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术-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也努力要将这个从李唐皇室手中夺来的政权营建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她改变了两个阶层的命运
武则天的执政时期并不仅仅意味着一次简单的女主执政或是改朝换代,她以一种强有力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巨大变革时期,并直接促成了中古时代的政治转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消灭了一个阶层在国家政治中的重要影响,同时将另一个阶层推上政治舞台。在此之前的几百年中,无论是北魏、隋朝还是唐初,其国家权力总掌握在贵族势力手中。这些贵族与皇室联姻,彼此之间组成密切的关系,皇帝的宝座由暂时取得强势地位的人来坐,一旦当他和他背后的家族失去强力,就会有另一支贵族势力取而代之。这些贵族集团是国家的真正领导者,皇帝的权威有时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强大。
但在武则天上台之后,这种现象被打破了。为了扫平执政的障碍,在剿灭皇室宗亲势力时,高门士族势力也理所当然地遭到打击。这些人往往是李唐的开国功臣,或者是在太宗、高宗执政时期身居高位、手握大权的重臣。当李姓帝王执政时,他们已经积累下了足够的声望和势力,属于既得利益者,他们的利益与李姓皇室的稳定执政紧密相关。当他们发现武姓势力有可能取代李唐时,为了保护自己家族的地位和荣誉,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武氏为敌。而武后正是一位借力打力的高手,早在后宫的明争暗斗中,她就已经习惯了这种争斗方式。而当她从幕后走上前台时,也正是依靠那些觊觎高位的中层官员渴望获得晋升机会的心理,借他们的力量动摇了上层集团的根基,给那些重臣元老们安上谋反的罪名,将这些显赫的家族彻底剿灭,或是令他们元气大伤。
就这样,海内望族势力的影响受到了严厉的打击,他们的势力因此变得空前微弱。当这些上层人士倒下后,那些急不可耐的中层官员便怀着投机或者报效的心理走上高位,开始他们梦寐以求的新政治生涯。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科举制在武则天时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寒门士子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来自民间的富有才干者源源不断地进入朝堂,武则天无需担心找不到人才为自己办事。从此之后,由于贵族阶层的消失,皇帝与普通社会之间的鸿沟变得更深远,平凡家庭出身的人才取代旧贵族势力成为中国官员的主要来源,由于没有深厚的家庭背景作为支持,他们只能各自在仕途上奋斗,真正成了替皇帝打工的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此后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效果越发明显,在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极致。
当时武则天可能还想不到自己会对后世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她有意或是无意地削弱贵族阶层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但其初衷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固,不必太依赖于那些与李唐皇族有着密切联系、却对她充满敌意的贵族集团。
人生的最后谢幕
自从武则天登上帝位之后,继承人问题就成了众人关心的焦点。如今,随着武则天的衰老,它又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虽然李氏子孙已经失去权势,但武氏子弟仍然没有确定的把握能够在武则天之后登上皇位,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李显和李旦两个昔日的皇帝存在。大臣们因此劝告武则天说,她应当将帝位传给儿子,这样在死后就可以和李治一起配享太庙,接受子孙后代的供奉。但如果将帝位传给武三思等人,境遇将会悲惨得多,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做了皇帝的侄子去供奉姑母的牌位是件不可想像的事情。
大臣们的意见显然给了武则天很大触动,但她并没有急于定下继承人,而是继续维持这种模糊的局面,让政局不至于过早变得动荡。但与此同时,她也在悄然打击着一切关于继承人问题的猜测和流言。武家子弟会突然被免去官职,李旦的两名宠妃也被她下令杀死,其中一位正是日后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没有人能看清武则天的真实用意,她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平衡着各方的势力,在局势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没有一方势力敢于轻举妄动。
尽管许多事情表面看来还不明朗,但武则天一直在做着悄无声息的安排。公元696~697年,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在首领李尽忠、孙万荣的率领下起兵反叛,并自号“无上可汗”,这也是契丹历史上首位称可汗的人。这原本是一场小规模的叛乱,但武则天却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机,她大张旗鼓地平定叛乱,并命令武氏子弟参加这次讨伐。尽管大臣们认为这纯属小题大做,但武则天还是兴师动众,迅速调集大军进行征讨。后人认为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开始担心身后武家子弟的归宿,她极力希望李武联合执政的格局能够尽量延续下去。一方面,她清醒地意识到,在她死后仍旧会是李氏皇族即位执掌天下,武氏政权很难延续;另一方面,她又希望武氏势力能够在她死后牢牢控制政局,不至于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刻意将营州之乱事态扩大,希望能够藉此扩大武氏执掌兵权的势力范围,依旧在政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晚年的武则天显得有些疲倦,她的注意力已经从政治事务上移开,转向因多年事务繁忙而被忽视的个人生活。这时两位名叫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兄弟成为她生活中两位重要的人物,他们因容貌俊美而受到武则天的宠爱,许多投机者趁此机会对他们大加奉承,曾有人赞美张昌宗(六郎)的容貌如莲花一般俊美,但随即就有人反驳说,倘若表述为“莲花似六郎”会更加恰当,他因此得到了武则天的称许。这位曾经对政治拥有高度热情和惊人判断力的女皇如今显得极为慵懒,由于她表现出的对政事的懈怠和意兴阑珊,张氏兄弟借机逐渐掌握了对政事的处理权。他们的肆意横行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而他们的愚蠢也令武氏子弟和李氏皇族同时对他们充满厌恶,这几乎已经注定了他们在武则天失势后必然会遭到厄运的下场。
公元698年,在外多年的庐陵王李显被迎接回朝,重新立为太子。七年之后,早已对张易之和张昌宗感到不满的大臣们突然行动,杀死张氏兄弟,准备拥立已经紧张到极限的李显复位。当武则天了解了眼前的形势后,情绪并没有什么波动,她平静而略带疲倦地签署了退位诏书,似乎一切早已在意料之中。
此后李显重新登上皇位,武则天终于远离了政治纷争,度过了近一年的平静生活。这年冬天,她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临终前留下遗嘱,去皇帝尊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李治合葬乾陵,坟前矗立起一座无字石碑。虽然在一生的漫长岁月中,理智让她选择了一条远离情感的道路,但当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时,她依然选择与亲人相伴,坦然地到另一个世界里面对他们充满复杂情绪的目光。
结语
当武则天还在唐太宗身边做才人时,唐太宗曾经就一匹无法驯服的烈马询问过妃嫔们的意见。当时正值年少的武媚给出了一个著名的答案:先用铁鞭抽,倘若不服就用铁锤打,如果还不驯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咽喉……这个故事后来广为流传,因为人们都认为它最能反映出武则天坚韧而残酷的性格和行事方式。
能以这种心态去追逐成功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会望而生畏或者在中途放弃,能坚持到终点的人往往在获胜之前就没有了对手。但人们想要知道的是,除了坚韧之外,究竟有没有必要拥有这样强硬的态度?为了成功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究竟值不值得?
在武则天之后,唐中宗李显的韦皇后、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也曾经尝试着去获取政权,但是都没有成功,反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此可知成功的先决条件是高明的策略和坚韧的意志,残酷只不过是竞争中可有可无的附属品。除了将政敌置于死地之外,武则天处理国家政事的能力也不容小视。事实上,倘若武则天没有非凡的处政才能,她也根本不能以一个女人的身份维持政局的稳定。
对于在血腥的政坛倾轧中面临着你死我活式拼杀的武则天来说,倘若不采取决绝的手段,养虎以成后患,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自己的灭亡;而如果在一种相对和缓的竞争环境里,不采取非常措施,单凭高超的策略和手段也能解决问题。但后世许多以武则天为楷模的人们却误以为只要拥有狠毒就会拥有一切,却将更重要的策略问题置于脑后,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引言
当曾经强大的唐帝国走向衰落时,契丹还只是北方草原上一个普通的游牧民族政权。他们的部落联盟显得很松散,缺乏紧密的组织和严格的领导。如果没有耶律阿保机进行的改革和建设工作,也许他们只能延续着千百年不变的生活,在游牧和迁徙中自生自灭,草原上也不会出现一个盛极一时的大辽国。
在打算做皇帝之前,阿保机已经凭借赫赫战功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领导者。但他所掌握的权力与汉地的皇帝相比还差得太远,关于后者的传说一直吸引着他,让他不能安于现状,渴望获得更稳固更持久的权力。但在他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契丹族中长期以来的各种习惯制度约束着他的行动,被他侵夺了权力的族人们也对他群起而攻之,这些并没能动摇阿保机的理想,他意图建立一个中原式严密政权的愿望更加强烈。
经过长期的努力,阿保机终于取得了胜利。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具备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因借鉴汉地经验而日渐增强的经济实力成为支持他取胜的坚实后盾。此后的阿保机发现了中原制度的更多优势,在他建立辽朝并重组政治中枢机构后,这个草原上的帝国变得日益强大,成为中原政权再不能小觑的新兴势力。
长辈们内定的接班人
唐朝衰落后,朝廷再也无力控制塞北,契丹民族乘机而起,建立了延续两个世纪的辽国。这是一个包括汉人、渤海人等在内的多民族政权,不同的民族接受不同政策的管理,是辽国最引人注目的政治特征。许多契丹贵族高度汉化,诗文绘画都体现出高度的艺术修养,这也使得他们看起来与中原的宋王朝有了更多相似之处。在最强盛的时期里,辽国的疆域东起高丽,西至阿尔泰山,隔断了宋朝与中、西亚之间的联系,以至于来往于此间的西方人以为它就是传说里的宋朝,这种认识一直到辽国灭亡后的一段时间依然存在。
在契丹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先人是一个骑着白马的男子和一个乘着青牛车的女子。他们在辽水上相遇,从此结为夫妇,并生下了八个儿子。儿子们长大以后,各自成家立业,繁衍生息,于是形成了契丹八部。这可能只是契丹人对于早期以青牛和白马为图腾的两个部落通婚交流的模糊记忆,但从最初的契丹八部到大贺氏联盟再到遥辇氏联盟,他们一直维持着八部的名义。契丹人沿袭着一种被称作世选的制度,八部大人每三年举行一次聚会,会上推选一个人做下一任盟主。后来一个名叫阿保机的人出现,他被中原制度深深吸引,再也没有交出手中的权力,而是建立国家,成了契丹的第一个皇帝。
阿保机出生在公元872年,按照中原的纪年计算,这一年是唐朝的咸通十三年。当时的唐朝已经衰弱,先前契丹人与唐朝之间建立的联系也随之淡化。阿保机的八世祖雅里曾经重整契丹部落并掌握联盟大权,但出于各种顾虑,最终也没有取代当时的盟主遥辇氏。后来的人们称雅里的家族为耶律家族,事实上他们当时还没有姓氏,只是后来才以居住的地名“世里”为姓,它的译音就是“耶律”。
按照契丹的习惯,耶律家族拥有世选本部夷离堇的特权,也就是说迭剌部的首领都将从这个显赫的家族里诞生。此后雅里的后人一直占据着契丹迭剌部的领袖地位,在阿保机几位长辈的努力下,迭剌部成为遥辇氏联盟中最富裕的部落。比如他的祖父在任期间曾经致力于发展农业耕作,父亲积极鼓励部众冶铁制盐,伯父则修建城池作为定居地点,带来了不少草原上的新气象。阿保机后来能够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并推行汉化,与这几位先行者打下的经济基础和积累下的经验有很大关系。
但阿保机出生的时候,一场争夺联盟领导权的激烈斗争刚刚结束,他的祖父匀德实夷离堇被族人耶律狠德杀死,他的父亲和伯父、叔父们为了逃避杀身之祸也逃到其他部落。阿保机的祖母对新出生的他非常疼爱,认为他将来一定大有出息,又担心别人会暗害他,就经常涂脏他的脸孔,藏起来不让人看到。
在祖母的殷切期望和提心吊胆中,阿保机渐渐长大了。他和同族兄弟曷鲁交好,伯父耶律释鲁很欣赏这两个孩子,把他们看做家族未来的希望,曷鲁的父亲也曾在临终时叮嘱儿子要尽心辅佐阿保机,助他成就大业。曷鲁的父亲和释鲁都曾经担任过迭剌部夷离堇,释鲁还曾经担任过部落联盟的于越,一个类似于首相作用并主管军事的职务。迭剌部的首领传承并非简单的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而是由部落众权威人物对新的继承人形成广泛的一致意见的过程。有了这些长辈的青睐与认可,阿保机事实上已经被内定为新的部落首领了。
年轻的阿保机身材魁梧,双眼炯炯有神,善于骑马射猎,天生具有游牧民族领袖的潜质。他很喜欢讨论时事,释鲁遇到事情也经常和他讨论。同样被众人寄予厚望的曷鲁钦佩阿保机的才能,一直小心谨慎地追随着他,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当阿保机担任被称为挞马狘沙里的于越侍卫军首领时,曷鲁曾带领数骑召小黄室韦前来归附,后来又在征讨越兀、乌古诸部的时侯出任前锋,每一战都立下赫赫战功。虽然曷鲁后来英年早逝,但仍在阿保机二十一功臣中名列第一。
由于出众的军事才华和优越的出身,在三十岁那年,阿保机成为迭剌部夷离堇,从此掌握了兵马大权,获得了军事征伐的权力。这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他多次率军出征,接连攻破室韦、奚、霫、吐浑等部,扫清了周边的隐患,又借着河北藩镇割据的机会,介入割据政权间的争斗,从中捞到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