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_竞争论-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障碍应该予以去除,好使得经营者必须为与长期股东价值相违
的决策提出解释。
。 将税率的优惠延伸至限定在股票期权和股票认购计划上,
而且从严限制出售股票 未予限制的股票期权和员工认股计划
的做法,并无法使经理人和员工成为真正的所有者;因为经理
人员可能会因短期股价波动而卖掉所持股票。为了符合税率优
惠,这类计划应该规定持股时间和所卖股票占全部股权的百分
比。
。 为研发和训练提供投资诱因 持续现有的研发税务优惠,
并为训练上的投资提供相当的减税措施。这些做法将有助于刺
激民间投资,而它们日后也会变成宝贵的全国性资产。
对机构投资者的启示
对机构投资者而言,美国的资金分配体系创造了不当的结
果。这类机构投资者应该是理想的长期投资者;事实上却不然,
竞
争
论
486
美国的体系制造出许多理论上被视为会长期持有资金,但事实上
交易活络的机构投资者。交易成本意味着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绩效
低于市场平均水准。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的意见经常相左,认为
管理层误用企业资源,但又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更糟的是,
机构投资者在这个伤害美国企业长期获利的体系中,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而这些企业都是考验机构投资者绩效的标的。
事实上,即使公共政策不改变,机构投资者的活动也足以
改变整套体系,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必须认清为什
么经营团队将他们视为唱反调的人。对于企业投资行为予以监
督和评估的做法,他们也必须了解个中的微妙结果。他们必须
认知一点,要对经营团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本身要减少弹性
和放缓交易的速度,必须要更了解、更关心企业的基本面。以
下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可采行的做法:
。 增加持股规模 增加持股规模有助于整合投资者与公司
的目标、改善投资者对于持股公司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并传
递出机构投资者对于该公司的长期绩效颇感兴趣之信息。
。 减少转手和交易成本 机构投资者的绩效低于市场的平
均成本,很大部分来自转手频繁的交易成本。降低股票的转手
频率将可改善机构投资者提供客户的收益。
。 以基本获利为基础,更谨慎地选择投资的企业 即便在
今天的体系内,企业持续成长的潜力和获利能力,才能带给它
较高的股价。机构投资者的评估模式应以这个方向为准。由于
信息成本之故,机构投资者可能需要组织成一个联合组织,并
推举某家机构投资者出任领导者。
。 鼓励经纪商在衡量方式与评估系统上寻求改变,以反映 487
第三篇
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出长期的投资绩效 企业所有人和法人经纪人应该把评估方法
和报 酬体系,转移 至与年度或数 年一次的成果 有关之费用上 ,
并持续提报所有的交易成本。
。 与经营团队的互动,转变为具有生产力的咨询式讨论 机
构投资者和经营团队间目前的互动方式,常常流于“猫捉老鼠”
的模式,也就是大家都在猜测下一阶段的盈余数字。然而当前之
务应该是,对于公司长期的竞争定位要有充分的讨论。
。 成立特殊基金以测试这些新的做法 机构投资者应该成
立特殊基金,着眼于重要企业股票的长期投资,以增加它对经
营团队的影响力。如果必要,机构投资者应该与企业持有人进
行新的协议,以修改基金委托的责任。
。 支持公共政策作有系统的改变 通过支援以上所描绘的
公共政策改革,机构投资者可对美国的资金分配体系,提供平
衡整合的助力。
有些机构投资者会抗拒这样的改变;因为这些改变涉及新
的技能、对投资成功的新定义、以及降低弹性和流动性。但是
机构投资者投资者终将体认到更大、更直接的好处,并从创造
更强、更有竞争力的美国企业中得到更多的好处,因为这些企
业是其资金组合最终之所系。
对企业的启示
经理人员绝非美国资本体系下的牺牲者;他们协助创造这
个 体系。 经理 人员不 仅透 过组织 和管 理实 务塑造 内部 资金市
竞
争
论
488
场;也从董事会组成、商情散布,与投资人的讨论本质中,界
定了本身与外部资金市场的关系。在重新定义美国资金分配体
系上,企业经理人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他们在改变当前体系
上,据有最好的位置,也是改革中最大的获益者。
话说回来,该做最多改变的,也是美国企业的经理人。我
们的研究建议,美国的管理体系需要重新检视,因为这套体系
过度强调分权化、限制信息的流通,并且极度依赖某些形态的
薪酬方式,以及依赖财务控制和量化的资本预算流程。这套体
系是 二次世界大战 后的产物,在 投资行为上具 有微妙的成本 ,
特别是在无形和非传统形式上的投资。以下是一些经理人可以
开始推动的重大改变:
。 寻求长期的企业持有人,并让它们直接参与管理 美国
资金 分配体系最根 本的弱点,便 是所有权的转 换频繁。不过 ,
经理人似乎也低估了自己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的处理能力。解决
之道 是经理人应该 寻求少数的长 期(或几乎是 永久)持有者 ,
藉以创造出一个“私人持有”、“公开上市”的混合结构。所有
权控制在少数人手上,会对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各个方面的
关系—包括管理、信息分享、评估和价值估计,造成实质的
改变。
。 避免会孤立管理阶层的人为抗拒接管 企业持有人和董
事会未因长期绩效而对经理人员施压时,接管便是监督的必要
形式。不过,有些接管并不适当,接管大多数发生在企业出现
长期衰退之后。解决之道并非剑拔弩张地反对接管条款;相反
地,应该修改美国的资金分配体系,使得惟有在管理层无法为
公司建立长期的竞争地位时,才采取接管的行动。 489
第三篇
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 把管理层收购视为次佳的解决方案 要解决美国体系的
问题,管理层收购只是次佳的解决方案,相同的是,在管理层
收 购 中 居 操 控地 位 的 所 有 者 , 在 财务 上 也 是 以 销 售 作为 导
向—试图达成短期的投资报酬率,以将利润分配给投资者。
。 提名重要的所有者、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社区代表参
加董事会 这些类别的董事,比较会关心企业的长期利益,也
会鼓励管理团队在改善长期竞争定位上投资。
。 将报酬诱因与竞争定位相联结 当前许多美国行业所采
取 的报酬 体系 诱因, 反而 不利于 生产 力; 因为这 些诱 因所依
据 的基础 有误 。根据 当下 利润所 分配 的红 利,明 显地 会对投
资 造成 伤 害; 而 股票 期权 则 会让 经理 人 更加 注 意短 期股 价 ,
特别 是在未对股票 买卖予以设限 的情况下。薪 酬体系的方向 ,
应 该与公 司的 长期前 景和 活动相 结合 ,以 改善公 司的 竞争地
位。
。 退出不相干的多元化领域 不相干或关联性不高的多元
化, 只会浪费资金 ,并加深当前 经营团队对长 期投资的偏见 。
建立有竞争力企业的惟一方式,便是把重心放在少数核心领域,
并予以大量投资,以达到独特的地位。
。 从零散型改变为整合型结构 许多美国企业分权化、以
利润中心为基础的管理结构,必须加以重整。它需要的是一种
“能把具 有战略性差异 的事业,视为 是适当的管 理单位,并能
以不同方式加以管理”的体系。总公司层级的资深经理人,必
须深刻了解核心技术和产业内涵。高级主管必须亲自直接参与
所有重要的决策,特别是投资方面的决策。各相关事业单位之
间必须广泛地咨询和协调,让各单位都有机会分享彼此的功能
竞
争
论
490
与事业知识。这样的体系将会改变评估和控制方式,不再只限
于财务结果,并提升高级经理人对了解投资选择的信心,以及
更能掌握个别投资选择的互补性。
。 把财务控制体系转换为定位控制体系 管理控制的新思
潮主要是建立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企业的资产负
债表可衡量出构成其竞争地位的资产,此种衡量标准包括:广
义的 资产(例如市 场占有率、顾 客满意与科技 实力),对于资
产品质、数量与生产力的衡量,以及相对于重要竞争者之绩效
追踪的衡量标准。
。 投资预算要表现一致性 在评估投资选择上,传统的资
金预算方式都不够理想;因为它们无法应付不断变化的投资本
质。新的体系必须评估整体的投资计划,而非仅针对个别的项
目;将所有的投资形式视为一个整体性的事物,并把投资评估
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决定出竞争力所需的资产地位;第
二,确实评估如何达到这些地位的方式。
迈向更卓越的美国体系
前面所推荐的各种方式,主要是要有系统地补强美国资产
分配体系的弱点,同时又保存其中的优势。这些改变将会整合
股东、经纪商、母公司的目标;改进投资决策的信息;更能掌
握投资选择的外部因素;以更适于竞争绩效的标准,来评估管
理决策,以及让内部管理流程与真正的竞争优势来源更为一致。
如果美国能在这些方面获得进步,不仅会减少美国体系的 491
第三篇
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弱点,同时还会使得此一体系优于日本与德国。经过改革的美
国体系,将拥有长期投资而非永久持有的特质、信息充沛而非
投机性的交易,以及有弹性但非终身雇用的员工。相对于日本
或德国的现况,这套改革后的美国体系,将对管理层更谨慎地
监督,以及对表现不佳者施加更大的压力。这样的结果将会减
少无谓的投资与内部效率欠佳的情形。最后,一套经由改革洗
礼的美国体系,具有较高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保证会比日本
和德国模式,对所有股东都更公平。
但是,要改变美国资金分配体系绝不容易。任何改变通常只
及于皮毛,但系统性的改变则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所有主要
成员都必须牺牲部分狭隘的自我利益,以追求整体更好的结果。
尽管如此,目前这套体系已引起广泛的不满,而且大家也
关心美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上的方向与绩效。这意味着系统性的
改变是有可能的。假如发生变化的话,投资者与企业也会从中
获益。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些好处也会改善美国的长期生产力,
促使美国整体经济更加繁荣。
竞争论