一路出邢州、洛州,一路出冀州、贝州,还有一路从洹水进军魏州。战事紧急,郭子仪上奏请求由崔光远代替萧华,肃宗同意。史思明趁崔光远初到魏州之机,率兵大举进攻,崔光远派部将李处崟迎战,结果李处崟连战失利,退回城中。叛兵追到城下,扬言道:“李处崟召我们前来,怎么他现在不出来呢?”这是叛军的离间之计,可怜崔光远没有好好辨析,中计将李处崟腰斩。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却也不能轻斩大将,李处崟作战勇敢,深得军心,他被杀后,士气大降,军心涣散,崔光远抵敌不住,只好脱身逃回汴州。九个节度使中的一个,已经退了下来。十二月二十九日,史思明攻陷魏州,杀死三万余人。 

过了两天,也就是次年(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北筑坛祭天,自称为大圣燕王,此时史思明已是很明显的表现出来有野心了。李光弼说:“史思明攻占魏州后却按兵不动,这是想令我们松懈下来,然后趁我们不备,用精兵突袭我们。请让我与朔方军联合进逼魏州,向史思明挑战。史思明鉴于嘉山之败,必然不敢轻易出战。这样旷日持久,拖住了史思明,安庆绪那边就好办了,我们必将克复邺城。一旦安庆绪兵败而死,史思明就失去了号召力,难以指挥叛军。”这本是一个围城打援的好主意,虽然有点冒险,但如果制住史思明,安庆绪这边的确好办的多,假如安庆绪是个很厉害的角色,李光弼也不会轻易提出这个计划。如果真按这个办法来,或许唐军可以再创围洛阳破虎牢那们的神话,可惜鱼朝恩认为此计不可行,最后只好作罢了。 

这时唐军剩下的八个节度使中,镇西节度使李嗣业在攻打邺城的过程中,被乱箭射中,于一月二十八日去世。李嗣业是一员大将,他的战死无疑是唐军一大损失。于是镇西兵马使荔非元礼接替李嗣业来指挥军队。 

由于唐军人数众多,而且围城日久,打仗需要花钱,需要消耗粮食,唐军这一来二去,消耗甚多。原来李嗣业任命段秀实为怀州长史,主管留后事宜,到这时管后勤的人中就只有段秀实仍在运送粮草,招兵买马,用以供应镇西行营兵。 

郭子仪等人包围邺城,不能总这么耗着,也得想办法攻城。于是唐军筑垒两道,挖壕三重,堵住漳河水,然后放水灌城。可怜邺城中,井里、泉里都是“水满为患”,人们只好构栈而住——奇怪,有个地方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